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恶性淋巴瘤大多原发于淋巴结,常伴表浅淋巴结肿大。但部分病例起病时或整个病程中并无淋巴结肿大,可原发于淋巴结外,也可发生于无淋巴结组织的器官。这部分病例往往误诊。我院自1984年1月至1988年12月经病理确诊的结外非何杰金淋巴瘤(NHL)37例,占同期恶淋病例的24.9%,占同期NHL的25.4%。现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2.
3.
4.
患者女,52岁。月经增多2年,发现右下腹包块半月就诊。自发病以来常感头晕、乏力、右下腹带有针刺疼痛样。既往无特殊病史,月经正常。检查一般情况可,心肺无异常,浅表淋巴结无肿大,肝脾未触及。妇科检查:外阴产型,阴道通畅,宫颈肥大,光滑,宫体前位,活动可。右附件区可触及1包块,约10cm×8cm大小,左附件无异常。实验室检查:白细胞49×109/L,中性粒细胞053,淋巴细胞04,单核细胞004,嗜酸细胞001,红细胞32×1012/L,血红蛋白100g/L,血小板98×109/L。临床诊断:盆腔包块性质待查。行剖腹探查术。术中见右卵巢肿块大小约9cm×7cm×5c… 相似文献
5.
6.
目的为15例经济困难的非何杰金氏淋巴瘤(HNL)患者在门诊进行化疗。方法应用米托蒽醌(MTZ)为主方案在门诊化疗,每月1疗程,连续6疗程。结果15例患者中7例完全缓解,4例部分缓解,3例稳定,1例进展,总有效率为73%。MTZ的主要副作用为骨髓抑制及一过性肝功能损害。结论MTZ在门诊治疗NHL患者。具有近期疗效高、不良反应小等优点,为经济困难的HNL找到了一条安全有效的治疗措施。远期疗效有待进一步观察。 相似文献
7.
睾丸原发性非何杰金淋巴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报告11例睾丸原发性非何杰金淋巴瘤,全部行患侧根治性睾丸切除、精索高位结扎术。1例术后单纯放疗,9例化疗放疗相结合,1例未治。5例存活3年以上,5例治疗中病变进展,多脏器受侵,存活1~8个月死亡。认为Ⅰ期化-放-化综合治疗,Ⅱ期化疗为主,放疗为辅。 相似文献
8.
目的 观察CHOP方案用于非何杰金氏恶性淋巴瘤临床治疗的效果及毒副作用。方法 82例非何杰金氏恶性淋巴瘤患者以CHOP方案施治,其中,初次治疗者42例为初治组,重复治疗者40例为复治组,比较两组疗效及毒副作用。结果 初治组完全缓解(CR)、部分缓解(PR)、总有效率(RR)均与复治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初治组的白细胞下降、血小板减少、脱发、指趾麻木皆显著低于复治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采用CHOP方案治疗非何杰金氏恶性淋巴瘤患者,可使初次治疗、重复治疗者得到相似的疗效,但复治者的部分毒副作用比初治者严重,需得到重视。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肾脏原发性非何杰金淋巴瘤的影像学特征,提高对肾脏淋巴瘤的认识及诊断水平。方法 总结分析3例经手术及病理证实的肾脏淋巴瘤的IVP(静脉肾盂造影)、CT、B超等影像表现特点。结果 IVP能发现肾脏外形的改变及病变区肾盏、肾盂受破坏情况,B超、CT检查不仅可看到病变内部结构特点,还可观察肾门区、腹腔淋巴结有无累及,有助于淋巴瘤的诊断。结论 IVP观察肾脏形态改变及肾功能状况有一定优势,但对病变内部结构及腹腔淋巴结受累情况的观察B超、CT明显优于IVP,且CT较B超更为客观。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肾脏原发性非何杰金淋巴瘤的影像学特征 ,提高对肾脏淋巴瘤的认识及诊断水平。方法总结分析3例经手术及病理证实的肾脏淋巴瘤的IVP(静脉肾盂造影 )、CT、B超等影像表现特点。结果IVP能发现肾脏外形的改变及病变区肾盏、肾盂受破坏情况 ,B超、CT检查不仅可看到病变内部结构特点 ,还可观察肾门区、腹腔淋巴结有无累及 ,有助于淋巴瘤的诊断。结论IVP观察肾脏形态改变及肾功能状况有一定优势 ,但对病变内部结构及腹腔淋巴结受累情况的观察B超、CT明显优于IVP ,且CT较B超更为客观 相似文献
11.
