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提供的“第31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数据显示,当前中国网民人数达5.64亿,其中学生群体所占比重最大[1].诸多研究表明网络成瘾会对个体学业、工作、人际等方面造成严重影响[2],国内外关于大学生网络成瘾的研究表明大学生群体中存在一定比例的网络成瘾者[3-4].成人依恋是指个体与当前同伴的持续和长久的情感联系[5],对大学生的人格健全发展和社会适应起着重要作用,如果大学生的成人依恋表现出消极的特征,则很有可能躲进网络世界中寻求安全感.从依恋的角度看,网络成瘾大学生的成人依恋是消极的.有研究者指出,大学生对网络的依赖可以看作是一种依恋需求的转移和补偿,是正常依恋受阻或未能获得满足的变形[6].  相似文献   

2.
  目的  了解河北省4所高校大学生网络成瘾现状,为预防大学生网络成瘾提供循证支持。  方法  采用分层整群随机抽样方法,抽取河北省部分高校的874名大学生作为调查对象,通过自制问卷和网络成瘾量表调查研究对象的基本情况和网络成瘾状况。  结果  大学生网络成瘾检出率为62.0%,男生成瘾检出率为59.1%,女生为63.9%;轻度占82.5%,中度占17.0%,重度占0.5%。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表明,城市学生、文科类学生网络成瘾率较高[OR值(OR值95%CI)分别为2.58(1.84~3.62),1.47(1.02~2.11)];母亲文化程度为本科及以上的网络成瘾率较低(OR=0.49, 95%CI=0.24~0.98);父亲文化程度为初中和本科及以上的学生网络成瘾率高(初中OR=1.52, 95%CI=1.01~2.29;本科及以上OR=2.30, 95%CI=1.16~4.56)(P值均 < 0.05)。  结论  大学生网络成瘾率较高,学校、家庭、社会应加强对大学生的干预和引导。  相似文献   

3.
目的了解初中生网络成瘾(IA)状况及其影响因素,为学生网络成瘾的防治提供参考。方法采用Young网络成瘾诊断问卷(YDQ),网络使用情况问卷,冲动量表,青少年网络成瘾预测问卷,儿童行为量表,IOWA Conners父母、教师评定量表,对方便抽取的长沙市1 183名初中生进行调查。结果 IA组共108例,患病率为9.13%。IA组上网时间1 a以上、每周上网10 h以上、经常在网吧上网报告率显著高于对照组。IA组父母、教师、学生评分和对照组之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男生、每周上网10 h以上、上网年限1 a以上、在网吧上网、违纪行为、注意缺陷/多动、焦虑是网络成瘾的危险因素,学习绩效是网络成瘾的保护因素。结论 IA初中生存在着更多的行为、情绪、学习问题,其与网络使用特点交互作用是造成网络成瘾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4.
目的了解网络成瘾者互联网使用方式的特点以及网络成瘾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为防制大学生网络成瘾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以1 784名本科生为被试,采用网络成瘾问卷、感觉寻求问卷、症状自评量表为研究工具进行问卷调查。结果大学生网络成瘾检出率为7%,低年级男生是网络成瘾的高发人群;网络成瘾大学生的网络使用时间缺少规律性,时间总量多、花费高;网络成瘾大学生在强迫、抑郁、人际敏感、睡眠和饮食4个指标上已经呈阳性反应,并具有更高的去抑制化程度。结论网络成瘾对大学生心理健康有很大影响,高校应指导大学生正确、适度上网。  相似文献   

5.
孙亚蜀  任俊  吴超 《中国学校卫生》2012,33(12):1514-1516
青少年的自身心理特点、家庭教养和监督、社会文化和网络环境影响其对网络的使用[1-2].初中生自控能力欠缺,认知能力有限,很难抵抗网上新奇刺激信息的诱惑,从而容易造成过度使用网络[3].心理韧性(心理弹性)是个体应对压力、挫折、创伤等消极生活事件的能力和特质[4],具体表现为个体认知、情绪、行为及所处环境对帮助其抵御逆境,获得良好适应的特质[5].心理韧性水平高,预示更为积极的能力,有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力和自我控制及恢复力.  相似文献   

