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籽骨与拇长屈肌腱狭窄性腱鞘炎的相关解剖学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籽骨在拇长屈肌腱狭窄性腱鞘炎形成中的解剖学基础.方法:对14例成人甲醛防腐固定标本拇掌指关节进行解剖学观察,并在籽骨部位的肌腱用加压针头分别注入适当生理盐水使腱鞘局部膨胀,制造模拟狭窄性腱鞘炎标本,进行模拟动力学观察.结果:解剖学研究发现,拇长屈肌腱位于两粒籽骨和籽骨间横韧带构成的一个类似于"指环"的封闭式结构里,在此结构中,拇掌指关节在做过伸、过屈时,易导致拇长屈肌腱与籽骨的摩擦加大而受到损伤.而且,籽骨和掌骨之间没有骨性连接,为纤维软骨样软组织连接,导致籽骨和掌骨之间可以微动,拇指届伸时,籽骨和掌骨间的微动导致拇长屈肌腱与籽骨摩擦进一步加大,籽骨易脱位,产生籽骨嵌顿于掌指关节,造成拇长屈肌腱狭窄性腱鞘损伤.两粒籽骨间存在籽骨横韧带,为"指环"顶部的封口的韧带,如果切断,可以导致拇长屈肌腱自"指环"滑出,产生"弓弦"效应.结论:经临床和解剖学研究证实,籽骨与狭窄性腱鞘炎的形成有密切的关系,籽骨一定程度上可以导致或促进狭窄性腱鞘炎的形成.  相似文献   

2.
农民在劳动中常引起一些损伤,如插秧引起的桡侧腕伸肌腱鞘炎、收割引起的腰肌劳损、挑担引起的胸肋内伤、耘苗引起的膝关节慢性损伤性滑膜炎等。桡侧腕伸肌腱鞘炎的防治插秧是抢时间,争季节,强度大的劳动,多由女青年承担,常引起右腕关节背侧肿胀疼痛。江南一带农村称其为“插秧疯”,实际就是桡侧腕伸肌腱鞘炎,好发于年轻女性患者的右腕。 1.病理机制:桡侧腕伸肌长、短肌腱位于前臂伸侧下1/3处,与外展拇长肌及伸拇短肌的深部交叉。而桡侧腕伸长、短肌腱有很强的伸腕作用。当手部用力时,都需要腕伸肌固定腕关节于伸腕位。尤其在插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高频超声对腕背部囊肿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136例经手术及术后病理结果证实为腕背部囊肿的超声图像资料,分析其发生部位与声像图特征。结果高频超声诊断腕背部囊肿136例,根据发生解剖层次的不同可分为伸肌支持带囊肿、伸肌腱滑液鞘囊肿和骨间背侧韧带囊肿,所占百分比分别为1.5%(2/136)、24.3%(33/136)和74.2%(101/136)。囊肿具体发生部位排在前3位的是舟月背侧韧带、指伸肌腱及示指伸肌腱滑液鞘、桡侧腕长及腕短伸肌腱滑液鞘,所占百分比分别为60.3%(82/136)、8.1%(11/136)和6.6%(9/136)。腕背部囊肿具有典型的声像图表现:二维灰阶超声显示伸肌支持带囊肿体积较小,呈椭圆形无回声区,边界清晰,位于水肿增厚的伸肌支持带内,与伸肌腱无联系,多同时合并舟月背侧韧带囊肿;伸肌腱滑液鞘囊肿位于伸肌腱旁,呈椭圆形或茄形包绕肌腱,与骨间背侧韧带及伸肌支持带无联系,骨间背侧韧带呈正常的条索状回声,表面光滑、平整;骨间背侧韧带囊肿呈不规则形无回声区,位于受损韧带浅方,受损韧带增厚、回声减低,表面不光整,内部条索状回声连续性完全中断或部分中断致局部变细。彩色多普勒血流成像示腕背部囊肿内均无血流信号。结论高频超声能够对腕背部囊肿作出准确的定位诊断,可作为指导临床治疗首选的影像学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4.
高宇清 《中国误诊学杂志》2010,10(26):6428-6428
指屈肌腱狭窄性腱鞘炎又称扳机指或弹响指。可发生于不同年龄,多见于中老年妇女及手工劳动者,病因尚不明确,可能是在体质因素及局部退行性变的基础上,由于手指过度屈、伸活动带来反复机械性刺激所致。自2005—12以来我院门诊共收治拇指屈肌腱狭窄性腱鞘炎3058例,采用糖皮质激素进行鞘内注射治疗,取得良好效果,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5.
目的:通过对第一腕掌关节掌、背侧韧带的同时重建,为治疗第一腕掌关节陈旧脱位提供一种可靠的方式。方法:利用桡侧腕屈肌腱和桡侧腕长伸肌腱部分腱束移位,与拇长展肌腱交叉后编织缝合,起到同时重建掌、背侧韧带,使脱位的第一腕掌关节复位并稳定。结果:临床应用48例,效果满意。结论:桡侧屈腕肌腱和桡侧腕长伸肌腱部分移位与拇长展肌腱交叉缝合后,符合第一腕掌关节韧带重建的解剖要求,操作简单,疗效满意,是治疗第一腕掌关节陈旧脱位的一种可靠方法。  相似文献   

