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口内切口食指引导下治疗颧弓单纯性骨折的效果。方法36例经X线确诊为闭合式单纯性颧弓骨折并移位的患者,通过口内切口用食指行颧弓骨折复位。结果术后3个月~2年随访,36例患者外观及张口度均达优良,其中优24例,良12例。结论食指触觉引导下颧弓骨折复位是一种无需特殊设备、操作简单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2.
颧骨颧弓位于面部突出部位,是面部骨折的好发区域。单纯颧弓骨折大部分可经颞部或口内切口撬动复位或单齿钩经皮复位。但当损伤时间超过2周已发生明显纤维黏连甚至愈合或存在明显移位且不连续的骨折段、以及合并颧骨骨折时,往往需要直视下复位及内固定治疗,以往用经头皮冠状或半冠状切口完成操作。小切口内镜辅助颧弓骨折复位内固定与经冠状切口相比,减少了创伤及并发症的发生。2003年4月至2007年12月,本院实施内镜辅助经耳屏前小切口进行颧弓骨折的复位内固定术17例,现将手术配合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3.
杨庆玲  张华 《护理研究》2006,20(5):1363-1364
颧弓骨折在颌面部外伤中比较常见,因其位于颌面部较突出的部位,易受外伤而发生骨折。颧弓骨折后常发生面部凹陷畸形,内陷的颧弓将会压迫下颌骨的喙突,影响其功能,导致语言及进食受限。2004年1月-2005年6月,我院采用自制的“V”形复位器.治疗颧弓内陷型骨折38例,36例术后效果满意。现将其护理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局部小切口结合可吸收接骨板内固定在治疗颧骨颧弓骨折中的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2月~2016年10月收治的颧骨颧弓骨折患者146例,随机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各73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局部小切口结合钛板内固定治疗,观察组患者给予局部小切口结合可吸收接骨板内固定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骨折愈合情况以及并发症发生率等指标。结果:两组患者骨折Ⅰ期愈合率、并发症发生率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局部小切口结合可吸收接骨板内固定治疗颧骨颧弓骨折安全可行,骨折愈合良好,且无需进行二次手术取出固定物,具有推广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5.
第一掌骨基底部骨折脱位(Bennett骨折),多由间接暴力引起,骨折线呈斜形经过第一掌腕关节面,第一掌骨基底部内侧的三角形骨块,因有掌侧韧带相连,仍留在原位,而骨折远端从大多角骨关节面上脱位至背侧及桡侧。笔者自1996~2004年采用在C臂机下闭合复位,经皮穿克氏针内固定及夹板外固定治疗此类骨折,取得了满意的疗效。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小切口经肩关节外侧入路固定治疗肱骨近端骨折的方法和临床疗效。方法自2011年9月至2013年3月采用经肩关节外侧入路固定治疗肱骨近端骨折18例,其中男6例,女12例;年龄49~90岁,平均61岁。根据Neer分型:一部分骨折2例,二部分骨折10例,三部分骨折6例。观察临床疗效、骨折愈合及并发症等情况。结果本组所有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18个月,均骨性愈合。无腋神经损伤、内置物失效、肱骨头坏死等情况出现。无1例出现内收畸形,1例老年患者肩关节半脱位,内固定物松动,肩关节上举功能轻度受限,但不影响日常生活。采用Neer评分系统进行评定:优(90~100分)13例,良(80~89分)4例,可(70~79分)1例,优良率94.4%。结论小切口经肩关节外侧入路固定治疗肱骨近端骨折创伤小、出血少、并发症少,是一种微创、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并分析透视下闭合复位及LCP(locking compression plate,锁定加压钢板)经小切口入路在肱骨外科颈骨折治疗中的临床疗效。方法:透视下闭合复位及经小切口入路锁定加压钢板固定治疗肱骨外科颈粉碎性骨折26例。结果:26例均获得随访,平均随访8个月(6~12个月),按Constant评分标准,优13例,良10例,中3例,优良率88.5%。结论:透视下闭合复位及LCP肩外侧小切口入路治疗肱骨外科颈骨折,具有复位好、创伤小、固定可靠及术后肩关节功能恢复佳等优点。  相似文献   

8.
选择我院2012年1~12月收治入院的肱骨外科颈骨折患者60例,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分别采用小切口微创入路和传统术式进行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术中出血量、切口长度和临床疗效,对比分析临床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在临床治疗优良率、术中出血量、切口长度方面均明显优于对照组,Neer评分优良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采用小切口微创入路方式治疗肱骨外科颈骨折,术中出血量少、切口小、疗效安全可靠,能够有效减少切口感染、旋肱血管和腋神经损伤等并发症的发生,值得临床推广和应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总结采用小切口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治疗老年股骨颈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2007年7月-2008年11月,收治老年股骨颈骨折13例,男8例,女5例;年龄63~87岁,平均76岁。采用硬膜外阻滞麻醉12例,全麻1例;微创小切口以大粗隆顶点为标记,1/3在大转子近端,2/3在远端,行后外侧弧形切口长8~10cm。均选用双极人工股骨头。采用骨水泥固定3例,无骨水泥固定10例。结果术后无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13例平均随访6个月。Harris评分优8例,良3例,可1例,差1例,优良率为84.6%。结论小切口后外侧入路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治疗老年股骨颈骨折,近期疗效较好。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锁定加压钢板小切口入路治疗老年肱骨近端骨折患者的治疗效果。方法:收集老年肱骨近端骨折患者104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2例,对照组患者通过三角肌胸大肌的间隙入路的方式进行治疗,观察组患者通过锁定加压钢板小切口入路的方式进行治疗,将两组患者的临床效果进行观察和对比。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治疗优良率明显高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的骨折愈合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均0.05。结论:在老年肱骨近端骨折患者的治疗过程中使用锁定加压钢板小切口入路的治疗方法,能够有效提高治疗效果,促进患者恢复和痊愈,降低对骨折处软组织的损伤,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1.
