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榴弹爆炸时绵羊的腹部,骨盆部的致伤特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榴弹对绵羊腹部、骨盆部的致伤特点和规律,为战伤救治提供依据。方法电启动引爆离地面7m高的榴弹,将36只绵羊布放于距爆心6~48m处,致伤时测量冲击波超压和破片速度,致伤后进行病理解剖观察。结果腹盆部破片伤的发生率为破片伤动物的72%,平均每只动物的腹部、骨盆部有1.3处破片伤。伤后即刻死亡率为38.89%,伤后6小时达77.78%。贯通伤和盲管伤分别占44.44%和38.89%。内部器官以胃肠道、肝、肾脏受伤的机会最大,平均每只动物遭受1.89次器官损伤。腹部、骨盆部爆炸伤时胸部、四肢的并发伤最多,分别为33.33%和27.78%,胸腹联合伤占16.67%。肺脏和鼓膜的冲击伤分别为66.67%和27.78%。结论榴弹爆炸时腹部、骨盆部损伤的发生率高、死亡率高、受伤器官多、合并伤多、致伤因素多。  相似文献   

2.
新兵入伍训练阶段军事训练伤的流行病学特点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为调查分析步兵按照新的陆军军事训练与考核大纲进行训练过程中军训伤发生的流行病学特点,明确其致伤原因,选取陆军及武装警察部队(仍采用旧大纲)某部参加2002年度入伍训练的3428名新兵,统一进行流行病学调查。结果发现,陆军和武装警察部队军训伤发生率分别为27.21%和33.72%,陆军显著低高于武装警察部队(P<0.01),两组军训伤发生的时间高峰相近;训练伤以下肢为多;急性创伤性损伤与过劳性损伤的发生与受训部位明显相关。说明采用新的《军事训练与考核大纲》后,新兵入伍训练阶段军训伤的发生率明显下降。  相似文献   

3.
在核爆炸时,由两种或两种以上致伤因素同时或相继作用于人体而造成的损伤称为复合伤。复合伤主要分为放射性复合伤和烧冲复合伤两大类。 从核试验生物效应资料可得出暴露人员复合伤发生率的概数,空爆时为30~50%,地爆时为60~80%。日本广岛和长崎遭受核武器袭击后,复合伤占总伤亡人数的65~85%。离爆心投影点越近,复合伤的发生率越高。核爆炸复合伤是核武器致伤减员的主要伤类。  相似文献   

4.
某型榴弹静爆对生物杀伤效应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2,自引:4,他引:8  
目的研究爆炸性武器对生物致伤的特点和规律,为战伤早期救治提供一定的实验依据。方法通过某型榴弹实弹静爆致伤动物,测试破片速度、冲击波超压等致伤特征。结果爆炸性武器爆炸后主要是以破片和冲击波超压两种效应致伤生物。结论该型榴弹对生物所致的伤情严重而复杂,半数以上的动物于伤后6小时死亡,且破片伤往往复合冲击伤。破片伤和冲击伤的发生率分别为69.44%和50%。  相似文献   

5.
分析了多发性骨折135例,其特点是伤情重,合并伤多,体克发生串高。在本组八种致伤原因中,以砸伤,坠落伤及交通伤为最多共123例(91.2%),飞行失事伤及跳伞伤6例(4.4%),骨折329处,平均2.4处。合并休克32例(23.7%),颅脑伤35例(25.9%),血气胸25例(18.5%),截瘫13例(9.6%),脏器伤11例(8.1%)。讨论了致伤原因,合并伤和截瘫手术适应症及治疗方法,各部位骨折的处理原则。本组中死亡6例,死亡率为4.4% 多发性骨折由于创伤重,合并仿多,休克发生率高,若处理不及时或处理不当,往往招致严重的后遗症甚至死亡。本文根据我院骨科收治的135例有关治疗情况予以分析。  相似文献   

