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1 毫秒
1.
糖尿病是严重危害人体健康的疾病,近年来发病呈上升趋势。饮食疗法、体育疗法和精神疗法是治疗糖尿病的前提,仍不能满意控制时需加用药物治疗。在药物的控制上,西医以磺脲类和双胍类为主,特殊情况下加用胰岛素治疗。尽管治疗糖尿病药物的种类繁多,仍有部分病例不能满意控制,至使杂症丛生。中医把糖尿病归属于消渴的范畴,对其认识始见于《内经》,后经过历代医家的整理与发掘,归纳为阴虚热盛、气阴两虚、阴阳两虚三型,并在临床治疗中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现就中西医结合对2型糖尿病的辨证治疗原则作点浅见。  相似文献   

2.
热淋一证属现代医学泌尿系感染范畴,治疗多以抗生素,但部分病人难以彻底,易复发或成慢性。传统中医治疗多以八正散为主方,治疗中也有一定不足之处。近年来各地报道以清热化瘀之法治之有明显效果。本文立清热利湿化瘀之法治疗热淋45例并与传统法对比观察,发现此方法明显优于传统方法,现将此法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3.
运用中医辨治方法治疗糖尿病肾病蛋白尿,微量蛋白尿期以阴虚燥热为主,治以养阴清热为主消渴方加减;临床糖尿病肾病期以湿瘀气阴两虚为主,治以除湿化瘀、健脾补肾,实脾饮与知柏地黄汤、桃红四物汤加减;肾功能不全氮质血症期以肾虚湿毒上泛为主要病机,治法应以补肾泄浊温胆汤与真武汤加减;在辨证的同时结合辨病据情选用大黄制剂、雷公藤制剂、解毒化湿药以及单味中药,这不失为控制糖尿病肾病蛋白尿行之有效且安全副作用小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4.
目的自拟清热消渴方治疗气阴两虚型消渴病患者的临床效果分析。方法选取2017年3月—2018年1月在辽阳市第二人民医院中医科就诊的80例气阴两虚型消渴病患者,随机分组,对照组40例依据西医糖尿病诊疗指南治疗,试验组40例在对照组的基础上使用自拟清热消渴方治疗,比较2组患者的中医症候评分情况。结果试验组五心烦热、多食易饥、倦怠乏力、舌红苔白、口渴多饮的症候积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对于气阴两虚型消渴病患者使用自拟清热消渴方,可以明显改善患者临床症状,值得在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5.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中医药疗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魏丽娟  蒋宇 《吉林中医药》2009,29(8):687-688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是糖尿病最常见的并发症之一,主要是眼部微血管病变.主要病理是燥热灼伤目中血络,导致视网膜的一系列改变,主要以出血为主,而阴伤、燥热、血瘀是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主要病机.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发展是阴虚内热→气阴两虚→阴阳两虚的过程.中医辨证有多种证型,但以气阴两虚最为常见,治以益气养阴固本为主,辅以清热化瘀软坚.  相似文献   

6.
糖尿病属"消渴"范畴,以多饮、多食、多尿、身体消瘦为主要表现,为慢性虚损性疾病。膏方作为中医传统剂型,历史悠久,应用于阴虚型、气阴两虚和阴阳两虚型糖尿病,根据辨证论治,未病先防等理念,组方严谨,用药得当,具有调理、滋补、治疗等作用,对于糖尿病的防治意义重大,疗效确切,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7.
任顺通 《光明中医》2012,27(3):548-549
糖尿病属中医之消渴病证.病机特点为阴虚燥热,阴虚为本,燥热为标,本者为肾,标者肺胃.辨证论治上虽有传统的上、中、下三消分治之法,余总感临证局限,故笔者根据多年临床实践,结合前贤经验,把治疗消渴归结为滋阴、补阳、益气、升清、清热、疏肝、化瘀、食疗八大法则以飨同道,冀能得些裨益,以便更好服务于患者.  相似文献   

