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青年宫颈癌265例临床和病理特点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林臻  黄薇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2006,28(14):1539-1540
宫颈癌是女性生殖系统最常见的恶性肿瘤,随着宫颈细胞防癌涂片检查的实施,该病的发病率及病死率明显下降,但近年来宫颈癌的发病有年轻化的趋势[1].现对905例宫颈癌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以进一步了解青年宫颈癌的临床、病理特点,以指导诊疗,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
年轻妇女宫颈癌36例临床病理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35岁以下年轻妇女宫颈癌(以下简称年轻宫颈癌)的发病趋势、病因、临床表现及病理特点.方法:对36例年轻宫颈癌患者的临床资料、病理学诊断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997年1月~2003年12月我院年轻宫颈癌例数与同期宫颈癌总数之比逐年上升,差异有极显著性(P〈0.01).结论:年轻宫颈癌发病率呈上升趋势,其原因可能与性传播、感染及慢性炎症有关.  相似文献   

3.
报告52例青年大肠癌,占同期大肠癌病例的10.26%。其中男性27例,女性25例。以26—30岁组为多(29例)。临床主要在现为血便、大便习惯改变和腹痛。病变多位于直肠,以浸润型和溃疡型为主。组织学类型以中分化腺癌和粘液腺癌为多。统计分析在明,青年大肠癌的发生率随年龄增长而显著增加。大体类型和组织学类型间有一定关系。隆起型和溃疡型以恶性程度低的组织学类型为主;浸润型和胶样型以恶性程度高的组织学类型为多。提示大体类型对临床制定治疗方案有一定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青年人大肠癌的临床、病理特征与诊断。方法:总结我院1994年5月至2006年2月间收治的35岁以下青年人大肠癌37例,分析其临床特点、病理特征和预后。结果:37例青年人大肠癌中,平均病程6.3个月,误诊30例,占81%,误诊以肠炎、痔疮、痢疾多见。Dukes分期中C期、D期共28例,占75.6%。病理类型以低分化、黏液腺癌、印戒细胞癌多见,共15例,占40.5%。23例行根治性手术。结论:青年人大肠癌确诊晚,误诊率高,病理特征恶性程度高,手术机会相对较低,预后差。如何早诊和早治是提高生存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探讨青年胃癌的临床及病理特点。方法:我院2000年至2007年病理活检出胃镜及手术切除青年胃癌标本共61例,对其临床特点、发病率、病理类型分期进行了总结分析。结果:青年胃癌占同期诊断胃癌患者3.9%,其发病年龄轻,发病率逐年上升,症状无特殊性,容易忽视,组织类型以低分化腺癌、印戒细胞癌、未分化癌为主,组织分化程度低,恶性程度高,确诊后大多已属晚期,预后差。结论:对青年胃癌要提高认识,做到早期诊断,早期治疗,提高患者生存率。  相似文献   

6.
樊勇军  陈金珍  李海 《实用医技杂志》2008,15(25):3351-3352
目的:分析探讨青年胃癌的临床及病理特点。方法:我院2000年至2007年病理活检出胃镜及手术切除青年胃癌标本共61例,对其临床特点、发病率、病理类型分期进行了总结分析。结果:青年胃癌占同期诊断胃癌患者3.9%,其发病年龄轻,发病率逐年上升,症状无特殊性,容易忽视,组织类型以低分化腺癌、印戒细胞癌、未分化癌为主,组织分化程度低,恶性程度高,确诊后大多已属晚期,预后差。结论:对青年胃癌要提高认识,做到早期诊断,早期治疗,提高患者生存率。  相似文献   

