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15 毫秒
1.
目的 了解大学生食品安全知识、态度、行为现况.方法 对南通市某大学800名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大学生食品安全知识平均(40.41±5.54)分,正确率为55.23%.非医学生平均(37.95±5.18)分,医学生平均(40.97±5.56)分,不同类别学生得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18,P<0.001);男生平均(38.37±5.91)分,女生(41.20±5.19)分,性别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75,P<0.001).低年级(大一、大二)平均(39.57±5.18)分,高年级(大三、大四)平均(41.54±5.83)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59,P<0.05).增加食物中毒风险的食物和增加食物中毒风险的行为模块得分率最高,分别为73.80%和76.51%.食物中毒病原体的来源得分率最低,为22.58%.结论 南通市某校大学生对食品安全的知识知晓率偏低.应当及时给予正确的引导,大力开展食品安全教育. 相似文献
2.
石家庄市大学生食品安全相关知识态度行为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石家庄市高校学生食品安全知识、态度、行为和在外就餐现况,为在校学生的食品安全教育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分层整群随机抽取石家庄市在校大学生475名,进行食品安全KAP现况调查,并随机抽取其中的306名进行在外就餐情况调查。结果在校大学生食品安全知识部分的平均得分为(7.25±1.07)分(满分10分),其中"三鹿奶粉中危害健康的物质是三聚氰胺"的正确率最高(99.8%),"有机食品比绿色食品、无公害食品更安全"的答对率最低(4.0%);大学生的食品安全态度总体状况较好;94.3%的大学生关注食品安全问题,其中对于造假食品最为关注(42.0%);86.5%的大学生考虑到在外就餐可能对健康造成影响,但仍有39.9%的人每天会在外就餐;电视、网络和报纸杂志是大学生获得食品安全信息的主要渠道。结论大学生已具备了一定的食品安全知识和意识,但仍有欠缺。有必要进一步加强校园内食品安全知识的普及、宣传和教育。 相似文献
3.
了解豫北地区中小学校食堂从业人员的食品安全知识知晓情况和卫生行为现状,为规范学校食堂管理和提高服务质量提供依据.方法 分层随机抽取豫北地区61所中小学校食堂从业人员1 236名,进行现场问卷调查,并当场回收.结果 豫北地区中小学食堂从业人员的食品安全知识总体知晓率65.63%,城市学校为69.91%,明显高于农村学校的62.60%(P<0.01).能保持“不留长指甲、不涂指甲油”和“不用裸手拿取直接入口的食品”行为在城市和农村学校所占比例分别为98.82%,97.65%和95.18%,96.69%;“不将个人衣物及私人物品带入食品处理区”行为的比例较低,城市和农村分别为78.82%,73.83%.结论 中小学校食堂从业人员的食品安全知识和行为水平有待进一步提高,尤其应加强农村学校食堂从业人员食品卫生知识培训. 相似文献
4.
了解中山市大学生人群艾滋病防控知识水平和相关行为特点,为制定防控策略提供依据.方法 方便选取中山市辖区内5所高校(包括2所大学及3所高职院校)1 626名在读学生作为调查对象,进行匿名自填式问卷调查,调查内容包括人口学及行为学信息、艾滋病相关知识知晓情况、接受艾滋病宣传服务等.结果 大学生艾滋病相关知识知晓率为74.0%(1 204/1 626),其中最高为医药类80.7%(409/507),其次为高职类71.3%(727/1 020),最低为综合类68.7% (68/99) (x2=17.134,P<0.01).大学生曾经发生过性行为的比例为8.7%(142/1 626);与固定性伴使用安全套的比例(77.6%)高于与临时性伴使用安全套的比例(69.0%);最近1次与同性肛交使用安全套的比例为60.9%(14/23).最近1年接受过预防艾滋病宣传服务的比例为56.4% (917/1 626);最近1年参与过艾滋病宣传服务的比例为39.7%(646/1 626),其中高职类院校最高为40.9%(417/1 020),其次为医药类39.6% (201/507),最低为综合类28.3% (28/99)(x2=5.985,P=0.050).结论 大学生艾滋病防控知识水平不高.高校内开展艾滋病宣传教育十分必要,应特别关注非医药类院校. 相似文献
5.
