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目的研究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基因多态性与高级别宫颈上皮内瘤变(CINⅡ-Ⅲ)遗传易感性的关系。方法选择191例CINⅡ-Ⅲ患者为病例组,207例年龄相匹配的正常者为对照组,采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PCR-RFLP)技术检测TGF-β1基因C509T和T869C多态性在两组中的频率和分布,比较不同基因型携带者患CINⅡ-Ⅲ的危险性。结果与携带T869CTT基因型相比,携带T869CTC/CC基因型者罹患CINⅡ-Ⅲ的风险升高1.582倍(OR=1.582,95%CI=1.026-2.438,P<0.05)。产次0-1次和不吸烟的女性携带T869CTC/CC基因型较携带TT基因型者罹患CINⅡ-Ⅲ的风险升高更为显著(P<0.05)。结论 TGF-β1T869C多态性可能与人群CINⅡ-Ⅲ的遗传易感性相关。  相似文献   

2.
转化生长因子-β1基因多态性与冠心病的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莫和国  徐宁  隋洪  陈光辉 《中国基层医药》2010,17(21):2947-2949
目的探讨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基因多态性与冠心病的相关性。方法采用聚和酶链反应一限制性片断长度多态性(PCR—RFLP)技术,检测300例冠心病患者(冠心病组)及300例健康人(对照组)-509C/T位点的TGF-β1的基因多态性,同时检测血清血脂和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结果冠心病组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载脂蛋白B水平和C、T等位基因频率明显大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P〈0.05)。结论TGF-β1基因-509C/T基因多态性与冠心病的发病有相关性;C等位基因可能是冠心病发病的易感基因。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基因多态性与糖尿病肾病(DN)患者的关系,并分析其基因型及血清水平与DN的相关性。方法:应用聚合酶链反应一限制性片断长度多态性(PCR—RFLP)技术对52例糖尿病肾病(DN)患者、58例糖尿病(DM)患者以及30例正常成人进行TGF-β1基因+869T/C(Leu10 Pro)多态性分析,并采用双抗体夹心ELISA法检测血浆总TGF-β1水平。结果:DN组基因型分布和等位基因频率与DM组和对照组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12~42=6.38、4.68、7.05、4.76,P均〈0.05),DM组基因型分布和等位基因频率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52~62=0.88、0.18,P均〉0.05)。基因型为TT型的人选病例血清总TGF—β1水平明显高于CC型和CT型(t2-3=8.37、6.89,P均〈0.01),CC型和CT型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1.05,P〉0.05)。结论:TGF-β1基因+869T/C(Leu10 Pro)突变可能与DN患者易感性有较密切的关系,且基因突变伴随血浆TGF—β1水平的升高。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基因+869、+915位点等位基因频率及基因型在高血压左室肥厚患者中的分布,初步分析其基因型及血清水平与高血压左室肥厚的关系。方法采用序列特异性引物聚合酶链反应(PCR-SSP),检测186例高血压患者(其中91例伴左室肥厚)及105名对照组TGF-β1基因+869T/C、+915G/C多态性,同时采用双抗体夹心ABC-酶联免疫吸附测定(ELISA)法测定血清TGF-β1水平。结果高血压左室肥厚组血清TGF-β1水平显著高于高血压非左室肥厚组和对照组(P均<0.05),TGF-β1+869T/C多态性在两组人群中的分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C等位基因携带者患高血压左室肥厚的风险是T等位基因的1.787倍(OR=1.787,95%CI:1.194~2.673),携带C等位基因的高血压左室肥厚患者血清TGF-β1水平高于不携带者(P<0.05)。结论TGF-β1基因+869T/C多态性与高血压左室肥厚的发病具有相关性,C等位基因可能是高血压左室肥厚发病的遗传易感基因;携带C等位基因的个体可能通过促进TGF-β1的高度表达,进而增加了高血压左室肥厚的发病风险。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三联疗法对老年Hp胃炎患者血清白细胞介素-10、-17(IL-10、-17)及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的影响。