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了解皮层下动脉硬化性脑病的CT表现及其分型。方法:对180例皮层下动脉硬化性脑病异常CT表现进行分析。结果:180例皮层下动脉硬化性脑病CT表现:①双侧脑室前后角周围对称分布斑片状低密度影;②两侧脑室旁半卵园中心不对称或对称分布小斑片,小园片低密度影;③两侧半球白质内对称或不对称分布小斑片,小园片低密度影;④多伴有脑腔隙性梗塞和脑萎缩。CT分四型:Ⅰ型即侧脑室前后角型;Ⅱ型即两侧脑室旁型;Ⅲ型即大脑半球白质型;Ⅳ型即混合型。结论:皮层下动脉硬化性脑病根据上述各种异常CT表现结合临床有高血压病及动脉硬化史可以进行CT诊断。  相似文献   

2.
皮层下动脉硬化性脑病最早是在1894年由Binswunge首选描述8例为慢性进行性痴呆病人尸检的脑病理改变,因而被命名为Binswunge病。近年来,人们发现此病不一定都发生在痴呆患者,且可能与皮层下髓质动脉硬化有关,故称为皮层下动脉硬化性脑病,简称SAE。该病常见于60岁以上有高血压病史,及其他动脉硬化征象者。我院自CT开展以来诊断了30例较典型的病例。为了提高对本病的认识和诊断水平,现将其CT表现进行分析。 1 一般资料 1997-07~1999-05,我院检查出皮层下动脉硬化性脑病30例,其中男19例,女11例。年龄54~80岁,平均73.5岁。病例…  相似文献   

3.
张流忠  杜涛  余可恩 《贵州医药》2001,25(4):357-358
本文收集我院1995年6月~1998年11月皮质下动脉硬化性脑病(BD)患者36例资料,结合目前对此病的研究进展,对其病因、诊断等问题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4.
5.
皮层下动脉硬化性脑病多见于60岁以上的老年人,常伴有高血压及动脉硬化病史。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越来越重视皮层下动脉硬化性脑病的早期发现和早期治疗。笔者回顾性分析了60例皮层下动脉硬化性脑病患者的CT表现,总结了皮层下动脉硬化性脑病的诊断要点,以期提高本病的早期诊断符合率。  相似文献   

6.
吴劲松 《中国当代医药》2010,17(5):73-73,76
本文结合300例已经确诊的皮层下动脉硬化性脑病患者进行临床分析,并介绍其CT表现以及治疗方案。讨论层下动脉硬化性脑病的临床CT表现以及治疗的最佳方案。在各项治疗方案中,包括治疗原发性脑血管疾病和脑功能恢复两方面。分析结果表明,颅脑CT检查可以对层下动脉硬化性脑病做出早期诊断,对临床特征及发病机制与病理改变有着重大的临床作用。  相似文献   

7.
皮层下动脉硬化性脑病(BD),又称Binswanger氏病,是脑深部穿透支小动脉硬化和变性所致的弥漫性脑白质病变,可有脑室周围白质和基底节区单个或多个腔隙性梗死,临床上以高血压、卒中、慢性进行性痴呆为三大临床表现的一种综合征。自CT、MRI问世以来,该病的临床报道逐年增多,并对本病有了进一步的认识。现收集整理2003年5月~2004年5月共收治的65例BD患者的CT、MRI资料及临床表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117例SAE的临床表现及CT特征。方法:本组117病例中,男81例,女36例,年龄范围56~81岁,观察临床CT特点进行分析。结果:其临床表现为智力减退、神经精神障碍、下肢无力及行走障碍、偏瘫。CT表现为侧脑室周围分布多发斑片状或弥漫性、相互融合低密度阴影,边界不清,多为双侧对称分布,以两侧脑室额角周围最易受累且最早出现,其次为放射冠,侧脑室三角区及枕角周围、半卵圆中心,多伴有脑萎缩及脑梗塞。结论:CT检查能够准确诊断SAE的病变程度,高血压和脑动脉硬化患者早期CT检查,防治SAE有重要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9.
<正> 皮质下动脉硬化性脑病(Subcortical arteros—clerotic encephatopathy,SAE),又称慢性皮质下脑病或Biswansen氏病。近年来CT与MR的应用,使该病的活体诊断成为现实。本文报告有完整临床、CT资料的SAE32例,结合文献复习,就其病理、临床及CT表现进行讨论。  相似文献   

10.
皮质下动脉硬化性脑病又称Binswanger病、进行性皮质下血管性脑病。为老年人在脑动脉硬化基础上,皮质下髓质小动脉壁硬化,大脑半球白质弥漫性脱髓鞘性脑病。随着人们生括水平的不断提高,越来越重视皮质下动脉硬化性脑病的早期发现和早期治疗。  相似文献   

