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目的总结典型、非典型及特殊类型肝脓肿病灶的超声声像图特征。方法采用二维超声及超声造影(11例)对117例肝脓肿病灶进行检查及治疗后复查,观察肝脓肿病灶的部位、形态、大小、回声、血流分布情况,并将超声检查结果与肝脓肿病灶穿刺抽液(62例)及手术检查(29例)的结果进行对照分析。结果 117例中二维超声显示典型肝脓肿病灶91例(77.8%),均呈圆形或类圆形,内部回声较低,呈无回声液化、坏死或呈蜂窝状结构;非典型肝脓肿病灶22例(18.8%),均呈不均匀低或中等回声;特殊类型肝脓肿病灶4例(3.4%),肝内均可见"气体样"强回声。术前二维超声明确诊断肝脓肿106例(90.6%),诊断不明确11例(9.4%)。二维超声诊断不明确的11例病灶超声造影显示动脉期从周边开始增强,门脉期呈不同程度增强,延迟期呈低增强,病灶内始终可见无增强区,均诊断为肝脓肿。治疗后复查,117例中91例肝脓肿病灶仍存在,26例病灶减小或消失。结论超声及超声造影对肝脓肿病灶定位、定性诊断准确,是对肝脓肿患者诊治首选的影像学方法;二维超声不能明确诊断的不典型肝脓肿病灶可行超声造影进行诊断。  相似文献   

2.
肝内胆管癌并肝脓肿的超声诊断及其临床价值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探讨肝内胆管癌合并肝脓肿(CHA)的声像图特征。方法:CHA患者11例。其中男2例,女9例,平均年龄52.2岁。使用仪器为Aloka-650、1200超声诊断仪,探头频率3.5MHz。超声探查肝内胆管有无扩张及胆管内有无实体回声,肝内有无异常回声区等,并与手术病理进行对照。结果:本组CHA超声诊断符合率81.8%(/11)。11例肝内胆管癌声像图表现为团块型8例(72.7%),栓塞型2例(18.2%),厚壁型1例(9.1%)。脓肿位于肿瘤内的占45.5%(5/11),均发生于团块型胆管癌;脓肿位于肿瘤外的占54.5%(6/11),于团块型、栓塞型、厚壁型胆管癌均见发生。结论:提高对CHA的声像特征的认识,对提高胆管癌的超声诊断率有重要的意义。超声检查时一旦发现患者出现肝脓肿的声像表现,尤其是合并胆道结石时,应高度注意是否患有肝内胆管癌,以便及时正确诊断并使患者得到早期手术治疗。  相似文献   

3.
不典型肝脓肿6例超声诊断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超声检查对不典型肝脓肿的诊断价值。方法:应用二维及CDFI对患者进行常规肝脏检查,回顾性分析6例不典型肝脓肿声像图特点,以提高肝脓肿诊断准确率。结果:6例肝脓肿病例,1例单发,5例多发;明确诊断1例,疑诊4例,误诊1例。声像图表现各不相同,可为低回声、等回声及偏强回声,内部回声强弱不等,极不均匀,CDFI无明显血流信号。结论:超声检查对诊断不典型肝脓肿有一定诊断价值,通过复诊能提高诊断准确率。  相似文献   

4.
赵志华  廖锦堂 《医学临床研究》2011,28(11):2104-2105,2109
【目的】探讨超声对乳腺癌的诊断价值。【方法】选择经手术后病理检查证实的乳腺癌64例,回顾性分析术前二维声像图特征、彩色多普勒血流情况及超声诊断符合率。【结果】64例乳腺癌的典型声像图特征:形态不规则、回声不均匀、高回声晕环、纵横径比值〉0.7、微钙化、后方回声衰减、肿块内点条状血流信号等,但小乳癌无上述特征;超声诊断符合率87.5%(56/64);CDFI显示血流0级10.9%(7/64)、Ⅰ级10例(15.6%)、Ⅱ级54.7%(35/64)、Ⅲ级18.8%(12/64)。【结论】超声对乳腺癌有较高的诊断价值,但仍然有局限性。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色素沉着绒毛结节性滑膜炎(PVNS)声像图表现并进行超声分型,旨在提高对其诊断的准确率,尤其是对局限性结节性滑膜炎的诊断。方法对22例PVNS声像图特征与病理对照分析。结果弥漫性18例,超声诊断正确率94.4%(17/18)。局限性4例,超声诊断正确率75%(3/4)。关节腔内滑膜局限性或弥漫性增厚,关节腔增宽并有积液,有单个或多个低回声或复合回声肿物突入关节腔内,邻近骨皮质受损或骨内囊性变,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CDFI)显示肿物周边及内部有血流信号。结论PVNS声像图有一定特点,位于腱鞘或滑囊的局限性结节性滑膜炎,声像图特征不明显,诊断较困难。  相似文献   