方法随机选取2012年3月至2014年3月我院消化内科收治的老年幽门螺杆菌(Hp)胃炎患者80例,随机分为研究组(n=40)和对照组(n=40)。对照组单用奥美拉唑治疗,研究组三联疗法治疗。结果治疗前两组血清IL-10、-17及TGF-β1水平呈显著的正相关关系(P<0.05);治疗后研究组血清[IL-10、-17及TGF-β1水平(62.82±7.28)ng/L、(812.61±84.28)ng/L、(71.94±6.85)ng/L]均显著低于对照组[(89.17±9.81)ng/L、(1224.28±97.52)ng/L、(114.67±8.94) ng/L](P<0.05);Hp阳性患者的血清IL-10、-17及TGF-β1水平[(91.17±10.27)ng/L、(1102.82±158.36) ng/L、(104.02±10.39)ng/L]均显著高于Hp阴性患者[(56.32±8.17)ng/L、(765.52±89.94)ng/L、(64.58±7.94) ng/L](P<0.05)。结论三联疗法能够有效降低老年Hp胃炎患者血清IL-10、-17及 TGF-β1,从而对患者进行有效的治疗,值得在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6.
目的通过观察转化生长因子β1(transfer growth factor betal,TGF-β1)在急性氨中毒患者血清中的表达变化,探讨TGF-β1在急性氨中毒的作用。方法酶联免疫吸附法(ELASA)检测15例急性氨中毒18h患者的血清及15例职业性健康对照人群的血清中TGF-β1的含量。结果急性氨中毒患者血清TGF-β1含量为(8.32±1.19)ng/l,对照组血清TGF-β1(7.00±1.09)ng/l,二者有显著性差异(P〈0.05)。血清TGF-β1在急性轻度氨中毒患者中含量为(9.45±1.06)ng/L,刺激反应患者含量为(7.90±0.96)ng/L二者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急性氨中毒患者发病早期血清TGF-β1表达升高,可能作为氨中毒损伤程度的指标。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TGF-β1对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 采用淋巴细胞转化试验、噻唑蓝(MTT)试验、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流式细胞术分别对PBMC的增殖率、白细胞介素-2(IL-2)、干扰素(IFN-γ)的浓度及分组培养后T细胞表面抗原变化进行检测.结果 原发性肝癌患者血清对健康人PB-MC增殖率的影响,T1期、T2期、T3期组均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P<0.05),淋巴结转移组血清对健康人PBMC增殖率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在TGF-β1与PBMC共培养后,培养上清中IL-2(24.27±3.73)ng/L和IFN-γ水平(16.84±3.45)ng/L,明显低于无TGF-β1作用组[(257.08±51.23)ng/L和(143.20±27.25)ng/L],(P<0.01).TGF-β1作用组CD4 CD25 T淋巴细胞占CD4 T淋巴细胞的比例[(19.12±0.56)%]明显高于无TGF-β1组[(5.58±0.67)%],细胞表面CTLA4表达率也明显上调.结论 血清中高水平的TGFβ1是造成PBMC增殖抑制的主要原因,TGF-β1是原发性肝癌患者血清中重要的免疫抑制因子.TGF-β1能抑制T细胞的细胞因子释放.TGF-β1是造成肝癌细胞癌患者免疫低下的重要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妊娠期的高血压孕妇同正常孕妇间,于TGF-β1基因方面所存在的差异,以便进一步对TGF-β1基因其核苷酸的多态性予以探讨,以及对妊娠期的高血压疾病产生的影响。方法随机抽取200例正常孕妇(A组)与妊娠期患高血压疾病的200例孕妇(B组)资料,予以DNA样本进行提取,并对其TGF-β1基因进行分析。检查两组孕妇的临床数据。对比临床特征与TGF-β1基因其核苷酸的多态性分布,并分析其临床特征同TGF-β1基因核苷酸多态性之间的关系。结果对AB两组孕妇临床特征进行对比后发现,两组组孕妇的血糖与甘油三酯以及高密度的脂蛋白和低密度的脂蛋白等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B组孕妇体重指数与血压以及总胆固醇指标较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B两组孕妇TGF-β1基因核苷酸多态性分布比较,B组孕妇(1)-988C/A(2)-800G/A(3)-509C/T(4)+869T/C(5)+915G/C(6)+788C/T(7)+861C/T(8)+713-8delC这些SNP呈多态性分布,而出现频率比较显著的是位点为TC、TT、CC、GC。同时B组64例发病较早,且程度较重的孕妇,该情况显著。结论妊娠期的高血压孕妇同正常孕妇间,于临床特征以及TGF-β1基因方面所存在的差异,具有非常重要的关联。  相似文献   

9.