6.
高能战斗部致绵羊胸部务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研究高能战斗部(HEF)致胸部伤特点和规律,为胸部爆炸伤的救治提供原则和依据。方法 用电启动的方式引爆HEF,将45只绵羊布放于距爆心30~240m处,致伤时测量冲击波超压和破片速度,致伤后进行病理解剖观察。结果 胸部破片伤的发生率为67%(30/45%),伤后即刻死亡率为73%;损伤类型以盲管伤和贯通伤为主,分别为57%和31%;在30只有胸部破片伤的动物中,肺冲击伤、肋骨骨折、大量胸腔积  相似文献   

7.
目的 了解士兵训练伤发生情况及其影响 ,确定致伤因素和危险性 ,以提高防治水平和卫勤保障能力。方法 采用整群抽样某部步兵、炮兵和装甲兵共 130 7人 ;并对步兵 5 92人进行抽样调查。结果 某部士兵年度训练伤总发生率为 2 8 39% ;损伤部位分类中步兵最高为骨及关节损伤 (4 1 92 % ) ,其次软组织损伤 (33 33 % ) ;致伤因素危险性前 5位依次为体能状况、训练科目、场地器材、入伍时间和训练强度 ;损伤发生率与因伤缺勤率年度变化基本一致 ,秋冬季节较高。结论 某部训练伤发生情况与全军接近 ,因伤缺勤应引起重视 ,针对致伤因素提出切实有效的措施。  相似文献   

8.
高原新兵集训期训练伤调查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了解高原地区集训期新兵训练伤的发生情况 ,研究集训期新兵训练伤的防治措施。方法 连续 3年对驻西藏海拔 30 0 0~ 330 0m地区新兵集训期间军事训练损伤情况进行调查 ,对训练伤的发生、分布、损伤发生率、损伤部位、损伤类型、致伤科目、致伤因素等结合高原地区特点进行分析。结果 集训期新兵训练伤发生率较高 ,受伤部位以四肢为主 ,软组织损伤最多。结论 科学训练、合理安排、提高新兵个人素质、改善训练场地设施 ,是减少训练伤发生的关键措施  相似文献   

9.
高能钢珠弹对绵羊致伤的损伤特点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目的对高能钢珠弹致伤绵羊后进行观察,了解钢珠弹致伤动物后的伤情特点。方法采用东北绵羊30只,钢珠弹3发,电引信起爆,钢珠弹离地0.8m,羊距爆心呈扇形分布,距离分别为4、6、8、10、12m;动物数分别是6、7、5、6、6只,动物均为右侧面向爆心。结果30只实验动物中,破片伤、冲击伤、多发伤、多处伤和骨折的发生率分别为86.7%、43.3%、60%、23.3%和30%,其中盲管伤和贯通伤分别为92.7%和7.3%。结论 高能钢珠弹伤时由于破片和冲击波的复合作用,造成复杂的伤型和伤情,在救治时都应予以特别重视。  相似文献   

10.
不同致伤原因重症胸外伤的临床特点及救治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目的 探讨不同致伤原因所致的重症胸外伤临床特点及其救治。方法 对 2 37例重症胸外伤(AIS≥ 3)病人的致伤原因、胸部伤及合并伤伤情特点、并发症发生率等进行回顾性对比分析。结果 重症胸外伤以男性青壮年多见 ,交通事故伤为其最常见原因 ,较其它致伤原因更易引起颅脑和腹部脏器损伤 (P <0 .0 1 ) ;胸部穿透性锐器伤一般合并血气胸 ,且休克发生率以及肺挫伤、浮动胸壁发生率较高。结论 应对不同致伤原因引起的重症胸外伤分别进行重点救治  相似文献   