8.
补肾阳法治疗糖尿病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徐丹慧 《河南中医》1998,18(5):314-314
糖尿病,中医称为消渴。消渴的病机,中医传统理论认为主要在于阴津亏损,燥热偏盛,而以阴虚为本,燥热为标,两者互为因果。因此,在治疗上,强调益气养阴,清热生津,以滋阴益气清热为治疗大法,多使用人参、天花粉、生地黄、黄芪、山药、五味子、玉竹等益气养阴清热的...  相似文献   

9.
热淋属西医学泌尿系感染范畴 ,西医治疗多以抗生素 ,但难以彻底、易复发或成慢性、传统中医治疗多以八正散为主方 ,治疗中也有一定不足之处。近年来各地报道以清热化瘀之法治之有显效 ,本文立清热利湿化瘀之法治疗热淋 30例并与传统法对比观察发现此方法明显优于传统方法 ,为临床进一步总结淋证治疗及开辟新方法奠定基础 ,现将此法报告如下。1 材料与方法选择病例标准 起病急或缓、小便频数 ,灼热涩痛 ,伴腰痛或无腰痛 ,发热 >37.5℃ ,伴恶寒、无汗、口干、口苦便干、舌红苔黄腻 ,脉滑数。其中男性 12例 ,女性 18例 ,病程 5天~ 4月不等 ,…  相似文献   

10.
祖国医学中的消渴与现代医学糖尿病类似.临床治疗消渴,宜根据糖尿病发展过程、临床特点及并发症的严重程度,分期分类辨证治疗.病期包括隐匿期、症状期、并发症早期、中期、晚期.辨证可分为阴虚型、阴虚热盛型、气阴两虚型、络脉瘀阻型、阴阳两虚型.早期治疗以滋阴清热生津为主,晚期以益气养阴活血通络为主,病程长者重在益气活血,后遗症宜用活血通络综合治疗.笔者根据以上5型,临床上采用相应的施治5法,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1.
<正>糖尿病属中医学消渴范畴,病机为阴虚燥热,以阴虚为本,燥热为标,两者常互为因果,本病初期多表现为燥热,病程较长则阴虚与燥热兼杂,日久则表现以阴虚为主。消渴常累及肺、胃、肾三脏,中医治疗本病多以清热养阴、益气生津为治疗大法。白虎加人参汤是《伤寒杂病论》中常用于治疗消渴的有效  相似文献   

12.
糖尿病属祖国医学的消渴证范畴,其病机主要以阴虚为本、燥热为标,气阴两伤、阴阳俱虚、阴虚燥热为特点。实验及临床资料表明,消渴证与血瘀有密切的关系,而阴虚燥热为消渴证血瘀的主要原因。在临床部分糖尿病患者口服降糖药物或用胰岛素治疗后,症状仍不能改善,控制血糖升高不甚满意。笔者以糖尿病患者的血液流变学参数为定量指标,在临床应用养阴清热、活血化瘀之药物治疗,均获较满意的疗效。本文55例糖尿病患者分为二组:一为胰岛素依赖型组,在应用胰岛素的基础上加用中药消渴方治疗;二为非胰岛素依赖型组,应用降糖药并加用消渴方治疗。现将其疗效及作用机理分析讨论如下。  相似文献   

13.
杨涛 《四川中医》1999,17(8):17-18
糖尿病,中医称为消渴。从古到今多数医家认为其病机在于阳虚与燥热,阴虚为病之本,燥热为病之标,而燥热伤津耗气,导致气阴两座,故气阴两座在糖尿病发病机理中占主导地位。因此临床常分为阴由热盛、气阴两座以及阴阳两虚型,多以清热润燥、益气养阴、治肾为本及活血化瘀法治疗。方用白虎汤、玉女前、知柏地黄汤、生脉散等滋阴清热之方加减,且治疗中一再强调养明清热,严防燥热伤津。然而,在临床中,笔者遇到为数不少的糖尿病人并无阻应燥热之征,而以温热之象为主,表现为头身重病、困倦乏力、院门纳呆、日谈乏味、便泳舌红苦贫腻、脉…  相似文献   

