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自1980年~1993年12月我们共行全肺切除术治疗老年人肺癌30例,其中鳞癌20例,鳞腺癌3例,腺癌7例。术后分期:ⅢA25例,Ⅲb5例。右全肺切除7例,其中3例加半隆突切除,2例心包内结扎血管;左全肺切除23例,心包内结扎血管10例。术后总的并发症达50%,近期无死亡。5年生存率23.5%,2年生存率52%。我们认为:尽管全肺切除术治疗老年人肺癌并发症高,只要正确选择病人,做好围术期的工作,死亡率并不高于其它术式。对于老年人肺癌、肿瘤范围较广泛、侵及相邻的肺叶或肺门的重要结构者,只有全肺切除才能得到根治性切除者,在心肺功能充许的情况下,应果断选择全肺切除术。因此,全肺切除术在老年肺癌外科治疗中具有一定的使用价值。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晚期支气管肺癌侵犯不同部位的外科处理方法。方法 隆突切除重建6 例、支气管肺叶肺动脉双袖切除重建18例、支气管肺叶袖状切除重建38例(含隆突切除重建3 例)、心包内肺切除 52例、胸膜全肺切除 28例。结果 全组无手术死亡,未发生吻合口瘘,无其他严重并发症发生。随访:隆突切除重建1例术后146d因肺部感染呼吸衰竭死亡,其余5例术后生存最长已超过3年,最短为1.5年。1、3、5年生存率分别是:支气管肺动脉双袖状切除重建94.4%、44.4%、27.8%,支气管肺叶袖状切除重建97.4%、52.6%、34.2%,心包内肺切除80.8%、26.9%、15.4%。胸膜全肺切除平均存活期18个月,中位生存期17个月,水胸、胸痛及上腹痛未复发。结论 采用不同的手术方法,治疗晚期肺癌,符合肺癌手术的“两个最大限度”原则,可扩大肺癌的手术指征,减少开胸探查率,提高病人生活质量,为晚期肺癌病人提供多学科综合治疗创造了条件。  相似文献   

3.
马游  吴熹  杨如松 《中国医药》2006,1(6):349-350
目的观察肺癌侵犯肺动脉干或其分支根部的CT征象。总结手术经验。方法56例肺癌侵犯肺动脉干或其分支根部患者,其中26行全肺切除,切除标本进行病理解剖,与术前CT检查结果进行对比;30例行肺叶切除,仅将肿瘤直接从肺动脉外剥除。结果无手术死亡病例。CT表现为管周脂肪异常56例。肿块与肺动脉干崤密相贴或包绕46例。其中肿瘤包绕肺动脉干全周17例,部分包绕29例。左肺动脉受压迫及移位2例。低肺血流灌注3例。26例全肺切除术后病理:6例肺动脉外膜完好者未见癌浸润,其余20例的外膜和中膜受癌浸润,水肿或肉芽组织增生突出。但仅局限在中层的外弹性膜周围,内膜未受侵。肿瘤包绕管壁全周或部分,二者在癌浸润深度上无明显差别。术后随访35例。其中21例行肺叶切除者未发现肺动脉局部复发。2年生存率:Ⅲa期(2/4)50%,Ⅲb期(8/31)25.8%。结论CT诊断肺癌侵犯肺动脉干或其分支根部有一定局限性.肺动脉干受侵犯仍可直接将肿瘤从其上剥除。  相似文献   

4.
谢玉刚  陆晓伟 《河北医药》2000,22(7):513-514
目的 探讨肝部分切除治疗肝内胆管结石的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5年对56例肝病胆管结石行肝切除术的治疗情况。结果 左外叶切除49例,左半肝功能3例,肝方叶1全中肝不规则切除3例,无手术死亡,术后并发症10例(17.9%),其中切口感染5例(8.9%),膈下感染2例(3.6%),肺部感染、胆瘘、肝功能衰竭各1例(1.8%)。结石残留9例(16.1%),治疗效果优良率84.6%。结论 肝部分切除术是治疗  相似文献   

5.
全肺切除治疗肺癌40例分析福建省立医院肿瘤科欧德彬,潘小杰,吴榕龙,江通淦,林志武我科自1964~1991年,外科手术切除治疗原发性支气管肺癌157例,其中全肺切除40例(25.5%),肺叶切除115例(73.2%),支气管成形肺叶切除2例(1.3%...  相似文献   