傅长信 《中国基层医药》2013,20(11):1663-1665
目的 探讨血清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和骨形态发生蛋白7(BMP-7)水平与慢性乙型肝炎(慢乙肝)患者肝纤维化的关系.方法 采用ELISA法测定100例慢乙肝患者(慢乙肝组)的血清TGF-β1和BMP-7水平,并与30例健康者(健康对照组)对照,分析TGF-β1和BMP-7与肝组织纤维化程度(S1期、S2期、S3期和S4期)的相关性.结果 慢乙肝患者肝纤维化S1期、S2期、S3期、S4期血清TGF-β1水平分别为(20.96 ±2.15) ng/ml、(28.27±2.51) ng/ml、(39.61±3.27)ng/ml和(54.73±4.60) ng/ml,均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的(8.85±1.31) ng/ml(均P<0.05),并随着肝纤维化程度的加重而升高.肝纤维化S1期、S2期、S3期、S4期血清BMP-7水平分别为(41.16±3.78) ng/ml、(30.87±2.71) ng/ml、(21.15±1.96) ng/ml和(10.36±1.54) ng/ml,均明显低于健康对照组的(45.72±4.26) ng/ml(均P<0.05),并随着肝纤维化程度的加重而降低,与TGF-β1呈反相变化.TGF-β1水平在阴性组为(16.48±1.93) ng/ml;在HBV-DNA阳性低拷贝组、中拷贝组和高拷贝组的水平分别为(24.15±2.50) ng/ml、(35.21±2.73) ng/ml、(49.73±3.84) ng /ml,均显著高于阴性组(均P <0.05),且随HBV-DNA载量增高,TGF-β1水平也逐渐增高,血清BMP-7水平刚好相反;血清TGF-β1和BMP-7表达呈高度负相关.结论 检测慢乙肝患者血清TGF-β1和BMP-7水平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反映肝纤维化情况,可为临床对肝纤维化的早期发现提供非创伤性的诊断依据.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兰紫解毒汤对甲型流感患者血清KL-6、SP-D、TGF-β1和IL-8水平的影响。方法 将我院2018年1月至2020年10月甲型H1N1流感患者78例随机分为2组,各39例。对照组采用奥司他韦30~75 mg治疗,观察组采用兰紫解毒汤30 ml餐后口服,持续治疗7 d。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血Ⅱ型肺泡细胞表面抗原(KL-6)、肺表面活性蛋白-D(SP-D)、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白介素-8(IL-8)及症状缓解时间。结果 对照组有效率低于观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对照组和观察组血KL-6为(554.39±175.43)U/ml、(447.92±143.87)U/ml,血SP-D为(347.91±60.11)ng/ml、(297.61±57.84)ng/ml,血TGF-β1为(56.12±17.51)ng/ml、(43.61±15.24)ng/ml,血IL-8为(245.60±59.88)ng/ml、(189.56±46.35)ng/ml,完全退热时间为(48.31±18.57)h、(37.12±15.24)h,咳嗽缓解时间为(5.2...  相似文献   

11.
