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血液透析紧急血管通路的选择及并发症的护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探讨急性血液透析(血透)时建立血管通路与适应证和并发症发生的关系.通过对72例急性血透时紧急血管通路的选择、并发症和护理对策的探讨,发现气胸、动脉损伤与血肿、菌血症、导管阻塞、血流量低为其主要并发症.提示:(1)并发症的发生率与血透通路的选择有一定的相关性:动静脉直接穿刺,易引起血肿、血流量低;锁骨下静脉导管容易引起气胸;股静脉导管容易引起动脉损伤、血肿、菌血症及导管阻塞.(2)适应证与血管通路的选择性有一定的关系:心肺功能不全宜选择股静脉导管,腹部疾患宜选择锁骨下静脉导管,急性药物中毒首选动静脉直接穿刺.认为急性血透中血管通路的合理选择及有效护理是减少并发症的主要环节.  相似文献   

2.
我院血透室1996-05—2000-04先后采用肱动 脉、桡动脉、足背动脉穿刺,建立临时性血管通路行急  相似文献   

3.
用冻干加辐照的同种异体血管建立血透通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于永山  曲明 《人民军医》1997,40(8):452-453
1996年1月,我院用冻干加辐照处理的同种异体血管,为10例慢性肾功能不全患者建立林式或桥式动-静脉内瘘11例次。其中内瘘持续通畅时间最长者11个月,效果满意。1临订资料1.1一般情况本组男7例,女3例;年龄29~68岁,平均48岁。慢性肾功能不全病史2~11年,平均4.8年。10例中,有6例原先建立的前臂远侧桡动脉-头静脉直接内瘘均闭塞,余4例在前臂远侧无适宜的浅静脉可供建立直接内瘘。10例中,用同种异体血管建立内瘘11例次,桡动脉一头静脉7例次,桡动脉-尺侧浅静脉2例次,桡动脉-正中静脉1例次,股动脉-大隐静脉桥式内瘘1例次。1.2同种…  相似文献   

4.
建立急诊血透通路是抡救危重病人的关键步骤之一,作介绍了90例用国产导管穿刺器F6—F7号插入股静脉建立血透通路,血透结束后,注入肝素液,以无菌方法包扎,留置导管供下次血透用,留置最长为46天,重新输通成功率99.5%,未发生严重并发症,能较长期保持血管通路以供反复血透之用,操作既节省时间又减轻病人痛苦。  相似文献   

5.
建立急诊血透通路是抢救危重病人的关键步骤之一,作者介绍了90例用国产导管穿刺器F6-F7号插入股静脉建立血透通路,血透结束后,注入肝素液,以无菌方法包扎,留置导管供下次血透用,留置最长为46天,重新输通成功率99.5%,未发生严重并发症,能较长期保持血管通路以供反复血透之用,操作既节省时间又减轻病人痛苦。  相似文献   

6.
血液透析血管通路感染128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曹正江  沈艳华  武英  郭勇 《武警医学》2007,18(9):706-707
对于长期血透患者,感染是导致死亡的第二高危因素。在透析过程中,患者血液与体外环境之间经血管通路建立了直接的连接,使得患者面临感染的威胁,并由此形成了经血管通路介导的感染这一特殊的感染类型。笔者报道我院透析中心对血管通路感染的临床观察及结果分析。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超声辅助下血液透析用中心静脉置管术的安全性和有效性,以及减少置管近期并发症的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成都军区总医院肾内科近9年的中心静脉置管术,统计使用盲穿、B超定位、B超引导三种方法穿刺颈内静脉、股静脉和颈外静脉的例数、一次成功率和发生并发症的种类及例数;人为从时间上划分为二个阶段,分别观察二阶段颈内静脉和股静脉穿刺的一次成功率和误穿动脉发生率,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866例中颈内静脉置管术617例,股静脉置管术245例,颈外静脉置管术4例;常规盲穿512例,其中一次成功421例(82.2%),发生局部血肿10例(1.9%),误穿动脉33例(6.4%),伤及神经4例(0.8%),皮下气肿1例(0.2%);B超定位257例,其中一次成功238(92.6%),发生血肿1例(0.4%),误穿动脉2例(0.8%),未发生其他并发症;B超引导97例,一次成功92例(94.8%),未发生并发症;与常规盲穿比较,超声定位和引导穿刺的一次成功率明显提高(P〈0.01),近期并发症的发生率明显降低;对比二阶段结果,第二阶段穿刺的一次成功率明显高于第一阶段(P〈0.01),误穿动脉发生率明显低于第一阶段(P〈0.05)。结论血液透析用中心静脉置管术是一种风险较大的有创性操作,掌握正确的操作方法和采用超声辅助穿刺能有效降低风险,减少并发症,提高成功率。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索动静脉内瘘术的新方法,提高细小血管患者的动静脉内瘘术成功率。方法针对32例头静脉主干直径小于2 mm者,常规游离出桡动脉和头静脉及其分支,分别结扎头静脉主干及其分支远端,横断桡动脉,将桡动脉远、近端分别与头静脉主干及分支用7-0丝线行端端间断缝合。结果手术成功26例,失败6例,原因为术后血栓形成4例,术后瘘口狭窄1例,头静脉延迟成熟1例;成功26例术后2~3个月使用内瘘透析,血流量达到200 ml/min以上;所有患者远端手部未发生缺血和窃血综合征,未发生心衰和心衰加重。结论动静脉双吻合术式适合于头静脉细小、掌弓血管通畅的拟造瘘患者,此法可以加大头静脉的血流量,增加细小静脉血管扩张成熟的机会。  相似文献   

