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目的 分析2011年广东省疟疾流行特点,为本省消除疟疾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资料来自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疾病监测信息报告管理系统,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分析2011年广东省网络报告疟疾病例的流行病学特点。结果2011年广东省共报告疟疾96例,其中间日疟40例,输入性恶性疟36例,未分型20例,年平均发病率为0.092/10万,死亡2例。全省17个市的34个县(市、区)报告疟疾病例,主要分布在深圳和广州,共报告57例,占全省病例的59.38%。全年各月均有病例报告,其中5-11月73例,占全年病例的76. 04%。男女性别比为5.86∶1。年龄分布主要集中在20~50岁,年龄最小1岁,最大65岁。发病以工人、商业服务人员、农民、家务及待业为主,共68例,占病例总数的70.83%。2011年广东省128例疟疾病例(96例本省籍和32例外省籍)主要输入来源为非洲和亚洲,分别为77例和30例,占总发病数的60.16%和23.44%。输入病例最多的为尼日利亚36例,其次为安哥拉19例,再次为缅甸11例。结论 2011年广东省疟疾疫情相对稳定;但输入性恶性疟增加,应加强监测和防控。  相似文献   

2.
目的 分析江苏省2011年的疟疾疫情及流行特征,为制订和调整适合本省有效的消除疟疾策略和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收集全省网络报告疟疾疫情和专报系统的流行病学调查资料,并进行统计分析。 结果 2011年江苏省共报告疟疾374 例,发病率为0.05/万,与2010 年病例数基本持平。本地感染间日疟病例13 例,较2010 年的100 例下降了87.00%;输入性疟疾病例361例,其中境外输入性恶性疟病例309例,较2010年的207例上升了49.27%,主要分布在江苏中部和苏北沿海的扬州、南通、淮安、泰州市,该4市输入性恶性疟病例数占全省总数的66.02%(204/309)。2011年江苏省首次报告输入性三日疟7例,输入性卵形疟14例。 结论 江苏省本地感染间日疟病例明显下降,流行范围明显缩小;但境外输入性疟疾仍呈明显上升趋势,且感染疟原虫虫种呈多样性。因此,为如期实现全省消除疟疾目标,仍需继续加强对基层医疗机构和疾病预防控制机构相关人员的培训,加强对劳务输出人员的健康教育和回国人员的监测管理。  相似文献   

3.
目的 目的 掌握泉州市过去50年来疟疾的发病情况及流行特征, 为制定适合本市的消除疟疾策略和措施提供依据。 方法 方法 收集1963-2012年泉州市疟疾疫情资料和蚊媒监测情况, 并进行整理和统计分析。结果 结果 泉州市50年来疟疾发病 率呈周期性增高, 季节分布不明显, 经济发达的县 (市、 区) 发病率明显低于经济发展较慢的内陆县区, 发病人群主要为青 壮年, 职业以农民、 工人、 民工为主。病例分型以间日疟为主, 主要传播媒介为微小按蚊。1997年以后发病率稳定在1/10 万以下, 2004年以来均为输入性病例, 主要源自非洲和东南亚的务工人员。结论 结论 经过50多年来的综合防治, 目前泉州市 的疟疾发病率维持在较低水平, 今后应加强输入性疟疾的防控和管理, 继续巩固疟防成果, 达到消除疟疾的目标。  相似文献   

4.
目的 目的 了解汕头地区疟疾流行特点、 规律和变化趋势。 方法 方法 收集1992-2012年汕头市疟疾疫情资料, 采用描 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对资料进行分析。 结果 结果 1992-2012年汕头市共报告疟疾556例, 年均发病率为0.056/万; 2003年后, 未 出现疟疾继发病例和局部暴发。疟疾病例男女性别比例为3.34∶1, 主要集中在15~45岁年龄组, 占总病例数的82.73%。 农民 (含农民工) 和工人发病分别占总病例数的39.21%和18.35%; 个别年份某些人群的发病人数超过农民、 工人的发病人 数。结论 结论 汕头市每年仍有一定疟疾病例报告, 必须继续加强防控与监测措施。  相似文献   

5.
2002~2006年新疆疟疾疫情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了解新疆疟疾疫情.方法 对2002~2006年新疆疟疾疫情报告资料进行分析,2006年10月在伊宁县潘津乡进行血清学调查.结果 2002~2003年新疆无病例报告,2004~2006年报告输入性病例14例;伊宁县乡村居民阳性率6.75%(37/548).结论 新疆局部地区流行的疟疾已被阻断,达到基本消灭的水平.  相似文献   

