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测定全血B-型利钠肽(BNP)水平、左室射血分数,评价心力衰竭患者心功能的临床价值.方法 采用心力衰竭诊断仪测定心力衰竭患者全血BNP水平,同时根据NYHA心功能分级标准评价患者的左心功能,利用超声心动图测定患者的左室射血分数,对结果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 在不同临床心功能分级之间,全血B-型利钠肽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型利钠肽水平与左室射血分数呈负相关(r=-0.527).结论 测定全血B-型利钠肽水平,结合NYHA心功能分级、超声心动图测定的左室射血分数有助于对心力衰竭患者的心功能进行综合评估.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B型利钠肽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和心力衰竭患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COPD40例、慢性心衰40例,并选择同期稳定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40例,将其作为对照组。对三组患者的血清B型利钠肽进行测定,并对血清B型利钠肽水平进行观察比较。结果:慢性心力衰竭组患者的血清B型利钠肽水平显著高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稳定期和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组患者(P0.05);另外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患者的血清B型利钠肽水平显著高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稳定期患者(P0.05)。结论:临床中在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进行诊断时,可以将B型利钠肽当成辅助诊断的敏感指标,另外在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进行临床诊断时,B型利钠肽也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3.
心力衰竭患者中血液CgABNP水平的观察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血液嗜铬粒蛋白A(CgA)、B型利钠肽(BNP)在心力衰竭患者中的意义。方法:测定65例心力衰竭患者血液嗜铬粒蛋白A、B型利钠肽水平并和25例正常对照组进行对照。结果:心力衰竭患者血液嗜铬粒蛋白A、B型利钠肽水平与正常对照组相比明显升高(P<0.05)。血液CgA、BNP水平分别随心功能NYHA分级程度的加重而显著增高,并与LVEF呈负相关。结论:血液嗜铬粒蛋白A、B型利钠肽水平提示与心力衰竭的发生和发展有关。  相似文献   

4.
目的通过对慢性心力衰竭B型利钠肽与中医证型相关性研究,探求其在慢性心力衰竭中医证型中的分布规律,为中医心力衰竭辨证客观化提供依据。方法选取慢性心力衰竭的病例105例进行中医辩证分型,并按NYHA心功能分级方法进行心功能分级。以酶联免疫标记法(ELISA)测定血清B型利钠肽(BNP)浓度,并以30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结果 (1)慢性心力衰竭患者与正常人相比较,B型利钠肽有显著性差异(P〈0.01)。(2)慢性心力衰竭的7个证型组构成比从大到小依次为气虚血瘀〉气阴两亏〉心肾阳虚〉心肺气虚、痰饮阻肺〉阳虚水泛〉阴竭阳脱证。(3)NYHA心功能分级在各中医证型间存在显著差异。结论 (1)慢性心力衰竭患者与正常人相比较,B型利钠肽有显著性差异,可以作为诊断慢性心力衰竭的参考指标。(2)慢性心力衰竭不同中医证型间的B型利钠肽及NYHA心功能分级有显著差异,可作为辩证的参考。(3)提示慢性心力衰竭不同中医证型的心功能损害程度不同,按心肺气虚→气阴两亏、气虚血瘀→心肾阳虚、阳虚水泛、痰饮阻肺→阴竭阳脱进展。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注射用磷酸肌酸钠对冠心病并慢性心力衰竭患者B型利钠肽及心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冠心病慢性心力衰竭患者8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n=40)以及磷酸肌酸钠治疗组(n=40),应用超声心动图检测患者左心室收缩末直径(LVESD),左心室舒张末直径(LVEDD)及左室射血分数(LVEF);实验室检测B型利钠肽水平。用药治疗2周,观察治疗前后的指标变化。结果治疗后磷酸肌酸钠治疗组LVESD、LVEDD与对照组比较均明显下降(P〈0.05),LVEF明显增加(P〈0.05)。治疗2周后两组患者B型利钠肽均较治疗前降低,磷酸肌酸钠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下降更显著(P〈0.05)。结论磷酸肌酸钠可以改善冠心病并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心功能,提高活动耐受。  相似文献   