9.
申蓉 《航空航天医药》2000,11(3):176-176
近年来 ,经皮大静脉穿刺置管 ,建立临时血透通路以其明显的优势而广泛应用于临床。我们应用此项技术对 12例急慢性肾衰的病人进行血透 ,疗效满意 ,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 共 12例 ,男性 8例 ,女性 4例 ,年龄2 5~ 73岁 ,平均 4 0 5岁。慢性肾功能衰竭 7例 ,急性肾功能衰竭 5例。Bur2 1 4~ 4 2 5mmol/L ,Cr353 6~ 92 0umol/L ,均符合急慢性肾衰的诊断标准[1] 。1.2 方法 采用Seldinger血管穿刺法 ,[2 ] 在颈内或股静脉置管。先插入引导钢丝 ,用扩张管扩张后 ,拨出扩张管 ,再沿导引钢丝插…  相似文献   

10.
血管通路的改进是血透发展的一个重要方面。无论建立内瘘还是外瘘,不仅对病人会造成痛苦,而且也需要一定时间。用套管插入的方法来进行血透时,除使病人行动不便外,还有在相应静脉造成感染和血栓的危险。如果采用锁骨下静脉通路则有产生血、气胸的可能。近来,我们注意到一些病人的肘正中静脉有时可作为血管通路用于血透治疗。 我们采用体表浅表静脉作为血管通路共透析了2例高血压肾病所致的慢性肾衰终末期患者。这两例均为34岁男性,血压波动范围分别是18.7—28.0/12.0~14.7kpa和21.3~28.0/14.7~18.7kpa,透析中全部采用了国产(上海)设备,血透机型号为TX23,血泵型号为TXT11,中空纤维透析器亦为上海产品。 用一根内瘘穿刺针在一侧肘正中静脉穿刺引出血流作为体外循环的动脉通路,再用一穿刺针穿刺另一条合适的浅表静脉回流血液,用气泡法检测了体外循环的管腔血流速率,并对每次透析前后的血BUN,Cr浓度作了测试,在2~3周时间里,共进行了17次血透,累计透析67小时。 结果表明,在使用这套国产设备的条件下,由肘正中静脉血管通路与用动静脉外瘘管通路所取得的结果基本一致。见下表;  相似文献   

11.
徐巍 《航空航天医药》1996,7(4):241-242
股静脉插管作为暂时性血液透析通路的观察与护理徐巍自1992年10月~1995年10月抢救急性肾功能衰竭,内疾闭塞、急性药物或毒物中毒的病人22例,均采用了暂时性血液通路。Ilff床资料及方法1.1临床资料22例中动、静脉直接穿刺法10例,股静脉插管1...  相似文献   

12.
应用冻干加辐照的同种异体血管建立血液透析通路264002烟台解放军第107医院于永山曲明谢曙光姜田军冯跃关键词移植,同种;动静脉瘘;辐射中国图书资料分类号R692.5应用冻干加辐照的同种异体血管,为10例11例次慢性肾功能不全患者建立袢式或桥式动、静...  相似文献   