6.
桡骨茎突部位的腱鞘因劳损、风寒刺激发生创伤性炎症改变 ,引起肌腱局部变粗、腱鞘管壁增厚、粘连或狭窄 ,称为桡骨茎突狭窄性腱鞘炎。临床资料显示女性发病多于男性。该病是手腕部最常见的腱鞘炎。1 局部解剖桡骨茎突位于桡骨的下端 ,为一向下伸出的锥形隆起 ,在桡腕关节的外侧能清楚地摸到。茎突基底稍上方有肱桡肌附着 ,茎突末端有桡侧副韧带附着。在桡骨茎突的外侧有一条浅沟 ,沟内有拇长展肌腱与拇短伸肌腱通过。肌腱外有腱鞘包裹 ,腕背侧韧带覆盖(如图 1 ) ,将肌腱束缚在骨沟内 ,形成一纤维骨性鞘管。经过一高低不平的骨面 ,肌腱出鞘…  相似文献   

7.
刘建成  方红 《中国误诊学杂志》2011,11(30):7390-7391
目的 探讨腱鞘内注射与小针刀术综合治疗指屈肌腱狭窄性腱鞘炎疗效.方法 对确诊为指屈肌腱狭窄性腱鞘炎患者随机分为三组,每组50例,对照1组进行腱鞘内注射,对照2组进行小针刀术治疗,观察组综合腱鞘内注射与小针刀术治疗.结果 随访4周~6个月,三种方法对指屈肌腱狭窄性腱鞘炎均有较好的疗效,6个月后观察组的有效率与治愈率均优于与对照1组、对照2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综合鞘内注射与小针刀松解治疗指屈肌腱狭窄性腱鞘炎疗效稳定可靠、安全简便、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8.
目的:介绍一种新型腕手矫形器.方法:该腕手矫形器由腕背护板和腕托架构成的主架,主架的前侧固定安装一U形前支架;食指套圈、中指套圈、无名指套圈和小指套圈分别通过弹力带连接在主架的腕背护扳上;拇指套圈通过钢丝安装在腕背护板的食指套圈一侧;一外展弹力套通过钢丝设置在小指套圈外侧的腕背护板上.使用时可根据矫形需要,将手腕以手心朝上或朝下之方式伸入腕背护板和腕托架构成的主架内,手位于其前方,指套置于滚动套管上的前方,手指伸至滚动套管下的前方,指套圈分别套在食指、中指、无名指和小指上,拇指套圈套在拇指上.然后根据矫形需要活动手腕,实现其各种矫形功能.结果:该新型腕手矫形器可用于伸指肌腱损伤术后保持手指呈伸直状态,以限制手指的活动范围,促进断端的愈合;用于屈指肌腱损伤损伤术后保持腕关节和指关节处于屈曲状态;改善腕关节屈、伸,增加腕关节屈曲的活动范围;增加腕关节桡侧偏移的活动范围;增加桡侧腕屈肌和尺侧腕屈肌肌力、桡侧腕伸肌和尺侧腕伸肌肌力、尺侧伸腕肌和尺侧屈腕肌肌力、指总伸肌肌力、指浅屈肌及指深屈肌肌力.结论:该种型腕手矫形器适用于腕及手的神经、肌腱、肌肉、血管损伤术后保护,腕及手骨折所致的腕关节、指关节运动功能障碍恢复,可改善腕关节活动范围,增加肌力.  相似文献   