祝勇  刘璠  张烽  姚登福  陈向东 《江苏医药》2006,32(12):1112-1114
目的 研究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基因T869C多态性与江苏地区汉族人群类风湿关节炎(RA)的相关性。方法 76例随访2年的RA患者及100例健康对照组,PCR-RFLP方法检测TG即1基因T869C多态性,比较两组间基因型及等位基因频率,并分析RA组不同基因型间临床及实验室指标的差异。结果 RA组CC基因型频率较对照组显著下降,而CT及TT基因型频率则显著升高(P〈0.05),与对照组相比,RA组C等位基因频率下降,而T等位基因频率升高(P〈0.01),与CC基因型相比,CT、TT基因型的RA危险度分别为2.62倍(P〈0.05)和3.60倍(P〈0.01);RA组携带T等位基因的基因型(CT+TT)发病年龄显著低于、CC基因型(P〈0.05),在X线≥Ⅲ期改变比例也显著高于CC基因型(P〈0.01)。结论 TGFβ1基因多态性与RA相关,T等位基因是RA的遗传易患因子,并且与RA起病及严重程度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大蒜新素对全身播散型小鼠巨细胞病毒(MCMV)感染模型鼠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基因转录和蛋白表达的影响. 方法建立MCMV全身播散型感染BALB/c小鼠模型, 将60只模型鼠随机分为安慰药组和大蒜新素(25 mg&#8226;kg-1&#8226;d-1)治疗组, 并设60只同期模拟感染小鼠为对照, 随机分为模拟对照组和大蒜新素对照组, 每组30只. 于药物治疗后1, 3, 7, 14和28 d获取血清和脾细胞(体外培养刺激物为灭活MCMV抗原). 用双抗体夹心ELISA法检测血清和脾细胞培养上清TGF-β1水平;用逆转录 聚合酶链反应(RT-PCR)法检测脾细胞TGF-β1mRNA表达强度. 结果安慰药组在治疗后3 d血清TGF-β1水平即显著上升达高峰, 随后逐渐下降, 但至28 d仍明显高于模拟对照组;其脾细胞TGF-β1 mRNA和蛋白表达变化一致, 均在治疗后3 d明显增高, 7 d达高峰, 28 d回落到稍高于模拟对照组水平. 与安慰药组比较, 大蒜新素治疗组3 d后血清和脾细胞培养上清TGF-β1水平均有降低, 以治疗后3~7 d差异最为显著;而脾细胞TGF-β1mRNA表达与大蒜新素对照组相近. 结论MCMV在急性感染期可诱导免疫抑制因子TGF-β1基因转录和蛋白表达明显增高, 而大蒜新素治疗可完全阻遏病毒诱导的脾细胞TGF-β1基因转录, 并明显降低模型鼠血清和脾细胞TGF-β1表达水平.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糖尿病对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血清细胞因子表达水平的影响。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法,选择2012年1月2013年1月我院神经内科被诊断为首次发病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120例,检测并比较合并糖尿病和未合并糖尿病患者急性期血清中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介素-6(IL-6)和转化生长因子(TGF-β1)的表达水平。结果:合并糖尿病患者的急性期血清TNF-α、IL-6和TGF-β1分别为(220.34±14.89)ng·L-1、(410.74±24.34)ng·L-1和(192.36±9.06)ng·L-1;未合并糖尿病患者的急性期血清TNF-α、IL-6和TGF-β1分别为(210.67±14.98)ng·L-1、(389.76±15.43)ng·L-1和(210.51±12.47)ng·L-1,两组患者的IL-6、TGF-β1水平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糖尿病患者脑卒中后血清中致炎因子高于非糖尿病患者,发生炎性反应的危险较高,起修复能力的细胞因子低于非糖尿病患者,发病后恢复能力相比较差。  相似文献   

14.