6.
目的 目的 掌握东台市1999-2013年疟疾疫情特点。 方法 方法 收集1999-2013年东台市疟疾确诊病例个案调查及疫 情防治资料进行流行病学分析。 结果 结果 1999-2013年东台市疟疾发病总人数为27例, 其中本地间日疟2例, 输入性间日 疟10例, 输入性恶性疟13例, 输入性恶性疟与卵形疟、 间日疟混合感染各1例, 输入性病例占92.59%, 本地病例占 7.41%。2003年以后无本地感染病例, 全部为输入性病例。2008年前输入性病例均为国内间日疟, 之后均为境外恶性疟 及两者混合感染病例。病人首诊以镇医院、 村级卫生机构为主, 均占33.33%。病人发病1 d内就诊的占62.96%, 发病至 就诊时间中位数为1 d, 发病至确诊时间中位数为3 d, 发病至确诊时间最长为33 d, 平均为5.74 d; 就诊至血检、 确诊时间 中位数均为1 d。 结论 结论 1999-2013年东台市疟疾以输入性病例为主, 加强出国劳务回归人员的监测是实现消除疟疾的 关键。  相似文献   

7.
2010年海南省报告疟疾78例,发病率为0.09/万, 流动人口血检阳性率高于本地居民, 居民抗体阳性率高于学生,现症病例均得到规范治疗, 间日疟根治服药率为96.56%, 高危人群预防服药率为94.15%。杀虫剂喷洒4 086户, 保护人口 26 843人; 杀虫剂浸泡/喷洒蚊帐153 116顶, 保护人口250 851人。2010年海南省消除疟疾措施有效, 但应加强疟疾疫情报告、 病例核实、 疫点处理、 流动人口疟疾防治、 疟疾监测等工作。  相似文献   

8.
目的 分析仪征市疟疾流行态势,为今后制定防治策略提供依据。 方法 对2000-2016年仪征市疟疾病例个案和防治资料进行回顾性调查统计和分析。 结果 2000-2016年仪征市共发生疟疾55例,年平均发病率为0.56/10万。2000-2010年间仪征市主要是本地感染的间日疟病例,从2011年起均为境外输入性疟疾病例,且呈点状散发状态。结论 仪征市连续6年无本地感染疟疾病例,2011年以后疟疾病例均为境外输入,提示现阶段疟疾防治的重点是加强对来自非洲高疟区回归人员的管理和监测工作。  相似文献   

9.
2000-2002年宁波市疟疾疫情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宁波市地处浙江东部沿海 ,辖 6个区 5个县 (市 ) ,总面积 9 3 65 km2 ,属亚热带季风气候 ,总人口 5 46万余人。间日疟为本地区主要的疟疾流行虫种 ,中华按蚊是唯一传播媒介。从 195 0年以来疟疾曾出现过 3次大流行 ,即 195 4、1963、1973年 ,年发病率分别为 2 5 92 .2 0 / 10万、45 75 .19/ 10万和3 43 .85 / 10万。此后 ,发病率逐年下降 ,至 1986年发病率已降至 1/ 10万以下。 1989年经浙江省卫生厅考核达到基本消灭疟疾标准。为了进一步做好基本消灭疟疾后的监测工作 ,掌握当地疟疾流行特征和流行规律 ,为防治提供依据 ,现将全市 2 0 0 0 …  相似文献   

10.
目的了解淄博市2005~2011年间疟疾流行特征,为疟疾防治策略的制定提供依据。方法收集整理2005~2011年间疟疾防治资料,总结其发病特征和流行规律。结果 2005~2011年间淄博市共报告疟疾病人52例,其中间日疟43例,恶性疟9例;输入性感染34例,当地感染18例且均有过患疟史。男性病人41例,女性11例;年龄最小18岁,最大87岁,平均(48.12±18.45)岁,病例以青壮年为主;全年均有病例发生,以6~10月份发病最为集中。结论淄博市目前仍存在疟疾传播和流行的危险,今后应加强流动人口的疟疾监测。  相似文献   

11.
目的 目的 对江陵县血吸虫病疫情进行分析, 掌握血吸虫病流行趋势。方法 方法 收集2004-2013年江陵县血吸虫病 疫情资料, 对人群、 耕牛病情和钉螺情况等进行分析, 计算人和耕牛血吸虫感染率、 钉螺感染率等疫情指标。结果 结果 人群 血吸虫感染率由2004年的10.22%下降到2013年的0.63%, 下降幅度为93.84%。其中, 2009-2013年人群血吸虫感染率 的下降幅度较大, 为76.92%。耕牛感染率呈总体下降趋势, 由2004年的7.59%下降至2013年的0, 下降了100%。活螺框 出现率和钉螺感染率分别下降了17.53%、 100%。结论 结论 通过10年防治, 江陵县血吸虫病疫情已整体处于较低水平, 但 依然存在传播风险, 应继续加强实施以血吸虫病传染源控制为主的综合防治策略。  相似文献   