7.
张明华  陈金珍  李海 《实用医技杂志》2008,15(25):3348-3349
目的:探讨青年人大肠癌的临床、病理特征与诊断。方法:总结我院1994年5月至2006年2月间收治的35岁以下青年人大肠癌37例,分析其临床特点、病理特征和预后。结果:37例青年人大肠癌中,平均病程6.3个月,误诊30例,占81%,误诊以肠炎、痔疮、痢疾多见。Dukes分期中C期、D期共28例,占75.6%。病理类型以低分化、黏液腺癌、印戒细胞癌多见,共15例,占40.5%。23例行根治性手术。结论:青年人大肠癌确诊晚,误诊率高,病理特征恶性程度高,手术机会相对较低,预后差。如何早诊和早治是提高生存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8.
赵红晔  杜樾 《中国乡村医生》2008,10(15):143-143
目的:重点探讨宫颈癌发病的年龄趋势及病理类型。方法:收集2007年3月--2008年3月2136例病理资料,对其中299例宫颈癌进行分析整理。结果:宫颈癌发病年龄,〈30岁组占6.1%,30—40岁组占23.2%。40—50岁组占35%,〉50岁组占35.7%;病理类型以宫颈鳞状细胞癌为主,占94.9%,宫颈腺癌占4.0%,其中〈40岁占2.0%。结论:宫颈癌病人年轻化趋势很明显,年轻妇女宫颈腺癌发病率相对高。  相似文献   

9.
53例青年胃癌临床内镜病理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青年胃癌临床、内镜及病理特征,为青年胃癌早期胃镜筛查提供依据。方法选择2002年10月至2012年10月胃镜检查并行病理活检证实胃癌患者621例,年龄≤40岁青年组53例,>70岁老年患者244例作为对照组,分析其临床、内镜及病理特征。结果青年组男女比例为1∶3.08,老年组3.36∶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青年组胃癌遗传倾向性多于老年组(P<0.05);青年组纳差、早饱及其他不典型症状者明显高于老年组(P<0.01);青年组胃癌以胃窦胃角部为主,老年组贲门及交界区为主,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青年组进展期胃癌BormannⅢ、Ⅳ型发现比例明显高于老年组(P<0.05);青年组低分化癌明显高于老年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青年胃癌好发于女性,存在遗传倾向,可无特殊临床表现;发生部位以胃窦胃角为主;内镜以进展期胃癌为主;病理表现以低分化为主。应加强对青年胃癌临床内镜识别及早期筛查。  相似文献   

10.
李颖 《西部医学》2005,17(5):462-463
目的探讨宫颈癌临床病理特点。方法选择1999年至2003年几所综合医院治疗的Ⅰ-Ⅱ期宫颈癌92例,分析其病理特点。结果绝经前宫颈鳞癌30例,腺癌12例,腺鳞癌2例,小细胞恶性肿瘤2例;绝经后鳞癌44例,腺癌2例。宫颈浸润深度大于2/3的74例,占80.43%。结论宫颈癌的病理类型与绝经与否及患病年龄有关;宫颈浸润深度、临床分期与淋巴结转移有关。宫颈癌临床分期越晚,浸润深度越深,盆腔淋巴结转移越多,预后就越差。  相似文献   

11.
曹兰琴  黎欣  张怡  李新国  张瑜   《中国医学工程》2007,15(4):351-353
目的探讨宫颈癌综合治疗的疗效。方法观察102例Ⅰb ̄Ⅱb期宫颈癌患者,其中32例术前行新辅助化疗,所有患者接受广泛性子宫切除加盆腔淋巴结清扫术,术后对有高危因素的患者加用放疗或化疗,全部患者术后均给予免疫治疗。结果化疗结束后所有患者达到手术要求;全部患者均能顺利切除病灶并达到足够广的范围;术后辅助放疗、化疗及免疫治疗,患者极少有复发,随访至今全部健在。结论宫颈癌综合治疗近期疗效比较明显,且无严重的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12.
目的了解无锡市妇女宫颈癌及癌前病变的发病现状,为宫颈癌的筛查和防治工作提供依据。方法对无锡市753 310名妇女进行妇科、阴道分泌物、宫颈脱落细胞检查,脱落细胞检查结果可疑或异常者行阴道镜检查,阴道镜检查结果可疑或异常者再进一步行组织病理学诊断。结果不同诊断标准(巴氏分级标准、TBS诊断标准)的宫颈脱落细胞检查结果异常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地区(城区、农村)妇女宫颈脱落细胞检查结果异常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无锡市753 310名妇女生殖道感染发病率为9.58%,不同地区(城区、农村)生殖道感染类型构成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宫颈癌前病变发病率为0.10%,不同年龄段妇女发生宫颈癌前病变的程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地区(城区、农村)妇女发生宫颈癌前病变的程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宫颈癌前病变患病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宫颈癌患病率为14.47/10万,不同地区(城区、农村)妇女宫颈癌患病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对宫颈癌及癌前病变的筛查是预防和控制宫颈癌的主要手段;大规模宫颈癌普查,传统宫颈刮片采用巴氏涂片分级标准进行诊断能取得较好的筛查结果;积极治疗女性生殖道感染,对降低宫颈病变的发生有一定作用;加大对农村地区妇女的健康宣传教育,使更多的妇女定期接受妇科检查及宫颈癌筛查,能有效减轻宫颈病变对妇女的危害。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子宫肉瘤临床特点和预后因素的分析。方法:回顾性分析128例子宫肉瘤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子宫肉瘤的临床症状不典型,以阴道异常出血为主,预后较差。128例患者总的2年生存率为58.59%,5年生存率为40.63%。在单因素分析中得出年龄、UICC分期、病理类型、化疗是预后生存因素。在多变量分析中得出年龄、UICC分期是独立的预后因素。年轻、分期较早的子宫平滑肌肉瘤患者预后最好。结论:子宫肉瘤的治疗以手术为主,术后辅以化疗放疗。预后与患者年龄、FIGO分期相关。  相似文献   

