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刘辉  孙振学  李晓飞 《武警医学》2010,21(3):213-214,217
 目的 观察高血压病患者不同血压节律对左室结构及舒张功能的影响.方法 根据24 h动态血压监测将53例原发性高血压病患者分为杓型高血压(dipper hypertension, DHT)及非杓型高血压 (non-dipper hypertension, NDHT)组.应用超声心动图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左室结构及舒张功能的特点.结果 NDHT组24 h收缩压、夜间收缩压及舒张压均较DHT组明显增高(P<0.05); NDHT组舒张末期室间隔及左室后壁厚度、左室质量指数均较DHT组显著增加,NDHT组左室舒张功能减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NDHT患者较DHT患者易导致左心室肥厚及左室舒张功能减低.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原发性高血压24 h动态血压患者的特点及其影响因素。方法 选取312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进行24 h动态血压监测(ABPM),根据年龄分为<40岁组、40~49岁组、50~59岁组和≥60岁组,分析不同年龄及性别对高血压患者血压型及清晨血压的影响。结果 312例中杓形、非杓形、反杓形和超杓形血压者分别为45.19%、41.35%、7.37%和6.09%。杓形血压在<40岁的青年组比例最高(65.00%),反杓形血压在≥60岁的老年组比例最高(18.92%)。性别对血压类型无明显影响,仅反杓形血压比例男性低于女性(P<0.01),其他血压类型男女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312例患者清晨高血压比例高达96.5%。年龄对清晨高血压比例无明显影响,而性别对清晨高血压比例有影响:男性组检出率明显高于女性(P<0.05)。结论 老年患者血压节律异常比例较高,男性患者更易发生清晨高血压,应根据患者血压昼夜节律制定个体化降压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老年高血压患者脑白质疏松的严重程度与血压昼夜节律的关系。方法收集在我院体检中心体检的143例老年高血压合并脑白质疏松的患者,进行动态血压监测,根据血压昼夜节律的特点分为杓型、非杓型、超杓型、反杓型,计算各型患者中重度脑白质疏松的发生率,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非杓型、超杓型、反杓型高血压患者的重度脑白质疏松患病率均与杓型患者有显著性差异,而非杓型、反杓型分别与超杓型比较有差异,非杓型与反杓型比较无差异。结论老年高血压患者血压昼夜节律与脑白质疏松的严重程度有一定的相关性,尤其夜间血压较白昼明显下降的患者对脑白质疏松的程度影响最大。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高血压病人脉压与心脏几何结构的关系。方法 对 395例高血压病人进行诊所血压和 2 4h动态血压监测 ,同时采用超声心动图测定心脏结构。结果 不同年龄组间诊所脉压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 0 5 ) ,随着年龄的增大 ,脉压逐渐增大 ,且≥6 0岁组的脉压明显高于其他年龄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 0 5 )。“非杓型”病人各时段的收缩压 /舒张压 (SBP/DBP)、平均动脉压(MAP)均明显高于“杓型”血压者 (P <0 0 1或P <0 0 5 )。年龄越大 ,“非杓型”血压病人的比例越大 ,而“杓型”血压者的比例减少。随着年龄的增大 ,左室肥厚的检出率有增大的趋势 ;随着脉压的增大 ,左室重量指数 (LVMI)、左室舒张末内径 (LVIDD)及室间隔厚度 (IVST)均升高 ,≥ 6 0mmHg组明显高于 4 0~ 5 9mmHg组 (P <0 0 5 ) ,更高于 <4 0mmHg组(P <0 0 5 )。随着脉压的增大 ,左室重构、向心性肥厚及离心性肥厚的百分比相应增加 ,且向心性肥厚的比例增加更明显 (占 32 6 % )。结论 高血压病人脉压对左室几何构型存在重要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目的 研究高同型半胱氨酸(homocysteine,Hey)的高血压的动态血压模式并探讨其与左心室肥厚的关系.方法 选择2014年3月-2015年3月,就诊于我院心内科100例H型高血压患者为H型高血压组,100例血清Hey浓度<10μmol/L的高血压患者为普通高血压组,行24h动态血压监测比较两组平均脉压差、高血压晨峰、血压变异性及血压变化节律等指标,同时比较两组左室质量指数(left ventricular mass index,LVMI),组间数值变量资料的比较用独立样本t检验,组间分类变量的比较用随机设计的x2检验或Fisher精确概率法,利用多元线性回归分析高血压病左室肥厚的相关因素,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 H型高血压组的脉压差、“非杓型”血压变化曲线的发生率[(65.2±16.7mm Hg=0.133kPa)、35.3%]显著高于普通高血压组[(56.7±15.3) mm Hg、16.4%],而夜间收缩压下降率、舒张压下降率[(11.8±8.9)%、(11.8±8.2)%]均明显低于普通高血压组[(14.9±8.7)%、(16.7±8.