12.
【摘要】 目的  通过对2006~2014年枞阳县血吸虫病疫情分析,总结防治经验,为今后的防治对策和措施提供依据。 方法  收集枞阳县2006~2014年防治年度报表等相关防治资料,统计分析逐年的人、牛病情以及螺情指标。 结果  2006年病原学阳性率4.20%,其后降至1%以下,2013、2014连续两年未检出血吸虫感染者,2011年以后未发生急性血吸虫病;耕牛血吸虫感染率2006年为9.34%,其后降至0.95%~3.98%,2012年底28个重点村耕牛全部淘汰。2006~2014年累计新发现、回升钉螺面积228.32hm2、17.86hm2(以江、洲滩环境为主);净消灭钉螺面积123.87hm2,为2005年实有钉螺面积的5.97%;全县有螺环境的平均活螺密度在0.417 3~1.182 1只/0.11m2之间波动,不同环境类型的活螺密度无统计学差异;2006~2011年感染性钉螺面积呈下降趋势,2013、2014连续两年未检获感染性钉螺。 结论  通过实施以传染源控制为主的综合治理,枞阳县血吸虫病疫情得以有效控制,但螺情依然严峻。今后应在持续加强传染源控制的同时,加大螺情控制力度,以巩固防治成果。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掌握2005-2011年江陵县国家血吸虫病监测点疫情变化趋势, 为制定全县血吸虫病防治策略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根据 《全国血吸虫病监测方案》 的要求, 每年在监测点开展人畜查治病、 查灭螺和相关因素监测, 对7年的病情和螺情指标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与2005年相比, 2011年江陵县国家血吸虫病监测点人群、 耕牛血吸虫感染率分别从 1.83%和11.67%下降到0.91%和0, 活螺密度、 感染性钉螺密度和钉螺感染率分别由4.02、 0.014 5只/0.1 m2 和0.36%下降到 0.70、 0.000 3只/0.1 m2 和0.04%。7年间, 监测点建沼气池183户, 建无害化厕所193座, 进行扩大化疗634人次, 救治晚期血吸虫病人66人次, 药物灭螺总面积为83.67 hm2 , 开展学生健康教育2 160人次, 发放宣传单 (画)2 746张, 出板报48期, 在有螺环境竖立警示牌45块。结论 江陵县血吸虫病疫情呈逐年下降趋势, 但仍处于不稳定状态。需加大以控制传染源为主的综合防治措施的实施力度, 防止疫情反弹。  相似文献   

14.
目的 分析安徽省当涂县2006~2012 年血吸虫病疫情变化,为制定防治策略提供依据。方法 收集整理2006~2012 年当涂县血吸虫病病情和螺情年报及疫情监测点资料。结果 2006~2012 年人群血检阳性率、急感病例数、耕牛感染率总体呈现逐年下降趋势,耕牛存栏数有较大幅度的减少,钉螺面积变化不大,活螺密度、感染螺密度及钉螺感染率同样呈现逐年下降趋势。结论 通过实施以传染源控制为主的综合防治措施,当涂县血吸虫病病情得到了较好的控制,但有螺面积徘徊不降,提示今后要加大综合治理灭螺力度,提高灭螺效果。  相似文献   

15.
【摘要】 目的  分析和县血吸虫病疫情变化趋势,为该县制定今后一个阶段血防策略提供科学依据。 方法  收集和县2008~2013年血吸虫病防治工作年报数据、监测点数据及面上防治管理信息资料,纵向分析全县6年间血吸虫病流行态势、疫情分布和流行特点。 结果  全县人群血吸虫平均感染率总体呈下降趋势,2013年人群感染率已降至0.27%,较2008年下降了73.3%,晚血病人数降至27例,较2008年下降了55%,2011年以后全县连续3年未出现当地感染的急性血吸虫病病例;全县耕牛感染率下降明显,2013年下降为0,较2008年下降了100%;全县有螺面积总体呈缓慢上升趋势,2013年底全县钉螺面积为802.68hm2,较2008年上升了9.1%,阳性螺面积逐年下降,2012年以后,全县未查出阳性钉螺;钉螺复现与新发现情况一度出现上升,2011年后呈逐年下降趋势;钉螺和感染性钉螺密度2011年后呈逐年下降趋势,2013年活螺密度降至0.16只/0.11m2,较2008年下降了56.8%;有螺村数、有螺环境数及阳性螺环境数呈逐年下降趋势,尤其是阳性螺环境数下降幅度较大;村级和镇级传播控制达标升类工作有序推进。 结论  和县血吸虫病流行得到了有效遏制,血吸虫病疫情降到了历史最低水平。  相似文献   

