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鼓室冲洗鼓膜置管治疗慢性分泌性中耳炎   总被引:9,自引:1,他引:8  
以往我们采用消炎、滴鼻、咽鼓管通气、去除鼻咽部原发病及鼓膜穿刺等综合治疗方法治疗慢性分泌性中耳炎 ,远期效果不理想。近年来我们采用鼓室冲洗鼓膜置管治疗 39例 (63耳 ) ,取得满意效果 ,现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慢性分泌性中耳炎患者 39例 (63耳 ) ,男 1 9例 ,女 2 0例 ;年龄 5.5~ 67岁 ,平均 1 7.8岁。发现听力障碍到初诊时间为 0 .5个月~ 2年 ,平均 1 8.3个月。纯音测听 0 .5、1 .0、2 .0 k Hz平均丧失在 30~ 45d B,听力平均损失 36.0 2 d B,纯音听力曲线呈低频下降 ,骨导 >气导 ,声导抗呈 B型鼓室图 ,无镫骨肌声反射。 9例…  相似文献   

2.
经鼓膜切口加压冲洗鼓室和咽鼓管治疗分泌性中耳炎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泌性中耳炎的治疗方法虽然多种多样,但远期效果一般不够理想。近几年,笔者采用经外耳道、鼓膜切口加压注药冲洗鼓室和咽鼓管93例(116耳),取得比较满意效果,现报道如下: 分泌性中耳炎病人93例(116)耳,男45例,女48例,年龄3.5岁~73岁,发现听力障碍到初诊时间3天~2个月。纯音测听气导0.5,1.0,2.0 kHz听力损失在30~50 dB,听力平均损失40 dB,纯音听力曲线呈低频下降。声导抗呈B型鼓室图。10例曾行鼓膜穿刺术,其中4例曾多次穿刺,3例曾行鼓膜置管。鼓膜:混浊,内陷,活动度差,桔红色,部份可见液平面。  相似文献   

3.
虹吸引流法对鼓膜置管术疗效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鼓膜置管术是治疗分泌性中耳炎 ( SOM)的重要方法之一 ,通气管留置时间的长短直接影响术后的复发率。 1 990年 1 1月~ 1 995年 1 0月我院采用虹吸引流法延长通气管留置时间 ,降低术后复发率 ,获得良好效果。现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 .1   临床资料96例 ( 1 0 9耳 ) SOM患者中 ,男 5 1例 ,女 45例 ;年龄 3~ 68岁。左耳 46例 ,右耳 37例 ,双耳 1 3例 ;病史 3个月~ 9年。伴有腺样体和扁桃体肥大1 3例 ,鼻窦炎鼻息肉 1 2例。纯音测听 :语言频率气导损失 2 5~ 45 d B,平均下降 35 d B。声阻抗测试 :鼓室曲线 B型 93耳 ,C型 1 6耳。全…  相似文献   

4.
该作者于1994年对1984年所做的80例因分泌性中耳炎而行鼓膜切开术(伴或不伴置管术)的患儿进行复查。共计158耳,研究术耳的三个方面:听力损失、鼓膜穿孔和鼓室硬化。其中听力下降者10例计卫3耳,其中5例7耳听力损失不超过20dB。5例6耳听力损失大于20dB(3.8%),其中1例因分泌性中耳炎复发而致双耳听力损失30dB;1例干性鼓膜后部大穿孔,听力损失30dB;1例感染性鼓膜前部穿孔,听力损失30dB;l例患胆脂瘤,于1987年行乳突根治术加听骨链重建术,其听力损失为30~40dB;另1例…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鼓膜置管术对腭裂合并分泌性中耳炎的疗效. 方法对45例(72耳)患有腭裂合并分泌性中耳炎经鼓膜穿刺抽液无效的患者行鼓膜置管术和随访. 结果随访1~4年,治愈36耳;好转24耳;无效和复发 8耳;并发症 4耳.腭裂修补组有效率93.3%;非腭裂修补组有效率 66.7%,总有效率 83.3%. 结论鼓膜置管治疗腭裂合并分泌性中耳炎有利于改善听力,但不能改善咽鼓管阻塞状况,已行腭裂修补术后置管的疗效明显优于非修补组.早期行腭裂修补术后置管对咽鼓管功能恢复,听力改善,提高生活质量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同期耳内镜下鼓膜置管联合腺样体切除术治疗儿童分泌性中耳炎的疗效、听力变化、复发率及并发症等.方法 对80例(132耳)病史超过3个月,保守治疗无效的4~12岁儿童分泌性中耳炎患者分为两组,A组42例(72耳)采用在耳内镜下同期行鼓膜置管联合腺样体切除术治疗,B组38例(60耳)则仅在耳内镜下行鼓膜置管而不行腺样体切除术.结果 A、B组术后纯音听力均提高.A组术后中耳积液平均时间为(8.5±1.2)天,通气管脱落或取出后3个月分泌性中耳炎复发率为8.3%,并发中耳感染率为2.7%;B组积液时间为(10.3±1.4)天,分泌性中耳炎复发率为21.7%,中耳感染率为11,7%.结论 耳内镜下鼓膜置管术联合腺样体切除治疗儿童分泌性中耳炎可改善听力,能缩短中耳积液时间,减少复发率及继发中耳感染的发生率.对儿童分泌性中耳炎伴有腺样体肥大的患者施行鼓膜置管联合腺样体切除术是最合理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7.
鼓膜置管和胆脂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鼓膜置管被认为是有效治疗难治性分泌性中耳炎、反复发作的急性中耳炎的常用手术方法,且部分学者认为置管可改善中耳通气而预防胆脂瘤的形成。但近年来有学者对此持有不同观点。为探讨鼓膜置管与继发性胆脂瘤形成之间的关系,回顾性分析1978~1990年间到耳鼻喉科-头颈外科门诊行鼓膜置管儿童的临床资料,随访1~20年。共有2829例(5575耳)患者,置管年龄1.2~14岁(平均为4.8岁)。4793耳置管1次,567耳置管2次,215耳置管3次及3次以上。共置6701管,其中聚乙烯管6269个,置管时间1~26个月(平均8.8个月);Goode-T管432个,置管时间8~50个月(平均20.4…  相似文献   