12.
目的系统评价微创直接前入路(direct anterior approach,DAA)与后外侧小切口入路(posterior lateral approach,PLA)行初次全髋关节置换术的临床疗效。方法计算机检索Cochrane图书馆、中国生物医学数据库、Pubmed、SCI、Embase、维普信息数据库、万方数据库、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收集国内外DAA与PLA行初次全髋关节置换术的文献,检索时限为1966年1月至2017年6月。由两名研究者独立进行文献筛选、资料提取和纳入研究的偏倚风险评价后,提取疗效评价相关指标(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手术切口长度、住院时间及术后并发症、髋关节HHR评分、髋关节脱位情况),采用RevMan5.2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12个研究,总病例数3877例,其中DAA组2085例,PLA组1792例。经Meta分析,与PLA组比较,DAA组手术时间(SMD=1.74、95%CI:1.08~2.40、P<0.000 01)显著增加,术中出血量(SMD=-2.65、95%CI:-4.18~-1.13、P=0.000 7)、手术切口长度(SMD=-1.83、95%CI:-3.36~-0.30、P=0.02)、住院时间(SMD=-1.54、95%CI:-2.28~-0.80、P<0.000 1)、术后髋关节HHR评分(SMD=0.53、95%CI:0.04~1.01、P=0.03)均显著减少;2组术后并发症、髋关节脱位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OR=1.06、0.28,95%CI:0.59~1.92、0.07~1.05,P=0.84、0.06)。结论与后外侧小切口入路相比,微创直接前入路行初次全髋关节置换术在术中出血量、手术切口长度、住院时间、术后髋关节HHR评分方面具有明显优势,但在术后并发症与髋关节脱位发生率方面二者无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13.
曾旭 《现代诊断与治疗》2016,(22):4306-4307
选取2013年1月~2014年12月我院收治的73例胫腓骨骨折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37例和对照组36例。研究组行小切口复位经皮钢板内固定,对照组接受传统的切开复位内固定。对比两组手术疗效。研究组在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骨痂形成时间明显优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P〈0.05)。研究组和对照组术后6个月、12个月Mazur踝关节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P〈0.05)。小切口复位经皮钢板内固定治疗胫腓骨骨折,手术损伤小,术后骨痂形成时间短,踝关节功能恢复佳。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侧卧位直接前方入路和直接外侧入路小切口髋关节置换术治疗股骨颈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1月至2019年6月在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治疗的股骨颈骨折患者98例,根据手术入路方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9例,其中观察组给予侧卧位直接前方入路治疗,对照组给予直接外侧入路治疗,观察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和下床活动时间,评估手术前后Harris髋关节功能(harris hip score)评分、SF-36健康调查简表(the MOS item short from health survey,SF-36)评分,记录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和下床活动时间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两组手术时间及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观察组术后Harris评分较术前升高,差异有显著性(P<0.05);观察组术后1个月、3个月Harris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两组术后SF-36量表评分较术前升高,差异有显著性(P<0.05);两组术后SF-36量表评分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小切口髋关节置换术治疗股骨颈骨折有较好的效果,其中侧卧位直接前方入路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15.