6.
张淼 《中国学校卫生》2014,35(10):1559-1560
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发布的第32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13年6月底,我国网民规模达5.91亿,互联网普及率为44.1%,其中高中以上学历的学生占52.6%[1],网络已经成为学生生活中的一部分.网络成瘾行为是一种病态的网络使用行为或偏差行为,对青少年学习、生活和人格等都产生极其严重的危害,会造成更多的行为、情绪和学习问题[2-4].  相似文献   

7.
目的 比较网络成瘾损害量表(IAII)、中文网络成瘾量表(CIAS-R)-中国台湾修订版、CIAS-R-中国大陆修订版、自评Young网络成瘾诊断问卷(YDQ)的信度及在大学生网络成瘾测量中的一致性,为今后网络成瘾调查量表的选择和修订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分层整群选取合肥市3所高校的1 004名本科生,采用4个量表同时进...  相似文献   

8.
探讨大学生负性生活事件、心理弹性和网络依赖的关系,为减少大学生网络依赖的发生提供依据.方法 从山西省4所高校中选取896名学生,发放青少年生活事件量表、心理弹性量表和青少年网络依赖行为问卷进行调查.使用SPSS 16.0统计软件对数据进行相关分析和中介效应检验.结果 大学生人际关系和敢为、坚韧、乐观、自我效能均存在正相关(r值分别为0.223,0.199,0.305,0.337,P值均<0.05);学习压力和乐观、自我效能均呈负相关(r值分别为-0.374,-0.320,P值均<0.05);受惩罚和敢为、乐观、自我效能均呈负相关(r值分别为-0.183,-0.331,-0.303,P值均<0.05);丧失因子和乐观、自我效能均呈负相关(r值分别为-0.342,-0.254,P值均<0.05);健康适应和乐观、自我效能呈正相关(r值分别为0.193,0.236,P值均<0.05).大学生自控性和坚韧、自我效能存在正相关(r值分别为0.428,0.398,P值均<0.05);时间管理和敢为、坚韧、自我效能存在正相关(r值分别为0.352,0.299,0.353,P值均<0.05).负性生活事件对网络依赖有明显的直接效应(B=0.323,P<0.05),且心理弹性在负性生活事件与网络依赖间中介效应有统计学意义(B=-0.291,P<0.05),中介效应占总效应的比例为13.9%.结论 大学生心理弹性对负性生活事件和网络依赖起中介作用.  相似文献   

9.
了解南通市大学生网络成瘾现状及其影响因素,为开展网络成瘾干预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中国青少年危险行为因素监测问卷”大学版作为调查问卷,利用分层整群抽样方法在南通市选取了8所高校在校大学生,共4 168名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南通市大学生上网率为100%,网络成瘾报告率为10.80%,网络成瘾报告率男生(12.21%)高于女生(9.99%),专科生(24.89%)高于本科生(6.85%),随年级上升而递增(大一8.77%,大二10.49%,大三13.09%),独生子女(12.22%)高于非独生子女(8.45%),来自城市的大学生(15.78%)高于城镇生源(8.67%)和农村生源(6.12%),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x2值分别为4.95,240.78,13.81,14.46,82.21,P值均<0.05).通过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 回归分析,结果发现,自杀意图(OR=1.43,95%CI=1.06~ 1.94)、自杀未遂(OR=2.64,95%CI=1.94~4.77)、感到孤独(OR=1.88,95%CI=1.54~2.45)、学习压力过大而不愉快(OR=1.45,95%CI=1.04~2.03)是网络成瘾的影响因素,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结论 南通市大学生网络成瘾现状需教育主管部门高度重视,特别对由自我伤害和心理问题引起网络成瘾的群体,应及早制定网络成瘾干预措施.  相似文献   

10.
探讨成人依恋、同一性在大学生网络成瘾影响机制中的作用,为预防大学生网络成瘾提供指导.方法 采用大学生网络成瘾调查问卷、关系问卷、亲密关系体验问卷、同一性测试量表和社会支持评定量表,随机抽样调查珠海市4所大学一至四年级大学生2 161名,筛选网络成瘾大学生259名作为试验组;随机抽取学校、专业、年级和性别匹配的非网络成瘾大学生259名作为对照组.结果 网络成瘾组依恋回避和依恋焦虑得分均高于非网络成瘾组,过去的危机、现在的自我投入和将来自我投入的愿望得分均低于非网络成瘾组,社会支持4个维度得分均低于非网络成瘾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1).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显示:依恋焦虑、现在的自我投入、将来自我投入的愿望和社会总支持4个变量进入回归方程(F=49.51,P<0.01).AMOS结构方程模型分析显示:依恋焦虑对网络成瘾有直接正向影响(β=0.35,P<0.01),并通过现在的自我投入对网络成瘾产生间接影响(β=0.05,P<0.01);现在的自我投入对网络成瘾有直接负向影响(β=-0.12,P<0.05),并通过将来自我投入的愿望和社会总支持对网络成瘾产生间接影响(β=-0.17,P<0.01).社会总支持对网络成瘾有直接负向影响(β=-0.15,P<0.01).结论 成人依恋和同一性是网络成瘾的重要影响因素,其中自我评价是网络成瘾的深层次原因.  相似文献   

