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9 毫秒
1.
胃镜检查技术是目前上消化道疾病诊断最适宜的检查方法,随着电子胃镜的问世,使检查的效果更令人满意,已成为目前诊断上消化道疾病的首选[1].成功的胃镜检查,离不开护士的密切配合和切实有效的护理干预.本研究选择2011年5月-2012年5月在我院门诊就诊和住院的患者93例,对其在胃镜检查前、检查中和检查后进行综合系统的护理干预,旨在探讨护理干预在胃镜检查中的作用及效果,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
随着胃镜在我国医疗机构的普及, 做胃镜检查的人日益增多, 上消化道疾病的确诊率也越来越高.现在我国三级及大部分二级医院都开展了胃镜检查项目.对于上消化道疾病来讲,胃镜检查是目前最佳的诊断手段,因其比较直观、有可疑之处可以取活检作病理检查即可明确诊断.  相似文献   

3.
胃镜检查目前已普遍应用于临床,其全称叫做"上消化道内镜检查",可以使医生通过内视镜清楚的观察患者从食道到胃直至十二指肠的病变状况的检查手段。正确的胃镜检查护理工作分为术前护理,术中护理和术后护理三个阶段,一个好的胃镜检查护理过程,可以有效的缓解患者在检查过程中所受的痛苦,使受检者的检查不良反应大大降低,所以,做好胃镜检查的护理工作,是胃镜检查成功与否的有力保障。  相似文献   

4.
随着生活节奏的加快和工作压力的增加,消化系统的疾病已成为影响人类健康的主要疾病之一。对此类疾病的早期诊断直接关系到治疗的效果,胃镜检查技术是当前上消化道疾病诊断的重要手段之一,它的重要贡献是对于上消化道恶性肿瘤的早期诊断,它可以对食道,胃及十二指肠病变提供直观的真实图象,可以直接观察到病变部位的性状,必要时可以取活检进行病理学诊断。  相似文献   

5.
上消化道大出血是消化内科常见急症,病死率约10%。目前胃镜广泛应用于上消化道大出血的诊断和治疗。进一步完善和提高胃镜检查的护理支持对顺利完成检查起着重要作用。现将我科上消化道大出血早期胃镜检查护理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6.
目的:对上消化道疾病中的出血患者进行护理时可能存在的风险,并对这一系列风险进行管理,提出对应的处理措施。方法:本文选取60例上消化道出血疾病患者进行研究,针对目前可能存在的护理风险做出必要的判断评估,并提出合理的处理方式,降低甚至消除护理风险,保证患者在用药,饮食和心理上的安全。结果:在进行护理风险管理措施以后,护理过程中可能发生的风险事件概率得到了相应的降低,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有了较大的提升,这60例患者皆平平安安的出院。结论:护理风险管理可以减少护理风险事件的发生,应用在上消化道出血疾病患者中可以提高临床的疗效,大大提升了病患者的对护理满意程度,在临床护理中值得提倡和推广。  相似文献   

7.
目前胃镜的普及应用,使上消化道疾病的诊断更具有科学性.胃镜下不但可以观看到上消化道粘膜的变化,而且还可以取材做病理活检及HP检查.现就本院752例胃镜检查资料,结果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8.
陈绳武 《家庭医学》2007,(22):41-41
随着胃镜在我国医疗机构的普及,做胃镜检查的人日益增多,上消化道疾病的确诊率也越来越高。现在我国三级及大部分二级医院都开展了胃镜检查项目。对于上消化道疾病来讲,胃镜检查是目前最佳的诊断手段,因其比较直观、有可疑之处可以取活检作病理检查即可明确诊断。随着胃镜制造技术的不断改进及操作医务人员技术的不断熟练、手法的改进,病人受到的痛苦程度越来越小、甚至发展至今的无痛胃镜、胶囊胃镜等,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老年人上消化道疾病的发病特点.方法 回顾性分析193例老年人上消化道疾病的内镜检查结果和临床资料.结果 老年人上消化道疾病以慢性浅表性胃炎、慢性萎缩性胃炎居多,胃镜检查以慢性胃炎居多.结论 老年人上消化道病变以炎症为主,临床表现呈现多样化,相当部分病例无明显临床表现.  相似文献   

10.
伏牛山煤矿建矿二十余年(从1967年)由于工种、工龄、劳动条件等各种因素,各种疾病,特别是上消化道疾病、腰腿病、外伤等发病率都较高。为探讨煤矿生产中某些因素对上消化道疾病的影响,特对上消化道疾病作了初步调查。患病者都是经过上消化道钡餐检查或者经过胃镜检查,或者经手术确诊的。现将调查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1.
目的 观察检查患者消化系统疾病时应用胶囊胃镜检查临床护理的干预效果.方法 将龙川县中医院消化内科2018年6月-2019年7月期间收治的应用胶囊胃镜检查的患者60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平均分配法将其分为常规组和研究组,每组各30例.检查中未实施护理干预者设为常规组,而接受胃镜检查同时施以全面护理干预者设为研究组.收集并比...  相似文献   