目的:评价ATP结合盒B亚家族成员1转运蛋白(ABCB1)基因多态性(rs1045642)对阿片类药物术后镇痛效果及术后恶心呕吐发生情况的影响。方法:检索中英文数据库,纳入考察ABCB1 C3435T基因多态性和阿片类药物术后镇痛效果、不良反应相关性的研究。使用RevMan5.3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15篇文献,共计2 560例研究对象。结果显示,西方人群ABCB1 C3435T CC型阿片类药物消耗量与CT+TT型相比较,差异有显著性[SMD=0.31,95% CI(0.04,0.58),P=0.02],T等位基因携带者术后阿片类药物消耗量大。亚洲人ABCB1 C3435T CC型阿片类药物消耗量与CT+TT型相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SMD=0.12,95% CI(-0.17,0.42),P=0.41]。结论:ABCB1 C3435T基因多态性与术后阿片类药物消耗量相关,携带T基因患者阿片类镇痛药物消耗量大,需要更多的镇痛药物,需要根据患者个体情况谨慎调整镇痛药物使用量。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转化生长因子(TGF)-β1-869T/C,TGF-β_1-509C/T基因单核苷酸多态性(SNPs)与鼻咽癌易感性与复发的关系。方法采用病例对照研究,采集来自辽宁地区不同医院的鼻咽癌患者193例,同期就诊的非肿瘤患者231例静脉血,酚氯仿法提取基因,Taqman real-time聚合酶链反应(PCR)方法及SDS软件对TGF-β_1基因型进行分型。SPSS 13.0软件包进行数据分析,以χ~2检验比较SNPs基因型在病例与对照之间分布的差异,以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计算比值比(OR)及95%可信区间(CI)。结果单因素分析显示,TGF-β_1-869位点的各基因型与鼻咽癌易感性不相关,同样TGF-β_1-509位点的各基因型与鼻咽癌易感性也不相关,经校正年龄性别吸烟状态后显示仍与鼻咽癌易感性仍不相关。经单因素及多因素进一步分析后显示:TGF-β_1-869、TGF-β_1-509位点各基因型与鼻咽癌复发也不相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TGF-β_1-869和TGF-β_1-509位点SNPs与鼻咽癌易感性及复发均不相关。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索转化生长因子(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 β1, TGFβ1)基因多态性与我国人群乙型肝炎肝硬化的关系。方法 计算机检索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重庆维普中文科技期刊全文数据库,清华CNKI数据库、万方科技期刊全文数据库、Pubmed,检索时间范围为建库到2013年7月。按纳入、排除标准选择TGFβ1基因509位点、869位点基因多态性与乙型肝炎肝硬化关系的病例对照研究。应用RevMan 5.1软件对纳入的研究进行定量分析。结果 共纳入6个病例对照研究。Meta分析结果显示509位点携带T等位基因的乙型肝炎肝硬化的合并OR值为1.02,95%CI为(0.67~1.54),CT和TT基因型者乙型肝炎肝硬化的合并OR值为0.80,95%CI为(0.36~1.78);869位点携带C等位基因的乙型肝炎肝硬化的合并OR值为1.05,95%CI为(0.69~1.62),TC和CC基因型者乙型肝炎肝硬化的合并OR值为0.98,95%CI为(0.48~2.00)。未发现显著发表偏倚。结论 未发现中国人群中TGFβ1 基因多态性与乙型肝炎肝硬化有联系。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869T/C、+915G/C基因多态性与广东汉族糖尿病肾病(DN)的相关性。方法采用病例-对照方法进行研究,即以DN患者为病例组,糖尿病不伴肾病患者与健康对照者两组人群分别构成两个对照组进行比较研究。采用序列特异性引物聚合酶链反应(PCR—SSP)技术检测糖尿病肾病患者45例,糖尿病不伴肾病患者53例,健康对照组50例的TGF-β1第1号外显子+869T/C及+915G/C位点等位基因及基因型分布,并对该基因多态性与广东汉族糖尿病肾病的相关性进行分析。