11.
目的 观察分析海军陆勤部队新兵训练伤发生状况和致伤因素。方法 让参训新兵回顾性填表和查阅营卫生所、团卫生队等医疗单位门诊日志的方法,进行统一登记分析。调查内容为训练伤的分布和致伤因素。结果 新兵训练伤发生率以司令部直属连队为高,开训后第1个月发生率最高,损伤部位以下肢为主,在400m障碍训练时发生率高,因技术动作错误发生训练伤最多,心理因素对发生训练伤也有相当影响。结论 通过加强安全防护,提高基层指挥员组织管理与技术指导能力,科学安排训练,强化心理训练可降低训练伤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2.
刘涛  吴昊 《人民军医》2012,(8):696-697
目的:调查了解武警某院校学员军事训练伤发生情况。方法:参照《军事训练伤诊断标准及防治原则》,对某院校学员军事训练伤发生情况、军事训练伤伤类、发生部位及原因进行调查与分析。结果:共发生军事训练伤132例,发生率为13.5%。国防生学员军事训练伤发生率为20.8%,显著高于士兵学员的6.7%(P<0.05)。军事训练伤伤类以软组织损伤最多,其次为炎症;部位以下肢、上肢和骨折居前3位;致伤科目主要是400m障碍,其次是擒敌技术训练;致伤原因以动作不规范、疲劳训练和训练时保护不当居前3位。结论:应采取有效措施预防军事训练伤的发生。  相似文献   

13.
高原肢体枪弹伤对循环呼吸系统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高原肢体枪弹伤后动物循环呼吸系统的改变情况。方法将24头实验猪随机分为高原战时致伤组(GZ)、高原平时致伤组(GP)和平原平时致伤组(PP),分别于伤前、伤后不同时相点进行心脏功能测定,抽动脉血进行血气分析。结果(1)高原两组动物致伤后全身肌肉持续强烈痉挛,皮肤呈苍白色,程度较平原严重,持续时间较平原地区久,此后转变为红色并逐渐转为暗红色;大多在伤后几十秒钟后出现呼吸暂停,继之呼吸急促,以后逐渐平稳并慢慢转为深大呼吸,呼吸频率较正常明显减慢、呼吸幅度明显加大。(2)高原火器伤后早期心率加快、心肌收缩力显著增强,但是心肌的顺应性降低,心脏每博输出量和每分输出量均较伤前降低,1h时显著低于伤前水平。(3)高原战时组伤前动物就存在显著的呼吸性碱中毒和代谢性酸中毒,伤后早期呼吸频率较平原快,过度通气较为严重而持久,主要表现为呼吸性碱中毒,并出现失代偿;在酸碱紊乱的同时,动物也存在显著的低氧血症。(4)高原肺脏远达效应的发生率最高为53.85%,心脏发生率为19.23%。结论高原肢体枪弹伤后,外周血管收缩强烈,心肌顺应性降低,心功能下降,发生严重的酸碱紊乱和低氧血症,程度较平原地区重,持续时间较平原地区长。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新兵发生军训伤的影响因素及预防措施,提高其防治水平。方法按照《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训练伤诊断分类标准》和有关规定制定诊断标准,进行调查、分类及统计分析。结果在4800名新兵军训中受伤620人次,发生率为12.9%。其中,软组织伤占90.3%,骨折与关节脱位占8.6%。下肢伤占79.5%。其中踝关节受伤占所有军训伤的44.8%,发生率最高。器械训练和5 km 越野跑致伤居前2位,分别占31.5%和29.5%。结论新兵军训伤受自身因素和客观因素影响。预防军训伤要全面提高新兵体质,调适心理状态,并施以科学的训练方法。  相似文献   

