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材料与方法1.材料 :实验材料取自内蒙古医学院病理教研室在1996~ 1998年间的病理组织存档蜡块 ,共 16 5份。按照 1980年WHO肺癌分类标准进行组织学分类 ,并均经病理证实。其中鳞癌 80例 ,腺癌 49例 ,不典型增生 19例 ,鳞状上皮化生17例 ;在 12 9例非小细胞肺癌中 ,同一病例手术切取标本存档蜡块不仅有肺癌组织蜡块也有淋巴结组织蜡块 ;其中淋巴结组织经HE染色证实有淋巴结转移的 35例 ,无淋巴结转移的 2 8例。其余 6 6例中 ,或同一病例手术切取标本存档蜡块仅有肺癌组织而无淋巴结组织 ,或同一病例标本存档蜡块中虽有淋巴结组织 ,…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乳腺穿刺病理中对非原发实体恶性肿瘤的精准诊断及鉴别诊断。方法收集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013年1月至2023年3月行乳腺、腋窝或颈部淋巴结空心针穿刺标本, 病理诊断为乳腺非原发实体恶性肿瘤的病例23例, 结合其临床资料、形态学及免疫标志物表达特征分析鉴别思路和诊断线索。结果 23例患者均为女性, 平均年龄56岁(29~75岁), 原发与转移间隔平均时间为21个月(0~204个月)。原发部位包括卵巢(9例)、肺(5例)、胃肠道(4例)、胰腺(1例)、肝内胆管(1例)、甲状腺(1例)、鼻腔(1例)和前臂皮肤(1例)。转移性肿瘤镜下均未见原位癌成分, 形态学差异大, 与原发肿瘤具有相似性, 但神经内分泌肿瘤、女性生殖系统来源的肿瘤与乳腺癌具有极大形态学和免疫表型的重叠。转移性肺癌细胞异型性明显, 常见瘤巨细胞;女性生殖系统来源浆液性癌形态学与免疫表型可酷似乳腺浸润性微乳头状癌;消化道转移性腺癌常具有黏液分泌特征;转移性神经内分泌肿瘤形态温和貌似实性乳头状癌, 但雌激素受体阴性。TRPS1通常呈阴性表达(18/23), 其中卵巢(4/9)及肝内胆管(1/1)来源肿瘤呈强弱不等的阳性...  相似文献   

3.
细胞角蛋白7和20在卵巢转移癌中的表达   总被引:16,自引:1,他引:16  
Dai L  Song Q  Li L  Zhong D  Hui Y 《中华病理学杂志》2001,30(2):114-117
目的 观察卵巢转移癌的临床资料、病理形态和免疫组织化学改变,为鉴别卵巢转移癌与原发癌提供依据。方法 对27例卵巢转移癌(其中胃癌12例,结肠癌11例,其他4例)进行了临床和病理形态观察,同时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对其分别进行细胞角蛋白[CK(AE1/AE3)]、细胞角蛋白7(CK7)、细胞角蛋白20(CK20)、癌胚抗原、波形蛋白、nm23抗原检测。结果 卵巢转移性胃癌12例中11例为双侧实性,卵巢转移性结肠癌11例中7例为单侧囊实性,组织学检查胃癌卵巢转移12例全部以印戒细胞癌或低分化腺癌散在分布为特征,而结肠癌卵巢转移则11例中8例与子宫内膜样癌相似,CK20阳性染色使卵巢转移性胃癌7例及结肠癌8例得到明确诊断,在转移性结肠癌中CK20有稳定的表达,卵巢转移性胃肠道癌中CK7多数阴性,癌胚抗原、波形蛋白、nm23的联合使用使转移性胃癌11例,结肠癌10例得到明确诊断,结论 CK7和CK20在鉴别来自胃肠道的卵巢转移癌中具有重要意义。当几种抗体联合使用时意义更大。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C在卵巢上皮癌组织内的表达,分析VEGF-C的表达与癌临床病理特征和预后之间的关系,为临床抗淋巴管生成治疗肿瘤及评价患者预后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取人卵巢上皮癌组织蜡块78例和术后卵巢癌组织12例,免疫组化法和Western blot法观察VEGF-C在卵巢上皮癌组织内的表达情况。结果免疫组化结果显示VEGF-C蛋白主要表达于卵巢癌细胞胞浆内,VEGF-C在淋巴结转移组卵巢癌组织内的表达阳性率明显高于无淋巴结转移组(<0.01)。Western blot结果可见伴淋巴结转移卵巢癌组织内VEGF-C的表达水平高于无淋巴结转移卵巢癌组织。Kaplan-Meier和Cox回归分析表明,VEGF-C表达阴性患者的五年总体生存率和无瘤生存率均高于表达阳性患者。结论 VEGF-C表达与卵巢上皮癌淋巴结转移密切相关,可以作为判断卵巢上皮癌患者预后的新指标。  相似文献   