6.
目的:测定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血浆B型利钠肽(BNP)水平及探讨其临床价值。方法:测定89例COPD患者血浆B型利钠肽(BNP)水平,并与动脉血氧分压(PaO2)及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进行相关分析。结果:COPD患者BNP水平与LVEF水平负相关,与LVEDD水平正相关,与PaO2呈负相关。结论:BNP测定有助于COPD患者心功能不全的诊断,可以作为指导抗心力衰竭治疗的指标。  相似文献   

7.
血浆脑利钠肽在慢性心力衰竭中的诊治价值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血浆脑利钠肽浓度在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时的变化及临床诊断价值。方法对120例慢性心力衰竭患者(CHF组,NYHA心功能Ⅱ~Ⅳ级)及110例健康体检者(正常对照组),于入院即刻、治疗2周后,分别进行脑利钠肽水平检测,采用ELISA法测定血浆脑钠肽水平.应用心脏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测定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左室射血分数、心脏指数,并将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组的血浆脑钠肽水平与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左室射血分数、心脏指数作相关性分析。结果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组血浆脑钠肽水平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组血浆脑钠肽水平随NYHA心功能分级程度的升高而显著增加(P〈0.01),其与左室射血分数、心脏指数呈负相关(P〈0.05),与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呈正相关。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组患者经正规治疗后,随着心功能改善,血浆脑钠肽水平明显降低(P〈0.05)。结论血浆脑钠肽水平能较好地反映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左室功能状态,其对于慢性心力衰竭的诊治、病情评估具有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8.
罗才福 《吉林医学》2012,33(18):3844-3845
目的:探讨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血清雌二醇与血清脑利钠肽(BNP)的相关性。方法:选取慢性心力衰竭患者60例进入研究,电化学发光法测定血清BNP水平,放射免疫分析法测定血清雌二醇水平。结果:药物治疗后随着血清BNP水平明显下降的同时,血清雌二醇水平明显高于治疗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血清雌二醇水平与同期测定的血清BNP水平呈显著负相关。  相似文献   

9.
韩丽英  孙蓓  文清  路倩 《海南医学》2023,(20):2920-2924
目的 探究心脏康复运动对慢性心力衰竭(CHF)患者心功能、肺功能、运动耐力、血B型氨基末端脑利钠肽前体(NT-proBNP)水平和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8年6月至2022年1月兵器工业五二一医院心内科收治的106例CHF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简单随机化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53例。对照组患者使用常规药物治疗,观察组患者在此基础上给予心脏康复治疗,两组患者均持续治疗3个月。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治疗3个月后的心功能指标[心排血量(CO)、左心室收缩末期内径(LVESD)、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左室射血分数(EF值)]、肺功能指标[用力1 s呼气量(FEV1)、用力肺活量(FVC)、呼气峰值流速(PEF)]、血浆生物标志物[血B型氨基末端脑利钠肽前体(NT-proBNP)、高敏心肌钙蛋白(hs-cTnI)、Ⅲ型前胶原氨基端肽(PⅢNP)]、运动耐力[6 min步行试验(6MWT)]和生活质量[日常生活能力表(ADL)、生活质量测定表(WHOQOL-BREF)]。结果 治疗后,两组患者的CO、EF值均明显升高,LVESD、LVEDD均明显降低,且观察组患者的CO明显高于...  相似文献   

10.
黄辉  刘坪  李佳 《重庆医学》2013,(23):2789-2790
目的探讨血浆B型利钠肽(BNP)、胱抑素C(CysC)水平与慢性心力衰竭(HF)的关系。方法选取慢性心力衰竭患者100例(NYHAⅡ~Ⅳ级)及对照组30例为研究对象,测定血浆BNP及CysC水平。结果心力衰竭患者血浆BNP、CysC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并随NYHA心功能分级的增加而升高,各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血浆BNP、CysC水平明显升高,且二者呈正相关,可能共同参与了心力衰竭的发生和发展。  相似文献   