11.
杜蕾 《中国学校卫生》2013,34(8):990-991
由于网络自身的特点及青少年身心发展的不成熟性,过度使用网络对青少年的消极影响日益凸显,引起了社会各界的高度关注.调查显示,2009年我国城市青少年网络成瘾的比例达14.1%[1].网络成瘾(Internet addiction disorder,IAD)即病理性互联网使用,指由于重复使用网络所导致的一种慢性或周期性的着迷状态,同时产生想增加使用时间的张力、耐受性以及克制退瘾等现象,并产生心理与生理上的依赖[2-3].病理性互联网使用会给个体的学业、人际关系、情绪情感以及身体健康等方面带来不同程度的消极影响[4-6].  相似文献   

12.
张宛筑  邓冰 《中国学校卫生》2015,36(10):1489-1491
探讨中文网络成瘾量表在城市中学生中的应用效果,为制定适用于学生群体的网络成瘾量表提供参考.方法 采用中文网络成瘾量表,对分层整群抽取的贵阳城区3 075名中学生进行施测,分析量表信度和效度.结果 调查共获得有效问卷2 875份.量表的Kappa系数为0.796,分半信效度为0.915,各因素与所属分量表的相关系数在0.886~0.947之间;各因素与总分的相关系数在0.840 ~0.896之间;2个分量表与总分的相关系数为0.954,0.943;验证性因素分析表明,2个分量表的拟合度指数GFI,AGFI,NFI,TLI,IFI,CFI指标都超过0.90,因子模型基本符合理论结构假设.结论 中文网络成瘾量表用于城市中学生网络成瘾情况测评具有较好的可行性、信度与效度,可用于我国城市中学生网络成瘾测评.  相似文献   

13.
南京市中小学生网络使用及网络成瘾情况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南京市中小学生网络使用和网络成瘾情况,以及与网络成瘾有关的影响因素,为采取相应干预措施提供依据。方法采取整群抽样方法,使用自行设计的网络使用情况调查表以及症状自评量表(SCL-90),对南京市1 466名中小学生进行调查。结果 74%的学生有自己的电脑;70%的学生在小学中年级以后开始上网;84%的学生在自己家中上网;2/3的学生每周上网<2次,93%的学生每次上网时间<4 h;约15%的学生见过网友;3%的学生浏览过黄色网页。学生上网的主要目的依次为:听歌、看电影、学习、玩游戏、收集信息、聊天交友等。学生网络成瘾率为2.66%,男生(3.76%)高于女生(1.44%)。网络成瘾的学生SCL-90量表的10个因子症状分数有9个因子高于正常学生。结论学生网络使用普遍;网络成瘾影响学生的心理健康。  相似文献   

14.
目的 调查深圳初中生网络成瘾现状及其预测因素,为准确判定青少年网络成瘾群体和开展干预提供参考.方法 采用整群随机抽样方法,抽取深圳5所中学初一学生,采用青少年网络成瘾量表(IAT)、青少年积极发展量表(PYD)、家庭功能量表(CFAI)、青少年学业适应不良量表以及人口学变量调查问卷,进行为期3年、每年1测的追踪研究,最...  相似文献   

15.
探讨大学生网络成瘾与自尊、孤独感之间的关系,为预防和控制大学生网络成瘾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青少年病理性互联网使用量表(APIUS)、自尊量表(SES)、孤独量表(UCLA),对随机选取的合肥工业大学506名大学生进行团体施测.结果 大学生网络成瘾在性别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3),年级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大学生网络成瘾总分及各维度(除突显性外)与自尊均存在显著负相关(P值均<0.05);强迫性上网、消极后果与孤独感呈显著负相关(P值均<0.05).回归分析结果表明,自尊是耐受性、强迫性上网、心境改变、社交抚慰、消极后果及网络成瘾的保护因素,孤独感是强迫性上网和消极后果的保护因素(P值均<0.05).结论 自尊能显著预测大学生网络成瘾倾向;孤独感能显著预测大学生强迫性上网和消极后果的程度.  相似文献   