15.
陈帅  王丹丹  张联合 《武警医学》2023,(9):763-765+770
目的 对军事训练伤所致前交叉韧带撕裂的情况进行调查分析,探讨预防措施。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1-01至2022-12武警浙江总队医院收治的59例军事训练伤致膝关节前交叉韧带撕裂患者的临床及影像学资料,观察前交叉韧带撕裂的MRI表现,分析致伤科目、合并伤情况。结果 致伤科目:木马训练24例(40.68%),400 m障碍训练21例(35.59%),长跑训练5例(8.47%),球类运动5例(8.47%),器械训练2例(3.39%),擒敌对抗1例(1.69%),攀登训练1例(1.69%)。MRI图像前交叉韧带撕裂表现为韧带肿胀、信号增高、纤维连续性中断、附着端回缩、胫骨前移等改变,同时伴有半月板损伤、骨折及内外侧副韧带损伤的发生。其中,木马训练组骨折发生率、内外侧副韧带损伤率均高于障碍训练组与其他训练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木马训练组合并伤最重,较易发生3种合并伤,即前交叉韧带合并骨折、半月板损伤及内外侧副韧带损伤;障碍训练组合并伤次之。结论 官兵应加深对木马训练与400 m障碍训练的认识,采用循序渐进的训练方式,日常强化膝关节周围肌肉训练,合理设置场地,减少前交叉韧带撕...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实战化训练中分业阶段肩关节过顶运动伤的发生情况及不同课目致伤的影响因素,为制定有针对性的干预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通过完全随机抽样的方法,采用研制的肩关节过顶运动伤调查问卷,对进入分业阶段满1年的战士进行回顾性调查,以明确肩关节过顶运动伤的发生率,通过logistic回归分析不同训练课目导致的肩关节训练伤组和正常组在参训时的训练强度、心理状态、防护性措施等影响因素。结果:共纳入2014年和2015年分业阶段的战士2169名,肩关节过顶运动伤的发生率为45.09%;受伤时的主要课目为手榴弹投掷(37.63%)、引体向上(20.35%)和400米障碍(14.83%);受伤种类排在前三位的是肌肉扭伤(29.07%)、盂唇损伤(18.93%)和肱二头肌长头肌腱炎(16.80%),且骨与关节损伤占比72.93%;受伤组与正常组在训练强度、心理状态、防护性措施使用等方面均具有显著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实战化训练分业阶段,肩关节过顶运动伤发生率较高,且以骨与关节损伤为主;训练强度大、心理状态不良、缺乏针对性预防措施是肩关节过顶运动伤的主要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17.
目的:调查了解某部坦克乘员军事训练伤发生情况。方法:采用自制调查表对某部坦克乘员1028例军事训练伤发生情况进行调查,并分析军事训练伤的发生部位、致伤科目等。结果:共发生军事训练伤413例,发生率40.2%。其中因射击训练致伤154例,占37.3%;装填训练致伤132例,占32.0%;蹬车、通信、检修致伤分别为64例、32例和31例,分别占15.5%、7.7%及7.5%。损伤类型以碰伤为主,占95.2%;受伤部位以下肢和腰臀部、上肢和肩背部、头部居前3位;引发训练伤的科目以射击、装填和蹬车训练居前3位。结论:坦克乘员军事训练伤发生率较高,损伤类型以碰伤为主,受伤部位以下肢和腰臀部居多,射击训练引发训练伤最多。  相似文献   

18.
道路交通事故伤骨折特点与致伤机制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0  
道路交通事故伤骨折特点与致伤机制侯树勋章亚东道路交通事故伤中骨折的发生率极高[1,2],其骨折类型具有与其他创伤性骨折不同的特点,且与致伤机制有密切关系.笔者对此进行了调查分析,以期对交通事故伤的研究提供参考.临床资料本组道路交通事故伤646例,发生...  相似文献   

19.
重视多发伤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多发性创伤(简称多发伤)在临床创伤患者中愈来愈常见,这主要是由于与传统创伤相比,现代创伤事故在致伤机制上有了很大的差异.传统创伤以打击、摔跌为主,致伤能量低,单发伤多.而现代创伤以交通伤、高空坠落伤、爆炸伤为主,致伤能量高,多为多发伤.多发伤伤情复杂且严重,病理生理反应急剧,它并不是几种损伤的简单叠加.对多发伤的临床研究表明,多发伤除了具有创伤的基本特点外,还具有许多自身的特点和复杂性,而且涵盖了外科基础的所有知识和技能,需要临床急救与创伤工作者予以重视.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雅安地区颌面部交通伤的临床流行病学特点.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科2009年7月~2013年1月收治的163例颌面部交通伤住院病例临床资料.结果 本组163例中,男性占78.53%,男女比为3.7∶1;21~50岁为高发人群,占74.85%;机动车致伤为主要原因,占92.02%,机动车驾乘人员占伤者总数的76.69%;下颌骨在颌面各骨中受伤比例最高,占39.69%,合并伤发生率为26.38%.结论 雅安地区颌面部交通伤有其自身的流行病学特点,应遵守颌面部交通伤临床救治原则,做到诊治局部与兼顾全身统一,修复外形与恢复功能统一,提高颌面部交通伤治愈率,降低伤后致死率及致畸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