广州市大学生营养与食品安全知识态度行为调查 总被引:21,自引:5,他引:21
目的了解大学生营养与食品安全知识、态度及行为现况,为开展营养健康教育提供依据。方法随机抽取广州市4所大学1 215名在校学生,以问卷的方式调查其营养与食品安全知识、态度、行为。结果大学生营养与食品安全知识及行为平均得分分别为(15.37±4.09)(、15.27±2.74)分,不同专业及男、女生之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大学生有较强的健康饮食意识,愿意接受更多的知识,改正不良的饮食行为。结论应采取多种形式对大学生加强营养健康教育,引导合理膳食行为的形成。 相似文献
6.
目的了解徐州市某高校在校大学生食品安全知识行为现况,分析大学生食品安全知识行为知晓的影响因素。方法采用随机抽样方法对350名在校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大学生食品安全知识行为平均得分(39.89±5.16)分,平均知晓率为53.90%。学习成绩等级为好的学生加工食物相关知识和食物中毒病原体相关知识的知晓率显著高于其他等级学生;经历过食物中毒的学生其中增加食物中毒风险的食物相关知识得分情况优于没有经历过食物中毒的学生;每周在外就餐≤3次的学生,其加工食物相关知识和增加食物中毒风险的行为知识得分均高于每周在外就餐4~6次的学生,以上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校大学生食品安全知识行为知晓率不高,食品安全意识普遍较低。学习成绩、是否经历过食物中毒,每周在外就餐次数可能是大学生食品安全知识行为知晓高低的主要影响因素。大学要加大对学生食品安全知识教育,采用多种形式宣传食品安全卫生知识,使大学生养成良好食品卫生行为。 相似文献
7.
目的了解医学院校不同专业、年级和性别大学生的食品安全知识、态度及行为,探讨影响医学院大学生食品安全行为的主要因素。方法自制食品安全知识、态度和行为的调查问卷,采用随机整群抽样的方法,抽取新乡医学院校临床专业和医学英语专业共1 506名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及统计学分析。结果不同层次大学生食品安全知识、态度、行为得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不同性别、专业大学生食品安全知识、态度和行为得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1);不同年级大学生食品安全知识、态度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1),而行为得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多元回归分析表明,影响大学生食品安全行为的主要因素依次是食品安全态度、知识、专业和性别(P<0.05或P<0.01)。结论医学院校应通过课堂、校园网络、广播等多种途径及方式进行食品安全知识的教育,同时加强学生对食品安全态度的培养教育。 相似文献
8.
目的了解社区居民食品安全知识、态度和行为(KAP)现状及其影响因素,为更好普及《食品安全法》和开展食品安全知识健康教育提供依据。方法多阶段分层抽样选取宿迁市宿城区的780位居民进行访谈式问卷调查。结果居民食品安全KAP的及格率为84.5%,不同年龄、文化程度、职业、月收入、态度居民KAP总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影响居民食品安全KAP的因素主要为文化程度(OR=1.623);食品安全KAP间存在正相关关系(P<0.01);居民具有较强食品安全的知识需求,但在法律诉求方面仍有欠缺。结论应采取多种形式普及《食品安全法》和开展食品安全知识健康教育。 相似文献
9.
10.
吾斯曼江·奴阿洪 阿里木·帕塔尔 斯皮热古丽·阿布都卡地 古孜力克孜·阿布都克热木 帕热扎木·木塔力甫 努尔比耶·艾海提 阿迪拉·阿力木 古丽赛娜木·艾合买提 《中国学校卫生》2014,35(2):196-198
了解新疆大学生食品安全知识态度行为(KAP)现况,为开展食品安全宣传教育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利用自行设计的KAP问卷,对分层整群随机抽取的乌鲁木齐市4所大学的1 115名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大学生食品安全知识平均得分为(8.4±1.8)分,不同专业、年级、民族、生源地学生食品安全知识得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影响大学生食品安全知识的主要影响因素是专业、民族和年级(P值均<0.05).35.5%的大学生表示非常关注当前食品安全问题;大学生主要通过网络广播电视(76.7%),微博、微信等新时代传媒(45.9%),报刊杂志(45.3%)获得食品安全知识.仅有29.15%的学生表示就餐时总是关注餐馆是否证件齐全.结论 新疆大学生食品安全知识水平不高,尚未形成良好的食品安全行为习惯.高校应加大食品安全宣传教育力度,提高大学生食品安全知识水平. 相似文献
11.