11.
黄志民 《吉林医学》2014,(22):4902-4903
目的:探讨血浆和肽素、B型利钠肽水平改变在慢性心力衰竭中的临床意义。方法:选择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共80例(均为我院住院病例,2011年1月~2014年1月期间收治的患者),上述患者符合慢性心力衰竭诊断标准,作为观察组。所选患者根据心功能分级标准分为Ⅰ级和Ⅱ级组、Ⅲ级组、Ⅳ级组。同时选择到心功能正常人共50例,作为对照组,超声新动态监测患者心功能水平,同时测定两组的血浆和肽素、B型利钠肽水平。结果:观察组患者的左室射血分数为(36.1±4.1)%;对照组(62.4±3.4)%;观察组左心射血分数低于对照组的左室射血分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Ⅳ级组的血浆利钠肽和和肽素水平分别高于Ⅰ级和Ⅱ级组、Ⅲ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Ⅲ级组的血浆利钠肽和和肽素水平分别高于Ⅰ级和Ⅱ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浆和肽素、B型利钠肽水平改变有助于了解慢性心力衰竭病情和评定此类患者预后,临床意义显著。  相似文献   

12.
目的 体外定量检测人血清或血浆中的脑利钠肽前体(NT-proBNP)可作为疑诊为心衰个体的辅助诊断工具,探讨N端脑利钠肽前体NT-proBNP含量变化在心力衰竭发病中的作用及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电化学发光法对258例心衰患者及100例健康体检者的血清NT-proBNP进行测定.结果 心衰(HF)组的NT-proBNP水平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P<0.05).结论 脑利钠肽前体NT-proBNP水平测定有助于心力衰竭诊断和心功能的评估.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血浆B型利钠肽(BNP)的变化。方法随机选取本院2015年1月-2017年1月40例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在患者入院前和治疗后依据NYHA心功能分级,采用ELISA法监测患者的血浆BNP水平,将其作为观察组,另选40名健康成人作为对照组。结果将两组患者的各心功能不全血浆BNP水平进行比较,观察组患者要显著比对照组患者的各心功能不全血浆BNP水平高,两组数据进行比较,有显著的统计学差异(P0.01);与治疗前进行比较,观察组患者的血浆BNP水平明显下降,经比较,有显著的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在慢性心力衰竭患者中,如果患者的血浆B型利钠肽水平上升就说明患者已经发生了早期心功能损害情况,给临床诊断与治疗慢性心力衰竭提供了重要的依据。  相似文献   

14.
血浆脑利钠肽在慢性心力衰竭中的诊治价值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赵智宇  高静 《吉林医学》2008,29(23):2221-2222
目的:探讨血浆脑利钠肽(brain natriureticpeptide,BNP)在慢性心衰诊断中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92例慢性心衰患者30例正常对照测定BNP浓度。结果:与对照组相比,心衰组血浆脑利钠肽水平显著升高,且随心衰患者心功能降低,血浆脑利钠肽明显增高,心衰组BNP随心衰程度的加重而显著增加,且与左室射血分数(LVEF)呈明显负相关,与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D)呈正相关。结论:血浆脑利钠肽(BNP)是诊断慢性心力衰竭的敏感指标。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血清尿酸、胱抑素C(Cys C)、N末端B型利钠肽前体(NT-pro-BNP)及降钙素原(PCT)表达水平与慢性心力衰竭(CHF)并发医院感染患者预后的关系.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2019年2月东方医院收治的224例CHF住院患者,其中并发医院感染患者110例(感染组),单纯慢性心力衰竭患者114例...  相似文献   