6.
二维及多普勒超声在肝囊性占位性病变鉴别诊断中的应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 探讨超声对不典型肝囊肿、肝脓肿和肝囊肿型恶性肿瘤的鉴别诊断价值。方法 对经活检或手术明确诊断的 87例肝占位性病变声像图特征进行了分析 ,其中包括 17例肝囊肿型恶性肿瘤 ,2 2例肝脓肿和 48例肝囊肿。声像图上根据病变的形态、病灶数目、囊壁厚度、囊内分隔、囊壁结节、彩色多普勒表现、囊内回声及边界特征进行评分。比较三组患者的声像图表现差异。结果 肝囊肿型恶性肿瘤、肝脓肿及肝囊肿声像图表现的差异具有显著性意义 (P <0 .0 5 ) ,其积分值分别为 8.76± 2 .5 2、6.86± 1.88和 0 .97± 1.3 3。肝囊肿型恶性肿瘤和肝脓肿在囊壁结节、囊内分隔、囊壁或分隔内测得血流和囊液透声性方面差异存在显著性意义 (P <0 .0 1) ,而在病灶形态、囊壁厚度、病灶数目和边界特征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0 .0 5 )。不同病理类型的肝囊肿型恶性肿瘤的声像图表现无显著差异。结论 肝囊肿型恶性肿瘤、肝脓肿及肝囊肿声像图表现具有差异 ,病灶内出现分隔、囊壁内出现壁结节、囊壁或分隔内测及动脉样血流有利于肝囊肿型恶性肿瘤的诊断  相似文献   

7.
目的总结年轻乳腺恶性肿瘤患者的临床病理特征及超声声像图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年1月至2008年12月在本院进行手术并被病理证实为乳腺恶性肿瘤的40例年轻患者(≤35岁)的临床病理资料与超声影像资料。结果40例患者平均年龄(29.88±5.12)岁。14例患者(35%)有肿物短期内快速生长病史。3例患者为妊娠哺乳期乳腺癌。35例患者(共40个恶性病灶)接受超声检查,超声漏诊5个病灶,误诊4个病灶,31个病灶在术前超声诊断为恶性肿瘤,诊断准确率为77.5%。超声声像图主要表现为形态不规则(97.1%)、边界不清(82.9%)、内部回声不均匀(97.1%)、微小钙化常见(74.3%)、血流丰富(Ⅱ-Ⅲ级80.0%)。15例(37.5%)患者采用保乳术,4例(10.0%)采用乳房单纯切除术,2l例(52.5%)采用乳腺癌改良根治术。病理类型以浸润性导管癌最常见,占67.5%(27/40)。22例(55%)患者有腋窝淋巴结转移。对40例患者平均随访(64.08±5.87)个月,8例(20%)患者出现复发或转移。平均复发时间为术后(17.17±12.02)个月。结论年轻乳腺恶性肿瘤患者的肿瘤复发率高,淋巴结转移率高,超声声像图表现多样。  相似文献   

8.
胆管细胞癌超声分型与彩色多普勒血流特征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胆管细胞癌(CCC)的超声表现及彩色多普勒血流特征。方法对169例胆管细胞癌行二维超声检查,其中76例同时行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观察和记录肿瘤所在部位、边界、大小、内部回声、肝内扩张胆管内径、肿瘤周边和内部彩色多普勒血流的分布情况,并根据二维声像表现对胆管细胞癌进行超声分型。结果169例胆管细胞癌超声检出团块型108例,结节型20例,狭窄型13例,囊状型9例,栓塞型12例,复合型(兼有2种或2种以上声像表现)7例。诊断准确率达93.49%(158/169),误诊的11例中5例诊断为单纯肝内胆管结石,4例诊断为单纯肝脓疡,2例诊断为肝内胆管囊状扩张。169例中肝门型胆管细胞癌发生率最高为52.07%(88/169),其次为左肝33.14%(56/169)。肿瘤近端肝内胆管扩张159例(159/169,94.08%)。胆管细胞癌合并结石59例(59/169,34.91%),其声像表现为肿瘤内见强回声团聚集,后伴明显声影,胆管壁显像不清。胆管细胞癌合并肝脓疡14例(14/169,8.28%),其声像表现为肿块内部或肿块旁见低回声液性区,液性区旁扩张的胆管内见实体回声。76例行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肿瘤内见丰富动静脉血流信号者仅占14.47%(11/76)。49例(49/76,64.47%)肿瘤包绕门静脉分支致血管内彩色多普勒血流信号消失或血流束变细,其中22例(22/49,44.90%)可见与门静脉并行的肝动脉彩色多普勒血流束,27例(27/49,55.10%)肿瘤内门静脉与肝动脉彩色多普勒血流信号均消失。结论肿瘤形态不规则,境界不清楚,内部回声多样,肿瘤梗阻近端胆管扩张,肿瘤内部门静脉分支彩色多普勒血流信号消失是胆管细胞癌的特征性声像改变。充分认识胆管细胞癌的声像图特征可提高其术前超声诊断率,为临床治疗提供诊断依据。  相似文献   