了解河北省某高校大学生饮水知信行情况及其可能存在的问题,为开展饮水方面的宣教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随机整群抽样方法,于2017年3月在河北省保定市某高校抽取715名学生,对大学生饮水知识、态度及行为进行调查.结果 大学生对于每天饮水量为1 500~1 700 mL知晓率为19.0%;对于饮水方式为少量多次的知晓率为95.0%,对临睡前是适宜饮水时间的知晓率为30.1%,女生知晓率高于男生,医学专业学生高于非医学专业学生(x2值分别为22.16,12.49,P值均<0.05);对饮水不足与中风、高血压、冠心病之间关系的知晓率较低,分别为1.3%,14.3%,2.2%,二年级学生对于饮水不足与中风之间关系知晓率高于一年级学生(x2=11.10,P<0.05).大学生理想获得饮水知识的途径比例最高为网络(60.0%),其次为校园宣传/课堂教学(48.3%).99.6%的大学生认为饮水对健康重要,98.3%愿意改变饮水习惯,93.0%愿意关注饮水宣教,女生比例均高于男生(x2值分别为5.46,6.49,8.01,P值均<0.05).在实际生活中,大学生晨起空腹、临睡前饮水比例分别为48.4%和40.7%,45.5%想起来就喝水.结论 河北省某高校大学生饮水知识不足,不同性别、年级、专业学生饮水知识存在差异.大学生饮水态度较好,但饮水行为存在一定问题,相关部门需根据调查对象不同特征开展相应的健康宣教. 相似文献
12.
目的了解福建省中学生营养知识、态度和饮食行为情况,为提高中学生健康水平提供依据。方法对福建省5所中学1 539名中学生进行问卷调查。问卷涉及基本情况、营养知识、饮食态度、饮食习惯等方面。结果多数中学生对营养知识掌握比较肤浅,营养知识总及格率为32.9%,缺乏全面深入的了解,不了解《中国居民膳食指南》的学生达47.6%。普遍存在不合理的膳食行为,早餐的食用率仅为37.2%。女生比男生对营养知识掌握更多。结论中学生营养知识和饮食习惯存在较多问题,应加强中学生营养知识的教育,纠正其不合理的饮食习惯。 相似文献
13.
了解在校大学生性健康状况,为开展针对性的性健康教育提供依据.方法 随机抽取参加性健康教育讲座的广西大学生6 236名,采用问卷及体格检查方式进行性健康现况调查.结果 2057名(33.0%)大学生报告有过性行为,其中1784名(86.7%)有过2个及以上性伴侣,1173名(57.0%)发生首次性行为时未采取任何避孕措施.首次性行为发生在初中阶段的有77.1%未采取任何避孕措施.在有性行为的917名女生中,共301名(32.8%)女生有非意愿妊娠经历.结论 婚前性行为、无保护性行为等对身心健康的危害教育应从初中生抓起,以树立健康文明的性观念和性道德. 相似文献
14.
目的 了解洛阳市大学生营养知识、态度、行为与膳食结构状况,为开展大学生营养宣传教育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分层整群抽取洛阳市3所大学965名学生,运用健康教育KAP模型问卷调查大学生营养知识、态度、行为及营养意愿,计算各自得分.同时用简化膳食频率问卷结合称重法调查大学生膳食结构.结果 医学食品科学类、理工类、师范类专业学生的营养知识平均得分分别为(18.32±3.06),(13.21 ±3.0),(15.02 ±3.44)分,膳食态度平均得分分别为(18.25±2.54),(9.58±2.65),(16.36±2.65)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膳食行为平均得分分别为(9.47±2.54),(8.25 ±2.65),(8.47±2.65)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专业学生对营养知识的兴趣、营养重要性认识和是否愿意改变不良饮食习惯方面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大学生膳食结构除粮谷类和蛋类外,其余类别的食物摄入量均低于膳食宝塔的要求;男生水果和奶类摄入量低于女生,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结论 应对大学生加强营养健康教育,形成科学的膳食认知和结构. 相似文献
15.