16.
翟兆惠  刘洪丽  张艳君 《吉林医学》2013,(32):6682-6683
目的:通过分析脑利钠肽诊断心力衰竭的效果,探讨脑利钠肽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80例心力衰竭患者、71例肺源性呼吸困难患者以及69例同期健康体检者进行脑利钠肽检测,对比分析三组患者脑利钠肽水平.结果:心力衰竭组患者脑利钠肽水平为(5 315.7±1 377.9)pg/ml分别与肺源性呼吸困难组、健康体检组相比,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不同心功能分级的心力衰竭患者,脑利钠肽水平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等级越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心力衰竭患者进行脑利钠肽水平检测,可以鉴别心力衰竭与肺源性呼吸困难疾病,且能评估其病情严重程度,临床应用价值高,值得进一步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7.
慢性心力衰竭患者B型利钠肽和C反应蛋白检测的意义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慢性心力衰竭(CHF)患者B型利钠肽(BNP)与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检测的意义。方法:测定80例老年CHF患者(CHF组)和50例正常者(对照组)B型利钠肽(BNP)和hs—CRP水平。结果:CHF患者血浆BNP和CRP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O.01)。B型利钠肽(BNP)和hs—CRP随着心力衰竭严重程度的加重而增高,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B型利钠肽(BNP)、hs—CRP升高可能在CHF发生、发展中起一定的作用,可作为CHF患者心功能不全严重程度的指标和炎症反应激活的标志,且其升高幅度与病情的严重性相一致。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N-末端脑利钠肽前体及脑利钠肽在预测非瓣膜病房颤患者栓塞危险的价值.方法 本组选取76例慢性持续性非瓣膜房颤患者,分为阳性组(有栓塞史及超声检查上述指标阳性患者)36例,阴性组(无栓塞史及超声检查上述指标阴性患者)40例.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患者血清N-末端脑利钠肽前体及脑利钠肽的浓度.使用超声诊断仪经食管超声测定左心房(耳)血栓、左心房自发回声显影.两组间计量资料比较采用配对t检验.多因素分析采用x2检验和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阳性组血清N-末端脑利钠肽前体及脑利钠肽浓度明显高于阴性组(P<0.05).多变量回归分析表明高血清N-末端脑利钠肽前体及脑利钠肽水平是非瓣膜病房颤患者血栓栓塞事件发生的独立预测指标.结论 血清N-末端脑利钠肽前体及脑利钠肽的水平可预测非瓣膜性房颤患者栓塞的危险.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脾肾阳虚型慢性心力衰竭(chronic heart failure,CHF)患者与非脾肾阳虚型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血浆中氨基末端B型利钠肽前体(NT-proBNP)和同型半胱氨酸(HCY)的水平及临床意义。方法将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进行中医辨证分型,选取脾肾阳虚型患者(A组)与非脾肾阳虚型患者(B组),各60例。检测两组患者血浆NT-proBNP、HCY水平,并对两组数值进行比较。结果 A组患者NT-proBNP和HCY水平明显高于B组,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1)。随着心力衰竭分级增加,患者NT-proBNP、HCY水平也逐渐增加,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NT-proBNP、HCY可以作为评价脾肾阳虚型心力衰竭患者心衰严重程度的客观性指标,并具有临床可操作性。  相似文献   

20.
目的:通过动态测定心力衰竭患者全血脑利钠肽的水平,探讨其浓度变化对病程和病死率的影响。方法:选择急性心力衰竭的24例,其心功能分级均为IV级。根据住院第1天和第3天全血脑利钠肽浓度变化程度分为2组:全血脑利钠肽水平下降〈50%者纳入A组12例,全血脑利钠肽水平下降〉50%者纳入B组12例。比较两组机械通气时间、住院时间28天再入院率及90天病死率。结果:两组患者入院时基础资料及心功能分级无差异(P〉0.05),A组患者28天再入院率、90天病死率明显高于B组,机械通气时间及住院时间更长,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全血脑利钠肽水平随着心功能好转而下降,如全血脑利钠肽持续维持在高水平提示预后不良,全血脑利钠肽浓度变化可作为心力衰竭严重度及预后的独立预测指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