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目的 对云南省洱源县进入传播控制阶段后不同时期血吸虫病传染源控制效果进行评估,为进一步开展传染源监测与控制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选择洱源县平坝亚型流行区文笔村和高山亚型流行区前甸村作为调查地点,2011年和2018年分别调查2个村传染源种类、血吸虫感染情况和传播能量,并进行比较。结果 2011年在前甸村检出人、牛、马、犬、鼠血吸虫感染阳性,阳性率分别为1.19%、0.91%、1.25%、3.13%和0.95%;在文笔村检出人、牛、犬血吸虫感染阳性,阳性率分别为0.76%、1.66%和9.30%。2018年2个村人、牛、马、猪、羊、犬、鼠中均未检出阳性。2011年2个村各种传染源中,均以牛相对传播指数和宿主日排卵总数最高。2011年前甸村和文笔村共捡获野粪731份,其中前甸村捡获的野粪以马、牛、犬粪为主(分别占34.40%、29.80%和20.20%),查到血吸虫感染阳性犬粪及马粪(阳性率分别为11.94%和6.90%);文笔村捡获的野粪以犬、牛、人粪为主(分别占44.59%、39.83%和14.29%),查到阳性犬、人粪及牛粪(阳性率分别为16.95%、9.52%和2.33%)。2018年前甸村和文笔村共捡获野粪204份,其中前甸村捡获的野粪以羊、犬、牛粪为主(分别占36.27%、33.33%和27.45%),文笔村捡获的野粪以犬、牛、人粪为主(分别占72.55%、11.76%和10.78%),未查出血吸虫感染阳性野粪。结论 洱源县血吸虫病传染源控制效果显著,人、牛作为血吸虫病主要传染源的地位已得到有效控制;今后应继续强化以传染源控制为主的血吸虫病综合防治策略,加强和重视犬和鼠等保虫宿主防控。 相似文献
2.
目的 对云南省洱源县进入传播控制阶段后不同时期血吸虫病传染源控制效果进行评估,为进一步开展传染源监测与控制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选择洱源县平坝亚型流行区文笔村和高山亚型流行区前甸村作为调查地点,2011年和2018年分别调查2个村传染源种类、血吸虫感染情况和传播能量,并进行比较。结果 2011年在前甸村检出人、牛、马、犬、鼠血吸虫感染阳性,阳性率分别为1.19%、0.91%、1.25%、3.13%和0.95%;在文笔村检出人、牛、犬血吸虫感染阳性,阳性率分别为0.76%、1.66%和9.30%。2018年2个村人、牛、马、猪、羊、犬、鼠中均未检出阳性。2011年2个村各种传染源中,均以牛相对传播指数和宿主日排卵总数最高。2011年前甸村和文笔村共捡获野粪731份,其中前甸村捡获的野粪以马、牛、犬粪为主(分别占34.40%、29.80%和20.20%),查到血吸虫感染阳性犬粪及马粪(阳性率分别为11.94%和6.90%);文笔村捡获的野粪以犬、牛、人粪为主(分别占44.59%、39.83%和14.29%),查到阳性犬、人粪及牛粪(阳性率分别为16.95%、9.52%和2.33%)。2018年前甸村和文笔村共捡获野粪204份,其中前甸村捡获的野粪以羊、犬、牛粪为主(分别占36.27%、33.33%和27.45%),文笔村捡获的野粪以犬、牛、人粪为主(分别占72.55%、11.76%和10.78%),未查出血吸虫感染阳性野粪。结论 洱源县血吸虫病传染源控制效果显著,人、牛作为血吸虫病主要传染源的地位已得到有效控制;今后应继续强化以传染源控制为主的血吸虫病综合防治策略,加强和重视犬和鼠等保虫宿主防控。 相似文献
3.
云南省洱源县血吸虫病流行区农村卫生厕所现况及粪便无害化效果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目的 了解云南省血吸虫病流行区农村卫生厕所建设和管理状况, 评价粪便无害化处理的效果。 方法 方法 在云南省洱源县选取3个血吸虫病流行村, 每村随机抽取30户, 现场调查改厕相关基本情况, 按照国家标准采集和检测厕所粪便样品。 结果 结果 抽查的永乐、 前甸和新庄等3个流行村卫生厕所普及率分别达83.19%、 83.12%和81.63%。共现场调查90座户厕, 仅32.22%的户厕建在庭院以内, 91.67%的卫生厕所和70.00%的非卫生厕所厕屋完整, 33.33%的卫生厕所和所有的非卫生厕所内有蛆/蛹/成蝇, 平均数量分别为1.05只/厕和3.40只/厕。卫生厕所粪大肠菌平均去除率为 90.00%, 寄生虫卵平均沉降率为80.61%, 蛔虫卵平均死亡率为95.20%。出粪液粪大肠菌值合格率为41.67%, 蛔虫卵死亡率合格率为78.13%, 未检出活血吸虫卵。卫生厕所与非卫生厕所无害化效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论 结论 云南省血防改厕起到了较好的粪便无害化效果, 但仍要加强卫生厕所的建设、 使用和管理。 相似文献
4.