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H型高血压脉压差大,且夜间血压下降率低,导致血压波动呈“非杓型”样曲线,而高血浆Hcy浓度、24hSBP升高、夜间SBP下降率可能导致左室肥厚.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老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24小时平均收缩压、舒张压、动态脉压、昼夜血压节律与靶器官损害的关系。方法 (1)对684例观察对象进行24小时动态血压监测,其中血压正常组312例,单纯血压升高的原发性高血压患者为原发性高血压组145例,原发性高血压伴靶器官损害组227例,对比分析24小时动态脉压监测各指标。(2)根据动态血压监测的高血压患者的昼夜节律,依据夜间血压下降率将其分为两组,夜间下降率小于10%为非杓型组,大于或等于10%为杓型组。结果 (1)伴靶器官损害组白昼舒张压、夜间舒张压低于原发性高血压组(P<0.01);(2)随高血压患者病变程度的加重,脉压也随之增大(P<0.01),依次为伴靶器官损害组、原发性高血压组和血压正常组;(3)靶器官损害组大多为非杓型血压节律,与原发性高血压组比较差异显著(P<0.01)。结论 (1)动态脉压的变化可以反映高血压患者病变程度,舒张压低及动态脉压增大是原发性高血压伴靶器官损害患者动态脉压变化特点之一。(2)非杓型血压节律的老年高血压患者较杓型血压节律者的靶器官损害更明显。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某部门诊士兵血压和心率24h的动态变化。方法:选择门诊士兵125例,采用动态血压监测仪测定血压和心率24h的动态变化。结果:门诊士兵血压杓型和非杓型夜、日间血压平均值与正常型比较,差异显著(P〈0.05);杓型和非杓型心率与正常型比较,差异不显著(P〉0.05)。结论:24h血压动态监测是筛选高血压病及对高血压患者指导用药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8.
杨凌伟 《西南军医》2007,9(3):82-82
QT离散度(QTd)是指12导联体表心电图不同导联间QT间期的差异,反映的是心室肌复极的不一致性和心电的不稳定性。我科2004年6月-2006年12月收住原发性高血压(EH)并左室肥厚(LVH)患者80例,通过与无LVH者(对照组)比较QTd的变化,探讨EHLVH患者QTd增加对评价致心律失常危险性的价值。  相似文献   

9.
高血压患者左房扩大意义与心房纤颤的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原发性高血压(EH)患者左心房内径变化的临床意义及其与心房纤颤(房颤)发生的关系。方法:360例EH患者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心动图仪及三导心电图仪,动态心电图仪,测定患者左房内径(LAD)、左室舒张末内径(LVDd)、左室后壁厚度(LVPWT)、室间隔厚度(IVST)、射血分数(EF)值、E/A比值及房颤的检出。结果:EH组LAD较正常对照组显著增加。高血压伴左室肥厚(LVH)者LAD较高血压无LVH及对照者显著增加(P〈0.05),LAD与EF值呈显著负相关(P〈0.05)。EH患者伴左房扩大者中62.2%发生心房纤颤,EH伴心房纤颤患者中左房扩大者占97.53%。结论:EH患者LAD较正常者增加,35.0%EH患者伴有左房(LA)扩大。LA扩大与EH伴LVH及心功能减退有关,LA扩大与心房纤颤的发生有关。LA扩大可能是EH病情进展、心功能减退及心房纤颤发生的危险标志。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口服对比剂后螺旋CT扫描环杓后区解剖结构的显示及其测量值的临床价值。资料与方法观察43例病人口服对比剂后环杓后区解剖结构的CT影像。分别测量杓状软骨上缘水平、环状软骨上缘水平及环状软骨下缘水平下咽前壁厚度、后壁厚度和前后壁厚度之和。测量数据分别采用配对t检验和独立样本t检验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不同性别病人的杓状软骨上缘水平、环状软骨上缘水平及环状软骨下缘水平下咽前壁、后壁厚度分别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男性杓状软骨上缘水平下咽前后壁厚度之和大于女性[男性(9.27±2.51)mm,女性(7.96±1.46)mm;P0.05]。环状软骨上、下缘水平的下咽前后壁厚度之和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同性别病人下咽前、后壁厚度比较显示,男性和女性病人环状软骨上、下缘水平的下咽后壁厚度均大于下咽前壁,而杓状软骨上缘水平的下咽后壁厚度均小于下咽前壁(均P0.05)。结论口服对比剂后螺旋CT扫描可以勾画出环杓后区解剖形态,弥补了临床喉镜的不足,并能提供不同层面解剖测量值,为疾病的早期发现和术前分期提供准确的影像学依据。  相似文献   

11.