16.
刘后根  龙文  刘楠 《中国学校卫生》2011,32(9):1110-1112
大量研究显示,网络成瘾问题已成为目前大学生的主要心理危机[1-5]。如何有效地帮助成瘾大学生摆脱心理危机,是教育和卫生部门重点面对的问题。笔者对江西省两所高校79名网络成瘾学生在军事训练前后的心理状况进行调查,分析网络成瘾学生军训前后心理及人格特征变化,验证军事训练这种方式对网瘾大学生改善心理品质是否有效,从而为开展网络成瘾的群体预防和个体治疗方面的研究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7.
了解常州市五年制高职学生的网络人际关系成瘾情况及其相关因素,为预防学生网络人际关系成瘾提供依据.方法 以分层整群抽取的常州市4所五年制高职学校1 876名学生为调查对象,使用自编问卷调查其网络人际关系成瘾现状,并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网络人际关系成瘾的相关因素.结果 五年制高职学生网络人际关系成瘾报告率为7.94%.不同学校类型、性别、年级及是否走读高职生网络人际关系成瘾报告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母亲文化程度、过去1 a经历挫折、抑郁情绪、学习乐趣体验、家庭满意程度、家长过问上网情况、恋爱经历等与网络人际关系成瘾有关(P值均<0.05).结论 学校与家庭均应采取一定的措施,预防高职生网络人际关系成瘾的发生.  相似文献   

18.
中学生网络成瘾的心理治疗方法与技术   总被引:8,自引:2,他引:8  
网络成瘾是指由于过度使用互联网而导致明显的社会、心理损害的一种现象,是一种与上网有关的包括病态行为和认知适应不良的心理障碍。随着网络的飞速发展与普及,网络成瘾成了网络时代的一种新的心理障碍。自上世纪90年代末起,网络成瘾现象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并成为近年来心理学、临床医学和社会学研究的热点问题。正处于身心发展阶段的中学生,由于求知欲旺盛,好奇心强,喜欢追求时尚,自我控制能力弱,人生观与价值观尚未形成等原因,因而网络成瘾的学生越来越多,程度也越来越深。  相似文献   

19.
周扬  刘勇  陈健芷 《中国学校卫生》2015,36(7):1032-1034
探讨大学生手机成瘾与自尊、自我控制之间的关系,为预防和矫治大学生手机成瘾提供参考.方法 方便抽取黑龙江省5所高校的学生共1 000名,使用大学生手机成瘾倾向量表、自尊量表、自我控制量表进行调查,并使用结构方程技术构建潜变量之间的关系模型.结果 手机成瘾的检出率为23.43%.自尊对手机成瘾有直接的负向作用,标准化回归系数β1=-0.232,P<0.01,决定系数R21=0.054;自我控制对手机成瘾有负向作用,标准化回归系数β2=0.421,P<0.01,决定系数R22=0.177;回归方程纳入自我控制后,自尊对手机成瘾的直接预测无统计学意义,自我控制的中介效应值β=-0.195,P<0.01;自尊、自我控制与手机成瘾的中介模型拟合较好(x2/df=3.436,CFI=0.912,GFI=0.933,AGF =0.951,IFI=0.894,RMSEA =0.061).结论 手机成瘾与自尊、自我控制之间有着紧密关系,自我控制在自尊和手机成瘾之间起完全中介作用.  相似文献   

20.
大学生网络成瘾的多因素研究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目的探讨大学生网络成瘾情况及其危险因素,为制定相应干预措施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使用Young网络成瘾量表及SCL-90量表,调查某大学在校生1 247人,调查内容包括个人一般情况、网络使用情况及心理状况.结果年级、性别、上网玩游戏、上网聊天及SCL-90量表中抑郁、焦虑、强迫症状、人际关系敏感等因素是网络成瘾的危险因素.结论对于网络成瘾的干预,要从学生个人情况、社会、心理、行为诸方面综合考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