目的 评价江苏省宜兴市丘陵山区节水灌溉工程控制钉螺效果。方法 采用回顾性调查和现况调查相结合的方法,收集2005—2007年宜兴市丘陵山丘节水灌溉工程实施情况以及2003—2018年工程区及其相关影响区螺情资料,分析其控制钉螺效果。于2018年对工程损毁情况进行现状调查。结果 2005—2007年,宜兴市在丘陵地区5个镇共建设22个节水灌溉工程,累计治理钉螺孳生环境266.97 hm2。2003—2006年工程项目实施前,工程区内累计发现有螺面积47.87 hm2;2006年工程实施后至2018年,工程区内未再发现钉螺;但2017—2018年在工程周边影响区发现少量钉螺。2018年现状调查发现,节水灌溉工程存在后期维护管理问题。结论 节水灌溉工程对控制宜兴市山丘地区钉螺孳生具有良好效果;但仍需加强后期工程维护和螺情监测,以发挥和巩固其控制钉螺孳生扩散的综合效果。 相似文献
5.
杨文灿 《中国血吸虫病防治杂志》2002,14(3):217-218
目的:总结分析“九五”期间洱源县血吸虫病防治效果,指出存在问题和今后防治工作的方向。方法:采用流行病学抽样调查方法,以行政村为单位进行人、畜血吸虫感染调查,并对高、中、低度流行村按1%比例进行螺情和病情监测,考核防治工作质量和效果。结果:“九五”期间有8个行政村达到血吸虫病传播阻断标准;12个行政村达到传播控制标准。与1995年比较,全县居民血吸虫感染率下降36.88%;10岁以下儿童感染率下降38.32%,但牛血吸虫感染率下降不明显,只下降3.93%。结论:“九五”期间洱源县血吸虫病防治效果显著,但全县尚有11个行政村疫情仍比较严重,今后需进一步加强大山区查灭螺工作力度以及对家畜血吸虫病的查治和流动家畜的管理。 相似文献
6.
洱源县是血吸虫病流行的重疫区,是全国110个未控制流行的县(市)之一。全县有9个镇乡、56个行政村、382个自然村流行血吸虫病,历史累计钉螺面积4332万m2,历史累计患者47794人,现有患者12559人,累计晚期血吸虫病患者428人,病牛2645头,现有钉螺面积1050万m2:稻田659万m2,灌溉沟和菜园沟有螺面积368万m2,鱼塘3万m2,草滩20万m2。洱源县的血吸虫病防治工作始于1953年,经过多年的防治,至2004年,全县有13个行政村达血吸虫病传播阻断标准;23个行政村达血吸虫病传播控制标准。1991年进行一次晚期血吸虫病患者调查,至今已13年。为准确而及时地反映洱源… 相似文献
7.
为了解洱源县前甸村国家级血吸虫病监测点感染性钉螺分布状况,有效消灭感染性钉螺,减少人畜感染机会,按《全国血吸虫病监测方案》有关要求,我们于2005年6月对该村进行了全面的螺情调查,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8.
9.
10.
目的 观察实施血吸虫病综合治理措施控制湖沼地区血吸虫病流行的效果。方法 通过调整农业结构,结合水利建设,实施兴林抑螺,改造钉螺孳生环境及居民生活环境,加大人畜查治病、扩大化疗力度,阻断传染源等方法控制血吸虫病流行。结果措施实施后钉螺面积、活螺密度、钉螺感染率分别下降了65. 03%、86. 56%和57. 93%。居民粪检阳性率下降了94. 34%,晚期血吸虫病人下降了56. 25%,项目实施期间无急性血吸虫感染发生。病牛感染率下降了85. 68%。结论实施血吸虫病综合治理,改善了农业生产条件,改变了农民生活环境,疫情得到明显控制,适宜在血吸虫病流行疫区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 目的 基于贝叶斯模型构建山区钉螺与感染性钉螺的时空分布模型, 分析钉螺与感染性钉螺的时空格局变化,识别其在村级水平的时空分布规律。方法 方法 利用云南省洱源县2000-2006年的现场钉螺调查与实验室检测数据及村边界等空间数据, 采用贝叶斯模型构建村级水平间的钉螺与感染性钉螺时空独立与交互模型, 分析钉螺与感染性钉螺的时空格局变化, 并识别其时空分布规律。结果 结果 钉螺分布时空交互模型和感染性钉螺时空独立模型的拟合优度稍强于其它模型。钉螺时空交互模型的空间相关系数的95%可信区间包括0; 感染性钉螺时空独立模型的空间与时间相关系数分别为-0.63和0.28, 但95%可信区间包括0, 提示钉螺与感染性钉螺村级尺度的空间相关系数与时间相关系数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结论 研究区域的山区钉螺与感染性钉螺在村级间无显著性时空相关性, 提示山区钉螺研究应开展更小尺度下的研究。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索云南省高原山丘型血吸虫病流行区林农复合经营抑螺模式,为高原山区林农复合血防工程建设积累经验。方法 2010年,在云南省洱源县有钉螺孳生的农耕地建立不同林农复合套种经营抑螺试验林区;2018年,调查不同套种模式下的经济收益和抑螺效果,并建立综合评判模型进行评判,筛选出综合效益较高的林农复合经营抑螺模式。结果 共建立了14种不同种植模式的林农复合套种经营抑螺试验林区。经济效益分析显示,“核桃 + 大蒜”模式经济效益最佳,年经济收益可达27万元/hm2;其次为“核桃 + 辣椒”和“核桃 + 蔬菜”,分别为12万元/hm2和10.5万元/hm2。钉螺调查显示,“核桃 + 辣椒”、“核桃 + 烟草”、“核桃 + 大蒜”等8种套种模式下未查到钉螺,而其他模式仍均能查到密度不等的钉螺。综合模糊评判结果显示,“核桃 + 大蒜”模式综合防治效果最佳,其次为“核桃 + 辣椒”和“核桃 + 烟草”等;而纯草地模式不能起到抑螺防治效果。结论 林农复合经营的抑螺模式建设是高原山丘型血吸虫病流行区林业血防的优选途径,其不仅具有抑螺效果,且对贫困山区经济发展、生态建设等具有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3.