9.
目的应用常规超声及超声造影观察肝内胆管细胞癌(intrahepatic cholangiocarcinoma,ICC)的特征性表现,探讨超声造影诊断ICC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经病理证实为ICC的患者37例,对照病理类型分析病灶位置、范围、回声、血流等声像图特征以及超声造影灌注模式、各时相的特征性表现。结果37例患者中HBsAg(+)者占56.76%(21/37)。超声检查显示32例(88.89%)低回声病灶,病理均为中或低分化者,5例(11.12%)高回声病灶对应病理均为高分化}27例(72.97%)边界模糊,10例(27.03%)边界清晰。彩色多普勒显示59.46%(22/37)病灶为无血供,余40.54%(15/37)内测及少许血流信号。超声造影于动脉期环状增强19例(51,35%),整体条片状高增强6例(16.22%),无强化12例(32.43%)。37个病灶中,25个病灶(67.57%)所在肝的叶段于动脉早期出现一过性增强,12例(32.43%)未出现一过性增强。在门脉期时,6个病灶(16.22%)内可见少许造影剂灌注,其余病灶内均未见灌注。延迟期37例病灶造影剂均为完全退出,表现为无剂灌注。结论常规超声肝内边界模糊的乏血供病灶,超声造影动脉期环状增强和动脉早期病灶所在肝的叶段出现一过性增强是诊断ICC的重要特征性指标。  相似文献   