16.
目的 目的 掌握余干县血吸虫病流行现状和防治效果。 方法 方法 收集余干县2008-2012年血吸虫病疫情资料, 分析血 吸虫病病情、 螺情变化趋势。 结果 结果 2008年后, 全县人群血吸虫感染率逐年下降, 现已呈现低感染状态, 连续5年未发现 急性感染病例。2012年, 仍有88个村耕牛感染率>1%, 感染性钉螺面积10 hm2 。 结论 结论 余干县要如期实现血吸虫病传播 控制目标, 必须加大力度实施以传染源控制为主的血吸虫病综合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17.
目的 分析2009-2011年安徽省五河县疟疾流行特征,为制定行之有效的防治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对2009-2011年五河县疟疾疫情报表和流行病学调查资料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2009-2011年五河县疟疾总发病349例,发病呈逐年下降趋势。其中男性205例,女性144例,男女比例为1.42∶1。年龄最小的1岁,最大的100岁,11~、21~岁2个年龄组发病人数较多。疟疾流行有明显的季节性,1-3月发病较少,4月开始上升,6-9月为发病高峰季节,11-12月仅占2.01%。349例中,县城2例,占0.57%,农村347例,占99.43%。县城人口疟疾年均发病率0.08/万,显著低于农村的1.78/万(P < 0.05)。发病率前2 位为丘陵区的朱顶镇和小溪镇,年均发病率分别为5.53/万和4.78/万,丘陵区占发病总数的36.10%。患者多住平瓦房,纱门、纱窗使用率较低,少有疟防知识且多有露宿习惯。结论 五河县疟疾发病呈逐年下降趋势。疟疾发病与居住条件、疟防知识知晓等因素有关。  相似文献   

18.
目的 目的 探讨广西壮族自治区平果县疟疾疫情流行规律和分布特征, 为消除疟疾后制定适合本地特点的防控策 略和措施提供依据。方法 方法 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 对1951-2014年平果县疟疾疫情资料进行分析总结。结果 结果 1951- 2014年平果县累计报告疟疾病例71 365例, 疟疾发病率从1960年的429.43/万下降至1993年的0。1993年达到了基本消 除疟疾目标, 2002年起已无本地感染疟疾病例, 2014年通过了消除疟疾考核评估。结论 结论 广西壮族自治区平果县在不 同阶段实施的疟疾防治策略和综合抗疟措施有效。今后应加强流动人口监测和输入性病例及时处置, 这是巩固疟疾防 治成果的关键。  相似文献   

19.
目的 分析2005-2015年东海县输入性疟疾疫情及流行特征,掌握该县输入性疟疾发病特点及流行规律。方法 收集2005-2015年该县输入性疟疾疫情相关资料,进行描述流行病学分析。结果 2005-2015年东海县共报告输入性疟疾126例,其中恶性疟101例,占80.19%;卵形疟13例,占10.32%;间日疟7例,占5.56%;三日疟4例,占3.17%;混合感染1例,占0.79%。病例分布于14个乡(镇),主要集中在牛山、驼峰、石榴、黄川等4个乡(镇),共占病例总数的63.49%。全年均可发病,4月出现发病高峰,与病例归国时间有关。病例均为男性,年龄20~55岁,其中25~50岁占90.70%。结论 近十年来东海县输入性疟疾疫情呈明显上升趋势,在防治上应以劳务输出、出国经商人员较多的牛山、驼峰、石榴、黄川等4个乡(镇)为重点,做好流动人口管理、疫点处置及蚊媒监测,并加大防治宣传力度。  相似文献   

20.
目的 目的 掌握徐州市疟疾发病情况和趋势, 为制定疟疾防治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方法 收集2010-2013年徐州 市网络报告疟疾病例信息和流行病学调查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结果 2010-2013年徐州市共报告疟疾109例, 其中间日 疟44例, 占40.37%; 恶性疟62例, 占56.88%; 三日疟2例, 占1.83%; 卵形疟1例, 占0.92%; 恶性疟、 三日疟、 卵形疟均为 境外输入。93例为实验室确诊病例, 占85.32%, 16例为临床诊断病例, 占14.68%。全年均有发病, 无明显季节性。流动 人口血检阳性率为0.276%, 明显高于本地人口的0.005% (χ2 =868.23, P<0.01)。结论 结论 徐州市疟疾疫情处于稳定下降 期, 本地感染病例明显下降, 境外输入性恶性疟病例逐年上升, 须加强流动人口和发热病人管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