9.
<正> 腱鞘炎是腱鞘滑膜层于外伤或感染后滑液分泌异常所致。当腱鞘的某些解剖部位损伤后增厚和纤维化,因而肌腱在鞘内难以移动时,称作狭窄性腱鞘炎或腱鞘炎。拇长展肌及拇短伸肌的狭窄性腱鞘炎叫做“de Quer-  相似文献   

10.
对41例指屈肌腱狭窄性腱鞘炎患者采用镰状小刀皮下切断肥厚增生腱鞘的方法治疗,解除了狭窄腱鞘对炎性增生肌腱的卡压。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骨性突起在狭窄性腱鞘炎形成中的作用及解剖学基础。方法:对14例成人防腐固定标本进行解剖学观察,其中,拇掌指关节6例,腕关节6例,肩关节2例。用部分腱鞘切除和部分骨性突起切除方法治疗狭窄性腱鞘炎患者50例,计扳机指22例,桡骨茎突狭窄性腱鞘炎18例,肱二头肌长头肌腱腱鞘炎8例,尺侧腕屈肌肌腱腱鞘炎2例。结果:术后所有病例疼痛消失,42例得以随访,随访时间7~12个月,40例治愈,2例有效,治愈率达到96%。同时,解剖学研究发现,关节在某一个固定的位置时易被骨性突起损伤。结论:经临床和解剖学研究证实,骨性突起与狭窄性腱鞘炎的形成有密切的关系。  相似文献   

12.
病例报告 患者,女,25岁,于 1999年 4月 18日 8时许,工作时不慎被铣床绞压伤右腕部致腕关节旋转撕脱性大部分离断,2个半小时来院急诊,入院后立即在臂丛麻醉下行断腕再植术。术中见右腕于关节处呈旋转撕脱性大部分离断,仅指总伸肌腱、桡侧腕长。短伸肌腱和正中神经相连,屈肌腱均被从肌腹部抽出,最长达 12cm,近端无腱性组织,创面被铁屑及油污污染。经清创后,切除远端指浅屈肌腱,保留指深屈肌腱,找出近端头静脉、贵要静脉、挠尺动脉、尺神经、挠神经浅支,用7-0缝线作标记,用咬骨钳去除腕骨软骨面,挠骨缩短 …  相似文献   

13.
镰状小刀治疗指屈肌腱狭窄性腱鞘炎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陈宏 《中国临床康复》2004,8(29):6307-6307
对41例指屈肌腱狭窄性腱鞘炎患采用镰状小刀皮下切断肥厚增生腱鞘的方法治疗,解除了狭窄腱鞘对炎性增生肌腱的卡压。  相似文献   

14.
脑性瘫痪手多有掌指、指间关节屈曲畸形 ,对其治疗 ,以往普遍采用前臂屈肌止点剥离[1] 、屈指浅肌腱切断、屈指深肌腱延长[2 ] 、颈段选择性脊髓后根切断术[3 ] 及康复治疗。我科自1994年 1月~ 2 0 0 0年 3月采用屈指浅肌腱 (远端 )、屈指深肌腱(近端 )切断 ,交叉吻合并用康复训练的方法[4] ,并根据前臂手部伴随的其它畸形而采用相应术式以及康复疗法治疗脑性瘫痪手 2 2例 ,效果良好。现报道如下。2 2例患者中 ,男 14例 ,女 8例 ;年龄 9~ 2 1岁 ,平均 14岁 ;畸形 :屈指屈腕、拇指内收握于拳内 16例 ,屈指屈腕 6例 ;伴有前臂旋前畸形 18例 …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高频超声检测正常成人腕管内正中神经、拇长屈肌腱、第2指深屈肌腱和第3指浅屈肌腱的检查方法、超声表现及宽度和厚度的正常值,为超声诊断腕管内正中神经及肌腱疾病提供对比依据.方法 100例正常成人分男女两组,各50例,分别用高频超声测量双侧腕管内正中神经、拇长屈肌腱、第2指深屈肌腱和第3指浅屈肌腱的宽度和厚度.结果 得出正常成人腕管内正中神经和部分肌腱宽度和厚度的正常值.测得的正中神经、拇长屈肌腱、第2指深屈肌腱和第3指浅屈肌腱的宽度和厚度,男女两组平均数之间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男子组左腕与右腕之间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女子组左腕与右腕之间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 超声测得的拇长屈肌腱、第2指深屈肌腱和第3指浅屈肌腱宽度和厚度的正常值,可供超声诊断手腕部疾病及其疗效评价做参考.  相似文献   