79例肺癌术前肺功能与术后并发症的初步分析山西省人民医院呼吸科(030012)何晓蕴山西省人民医院肺功能室卢常芳太原市人民医院郝沛顺本文就79例肺癌患者行肺切除术前肺功能与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情况做一初步分析。资料与结果79例肺癌患者中男性61例,女性18例,男:女约为3.41:1。年龄30~77岁,平均为57.8岁,其中行一侧肺切除术14例;双叶肺切除术10例,单叶肺切除术55例。术前均用日本株式会社福田产业公司的CSA—1600sD型肺功能检测仪进行肺功能的测定,按照MVV(最大通气量)%<80%和通气储量(87%为据,将患者区分为手术慎重组和手术可以组,所有资料的统计学处理采用t检验计算出P值,手术可以组与手术慎重组相比MVV%和通气储量%有显著差异,见表1。手术慎重组术后有并发症者12例,发生率为70.6%。手术可以组并发症者10例,发生率为16.1%。术后并发症除手术慎重组中1例因并发脑梗塞,另1例并发DIC(弥漫性血管内凝血)死亡外,均表现为肺部感染和/或肺不张。手术有并发症和无并发症的术前肺功能比较见表2。有并发症者手术慎重组和手术可以组术前肺功能比较见表3。讨论1.术前肺功能异常,术后的肺部并发 相似文献
12.
胃动素在消化系统良恶性疾病中的变化及意义山西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030001)高桂珠,张辉,王新嘉胃动素(MTL)与诸多消化系统疾病之间关系的研究国内报道很少,结论不一[1]。为此,我们对125例不同消化系统疾病患者和37例健康人血浆MTL进行了测定研究,现报道如下:对象和方法一、研究对象:共检测各种消化系统疾病患者和健康人162例。其中胃炎、胃溃疡42例,十二指肠炎、十二指肠球部溃疡15例,肝硬化47例,肝癌9例,胃癌12例;健康成年人37例,其无全身疾患,经胃镜,B超及生化检查等排除胃十二指肠和肝脏疾患。所有病例符合内科学第三版诊断标准。二、血样采集:各研究对象检查前3天停用一切影响胃肠运动的药物,如吗叮琳、易蒙停等。取次日晨空腹,卧位,时静脉血3ml,以EDTA抗凝,另加Apra-tinin(150KIU/ml)以防止MTL酶解,采集后立即4℃离心(3500转/分)分离血浆,于-20℃保存待测。三、测定方法:MTL药盒由解放军总医院基础生化室提供,用上海日环仪器厂产FMJ—128型自动Y—计数仪测定。标准品人MTL购自美国SIGMA公司,药盒非特异结合率(8%,平均批内变异系数5.9%,平均批间变异系 相似文献
13.
郭燕妮 《实用口腔医学杂志》1993,(3)
畸胎瘤消化道表现一例山西省人民医院(030012)郭燕妮患者女,42岁,因间断左下腹疼痛12年,伴粘液血便入院。患者12年前无诱因出现左下腹疼痛,可自愈。第二年随腹痛出现粘液便,按“结肠炎”治疗无效。至此,每年数次发作。近年来,左下腹疼加重,持续时间延长,便次增多,除粘液外,还有暗红色血混于便内。1990年8月就医,纤维结肠镜示:进镜10公分肉眼所见有半球状粘膜隆起,约2.5×2.5公分大小,表面红糜,薄苔,质韧,顶端有一黑亮花盘状坚物,约0.8×0.8公分大小,不能松动和钳取,基底与肿物相嵌。考虑为异物嵌顿,直肠肿物。病理检查结果:直肠粘膜慢性炎,部分上皮非典型增生Ⅰ~Ⅱ级。外科手术所见:左侧卵巢有一肿物粘连至直肠上段。肿瘤约3×3公分大小,质硬,有包膜,与直肠不易分离。即将左侧卵巢,直肠,游离部分乙状结肠一并切除。剖开肿物:内有牙齿多个突入肠腔。临床诊断:左侧卵巢畸胎瘤。讨论:成熟畸胎瘤80~90%多见于生育年龄。一般为良性经过,可正常受孕、妊娠。该患者起始症状为消化系症状,且因瘤体向直肠粘膜侵润造成直肠肿物概念,与畸胎瘤常见并发症不同,临床实属罕见。畸胎瘤消化道表现一例@郭燕妮$山西省人民医院 相似文献
14.