6.
134例心包积液的临床分析山西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030001)李志苓和顺县人民医院刘月梅山西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杨晓玲笔者对我院1986年以来收治的,经超声心动图证实的134例心包积液分析报告如下。临床资料一、一般资料:134例中男71例,女63例;年龄17~71岁;根据病史、临床表现、相关检查和组织细胞学确定,结核性55例(41%),非结核性79例(59%)。二、发病特点(一)结核性心包积液:55例中急性起病,以心包炎为主要表现者23例(41.8%)。因胸膜炎、腹膜炎或肺内外结核住院检查发现者20例(36.4%),隐袭起病、出现心脏压塞征后就诊者12例(21.8%)临床表现:发热30例(54.5%)胸痛或心前区痛22例(40%),呼吸困难21例(38%),心率快(>100次/分)35例(63.6%),心包磨擦音16例(29.1%),奇脉13例(23.6%),心脏压塞征(动脉压减低,静脉压高)18例(32.7%)。同时伴发肺内外结核28例(50.9%),其中胸膜炎8例,腹膜炎2例,多发性浆膜炎3例,颈淋巴结结核3例,活动性肺结核9例,女性盆腔结核2例,肾结核1例。器械检查:心电图显示QRS波低电压15例(2  相似文献   

7.
本文对77例肺癌,48例食管鳞癌和14例良性疾病病人进行了鳞癌相关抗原(SquamousCellCarinomaAntigen,SCC—Ag)测定,肺鳞癌(45例)阳性率为68.8%(>1.5ng/ml);腺癌(18例)阳性率16.6%;小细胞癌(8例)阳性率12.5%;大细胞癌(6例)阳性率16.7%。食管鳞癌阳性率31.3%。14例良性疾病均阴性。治疗前SCC—Ag浓度与肿瘤分期呈对应关系,肺鳞癌Ⅰ期阳性率为22.2%;Ⅱ期为64.2%;Ⅲ期82.3%;Ⅳ期则100%。食管鳞癌Ⅰ~Ⅱ期阳性率为13.4%;Ⅲ~Ⅳ期阳性率为48%。在行肿瘤根治切除的病人,其SCC—Ag在术后72小时内转阴,而行非根治手术的病人,其SCC—Ag仍为阳性。治疗后无转移和复发的鳞癌病人,其SCC—Ag持续阴性,该抗原在治疗后由阴性再次上升为阳性,临床均证实为复发。  相似文献   

8.
晚期胃癌的治疗,由于受多因素的影响,效果多不理想。1998-01~2001-01,我们对24例不能切除的晚期胃癌患者行术中温热低渗化疗,并与同期不能切除行全身化疗者作对照,随访6~28月,以探讨晚期胃癌术中温热低渗化疗的合理性及疗效。1临床资料1.1病例资料1998~2001年我们共收治手术不能切除的晚期胃癌患者48例。24例温热低渗化疗(治疗)组中,男性17例,女性7例;年龄26~72岁,平均(45±5.3)岁;均经胃镜及组织学检查证实为胃癌,术中证实肿瘤不能切除,肿瘤侵及胃二个区以上,发现肿…  相似文献   

9.
肺错构瘤19例分析山西省肿瘤医院(030013)郑炳祥,李澄涛,陈允清肺错构瘤是常见的肺内良性肿瘤,发病率仅次于腺瘤,肺错构瘤占肺的良性肿瘤的8%,我院自1964年至1990年收治肺错构瘤19例,均行手术切除,并经病理证实,现报告如下。临床资料19例中,男12例,女7例;年龄最小29岁,最大62岁。40岁以下5例,40~60岁13例,60岁以上1例;19例中临床上有胸闷胸痛者8例次,咳嗽者9例次,发热者4例次,血痰者3例次,呼吸困难者2例次,无症状者5例。X线检查:19例均表现为肺内圆形成椭圆形,阴影边缘清,有的呈分叶,密度不均,球形内钙化者2例,出现液平者2例,并发肺不张者1例。病理检查:大体标本所见,均为圆形式椭圆形肿物,直径1.5~5.6cm,质硬或软硬不均,与周围肺组织界限清楚,少数有包膜,切面灰白相间,部分病例呈分叶状,有的可见软骨样组织,2例并发囊性变。镜下主要成分为软骨,其它包括平滑肌、纤维结缔组织、脂肪组织及淋巴组织。本组以软骨样错构瘤最多,12例占63.15%。讨论1.肺错构瘤为正常组织异常结合的混合性的瘤样病变。其发病原因目前尚不清楚。一般认为肺错构瘤是一种先天性畸形,有人报告1例生后4  相似文献   

10.
张英年  李振炳 《河北医药》1994,16(5):261-262
应用APAAP桥联酶标法检测肺癌患者30例和正常人12例的T淋巴细胞亚群。肺癌组CD3+为67.4±5.64%,CD4+为37.9±3.72%,CD8+为32.8±3.17%,CD4/CD8比值为1.17±0.14。正常组CD3+为75.25±2.8%,CD4+为43.3±3.7%,CD8+为30.5±3.5%,CD4/CD8比值为1.44±0.23。肺癌组的CD3+、CD4+、CD4/CD8比值均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P<0.01),而CD8+则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与一般文献报告一致。肿瘤病人外周血中T淋巴细胞亚群的数量及其分布异常,揭示肿瘤病人的细胞免疫功能处于免疫抑制状态,机体对识别和杀伤突变细胞的能力下降,导致肿瘤的生长和转移。因此,T细胞亚群的检测分析作为判断细胞免疫功能的一项重要指标,已日益受到重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