杨凌伟 《西南军医》2007,9(4):79-79
老年高血压患者多因病史较长,易出现左心室肥厚,本研究旨在探讨老年高血压患者左心室肥厚与心功能的关系。1临床资料1·1病例选择本院心内科2004年12月~2006年12月住院治疗的高血压患者153例作为研究对象,男性134例,女性19例,年龄69~91(平均77·4)岁。高血压诊断以1999年10月的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应用心脏MRI(CMRI)评价左心室肥厚(LVH)在鉴别高血压型心脏病和肥厚型心肌病(HCM)临床诊断中的价值。方法本研究随机纳入了95例患有轻中度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老年人原发性高血压血压晨峰(morning blood pressure surge, MBPS)与心率变异性(heart rate variability ,HRV)及心脏重构的关系.方法 将明确诊断的老年人原发性高血压51例行动态血压监测、动态心电图监测(Holter)及超声心动图检查.根据MBPS程度是否超过50 mmHg(1 mmHg=0.133 kPa)分为MBPS≥50 mmHg组(A组)和MBPS<50 mmHg组(B组),将两组患者的临床情况、HRV、左心室肥厚(left ventricular hypertrophy ,LVH)及室性心律失常等指标进行比较.结果 两组患者临床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低频功率/高频功率(LF/HF)比值、LF值高于B组(P<0.01和P<0.05);A组LVH及室性心律失常发生率高于B组(P<0.05).结论 老年人原发性高血压MBPS程度加剧与HRV及心脏重构有密切关系,是发生心脏事件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4.
目的:了解洪都社区(江西省省级疾病监测点)高血压患者与超重和肥胖的关系。方法:对洪都社区2125名30岁以上自然人群进行了整群抽样调查。结果:男女间高血压患病差异无显著性,在体质指数及腰臀比超常状态下男、女间差异有显著性意义。调查人群的高血压患者中男性肥胖率高于女性。结论:体质指数和腰臀比超常均增加人群患高血压的危险性。肥胖对男性的影响高于对女性的影响。当腰臀比异常时,体质指数对男女高血压患病产生显著性影响。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高血压病心肌显像异常的临床意义及与心律失常的关系。方法 对 88例高血压患者行99Tcm 甲氧基异丁基异腈心肌灌注断层显像 ,对其中 5 7例显像异常者再行硝酸甘油介入心肌显像。所有患者均行Holter检查 ,冠状动脉造影 31例。结果 运动和静息显像后仍有 6 4 8%患者灌注减低 ,6 0 2 %的灌注减低节段硝酸甘油介入显示有填充或不完全填充 ,提示合并冠心病。多因素逐步回归分析表明 ,室性心律失常与心肌灌注减低的程度及左室肥厚 (LVH)呈线性回归关系。结论 心肌灌注断层显像及硝酸甘油介入心肌显像能反映高血压患者是否合并冠心病 ,并与其他高血压性病理改变所致的灌注减低相区别。高血压合并冠心病及LVH是心律失常的重要病理基础。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原发性高血压(EH)患者其血压正常子女(NOH)是否存在潜在的、与遗传有关的肾功能损伤并探讨导致该异常的可能机理。方法分别对31例NOH、31例无高血压家族史的血压正常年轻人(NON)、21例高血压双亲及10例血压正常的老年人进行静息与运动介入^99Tc^m-DTPA动态肾显像。结果NOH组静息双侧肾脏高峰时间、平均通过时间比NON组显著延长;运动状态下此差异更为显著,且肾小球滤过率、肾脏指数显著低于NON组,20min计数/高峰计数比值比NON组显著增高;上述各组分别有4,0,5,2例受试者出现明显异常的运动肾显像。结论。NOH存在潜在的、与遗传有关的肾功能损伤,肾脏在EH的遗传和发病中可能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类风湿关节炎(RA)男性和女性的临床特点,以分析两性之间的差异.