10.
颈部囊状淋巴管瘤的超声诊断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目的:探讨二维和彩色多普勒超声对颈部囊状淋巴管瘤诊断和鉴别诊断的价值。方法:对9例经病理证实的颈部囊状淋巴瘤患者,术前超声观察病灶的二维声像图特征和血供情况,结果:9例病灶均位于颈侧部、胸锁乳突肌后方:多数(66.67%)大小在2-4cm;5例(55.56%),边界清晰,4例(44.44%),病灶后缘与深部组织粘连而边界欠清(但前缘不与皮肤粘连);回声多为单纯囊肿型(33.33%)和多房囊肿型(55.56%),1例为实性为主的混合回声;4例淋巴管瘤内术后病理发现合并有血管瘤成分;6例(66.67%)病灶内无血流信号,3例有少量动脉血流信号,结论:超声对颈部囊状淋巴管瘤的诊断和鉴定诊断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1.
29例胰腺黏液性囊性肿瘤的超声诊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胰腺黏液性囊性肿瘤的超声表现与诊断。方法对2000年6月至2008年12月中山医院外科手术病理证实的29例胰腺黏液性囊性肿瘤的超声表现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超声表现囊性或囊性为主22例,囊实性实性为主5例,实性2例;病理诊断良性20例,交界性4例,恶性5例;超声诊断良性病变12例,恶性病变6例,良恶性诊断符合率72.4%(21/29),其中9例诊断囊腺瘤。结论胰腺黏液性囊性肿瘤的超声声像图表现多样,图像典型时超声可作出正确诊断,声像图表现不典型时要诊断黏液性囊性肿瘤及其良恶性确有困难。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超声造影在肝脾外伤中的应用。方法 60例肝脾外伤患者,先行常规超声检查,再行超声造影检查,据肝脾损伤程度分级而分别处理。结果 6例常规超声显示肝或脾可疑病灶及腹盆腔积液,超声造影提示肝或脾内未见明确病灶。9例常规超声未显示可疑病灶,仅显示腹盆腔积液,超声造影提示肝或脾内明确病灶;45例常规超声与超声造影均提示肝或脾血肿病灶。与常规超声比较,超声造影检查病灶范围较大,病灶数量较多,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54例肝脾损伤患者,保守治疗23例,ICU监护+保守治疗6例,手术治疗25例。结论超声造影在肝脾外伤的鉴别诊断和治疗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Budd-Chiari综合征(BCS)合并肝脏局灶性结节的超声造影鉴别诊断要点.方法 回顾性分析36例BCS合并肝局灶性结节患者的常规超声及超声造影图像,并结合临床病理检查和增强CT及MRI成像等其他影像学检查资料分析.结果 36例BCS患者中11例合并肝癌结节,25例合并增生结节.其中BCS合并肝癌结节超声造影模式为典型的"快进快出",BCS合并增生结节的超声造影表现是多样化的,可分为3型.Ⅰ型增生结节超声造影3个时相与周围肝实质相比均呈等增强;Ⅱ型和Ⅲ型虽然造影特点不同,Ⅱ型动脉相呈离心性增强,Ⅲ型动脉相呈环状向心性增强,但延迟相均较周围肝实质呈等增强或部分高增强.结论 BCS合并肝脏局灶性结节超声造影表现呈多样化,超声造影对鉴别结节良恶性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超声造影在肝脏局灶性病变良恶性定性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50例肝脏局灶性病变患者共258个病灶的常规超声和超声造影检查结果,比较两种检查方法对其良恶的定性诊断效能。结果 258个病灶中,常规超声准确诊断202个,其中良性54个,恶性148个;超声造影准确诊断242个,其中良性87个,恶性155个;超声造影对肝脏局灶性病变良恶性诊断的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及准确性分别为95.7%、90.6%、94.5%、92.6%、93.8%,与常规超声(91.4%、56.3%、77.9%、79.4%、78.3%)比较,除敏感性外,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超声造影在肝脏局灶性病变的定性诊断中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5.
肝脏局灶性炎性病变超声造影分析   总被引:9,自引:1,他引:9  
目的探讨肝脏局灶性炎性病变的超声造影图像特点,提高超声造影对其诊断的准确性。方法对12例经病理证实的肝脏局灶性炎性病变(肝脓肿5例、肝炎性假瘤4例、肝结核3例)行常规超声及超声造影检查,分析肝脓肿、肝炎性假瘤及肝结核病变常规超声及超声造影图像特点。结果肝脓肿、肝炎性假瘤和肝结核的常规超声主要表现为边界模糊(8/12)的低回声病变(11/12),病灶内可探及动脉血流信号(6/12)。5例肝脓肿因病变阶段不同而有不同的超声造影表现,但3例肝脓肿周围肝实质出现动脉相一过性节段性强化;4例肝炎性假瘤超声造影表现呈"快进快出"型,但动脉相呈边界不清的稍高回声强化,缺乏占位感;3例肝结核病灶中央无强化,周边呈结节状或环状强化。结论肝脏局灶性炎性病变超声造影表现变异较大,但每种炎性病变尚具有一定的特点,并且能反映肝脏局灶性炎性病变不同时期的病理改变,超声造影检查有助于提高肝脏局灶性炎性病变诊断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16.