13.
14.
目的采用中心静脉插管建立血液净化血管通路。方法经皮锁骨下静脉、股静脉和颈内静脉穿刺插管建立血液净化通路。结果总的穿刺插管成功率为9778%,导管平均留置天数为(4656±5597)d,平均血流量为(19874±3157)mg/ml,双腔管的重复循环率平均为(761±198)%。结论经皮穿刺中心静脉插管建立血管通路术,具有方便、快捷、安全及能满足治疗需要的特点,而且创伤小,痛苦小,易被医、患者接受;尤其适于仅需短期行血液净化治疗病例,以及有紧急透析指征又无内瘘使用前的过渡措施。  相似文献   

15.
汪娅 《西南军医》2009,11(5):978-978
迅速建立血液通路是确保血液透析、血液灌流疗效和关系病人存活的首要条件。临时性血管通路常用于逆性急性肾衰,各种毒物,药物中毒和慢性肾衰动脉静瘘尚未成熟而突然发生失代偿。对急需要建立临时血液通路的患者,可行股、肱动脉穿刺和获得足够血流量,但并发症较多,所以我们多采用足背动脉穿刺。2006年~2008年我们共穿刺108次,穿刺成功率在90%以上,并取得良好的疗效,现将操作方法和体会简述如下。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低管电压联合低对比剂剂量扫描技术在上肢血透通路CT血管成像中的可行性.方法 40例体重指数(BMI)≤25 kg/m2的维持性血透患者纳入研究,按检查时间顺序分2组,前20例为A组,80 kVp方案扫描,碘对比剂用量为0.42 gI/kg,后20例为B组,120 kVp方案扫描,对比剂用量为0.525 gI/kg.测量肱骨中段、肘关节以及尺桡骨中段处目标血管和周围肌肉的感兴趣区(ROI) CT值,计算图像的信噪比(SNR)和对比噪声比(CNR),同时记录容积CT剂量指数(CTDIvol)与剂量长度乘积(DLP).2位放射科医师对原始图像和重建图像进行主观质量评分.结果 A组血管区平均CT值(444.65±75.76)HU,显著高于B组的(278.20±42.95)HU(t =7.70,P <0.05);A组肌肉区CT值(57.05±7.71)HU,显著高于B组的(51.55±5.81)HU(t=2.325,P <0.05);2组间SNR和CNR未见统计学差异.A组的CTDIvol和DLP [(2.87±0.37)mGy,(196.44±28.83) mGy· cm]均显著小于B组(7.86 ±1.61)mGy,(521.14±101.73) mGy· cm(t=-12.380、-12.636,P<0.05).2位医师主观评分具有较好的一致性(K =0.76,P<0.05).结论 对于BMI≤25 kg/m2患者,80 kV联合低对比剂剂量成像方案可以获得良好上肢血透通路CTA成像.  相似文献   

17.
自体动静脉内瘘是血透患者首选的永久性血管通路,称之为血透患者的生命线.随着社会老龄化,高血压、糖尿病引起的肾衰竭病人逐渐增多,这类患者自身血管条件差,容易导致多次行自体动静脉内瘘失败使自身血管无法再利用.因此,人造血管内瘘就成为再建生命线的理想选择.本中心于2008年2月~2010年4月共行人造血管内瘘8例,临床使用取得较好的效果,现将应用情况及护理体会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8.
19.
近年来,随着人们对医疗服务的要求不断提高,医疗服务质量与需求的矛盾日益突出.由于护理服务是医疗服务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患者的医疗服务质量有十分重要的影响,因此,为提高医疗护理的质量,2010年初,我院贯彻实施国家卫生部倡导的优质护理服务示范工程的活动方案,坚持以患者为中心,落实基础护理,改善护理服务,保障医疗安全,提高护理质量,为患者提供优质满意的护理服务,我科也于2010年3月开展了血透患者的优质护理服务.通过此方案的实施,增强了护理人员对透析患者的责任心,规范了操作流程,改善了护患关系,减少了医疗纠纷,提高了患者的满意度.现将具体做法与取得的效果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长期血透合并心衰病人在心衰纠正前后血管蒂宽度(vascular pedicle width VPW)变化的临床意义。方法:随机选取长期血透合并心衰25例,加强超滤、纠正心衰治疗4周,测量其治疗前后VPW、心脏横径(transverse cardiac diameter TD)、干体重值。结果:治疗前VPW为7.14±0.52 cm、TD为16.05±1.63 cm、干体重为57.60±9.23 kg;治疗后,上述3项指标分别为5.84±0.30 cm、14.10±1.12 cm、52.80±7.31 kg,均差异显著(P<0.05)。结论:VPW对血透病人容量负荷的判断、指导干体重的调整有一定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