方法:在274例RA患者中,男性RA(MRA)70例,女性RA(FRA)204例,对比分析两性的发病情况、临床表现、辅助检查,功能分级及病情分期.结果:FRA发病年龄比MRA平均早7.52岁,女性的发病的高峰期在21~50岁,而男性则在40岁以后为高发期(P<0.01);MRA病程比FRA病程平均短1.24年;男女两性都以累及四肢关节多见,而累及脊柱及髋关节较少见,乏力症状男性明显高于女性(P<0.01);实验室指标中RF阳性者FRA多于MRA(P<0.05);双手X线Ⅱ级改变者男性多于女性(P<0.05),而Ⅲ级改变者女性多于男性(P<0.01).男性以Ⅰ、Ⅱ级改变为多(P<0.01),而女性以Ⅲ、Ⅳ级改变为多(P<0.01).结论:RA发病女性比男性早,病程长;RF阳性者女性比男性多见;X线表现女性较男性为重.提示RA疾病的严重性女性重于男性.  相似文献   

18.
大脑男女两性的大脑差异广泛存在于大脑结构、内容和功能等方面。研究发现,女性的脑部胼胝体较男性的大,这就造成了男女在智力上的差别。男性的脑袋通常大于女性,女性使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性别对血浆醛固酮/肾素活性比值(PAC/PRA,ARR)在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简称原醛症)筛查中的价值的影响.方法 搜集1992-2014年在解放军总医院确诊的451例原醛症及300例原发性高血压(EH)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性别进行分组,比较组间临床特点及生化指标,利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寻找不同性别ARR的最佳诊断切点.结果 原醛症患者血浆醛固酮、血钠及ARR明显高于EH患者(P<0.01),但血浆肾素活性(PRA)、血钾及体重指数(BMI)明显低于EH患者(P<0.01),两组年龄、高血压病程及血压水平无明显差异(P>0.05).无论在原醛症或EH患者中,男性PRA均明显低于女性,但立位醛固酮未见明显差异(P>0.05).男性患者中筛查原醛症的最佳ARR切点为19.11,曲线下面积(AUC)为0.968,敏感性为92.44%,特异性为93.08%,约登指数(YI)为0.86;女性患者中ARR最佳诊断切点为27.26,AUC为0.956,敏感性为92.07%,特异性为90.00%,YI为0.82.当根据总体人群最佳切点调整男性或女性ARR值时,二者YI均下降.男性最佳ARR切点要小于现阶段国内外指南推荐范围.结论 性别是影响利用ARR筛查原醛效率的重要因素,应考虑设立性别相关的切点,女性最佳切点可能高于男性.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三维CT诊断环杓关节脱位的价值。方法回顾性收集2021年1月至12月在南京医科大学附属明基医院经夹持式环杓关节复位术治疗、嗓音恢复或明显改善的31例单侧环杓关节脱位患者, 对其术前CT图像进行容积重建(VR)。观察环杓关节脱位的侧别(左、右侧)、类型(全脱位和半脱位)和方向(前、后、内、外脱位)。根据杓状软骨移位致环状软骨杓关节面有无完全暴露将其分为全脱位和半脱位, 根据杓状软骨移位及环状软骨杓关节面暴露的方位将其分为前、后、内、外脱位。根据喉镜上声带的形态进行脱位前、后方向的判断, 并与CT判断结果进行比较。结果 VR图像显示环杓关节半脱位28例(90.3%, 28/31), 全脱位3例(9.7%, 3/31)。左侧环杓关节脱位26例(83.9%, 26/31), 右侧脱位5例(16.1%, 5/31)。后脱位28例(90.3%, 28/31), 前脱位3例(9.7%, 3/31)。内侧脱位23例(74.2%, 23/31), 外侧脱位2例(6.4%, 2/31), 无明显内外方向脱位6例(19.4%, 6/31)。3例全脱位均为左侧后内脱位。左后脱位24例(77.4%, 2...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