14.
三维适形放疗加热疗治疗宫颈癌盆腔复发近期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夏春军  赵靓  孙晓奕 《吉林医学》2012,33(19):4098-4100
目的:观察三维适形放疗加热疗治疗宫颈癌盆腔复发的近期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18例宫颈癌盆腔复发患者采用三维适形放疗搀救治疗,其中术后复发7例,放疗后复发8例,手术加放疗后复发3例。90%等剂量曲线包括PTV,处方剂量44~66 Gy,2.0 Gy/次。放疗期间加体外射频热疗6~10次。结果:近期疗效完全缓解7例,部分缓解8例,稳定3例,总有效率83.3%。临床症状得到不同程度缓解,无Ⅲ级以上不良反应发生。结论:三维适形放疗加热疗治疗宫颈癌盆腔复发近期疗效满意,临床症状缓解明显,治疗不良反应轻。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maspin在宫颈鳞状细胞癌中的表达及其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染色技术检测10例正常宫颈、16例宫颈息肉、13例宫颈糜烂及58例宫颈癌标本中maspin蛋白表达。结果maspin蛋白在10例正常宫颈中表达,在宫颈息肉和宫颈糜烂中高表达(81.25%,84.61%),正常宫颈、宫颈息肉和宫颈糜烂三者无显著性差异(P〉0.05),而在宫颈癌组织中maspin蛋白表达下调(36.21%,P〈0.01)。在宫颈癌组中,FIGO分期Ⅰ、Ⅱ期组maspin蛋白表达率高于Ⅲ、Ⅳ期组(P〈0.05),伴宫颈旁淋巴结转移组maspin蛋白表达率低于无淋巴结转移组(P〈0.05)。结论maspin对宫颈癌的发生、发展可能有一定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6.
子宫动脉栓塞术治疗子宫肌瘤51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分析子宫动脉栓塞术(uterine artery embolization,UAE)治疗子宫肌瘤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对我院2000年4月至2002年3月共51例行UAE治疗子宫肌瘤的患者的疗效进行随访观察。结果:随访的36例月经量过多的患者术后12个月内月经周期、各期月经量基本恢复正常;随访的14例痛经患者术后24个月内有13例患者临床症状完全消失,有1例仍有轻微症状;随访12例有压迫症状的患者术后9个月有11例症状完全消失,1例术后24个月仍有轻度压迫症状;8例不孕者术后24个月共3例自然受孕,不孕患者总受孕率37.5%。肌瘤平均体积术后3~9个月缩小明显,但9~24个月缩小不明显。结论:UAE治疗子宫肌瘤近期效果满意,但远期效果尚待进一步探讨。  相似文献   