14.
目的 了解云南省南涧县血吸虫病传播风险,为制定防治对策、巩固防治成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2019年5月,选取南涧县既往血吸虫病疫情相对较重的乐秋乡乐秋村和南涧镇白云村作为血吸虫病传播风险评估村,采用回顾性调查方法收集历史疫情和防治资料,并进行钉螺和野粪分布等现况调查,综合评估血吸虫病传播风险。结果 2017-2018年, 云南省南涧县乐秋村和白云村人群血吸虫病筛查平均血检阳性率分别为6.76%(202/2 990)和2.86%(142/4 971),牛血检阳性率分别为0(0/1 160)和10.65%(31/291),均未发现粪检阳性;现有钉螺分布面积21.06 hm2,未发现血吸虫感染性钉螺。2019年在乐秋村和白云村查出有螺面积6.17 hm2,有螺框出现率为2.17%(245/11 298),活螺平均密度为0.06只/0.1 m2(683/11 298),未发现血吸虫核酸阳性钉螺;共在23个环境捡获牛、羊、犬和马属动物等野粪136份,未发现血吸虫病原学阳性。结论 南涧县血吸虫病传播风险已处于低水平,但影响血吸虫病传播的因素仍未彻底消除。今后仍需加强以传染源控制为主的血吸虫病综合防治措施,以巩固防治成果。 相似文献
15.
目的 分析武汉市城市建设项目控制钉螺效果,为制定城市血吸虫病综合防控策略提供参考.方法 收集1990-2020年武汉市血吸虫病疫情、防治资料和有关长江大桥建设、江滩治理和公园建设等方面资料,比较上述项目建设前后周围环境钉螺面积和易感环境面积变化,评价城市建设项目控制钉螺效果.结果 1990-2020年,武汉市血吸虫病患... 相似文献
16.
目的 评估楚雄市血吸虫病潜在传播风险,为制订防治策略提供依据。方法 选择楚雄市军屯村者纳屯和李家村腰站2个自然村作为风险评估村,通过查阅、审核和收集2015–2017年2个村血吸虫病疫情和防治资料,结合钉螺、野粪与人群病情等现场调查结果,分析楚雄市血吸虫病传播风险。结果 楚雄市者纳屯和腰站2个村共有钉螺分布面积1.49 hm2,钉螺平均密度0.54只/0.1 m2,有螺框出现率为5.41%,未发现血吸虫感染性钉螺;居民血清学阳性率为3.36%,未发现粪检阳性血吸虫感染者。共捡获并检测各类野粪58份,未查到血吸虫感染阳性野粪。2个村血吸虫病传播风险评级均为Ⅲ级。结论 虽然楚雄市已处于血吸虫病低传播风险状态,但钉螺分布密度仍较高,且存在传染源输入等风险。今后仍应加强传染源控制,加大灭螺工作力度,巩固血吸虫病防治成果。 相似文献
17.
目的 了解宿松县钉螺分布特征及变化趋势,为制定血吸虫病防治措施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收集2010—2021年宿松县螺情资料,统计钉螺面积、活螺密度、活螺框出现率等指标,分析全县及不同类型流行区钉螺分布及变化趋势。结果 2010—2021年,宿松县钉螺面积为1 672.60~2 171.57 hm2,总体平稳,其中江滩型流行区钉螺面积为985.74~1 235.64 hm2,波动较小;湖沼型流行区钉螺面积为181.44~284.78 hm2,呈下降趋势;内陆型流行区钉螺面积为399.77~750.02 hm2,呈上升趋势。全县活螺密度为0.16~0.75只/0.11 m2,活螺框出现率为5.11%~11.78%。江滩型流行区和湖沼型流行区活螺密度相对平稳,内陆型流行区活螺密度呈现先降后升趋势;不同类型流行区活螺框出现率年度波动较大。2013年起全县未再查获感染性钉螺。结论 宿松县螺情总体平稳,但内陆型流行区螺情有扩散趋势,今后应重点加强内陆型流行区钉螺监测与控制工作,以巩固防治成果。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