14.
传统中医之"消渴"病名,相当或包含今之糖尿病。长期以来,"阴虚为本,燥热为标"之消渴病机被广泛认同,治疗以滋阴清热为大法。陆付耳教授在此基础上,根据临床实践,提出应重视"毒"和"阳气不足"在2型糖尿病发生与发展中的重要性;治疗2型糖尿病主要采用滋阴补肾、解毒扶阳、化瘀通络的综合疗法。在辨证论治的基础上,结合现代科学研究进展,擅长应用古代名方和现代验方如交泰丸、胡芦巴丸、桑类药等方药,取得满意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5.
七味二术降糖汤治疗Ⅱ型糖尿病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Ⅱ型糖尿病属于中医“消渴”范畴,历代医家多把消渴归于燥病门类,认为阴虚燥热是其病机的主旋律,常采用滋阴清热法治疗。笔者在临床实践中,深感脾虚湿阻是Ⅱ型糖尿病不可忽视的重要病机,自拟七味二术降糖汤以健脾化湿为主治疗Ⅱ型糖尿病56例,效果满意,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6.
益肾化瘀调营卫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86例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牛玉东  牛玉红 《陕西中医》2007,28(2):167-168
目的:观察中医辨证加西医基础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疗效。方法:两组均采用相同的基础治疗,治疗组86例根据中医辨证,阴虚以大补元煎为基础,阳虚以颐和春口服液为基础,阴阳两虚则以二仙汤为基础;对照组48例仅采用西医基础治疗。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6.5%,对照组77.1%,两组比较P<0.05。提示:本方法有化瘀祛痰、调和经络、濡润肌肉神经的作用。  相似文献   

17.
糖尿病属中医消渴的范畴,多饮、多食、多尿、消瘦构成了“三多一瘦”的典型临床症状,传统的观点认为阴虚燥热、气阴两虚是贯穿消渴病始终的病理基础[1],因此,历代医家多以益气养阴、清热润燥为治疗大法;然而,随着临床检验技术的进步和糖尿病普查工作的开展,发现许多糖尿病患者“三多一瘦”症状并不典型,而且大多体型肥胖,舌苔厚腻,脉象濡缓或滑数,常常伴有纳呆倦怠,头胀肢沉,胸闷脘痞等症状。我们从1996年11月至1998年12月选择105例糖尿病患者,随机抽取60例以燥湿化痰为主治疗,其余以益气养阴清热治疗作…  相似文献   

18.
中老年糖尿病从痰论治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中老年糖尿病从痰论治济宁市中医院(272137)乔玉秋,刘培先关键词糖尿病;痰饮;辨证论治糖尿病多属中医消渴范畴。自《内经》以降,下迄诸多医家,论消渴者,多主阴虚肺燥、胃火炽盛、肾阴阳两虚之说。临床观察所见,中老年据尿病多为Ⅱ型糖尿病,因痰湿致病者,...  相似文献   

19.
糖尿病可归属于中医学“消渴”范畴。消渴以“三多一少”为主症,病机虽以“阴虚为本,燥热为标”,然亦有为“阳虚”所致者。脾肾阳虚在糖尿病发生发展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古代医家在治疗上多重视温阳之法,现代临床运用温阳法治疗糖尿病亦取得了满意的疗效。糖尿病的治疗不应拘泥于滋阴清热之法,当四诊合参,把握疾病本质病机,区分阴虚内热还是脾肾阳虚,随证应用,方能取得良好的临床效果。  相似文献   

20.
滋肾化瘀清利汤治疗肾炎血尿52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滋肾化瘀清利汤是我国著名中医肾脏病专家时振声教授之经验方,由女贞子、旱莲草、生侧柏、马鞭草、白花蛇舌草、石韦、益母草、白茅根、大小蓟等组成。该方集滋阴、清热、利湿、化瘀于一体。主治阴虚湿热、血瘀络伤之肾炎血尿。笔者近几年来以此方为主,随证加减,治疗肾炎血尿,疗效较好,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