8.
鼓膜切开置T形管治疗儿童分泌性中耳炎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我院于 1 993年 1月~ 1 998年 1 2月 ,采用鼓膜切开置 T形管治疗儿童分泌性中耳炎 ( SOM) ,现回顾性分析有关资料。报道如下。1 资料与方法1 .1   临床资料SOM患儿 1 0 2例 ( 1 98耳 ) ,男 52例 ,女 50例 ;年龄 4~ 1 4岁。单耳 6例 ,双耳 96例。患儿发病初期均有上呼吸道感染史 ,其中 ,并发慢性鼻炎鼻窦炎 1 5例 ,扁桃体肥大 8例 ,腺样体肥大 3例 ,混合性聋 9例 ( 1 4耳 ) ,重度神经性聋 7例 ( 1 2耳 ) ,其中有明确耳毒药物史 2例 ,言语障碍 5例 )。纯音测听 :95例 ( 1 86耳 )言语频率平均听阈 ( PAT)为( 32 .5± 1 7.5) d B,7例 (…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鼓膜置管灌注甲泼尼龙联合鼓室充气治疗难治性梅尼埃病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8月—2012年8月在邯郸市第三医院住院治疗的12例单侧难治性梅尼病患者,在耳内镜下行鼓膜置管后,鼓室灌注甲泼尼龙联合鼓气耳镜进行鼓室充气治疗,观测患者眩晕、听力及耳鸣变化18-24个月。结果眩晕完全控制2例,基本控制7例,部分控制2例,无明显变化1例。听力0.5、1、2、3KHz气导平均听阈值提高10d BHL2例,提高5 d BHL3例,听力未改善6例,1例听力下降10d BHL。耳鸣消失者4例,明显减轻者6例,无明显变化者2例。结论应用鼓膜置管灌注甲泼尼龙联合鼓室充气治疗难治性梅尼埃病,短期可有效的控制眩晕,明显改善耳鸣,听力改善不明显。对于常规药物治疗无效的MD患者,选择鼓膜置管灌注甲泼尼龙联合鼓气球鼓室充气治疗难治性梅尼埃病是手术操作方便、安全、经济实用的有效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0.
目的 以环境压力(0 daPa)宽频声导抗声能吸收率(wideband acoustic immittance, WAI-0 daPa)曲线的变化探索3~6岁儿童分泌性中耳炎鼓膜置管术后中耳功能变化,为判断鼓膜置管术后通风管状态提供客观依据。方法 对71例121耳3~6岁儿童进行0 daPa宽频声导抗测试,其中中耳功能正常组20耳,鼓室积液组20耳,分泌性中耳炎鼓膜置管术后组81耳,并根据鼓膜置管时长和通风管状态分为0~1月组(19耳)、3月组(19耳)、6月组(17耳)、≥12月组通风管通畅(19耳)和通风管堵塞组(7耳)。共获得107个频率的WAI-0 daPa。利用Kruskal-WallisH和Nemenyi统计法,分析中耳功能状态、鼓膜置管时长、通风管状态对WAI-0daPa的影响。结果 (1)鼓室积液组除226 Hz和5 339 Hz外,各频率WAI-0 daPa均显著低于中耳功能正常组;鼓膜置管术后0~1月组在226~667 Hz、1 000~1 297 Hz处WAI-0 daPa显著高于中耳功能正常组(P<0.05);鼓室积液组除4 000~5 339 Hz外,余...  相似文献   