冯涛 《中国内镜杂志》2014,20(11):1195-1200
目的 探讨在关节镜及C形臂X线机辅助下对胫骨平台骨折患者开展微创内固定术治疗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分析。方法 选取该院2009年2月-2014年2月收治的38例胫骨平台骨折患者,Schatzker 分型(I型6例,II型9例,III型17例,IV型4例,V型2例)。所有患者均为新鲜闭合性骨折,术前均进行CT片、X片或MR检查,术中通过关节镜引导以及C形臂X线机辅助下对患者实施小切口复位内固定术治疗,诸如先对患者关节内合并损失进行处理,再对患者骨折实施解剖复位,并于复位后采用解剖支撑钢板或者松质骨拉力螺钉进行内固定,最后采用同种异体骨或者自体髂骨对患者缺损处进行植骨治疗,术后指导患者进行良好的早期功能恢复锻炼。结果 38例胫骨平台骨折患者均获得随访,平均(16.54±6.87)个月。38例患者术后3~5个月经X线片观察,均获得骨性愈合,均不存在关节内感染及切口感染,也无创口延迟愈合、皮肤坏死、内固定物断裂或松动等发生。Lysholm膝关节评分分析,优30例,占78.95%,良5例,占13.06%,可2例,占5.26%,差2例,占5.26%,总优良率达到92.11%。结论 在具备熟练的关节镜操作技术基础上,关节镜及C形臂X线机辅助下对胫骨平台骨折患者开展微创内固定术治疗胫骨平台骨折患者的疗效显著,安全性高,不良反应小,能够在有效复位的同时合理处理关节腔内其他合并损伤,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此外,良好的手术经验及护理配合对手术的顺利进行及患者的康复均起到了较好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Schildhauer入路与鹰嘴截骨入路复位内固定治疗肱骨远端C型骨折患的效果。方法 选取2019年1月至2021年1月我院收治的120例肱骨远端C型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术式不同将其分为A组和B组,各60例。A组采用Schildhauer入路复位内固定手术,B组采用鹰嘴截骨入路复位内固定手术。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 术后1 d,A组的肾上腺素(E)、皮质醇(Cor)、醛固酮(ALD)水平均低于B组(P<0.05)。A组的手术时间短于B组,术中出血量少于B组(P<0.05)。术后6个月,A组的肘关节外旋、内旋、屈伸活动范围大于B组(P<0.05)。术后6个月,A组的Mayo、Neer评分均高于B组(P<0.05)。两组的术后并发症总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Schildhauer入路复位内固定治疗肱骨远端C型骨折患者能减小创伤,改善肘关节活动度,促进肘肩关节功能恢复,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采用小切口椎旁肌间隙入路行腰椎后路融合术的手术方法、技巧和临床疗效。方法收集采用小切口椎旁肌间隙入路行下腰椎后路融合术的患者60例,观察临床疗效及腰椎磁共振所示的多裂肌萎缩和脂肪沉积情况。结果随访6~18月,平均12.2月,按Nakai疗效评定标准评定:优42例,良16例,可2例,差0例,优良率96.7%。术前、术后多裂肌面积无明显萎缩,脂肪沉积少。结论小切口椎旁肌间隙入路操作学习曲线短,可减少对多裂肌的损伤,有利于患者术后的恢复。椎旁肌间隙入路配合微型拉钩等简单手术器械相对于微创扩张管道更容易推广。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CT联合C臂透视引导下椎体成形术治疗胸腰椎骨折的方法和临床价值。方法:131例患者共159个伤椎,CT扫描引导穿刺,单侧穿刺127个椎体,双侧穿刺32个椎体。C臂透视注入骨水泥,CT扫描观察骨水泥的分布情况。术后记录视觉模拟疼痛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和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swestry disability index,ODI),采用配对t检验进行比较。结果:穿刺椎体成功率100%,注入骨水泥3~8mL,平均5.2mL,6例发生无症状性骨水泥渗漏。VAS评分由术前的8.12±0.57降为术后1周3.20±0.32、术后6个月2.60±0.47,ODI由术前63.14±1.26降为术后1周33.25±2.12、术后6个月22.31±1.57,两指标术后与术前比较差异均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CT引导穿刺椎体准确、安全、易于掌握,结合C臂机透视下注射骨水泥,骨水泥填充充分,减少了渗漏的发生,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19.
《现代诊断与治疗》2020,(12):1954-1956
目的探究小切口插入闭合复位经皮钢板内固定对胫腓骨骨折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收治的胫腓骨骨折患者102例,根据手术方案不同分为研究组和参照组各51例,参照组行常规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术,研究组行小切口插入闭合复位经皮钢板内固定术,比较两组手术相关指标(手术时间、骨折愈合时间、骨痂出现时间)、术后1个月骨折恢复情况及术前、术后1个月踝关节功能(Baird评分)、术后并发症。结果研究组手术时间、骨折愈合时间、骨痂出现时间短于参照组(P<0.05);研究组骨折恢复优良率高于参照组(P<0.05);术后1个月两组Baird评分均高于术前,且研究组高于参照组(P<0.05);研究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参照组(P<0.05)。结论小切口插入闭合复位经皮钢板内固定术治疗胫腓骨骨折,可缩短手术时间,促进踝关节功能恢复,缩短康复进程,且安全性高。  相似文献   

20.
《现代诊断与治疗》2020,(13):2103-2104
目的探究膝关节镜小切口复位内固定术对胫骨平台骨折术后骨折愈合及膝关节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收治的胫骨平台骨折患者92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6例。对照组给予传统内固定术治疗,观察组给予膝关节镜小切口复位内固定术治疗。对比两组疗效、手术情况与恢复情况(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术后引流量、住院时间、下床活动时间、骨折愈合时间)、并发症及术后2、4个月膝关节活动度(伸膝及屈膝最大角度)。结果观察组优良率(95.65%)高于对照组(82.61%)(P<0.05);观察组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低于对照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下床活动时间、骨折愈合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术后2、4个月观察组伸膝、屈膝最大角度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4.35%)低于对照组(19.57%)(P<0.05)。结论膝关节镜小切口复位内固定术应用于胫骨平台骨折,可降低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缩短手术时间、住院时间、下床活动时间、骨折愈合时间,改善膝关节功能,疗效显著,安全性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