目的评价超声造影在诊断早期乳腺癌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33个乳腺导管原位癌及28个乳腺导管增生(23个普通型导管增生、5个非典型导管增生)的超声造影征象、造影时间-强度曲线定量参数及造影诊断正确率。结果导管原位癌组与导管增生组病灶超声造影后在形态、边界、大小、周围扭曲穿入血管结构、造影剂分布及造影达峰时间、峰值强度方面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造影诊断正确率分别为87.9%(29/33)和71.4%(20/28)。结论早期乳腺癌病变具有较典型的造影恶性特征,超声造影是提高乳腺癌早期诊断正确率的一个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分析原发性淋巴瘤的超声声像图及钼靶X线摄影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13例经病理证实的原发性淋巴瘤患者的临床资料、超声声像图及钼靶X线摄影图像。结果 13例患者共15个病灶,9例伴有患侧腋窝淋巴结肿大,均为单侧发生非霍奇金淋巴瘤。13例患者行超声检查,9例行钼靶X线摄影检查。超声声像图多表现为:卵圆形(7/15)或分叶状(5/15)、边界清晰(10/15)低回声为主的肿块,部分肿块(7/15)伴后方回声增高,均未见肿块周围蟹足样改变、高回声晕环、后方回声衰减及肿块内钙化。多数肿块(11/15)内见丰富的动脉血流信号。钼靶X线摄影多表现为:卵圆形(5/8)或分叶状(3/8)的边界清晰(7/8)和高密度(7/8)肿块。2例乳腺腺体较致密,未见明确肿块,均未见毛刺、钙化、皮肤增厚及乳头凹陷。结论原发性淋巴瘤的超声及钼靶X线摄影表现均无特异性。在结合超声声像图肿块血流信号特征考虑恶性可能,而钼靶X线摄影表现为良性或不典型乳腺癌者应考虑到乳腺原发性淋巴瘤可能,进一步进行组织学活检以明确乳腺原发性淋巴瘤的诊断。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人体肝巨片形吸虫病的影像学表现特点及其诊断价值。方法回顾分析经临床确诊26例肝巨片形吸虫病患者的临床、病理及影像学表现。26例行CT平扫检查,其中24例行CT增强。9例行MRI平扫检查,其中7例行MRI增强。2例行肝穿刺病理学检查。结果 26例CT平扫示肝肿大并实质内弥漫斑片状密度减低影,边界欠清,15例病灶相互融合呈簇状或隧道样病灶,以包膜下肝实质内为主,其中24例CT增强病灶不均匀轻度强化;19例脾轻度增大。9例MRI平扫示为肝肿大并实质弥漫性病变,病变呈稍长T1、稍长T2,DWI上呈稍高或高信号改变;7例增强扫描呈蜂窝状稍强化;5例MRCP示肝内胆管及胆总管未见扩张或梗阻。2例穿刺病理活检表现为寄生虫性肉芽肿与坏死,周围大量单核细胞和嗜酸性粒细胞浸润。结论人体肝巨片形吸虫感染的CT、MRI表现为肝包膜下多发微小脓肿,部分呈簇状或隧道样特点,结合血清学检查,有助于早期诊断。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三维超声冠状面成像鉴别乳腺肿块良恶性的应用价值。方法观察分析97例患者106个乳腺实性病灶的二维和三维超声冠状面成像,对二维超声图像进行乳腺超声影像报告与数据系统(BI-RADS-US)分类,并与病理结果对照,计算二维超声对乳腺病灶良恶性病灶的鉴别诊断价值;根据良恶性病灶在三维超声冠状面上的声像图特征,建立Logistic回归模型,绘制受试者操作特性(ROC)曲线及计算曲线下面积来分析其对乳腺癌的诊断价值。结果106个乳腺病灶中,恶性病灶71个,良性病灶35个。二维超声诊断准确性85.8%,敏感度84.5%,特异度88.6%。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最后进入Logistic模型的特征分别为病灶边缘的成角或毛刺和“太阳征”。ROC曲线下面积为0.899,标准误为0.033,95%可信区间(0.834,0.965)。以成角或毛刺、“太阳征”为自变量的Logistic回归模型诊断乳腺肿块的准确性为88.7%(94/106),敏感度为90.1%(64/71),特异度为85.7%(30/35),阳性预测值为92.8%(64/69),阴性预测值为81.1%(30/37)。结论乳腺三维超声冠状面,特别是成角或毛刺征及“太阳征”在乳腺肿块的良恶性鉴别中具有重要价值。对于疑难病灶,三维超声冠状面上的信息有助于提高医生的诊断自信心。  相似文献   

20.
  目的  观察两种正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显像(positron emission tomography, PET)示踪剂对肝脏占位的诊断价值。  方法  选取本院2004年10月至2010年8月经常规检查无法定性的肝脏占位患者40例, 所有患者均接受18F-去氧葡萄糖(18F-fluorodeoxyglucose, 18F-FDG)-PET和11C-乙酸盐(11C-Acetate)-PET检查。  结果  40例肝脏占位患者经病理证实恶性病变33例, 癌前病变2例, 良性病变5例。双示踪剂PET检查诊断恶性病变34例, 敏感性为97.1%, 阳性预测值为91.9%;18F-FDG PET诊断恶性病变20例, 敏感性为57.1%;11C-Acetate PET诊断恶性病变29例, 敏感性为82.9%。对于不典型增生、高分化及中高分化的肝脏恶性肿瘤, 11C-Acetate的敏感性为100%, 显著高于18F-FDG的敏感性28.6%(P < 0.01);对于低分化、中低分化的肝脏恶性肿瘤, 18F-FDG的敏感性稍高, 但两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结论  两种PET示踪剂联合应用能提高肝脏占位的术前诊断率, 且有可能提示肿瘤的分化程度, 对于手术的选择有一定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