结果TGF-β1+869T/C、+915G/C基因多态性可区分为3种类型,分别为TT、TC、CC3种和GG、GC、CC3种;+869T/C中T、C等位基因的分布,DN组分别为0.414、0.586,糖尿病非肾病组分别为0.455、0.545,对照组分别为0.596、0.404;+915G/C中G、C等位基因的分布,DN组分别为0.714、0.286,糖尿病非肾病组分别为0.700、0.300,对照组分别为0.768、0.232;三组数据总体比较,+869T/C基因类型TT、TC、CC这一组数据总体上差异有显著性(P〈0.05),说明DN组、非肾病组和对照组这三组的TT、TC、CC3种基因类型总体分布存在差异,+915G/C基因类型差异无显著性(P〉0.05);三组数据两两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结论TGF—β1+869T/C及+915G/C位点基因多态性与广东汉族糖尿病肾病可能无关。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COX1-1676C/T及IL-1β-511C/T基因多态性与肠溶阿司匹林(ASP)致冠心病(CHD)患者上消化道出血的关系。方法:收集4组资料各100例:连续服用肠溶阿司匹林超过10d且大便潜血试验阳性[ASP+(OB+)]的CHD患者100例,按年龄、性别配对原则,收集大便潜血试验阴性[ASP+(OB-)]的CHD、未服用ASP但上消化道出血者[ASP-(OB+)]和健康对照者[ASP-(OB-)]各100例。应用PCR-RFLP方法进行COX1-1676C/T和IL-1β-511C/T基因分型,并测定服药前后ASP+(OB+)组(42例)和ASP+(OB-)组(42例)IL-1β及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的含量。结果:对于COX1-1676C/T基因,ASP+OB(+)组中的T等位基因频率高于其他3组(P<0.05),并且该组服药前后携带TT型者比其他基因型者VEGF明显下降(P<0.05),携带T等位基因者IL-1β明显升高(P<0.05)。对于IL-1β-511C/T,OB(+)组的TT型和T等位基因频率均高于(OB-)组(P<0.05),并且ASP+OB(+)组携带TT型者比携带其他基因型者VEGF下降明显而IL-1β升高明显(P<0.05)。结论:COX1-1676C/T T等位基因可能是肠溶ASP致CHD患者上消化道出血的易感因素,IL-1β-511C/T突变可能是上消化道出血的易感因素;其机制可能是2个基因突变后诱导血清中IL-1β水平增加和VEGF水平降低。  相似文献   

19.
基质金属蛋白酶-9 C-1562T基因多态性与脑梗死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基因多态性与脑梗死的关系。方法选择山西医科大学第二医院神经内科住院的脑梗死患者57例,健康对照84名。采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PCR-RFLP)方法,根据凝胶电泳所见的条带区分各研究对象的基因型,并统计各基因型频率。与健康对照组上述指标进行比较。结果脑梗死组MMP-9 C-1562TT/T基因型与健康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MMP-9C-1562TT/T基因型与脑梗死明显相关,该多态性可能是导致脑梗死后MMP-9表达增加的原因。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中药单体川芎嗪(TMP)对肝星状细胞(HSC)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信号传导的影响。通过检测TGF-β1及其Ⅰ型和Ⅱ型受体、Smad 3及Smad 7 mRNA表达的变化,探讨川芎嗪抗肝纤维化作用的相关机制。方法:体外培养人肝星状细胞,RT-PCR法检测HSC中TGF-β1及其Ⅰ型和Ⅱ型受体、Smad 3及Smad 7 mRNA表达。结果:与阴性对照组相比,TMP A、B、C各组均可显著降低TGF-β1 mRNA(P〈0.01);TMP B、C组TβRⅠmRNA相对表达量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TMP B、C浓度组的TβRⅡmRNA、Smad 3 mRNA表达量显著降低(P〈0.01);TMP B、C组可显著升高Smad 7 mRNA表达量(P〈0.01)。结论:川芎嗪可降低HSC中TGF-β1及其Ⅰ、Ⅱ型受体及Smad 3 mRNA表达,同时促进Smad7 mRNA表达,表明川芎嗪可抑制肝星状细胞的活化、增殖,这可能与阻断TGF-β/Smad通路的信号传导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