11.
鼻内镜下鼓膜置管术治疗分泌性中耳炎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探讨鼻内镜下行鼓膜置管术治疗分泌性中耳炎的疗效.方法分泌性中耳炎患者40例,随机分为A、B两组,每组20例,行鼓膜置管术.A组在鼻内镜下手术,B组在显微镜下手术.结果 A组手术均一次完成,无并发症.B组手术有2例小儿因外耳道非常狭窄,操作非常困难,改为鼻内镜下顺利完成手术,余18例手术均一次完成,无并发症.A组平均手术时间比B组短7分钟.随访6~12个月,A组复查17例(28耳),纯音测听气导平均听阈21.5 dB HL,平均降低26.3 dB,B组复查16例(26耳).纯音测听气导平均听阈23.7 dB HL,平均降低25 dB.结论 鼻内镜下完成鼓膜置管术,视野广、清晰、操作简便、安全易行.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鼓膜置管术对成人渗出性中耳炎治疗的长期结果.方法总结分析1996年6月至1999年6月治疗的42例成人渗出性中耳炎患者.男24例,女18例,左耳17例,右耳19例,双耳6例,共计48耳;年龄20~70岁,平均37岁;病程1个月至1年.通气管常规置入加冲洗治疗,8个月内取管,随访4-8年.结果症状全部消失29例;耳鸣6例,伴听力下降4例;时有耳堵塞感发作5例;鼓室积液复发2耳.鼓膜正常者28耳,鼓膜瘢痕、钙化10耳,鼓膜内陷8耳,鼓膜变薄、松弛2耳,鼓膜穿孔2耳.结论成人渗出性中耳炎行鼓膜置管治疗的远期效果良好,其并发症及后期的鼓膜改变较儿童期少.  相似文献   

13.
自2000年9月~2001年5月,笔者自制通气管和置管针,在鼻内镜下行鼓室置管术治疗分泌性中耳炎33例(38耳).效果良好,现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本组33例病人中,男21例,女12例.年龄11~65岁,病程15 d~11月.其中5例为双耳 发病,28例为单耳发病.4例为住院病人,其余29例为门诊病人.全部病人纯音测听提示有不同程度的传导性聋,听力下降35~45 dB,平均听阈提高38.2 dB.声导抗检查均为B 型图,镫骨肌声反射消失.11例曾行鼓室穿刺抽液治疗.鼓膜切开后,29耳鼓室吸出淡黄色 浆液,9耳冲吸出粘稠胶状液.  相似文献   

14.
内窥镜下鼓膜成形术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于 1999年 5月开始在内窥镜下经外耳道行鼓膜成形术治疗中耳炎陈旧性鼓膜穿孔和外伤性鼓膜穿孔 18例 (2 0耳 ) ,取得满意效果 ,现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 1 临床资料本组 18例 2 0耳 ,男 7例 7耳 ,女 11例 13耳 ,年龄 12~ 5 6岁 ,慢性单纯型中耳炎陈旧性鼓膜穿孔 14例 16耳 ,外伤性鼓膜穿孔 4例 4耳 ,外伤性穿孔时间 3~ 9月。鼓膜后下象限穿孔 2例 2耳 ,鼓膜中央穿孔 12例 14耳 ,鼓膜前下象限穿孔 4例 4耳。 2 0耳的纯音测听结果均为传导性聋。1 2 手术方法1 2 1 基本手术器材内窥镜 (德国Storz公司产 ) ,镜头直径 4mm和 2 .…  相似文献   

15.
自 1998~ 2 0 0 1年 ,应用微波鼓膜打孔并耳内照射治疗分泌性中耳炎 ,疗效满意 ,现介绍如下。1 资料与方法2 6 0例分泌性中耳炎患者均符合《临床疾病诊断依据治愈好转标准》(以下简称“标准”) [1] 。随机分成二组。治疗组130例 ,男 6 7例 ,女 6 3例 ,平均年龄 4 0岁 ;纯音测听言语频率(5 0 0、10 0 0、2 0 0 0Hz)气导平均听阈为 4 1dBHL ,声导抗测试均为B型曲线。应用天津新海东科技公司产LY - 3型微波仪进行治疗 ,频率 2 4 5 0MHz,输出功率 5~ 12 0W ,交流电 2 2 0± 2 0V。先于表麻下以针形辐射探头于患耳鼓膜后下象限打孔 ,直径…  相似文献   