17.
宫颈微偏离性腺癌临床病理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宫颈微偏离性腺癌的临床、病理特点,提高对该病的认识。方法报告2例宫颈微偏离性腺癌,结合文献复习,讨论其临床表现、病理形态改变、免疫组化表达特征、诊断与鉴别诊断。结果宫颈微偏离性腺癌好发于中老年妇女,多表现为阴道排液、白带增多,可伴阴道出血。专科检查宫颈常呈桶状肥大,可糜烂或呈粗糙颗粒状,易误诊为炎性病变。病理形态改变微小,腺体外形不规则、异型性小,腺体周围有炎细胞反应,浸润深度超过宫颈2/3,并可浸润血管、神经。免疫组化表达CEA、P16,K167指数较高。该病预后较差。结论宫颈微偏离性腺癌罕见,易误诊、漏诊,病理形态观察、免疫组化染色对诊断及鉴别诊断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乳酸杆菌对宫颈肿瘤细胞的黏附与黏附抑制作用。方法采取30例妇女宫颈脱落上皮细胞,与乳酸杆菌震荡培养1-3h、经革兰染色观察宫颈脱落上皮细胞上乳酸杆菌的黏附指数。取对数生长宫颈癌Hela细胞与乳酸杆菌共同培养1-72h,观察不同时间段宫颈癌细胞乳酸杆菌的黏附指数以及细胞活力变化。结果1)乳酸杆菌对宫颈脱落上皮细胞有很好的黏附作用:在培养2h黏附指数达高峰(活菌组39.44±2.5;灭活组85.1±2.9);灭活组黏附指数在共培养2、3h均明显高于活菌组(P〉0.01)。2)乳酸杆菌对宫颈癌细胞的黏附作用开始随着培养时间增加逐渐增加,两组黏附指数在共培养12h达高峰(活菌黏附指数为25.69±3.1;灭活菌黏附指数为90.49±2.6),之后逐渐降低。3)在共培养开始短时间内乳酸杆菌并不影响细胞活力;活菌组共培养12h、灭活组共培养24h宫颈癌细胞活力开始下降。结论乳酸杆菌能很好的黏附并抑制宫颈癌细胞的生长;灭活乳酸杆菌对宫颈细胞以及宫颈癌细胞有着更好的黏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9.
宫颈鳞状细胞癌细胞核的形态定量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测定宫颈癌及宫颈上皮内瘤变(cervicalintraepithelialneoplasm,CIN)细胞核面积、周长、直径、圆度、长短轴比五项参数的变化及其宫颈癌及癌前病变诊断中的意义。方法按照宫颈癌及CIN的不同分级进行分组,应用计算机辅助图像分析技术测定实验组及对照组中细胞核的上述五项参数,统计分析各组间的差异。结果CIN各组及宫颈癌各组的细胞核面积、周长、直径、圆度四项参数均大于正常对照组(P<0.05)。长短轴比无显著差异。实验组中,CINⅠ级、Ⅱ级间,核面积、周长和直径三项参数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宫颈癌三个分级间,其细胞核周长和直径在Ⅰ、Ⅱ级间,Ⅱ、Ⅲ级间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核面积级圆度在Ⅱ、Ⅲ级间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细胞核面积、周长、直径及圆度在宫颈癌及CIN时都有显著增大。这些参数对宫颈癌及CIN的诊断有一定的参考价值。CINⅢ级是真正的癌前病变,与宫颈癌的发生发展有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20.
何兴状  吴应轩  牟辉  张英  刘贵 《西部医学》2010,22(3):433-436
目的观察中晚期宫颈癌治疗前后的微淋巴管密度、细胞凋亡指数和增殖指数在不同治疗方法疗效评价中的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和原位细胞凋亡检测(TUNEL)试剂盒检测84例中晚期宫颈浸润性鳞状细胞癌治疗前后的微淋巴管密度(LMVD)和凋亡指数(AI)及增殖指数(PI),分析LMVD、AI、PI在宫颈癌治疗前后的变化。结果随着临床分期增加LMVD增高,Ⅱa期与Ⅲ~Ⅳ期比较有显著性统计学差异(£=7.53,P〈0.05),在无淋巴结转移组、1组淋巴及1组以上淋巴结转移组LMVD依次增高,在CR+PR组和NC+PD组总的LMVD分别为6.93±4.37、8.56士4.13两组比较有显著性统计学差异(t=5.16,P〈0.05)。AI、PI在治疗前后随FIG0临床分期的增加而逐渐增高,放疗组、化疗组、放化疗组在手术后AI明显高于治疗前,两组比较具有显著的统计学差异,手术后PI明显低于治疗前,两组比较具有显著的统计学差异。结论LMVD、AI可作为中晚期宫颈癌术前治疗疗效评价的客观指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