室安卡因注射液致心跳骤停一例山西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030001)李德宏,阎晓梅,王陆建患者:女,48岁。主因间断性眼黑、心悸、昏厥3年,以病态窦房结综合征收入院。查体:体温37℃,呼吸20次/分,脉搏68次/分,血压14.7/9.06kPa,一般情况尚可,神清。双肺未闻及异常,心率68次/分、律齐,各瓣膜未闻及杂音。腹软,肝脾未触及,双下肢无浮肿,生理反射存在,病理反射未引出。血、尿常规、肝功能、血脂、血糖均正常。24小时动态心电图可见心律不齐,最慢心率36次/分,最快心率108次/分,最长间歇2秒。电生理检查—食管调搏,最长SNRT2.8秒。然后静注室安卡因600mg,10分钟推完,重复食道调搏,可见5.8秒的SNRT,仍无自主心律,快速食道起搏,病人恢复自主心律。重复多次,可见4.5秒、6秒的SNRT,均靠食道起搏恢复自主心律,病人置入人工心脏起搏器后出院。讨论:文献报道室安卡因对有病变的窦房结可延长窦房结恢复时间,我们共对8例病态窦房结的病人静注室安卡因600mg做电生理检查,亦发现4例窦房结恢复时间(SNRT)延长,此例为观察到的最典型的一例,故窦房结有病变的病人,使用室安卡因注射液时应慎重。室安 相似文献
15.
关节镜下膝关节滑膜皱襞综合征的非手术治疗山西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030001)胡世保山西省人民医院刘汝筠所谓滑膜皱襞综合征,也称滑膜棚架综合征或称滑膜挤夹综合征[1,2],它是慢性炎症水肿的滑膜瓣,引起膝关节疼痛。临床上大部分被误诊为半月板损伤,在无关节镜确诊情况下,把未损伤的半月板进行了切除,或者采用不明诊断的一般对症治疗,久治而不愈,我们在有记录的150例关节镜检查病例中,发现22例,占14.6%。我们在关节镜没有手术器械配套以前,在镜视下,进行了皱缝内注射治疗,获得了较满意的效果,现报道如下,供同道参考。临床资料22例中男性9例,女性13例,男女性发病比率为1:1.4;平均发病年龄女性为30岁,男性为26岁,最小发病年龄14岁,最大发病年龄为50岁,超过35岁者4例,即80%病例发病年龄为35岁以下青少年。病变在内侧者12侧,外侧者5例,内外侧同时存在者2例,髌下者3例。在关节镜检查前被临床诊断为半月板损伤者16例占73%,诊断为其它疾病者3例占13%,错诊率为86%,仅有3例占13%的病例在临床第二诊断中被拟诊为滑膜皱襞综合征。有明确外伤者14例占64%。结果一、滑膜皱襞分以下几个类型:①弧形瓣状、 相似文献
16.
原发性肺癌全肺切除术78例临床分析山西省肿瘤医院(030013)李澄涛,邱志钧自1983年1月到1991年3月我院为375例原发性肺癌行手术治疗,其中全肺切除78例(20.8%)。本文仅就78例的临床资料及治疗结果进行分析。临床资料本组病例中男72例,女6例。年龄最小者30岁,最大者66岁,平均48岁。右全肺和左全肺切除术之比为1:2.39。78例肿瘤属于中心型者67例(85.8%),属于周围型者11例(14.15)。肿瘤直径小于3cm者45例,(57.6%)。全肺切除术的原因;肺动脉受侵42例(53.8%),相邻肺叶受侵5例(6.4%),主支气管受侵18例(23%),心包受侵11例(14.1%),肺动脉损伤1例,另有原发灶1例。结果78例中行心包外全肺切除者55例(70.5%),因肿瘤或其转移灶紧贴纵隔而行心包内全肺切除者23例(29.5%),属于根治性切除者72例(92.3%),估息性切除者6例(7.7%)。手术过程中先扎肺静脉者50例(64.1%),先扎肺动脉者28例(35.9%)。术后30日以内死亡者4例;其中术后心功能衰竭死亡1例,肺动脉衰竭3例,手术切除死亡率为5.12%。本组的病理类型:鳞状上 相似文献
17.
肺错构瘤19例分析山西省肿瘤医院(030013)郑炳祥,李澄涛,陈允清肺错构瘤是常见的肺内良性肿瘤,发病率仅次于腺瘤,肺错构瘤占肺的良性肿瘤的8%,我院自1964年至1990年收治肺错构瘤19例,均行手术切除,并经病理证实,现报告如下。临床资料19例中,男12例,女7例;年龄最小29岁,最大62岁。40岁以下5例,40~60岁13例,60岁以上1例;19例中临床上有胸闷胸痛者8例次,咳嗽者9例次,发热者4例次,血痰者3例次,呼吸困难者2例次,无症状者5例。X线检查:19例均表现为肺内圆形成椭圆形,阴影边缘清,有的呈分叶,密度不均,球形内钙化者2例,出现液平者2例,并发肺不张者1例。病理检查:大体标本所见,均为圆形式椭圆形肿物,直径1.5~5.6cm,质硬或软硬不均,与周围肺组织界限清楚,少数有包膜,切面灰白相间,部分病例呈分叶状,有的可见软骨样组织,2例并发囊性变。镜下主要成分为软骨,其它包括平滑肌、纤维结缔组织、脂肪组织及淋巴组织。本组以软骨样错构瘤最多,12例占63.15%。讨论1.肺错构瘤为正常组织异常结合的混合性的瘤样病变。其发病原因目前尚不清楚。一般认为肺错构瘤是一种先天性畸形,有人报告1例生后4 相似文献
18.