11.
皮层下动脉硬化性脑病56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稽金芳  陈立英 《河北医药》2003,25(7):518-518
皮层下动脉硬化性脑病 (subcorticalarterioscleroticencephalop athy ,SAE)或称Binswanger病 (BD) ,1894年首先由Binswanger报道。其临床特点为伴有高血压的中老年人进行性痴呆 ,病理为大片脑白质脱髓鞘而弓状纤维保留及明显的动脉硬化。本文收集 1996年至 2 0 0 1年 5 6例 ,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 1 一般资料 选住院病人中CT及临床资料完整者 5 6例 ,其中男 44例 ,女 12例 ;年龄 5 5~ 87岁 ,平均 69.45岁 ;既往有高血压病史者 5 0例 ( 89.2 8%) ,有糖尿病史者 12例 ( 2 1.42 %) ,有急性脑血管病史者 3 6例 ( 64 .2 8%) ,有短暂…  相似文献   

12.
13.
丁伟 《云南医药》2001,22(2):128-129
目的:探讨皮层下动脉硬化性脑病的临床诊断标准。方法:对80例皮层下动脉硬化性脑病患者的临床表现及影像学进行追踪观察。结果:临床上以慢性进行性智能减退为主要表现,MRI示脑室周围白质疏松,脱髓鞘改变。结论:对皮层下动脉硬化性脑病的临床诊断应强调存在一定程度的持久缺损智能,不宜过分强调痴呆,对皮层下动脉硬化性脑病的诊断应该是动态的,对不典型病例应进行追踪观察。  相似文献   

14.
皮层下动脉硬化性脑病的临床与CT分析(附56例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林 《江西医药》2005,40(7):411-412
目的通过56例皮层下动脉硬化性脑病的临床与CT分析,提高诊断水平,加深对本病的认识。方法对56例皮层下动脉硬化性脑病的患者根据临床表现、CT资料及相关文献进行综合观察分析并按Goto分型。结果56例中有高血压者36例(64.28%),有智力障碍者45例(80.36%),56例(100%)CT表现为脑室周围低密度。Goto Ⅰ型20例(35.7%)Ⅱ型30例(53.77%)Ⅲ型6例(10.7%)。结论SAE与高血压密切相关,脑组织损害达到一定容积才发生痴呆,SAE最特征的CT表现为脑室周围低密度。  相似文献   

15.
皮质下动脉硬化性脑病(SAE)又称Binswangers病或血管进行性皮层下脑病。过去,因为本病缺乏特异性的临床所见,所以自Binswanger于1894年在其尸检报告中首次报道本病以来,在相当长的时间里,有关本病的文献报道十分少见。八十年代以来,...  相似文献   

16.
皮质下动脉硬化性脑病(SAE),是一种老年性脑血管疾病,主要病因为高血压,随着我院CT机引进,自2000-01-12我院搜集了51例SAE病例,经分析,发现SAE与年龄和高血压存在一定关系,且部分合并脑溢血。 1 一般资料 本组病例男30例,女21例,年龄47~82岁,平均65岁,有高血压病史35例,有冠心病9例,其中伴高血压及糖尿病2例。 CT机扫描机为美国PK-1200专家型全身扫描机,矩阵512×512,常规头颅扫描,层厚与间距均为10mm,扫描时间2秒,均为平扫。 2 临床表现 年龄与SAE呈正相关,65~75岁为SAE发病的高峰期,发病率随年龄增大而增…  相似文献   

17.
徐方元 《淮海医药》1999,17(2):16-17
目的 探讨MRI对皮层下动林硬化性脑病的特征和诊断价值。方法 采用轴位MRI扫描,部分病例加做冠状位扫描。结果 本组48例均见脑白质区改变和不同程度脑萎缩,42例可见腔隙性脑梗塞.结论 对于50岁以上老年人,伴有不同程度痴呆,记忆力下降,言语不清,临床上难以明确诊断者,MRI最终能够确诊。  相似文献   

18.
我院自 1996年 1月至 2 0 0 0年 12月共收治本病 4 0例 ,现对其病因、发病机理、诊断和治疗等问题进行分析。临床资料 本组男性 2 8例 ,女性 12例。年龄5 1~ 82岁 ,平均 6 6 5岁。所有患者均有高血压病史 ,5例伴有Ⅱ型糖尿病 ,9例有 2 0~ 30年的嗜烟史。本组病例均符合Bennett提出的诊断标准[1] 。患者呈卒中起病阶梯样进行性发展 2 2例 (5 5 % ) ,缓慢起病进行性发展 18例 (45 % )。 4 0例均表现为不同程度的智能障碍 ,智能障碍检查按长谷川智力量表 (HDS)进行 :正常 32 5~ 31 0分 ,轻度异常 30 5~ 2 2分 ,中度异常 2 1 …  相似文献   

19.
本文重点分析了100例皮质下动脉硬化性脑病(SAE)的 CT 表现,讨论了该病的 CT诊断和鉴别诊断。这些患者在临床多表现为高血压、痴呆、肢体活动障碍和精神障碍。CT 所见主要有:①两侧脑室旁白质内低密度灶;②多发或单发小梗塞灶;③两侧脑室扩大。作者认为,本病的CT 影像较有特征性,CT 能够确诊本病。  相似文献   

20.
皮层下动脉硬化性脑病是由于脑皮层下白质小动脉硬化,动脉壁透明变性闭塞和栓塞造成自质弥漫性病变,以往只能靠病理诊断,随着CT和MRI的广泛应用,此病在临床上并不十分少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