16.
骨性突起与狭窄性腱鞘炎相关解剖学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骨性突起在狭窄性腱鞘炎形成中的作用及解剖学基础。方法:对14例成人防腐固定标本进行解剖学观察,其中,拇掌指关节6例,腕关节6例,肩关节2例。用部分腱鞘切除和部分骨性突起切除方法治疗狭窄性腱鞘炎患50例,计扳机指22例,桡骨茎突狭窄性腱鞘炎18例,肱二头肌长头肌腱腱鞘炎8例,尺侧腕屈肌肌腱腱鞘炎2例。结果:术后所有病例疼痛消失,42例得以随访,随访时间7-12个月,40例治愈,2例有效,治愈率达到96%。同时,解剖学研究发现,关节在某一个固定的位置时易被骨性突起损伤。结论:经临床和解剖学研究证实,骨性突起与狭窄性腱鞘炎的形成有密切的关系。  相似文献   

17.
狭窄性腱鞘炎是指因慢性劳损致肌腱与腱鞘发生炎症,可引起局部水肿、增生、粘连,使活动功能受限。此病好发于手及腕部,多见于长期用手及腕活动的中老年妇女及工人等。发生于腕部的多为拇长展肌和拇短伸肌腱鞘炎;发生于手指的多为屈指肌腱鞘炎,各个手指均能发生。通过笔者多年体验,现将临床上常见的治疗方法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8.
目的:最告介绍5岁以下小儿拇长屈肌腱鞘炎的诊断治疗。方法:掌指关节掌侧触之较硬处注射强的松龙20mg,每周1次共3周。48例50指。结果:局部封闭48例50指,手指活动良好46例48指,失败而行手术2例2指,随访6—12月效果满意。结论:小儿拇长屈肌腱狭窄性腱鞘炎宜早发现早治疗。因为小儿生长发育较快,治疗或发现较晚则影响拇指正常发育,甚至造成畸形、功能障碍。  相似文献   

19.
目的提高对桡神经深支损伤的认识,减少误漏诊。方法对前臂骨折术后桡神经深支损伤1例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例因外伤致右前臂畸形、肿痛、活动受限7 h入院,予切开复位植骨内固定术,术后康复训练4周后发现伸拇、伸指功能无明显改善,肌电图检查示:右伸指总肌见纤维颤动电位、正锐波,考虑右侧桡神经、正中神经损伤。二次手术行前臂探查发现桡神经深支被固定钢板顶压损伤,予腓肠神经移植吻合术,术后伸拇、伸指功能仍未恢复,进一步行肌腱转位修复术,将部分尺侧腕伸肌腱与指伸肌腱编织缝合,拇长伸肌腱与部分桡侧腕长伸肌腱编织缝合。术后随访6个月,患者伸腕、伸指、伸拇功能部分恢复。结论行前臂手术时应将前臂充分旋前,使桡神经深支最大限度的远离手术区,以避免术中损伤,术后康复时要注意观察,如发现桡神经深支损伤应尽早行探查术以利于手功能的恢复。  相似文献   

20.
腕管综合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谢惠芳 《新医学》2001,32(1):16-17
1引言腕管综合征(carpaltunnelsyndrome,CTS)是最常见的一种嵌压外周神经病,主要为各种原因致腕管内压力增高,正中神经在腕管内受卡压而产生其相应支配区的神经功能障碍的综合征。2腕管的解剖特点腕管位于掌根部,由骨和韧带构成了一个隧道样结构。其底及两侧由腕骨组成,顶为纤维性的、致密坚固的腕横韧带横跨其上,缺乏弹性,其尺侧附于豌豆骨和钩骨,桡侧为舟骨结节和大多角骨嵴。腕管内有1条拇长屈肌腱、8条指浅、深屈肌腱和正中神经及其伴行的血管通过。正中神经位置最浅,在肌腱和腕横韧带之间,腕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