12.
目的为了明确学龄后儿童反复腹痛与上消化道疾病的关系,以便更好的对反复腹痛的患儿进行治疗。方法选取反复腹痛超过2周的年龄在9~17岁之间的患儿共76例进行进行电子胃镜检查。结果上消化道疾病的阳性率达86.84%。结论胃镜检查对反复腹痛的儿童非常重要。  相似文献   

13.
目的为了明确学龄后儿童反复腹痛与上消化道疾病的关系,以便更好的对反复腹痛的患儿进行治疗。方法选取反复腹痛超过2周的年龄在9~17岁之间的患儿共76例进行进行电子胃镜检查。结果上消化道疾病的阳性率迭86.84%。结论胃镜检查对反复腹痛的儿童非常重要。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东台市上消化道疾病的发病情况及影响因素,为上消化道肿瘤等疾病的防治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应用"三级法",即隐血珠初筛、电子胃镜精查和病理确诊等方法对目标人群进行上消化道疾病筛查,对相关数据进行汇总与分析。结果 (1)隐血珠筛查率为8.50%,阳性者胃镜检查率为28.68%;(2)上消化道肿瘤检出率为13.58‰,癌前病变和癌前疾病检出率为116.39‰;(3)男性食管癌和贲门癌检出率高于女性,胃癌集中在40~59岁人群;癌前疾病主要有萎缩性胃炎、胃溃疡和胃息肉等;(4)家族史、吸烟、年龄等可加重上消化道疾病的病情。结论东台市是上消化道肿瘤等疾病的高发地区,隐血珠筛查对上消化道肿瘤等疾病的早期发现起着重要作用。早发现、早治疗和改变不健康生活方式等措施可以减轻上消化道疾病的发病率。  相似文献   

15.
朱晓琴 《现代预防医学》2011,38(14):2715+2717
[目的]西宁地区儿童胃镜临床应用价值及儿童胃镜检查疾病谱。[方法]对我院4年来(2005~2008)年龄7月~14岁儿童胃镜检查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473例患儿中,胃镜检查发现主要疾病是慢性浅表性胃炎215例,胆汁反流性胃炎106例,十二指肠球炎65例,球部溃疡65例,胃溃疡13例,复合性溃疡8例,异物6例,215例Hp(+),Hp检出率54.8%。[结论]儿童上消化道疾病以炎症、溃疡病最常见,与成人相比,儿童Hp感染率较低。儿童胃镜检查对儿童上消化道疾病诊治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6.
通过本文100例小儿上消化道出血患者采用日本富士能EG-250PE电子胃镜检查。结果胃溃疡42例42%,浅表性胃炎合并十二指肠球炎31例31%,浅表性胃炎合并胆汁返流1例1%,十二指肠球部溃疡16例16%,食道炎4例4%,十二指肠多发性息肉2例2%,食道息肉2例2%,食道裂孔疝2例3%的护理报告。结论小儿上消化道出血的主要原因与小儿消化系统疾病密切相关。必要时行小儿电子胃镜检查可及早明确诊断治疗。这些患者尽管当时情况紧急,但护理得好,抢救治疗及时。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17.
胃镜和上消化道钡餐检查,是目前消化专科医生诊断胃、十二指肠疾病的常规武器。但都各有长短,偏执不得。 一般而言,对于慢性胃炎、胃部肿瘤、消化性溃疡,选择胃镜检查比较合适。胃镜检查不但可以确定慢性胃炎的性质、范围、程度、是否活动,还能同时进行有关病理组织学检查,判断是否有肠上皮化生和细菌感染,真是一举数得。而上消化道吞钡x线检查。则很难甚至完全不能作出胃炎的正确诊断。由于纤维内窥镜具有直视性。可直接取病变组织做病理检查,对于胃部肿瘤是不可块少的检查方式。它对于消化性溃疡的分期以及鉴别其良、  相似文献   

18.
刘玉红 《现代保健》2010,(28):92-93
目的探讨人性化护理在胃镜检查中的作用。方法对863例胃镜检查患者进行人性化护理。结果所有患者均进行胃镜检查,通过实施人性化护理,胃镜检查过程中的痛苦及术后出血、术后感染及恐惧心理均明显减轻,无严重并发症发生,提高了患者的满意度。结论人性化护理是创造性的、个性化的、整体的、有效的护理模式,人性化护理可以明显降低胃镜检查时不适的程度。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胃镜在小儿上消化道疾病诊断、治疗中的价值。方法总结分析2003—04/2007-10用胃镜检查治疗130例儿童的临床资料。结果130例患儿,胃镜检查发现上消化道疾病患者126例,阳性率96.92%,其中浅表性胃炎43例、浅表性胃炎伴十二指肠球炎36例,十二指肠球部溃疡(DU)21例,胃溃疡(GU)11例,4例未见异常。在胃镜检查中发现急性上消化道活动性出血9例,采用镜下止血治疗成功率100%。结论对有上消化道症状的小儿尽早胃镜检查,对在检查中发现有上消化道活动性出血者,胃镜下止血治疗是一种安全、快速、疗效好的治疗方法。成人胃镜用于儿童检查、治疗是安全可靠的。  相似文献   

20.
为了解贵阳市小河区接受胃镜检查的患者当中上消化道疾病的构成情况,对2005年6月至2011年3月到我院接受胃镜检查患者的检查结果进行分析,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