探讨医学本科生营养知识、态度及其饮食行为现况及影响因素,为临床医学教育改革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采用自行编制的“临床医学生营养知识、态度及饮食行为问卷”,对分层整群随机抽取的某医学院校临床医学专业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共获得有效问卷446份.结果 临床医学生营养知识最高得分为大四女生的(82.19±15.49)分,最低得分为大一男生的(52.75±21.72)分;营养态度、饮食行为分量表Cronbachα系数分别为0.84,0.79;饮食行为提取5个初始公因子,累计贡献率达到85.19%.家庭经济状况、性别、年级等对临床医学生营养知识、态度及饮食行为存在不同程度影响.结论 临床医学生营养知识、饮食行为有待于加强或改善. 相似文献
16.
目的提高兰州地区医学生营养知识水平,培养该人群良好的饮食习惯,促其更健康地成长。方法对兰州地区329名医学生进行营养知识、态度及行为(KAP)问卷调查之后对其中195名志愿者有针对性地进行以讲座、咨询、发放宣传资料等为主要形式的营养教育;用教育前后营养KAP的自身比较及学生对营养教育的反映对其效果进行分析。结果该人群教育前营养知识得分为42.27±8.29,态度得分为14.29±1.93,行为得分为16.39±2.17;教育后三者得分分别上升到了46.52±6.78、15.20±0.98和18.39±2.17。教育后该人群倾向于通过更多更广泛的途径来获取营养知识;其饮食行为正确率上升了1575个百分点;其对营养知识的需求更加多元化,其中对营养不良的预防知识的需求上升了20.75个百分点。通过教育该人群膳食营养的知、信、行都发生了明显变化。结论对兰州地区医学生开展形式灵活的营养教育,效果良好.提高营养知识水平的同时,应加大力度促其形成健康饮食行为。 相似文献
17.
了解当代大学男生婚前性行为现况、对婚前性行为的态度及其影响因素,为制定针对大学男生健康教育模式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自行设计的大学男生性健康知识调查问卷,对杭州市13所高校的大学男生按年级分层进行随机抽样调查,获有效问卷3 992份.结果 91.0%被调查者认为在一定条件下可以发生婚前性行为.被调查者中已发生过婚前性行为的比例为22.5%,第一次发生性行为的平均年龄为18.8岁.月消费是影响大学男生婚前性行为态度的主要因素.影响大学男生婚前性行为的因素有父母文化程度、家庭关系、对婚前性行为的态度和对多性伴的态度.结论 多数大学男生对于婚前性行为持支持态度.家庭、学校、社会应加强对大学生的性健康教育和积极引导. 相似文献
18.
目的评价营养教育对浦东新区小学生零食知信行的影响效果,为改善小学生零食行为提供依据。方法在浦东新区每街镇抽取2所小学,分别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对干预组开展为期3个月的营养教育,并对干预效果进行评估。结果共调查小学生7 276名,营养教育后,城乡地区干预组营养知识知晓率及态度提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干预组零食行为较干预前提高,且整体优于对照组,但城区干预组常吃新鲜蔬果或坚果的比例不到9%;常吃含糖饮料及糕点的比例仍高于10%;在饮料行为方面,城乡干预组常喝果蔬饮料的比例不到20%,而常喝碳酸饮料的比例超过20%。结论营养教育能提高小学生对零食的认知及态度,对零食行为有一定改善作用。 相似文献
19.
了解某高校医学生方便面的食用情况及影响因素,为医学生饮食习惯的改善提供建议.方法 采用二阶段整群抽样方法获得研究样本,利用自制调查问卷对北京某高校898名在校学生方便面食用情况进行调查.结果 51.5%的学生1个月以上吃1次方便面,96.5%的学生每次食用1袋或不足1袋.女生对方便面的健康认知得分高于男生[(2.25±0.06)分、(1.78±0.06)分,P<0.01)],研究生高于本科生[(2.26±0.09)分、(2.00±0.05)分,P<0.05)];但女生将方便面作为正餐的比例要高于男生(72.7%,39.7%,P<0.05),研究生高于本科生(73.8%,54.3%,P<0.05).结论 医学生方便面的食用方式不合理,性别、年级是影响医学生方便面知信行的重要因素.应着重改变现有的健康教育方式,针对学生群体的特征开展全方位的健康促进.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