扩张型心肌病131例心律失常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扩张型心肌病131例心律失常分析雁北地区人民医院(037006)杨淑兰大同医学专科学校赵子凯近10多年来,有关扩张型心肌病(DCM)心律失常的临床报告越来越多,现总结分析我院自1978年12月至1988年12月收治的全部DCM患者的心律失常,并从中探讨其临床意义。病例选择131例DCM患者中,男76例,女55例;年龄17~71(平均44.7)岁。临床诊断符合以下标准[1,2]:①体检、X线和超声心动图显示心脏增大;②有心力衰竭,心律失常、晕厥或栓塞并发症之一以上;③心尖部有收缩期杂音,且变化较大,常伴第3和/或第4心音及其奔马律;④心电图有多样易变的心律失常、左束支传导阻滞、原发性ST—T异常及非梗塞性异常Q波等;⑤能排除其他心脏病和特异性心肌疾病。其中①和⑤必须具备。本组131例患者均有多次心电图记录,部分患者作了24小时心电监测,据此进行心律失常分析。结果一、心律失常的发生率:131例患者中共检出心律失常者96例,总检出率为73.3%。96例中出现一种心律失常者57例,占心律失常总数的59.4%;两种者23例,占23.9%;三种者9例,占9.4%;四种者3例,占3.1%;五种、六种各1例,各占1.0%; 相似文献
19.
多肢毁损性离断右小腿左移再植成功一例山西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骨科王东,尹芸生,高富贵,吕智(030001)山西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电教科李秀华,郭效琴多个肢体同时离断,选择较完好部分进行移位再植成功报告较罕见。我院于1992年12月2日成功进行一例右上肢;右下肢;左小腿下1/3完全毁损性离断,右小腿左侧移位再植。近期随访,骨愈合良好,踝关节屈伸功能恢复。现报告如下。病例报告患者,男性,20岁。右上臂上段、右髋、左小腿下断被火车压伤致毁损性离断,伤后1小时40分于1992年12月2日入院,当时病人严重休克致血压测不出,表情淡漠、无尿,心率140次/分。经双侧颈静脉穿刺,快速输1600ml及补液等抗休克治疗后,病人神志恢复,血压回升15/7kPa,则入手术室清创处理。方法与结果一、清创与断端处理:离断右上臂上段以远完全毁损,无再植条件,则按常规清创后处理骨、血管、神经后逐层缝合残端离断右下肢股部完全毁损,髋部残留破裂之股骨头常规清创,摘除破裂之股骨头,处理血管神经,髋臼肌瓣填塞,逐层缝合残端。二、异位再植:左小腿下段以远完全毁损,清创尽量保留较长的胫前、后血管、神经、大、小隐静脉、皮静脉及肌腱并标出。右小腿于相应平 相似文献
20.
慢性硬脑膜下血肿42例临床分析长治医学院附属医院(046000)武金有,李旭光,阎润民慢性硬脑膜下血肿是指发生在三周以上出现症状的硬脑膜下血肿(CSDH)[1]。现就我院1987年~1991好收治的42例发病原因、治疗方法等分析如下。临床资料一、一般资料:12例中,男39例,女3例;年龄6月~71岁,平均45.3岁;病程21天~6月。有头伤史34例,无头伤史8例。二、临床表现:头痛39例,呕吐40例,视力障碍32例,视神经乳头水肿31例,意识障碍13例,右偏瘫28例,左偏瘫9例,锥体束征(+)26例,语言障碍12例,复视27例,癫痫4例,瞳孔不等大4例。腰穿32例,其中脑压200~250mmH2O26例,250~300mmH2O4例,300mmH2O以上2例。血管造影14例,有阳性体征,脑血管移位无血管区的出现12例。头颅CT扫描24例,高密度新月影4例,低密度18例,混杂密度2例;单侧20例,双侧2例;中线结构移位、脑室压闭22例。血肿位于左侧28例,右侧12例,双侧2例。三、治疗方法:①药物治疗2例,脑压在200mmH2O以下,神志清,头颅CT无中线结构移位,多呈低密度影,病员临床症状不重。用20%甘露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