16.
目的 观察不同方法治疗儿童分泌性中耳炎的疗效.方法 26例(52耳)伴腺样体肥大的分泌性中耳炎患儿分为三组,第1组:7耳,单纯声导抗测试异常者,行腺样体刮除术;第2组:17耳,声导抗测试异常、轻度听力损失者,行腺样体刮除术+鼓膜切开术;第3组:28耳,声导抗测试异常、中度听力损失者,行腺样体刮除术+鼓膜置管术.记录各组手术前后的纯音听阈值,定期复诊、观察半年以上,将结果进行分析比较.结果 第2、3组术后3~5天、2~4周、3~6月与术前比较各频率气导听阈明显下降(P<0.001).而第1组手术后3~5天、2~4周的平均听阈较术前明显下降(P<0.05),术后3~6月与术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疗程长、听力下降明显的伴有腺样体肥大的分泌性中耳炎患儿以腺样体切除同时行鼓膜置管术为宜.  相似文献   

17.
1990~ 1995年我科在夹层法鼓膜成形术中采用门状切开外耳道皮瓣方法修补鼓膜大穿孔 35耳 ,效果满意。一、资料与方法1.临床资料 :35耳 (30例 )中 ,男 2 1耳、女 14耳 ;年龄 13~ 5 5岁 ,平均 34.5岁。全部病例均为慢性单纯型化脓性中耳炎 ,手术均选择干耳时间 1个月以上者 ,其他条件按文献 [1]选择。鼓膜穿孔直径均在 5mm以上 ,鼓膜残边最窄处约 1mm ,其中 11耳紧张部仅残余鼓环。18耳锤骨柄缺失 ,17耳锤骨柄完整。纯音听力语言频率 (0 .5、1、2kHz)平均气导听阈均低于 5 5dB ,骨气导差小于40dB。  2 .手术方法 :常规麻醉。耳…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乳突轮廓化联合鼓膜置管治疗难治性分泌性中耳炎的临床疗效及机制.方法:回顾性分析2001-03-2010-03期间收治的难治性分泌性中耳炎患者22例(33耳),所有患者先后行单纯鼓膜置管3次或3次以上,但症状无明显缓解.采用乳突轮廓化联合鼓膜置管治疗,鼓膜置管术后3~6个月拔管.结果:22例患者术后自觉患侧听力恢复正常或有不同程度提高,耳内闷胀感消失;鼓膜呈灰白色,鼓膜动度无明显受限;纯音听阈检测骨气导差为(13.54±4.86)dB;术后29耳鼓室导抗图为A型,4耳为C型,30耳出现同侧声反射.结论:对于反复鼓膜置管3次或3次以上,病期迁延超过2年的难治性分泌性中耳炎患者,采用乳突轮廓化联合鼓膜置管治疗,在清除中耳鼓室、乳突病变的基础上,扩大了中耳、乳突气房容积,既改善了中耳腔的持续负压状态,又建立了乳突、鼓室至鼓膜置管的通畅引流,临床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19.
我科对 85例鼓室硬化症患者施行手术治疗 ,结果分析如下。1 资料与方法85例患者中 ,男 53例 ,女 32例 ;年龄 1 4~ 41岁 ,病程 3~ 40年。进行手术时间在发病后 3~ 5年2 5例 ,>5~ 1 0年 30例 ,>1 0~ 2 0年 1 0例 ,>2 0~30年 1 2例 ,>30~ 40年 8例。均在干耳 1个月后行手术治疗。耳镜检查 :除 1例鼓膜完整外 ,余均为鼓膜中央性干性穿孔 ,32例残余鼓膜有大小不等的白色硬化斑块 ,所有患者咽鼓管均通畅。听力损失 :语言频率气导在 30~ 75 d B,其中 >60 d B者 1 3例 ,气骨导差在 1 8~ 55d B之间。手术均采用剥除硬化灶 ,修补鼓膜或加…  相似文献   

20.
儿童鼓膜切开置管术的并发症及其防治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 探讨儿童鼓膜切开置管术并发症的原因及防治。方法 回顾性分析48例(83耳)应用鼓膜切开置管术治疗的儿童分泌性中耳炎。结果 术后随访半年至5年,83耳中76耳语频听力提高15-35dB,7耳听力无明显改善,与鼓膜穿孔和内陷有关。手术治愈率达91.56%(76/83)。术后并发症:耳漏6耳经治疗后干耳,转归为穿孔;通气管坠入中耳腔1耳,扩大切口取出,转归为穿孔;通气管阻塞4耳;通气管脱出3耳;鼓室硬化4耳;鼓膜内陷5耳。并发症发生率是27.71%(23/83)。结论 儿童鼓膜切开置管术的并发症与诸多因素有关,可影响少数患儿远期的听力恢复,应积极防治,以提高儿童分泌性中耳炎的治愈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