5.
应用我国研制的胃癌单克隆抗体MG7的免疫组化及粘液组化技术对193例胃组织中MG7-Ag及粘液分布进行了规察。胃癌组织MG7-Ag阳性率为87.8%,癌旁肠化硫酸粘液(+)检出率62.1%高于慢性胃炎伴肠化组织(33.7%)(P<0.005);硫酸粘液(+)组肠化MG7-Ag检出率(47.1%)高于硫酸粘液(-)组肠化(25.9%)(P<0.01),肠型胃癌MG7-Ag阳性率(100.0%)高于胃型(66.7%)和干细胞型(77.8%)(P<0.005),硫酸粘液(+)组胃癌MG7-Ag阳性率(100.0%)高于硫酸粘液(-)组胃癌(81.9%)(P<0.01)。提示产生MG7-Ag胃癌的发生可能与含硫酸粘液的结肠型肠化有关,而不产生MG7-Ag的胃癌可能来自胃固有粘膜。  相似文献   

6.
在实验利用对胃癌、结肠癌选择性很强的单克隆抗体MG_7及MC_3,通过免疫组化实验检测原发性与转移性卵巢癌的相应抗原。实验结果33例卵巢(原发性)上皮性癌全部为阴性,18癌例卵巢转移性癌总阳性率为94.4%,提示本实验有可能用于鉴别原发性与转移性(来源于胃肠道癌)卵巢癌、对协助病理诊断(实验对2例病理诊断困难的病例明确了诊断)、判定原发病灶及指导治疗具有一定的意义。  相似文献   

7.
He N  Wu GF  Zhao HY  Han HX 《中华病理学杂志》2011,40(11):758-761
目的 通过对比上皮性原发癌、转移癌与其癌栓的组织形态学及E-cadherin和波形蛋白表达情况,从组织学水平探讨癌细胞在侵袭、转移过程中是否遵循上皮-间质转化(EMT)机制.方法 59例经病理诊断证实的原发性腺癌或原发性鳞状细胞癌及其淋巴结转移癌患者的68个石蜡组织标本,其中高分化癌组织13例,中分化癌11例,低分化癌30例,淋巴结转移癌14例,每例均有血管内或淋巴管内癌栓.挑选同一切面上同时具有癌组织(包含原发癌或淋巴结转移癌)及癌栓的蜡块进行HE染色观察形态及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E-cadherin和波形蛋白表达.结果 癌组织与癌栓具有相似的形态学特征;54例原发性癌组织E-cadherin和波形蛋白阳性分别为50和23例,其癌栓阳性分别为51和22例,经统计学分析两者的E-cadherin和波形蛋白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804,P=0.842);14例淋巴结转移性癌组织E-cadherin和波形蛋白阳性分别为12和6例,其癌栓E-cadherin和波形蛋白阳性分别为12和7例,两者的E-cadherin和波形蛋白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84,P=0.878);癌组织和癌栓的E-cadherin和波形蛋白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410,P=0.824);癌栓部分癌细胞高表达E-cadherin而波形蛋白缺失,部分癌细胞高表达波形蛋白而E-cadherin缺失.结论 原发癌及其淋巴结转移癌、癌栓三者EMT特征无显著差异;癌栓细胞既有EMT细胞也有非EMT细胞,它们在肿瘤转移过程中的作用尚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CK7单克隆抗体在鉴别卵巢原发性癌和来源于胃肠道的卵巢转移性癌中的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ABC方法对46例卵巢原发性癌、34例原发灶在胃的卵巢转移性癌和30例原发灶在肠的卵巢转移性癌进行了CK7单克隆抗体表达的检测。结果46例卵巢原发性癌CK7均呈阳性表达,而30例来源于肠的卵巢转移性癌CK7均为阴性,34例来源于胃的卵巢转移性癌50%呈CK7阳性表达。两组卵巢转移性癌的CK7阳性率与原发癌相比均有显著性差异(P<0001)。结论CK7单克隆抗体作为一个原发性卵巢癌的特异性标记,对鉴别卵巢原发性癌和来源于胃肠道的卵巢转移癌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
应用两种肠粘液抗原和CEA对78例卵巢上皮性肿瘤石蜡标本进行免疫组分染色。三种抗原在良性和交界性肿瘤以腔缘分布为主,可见恶性肿瘤腔缘,胞浆弥漫分布并随组织学级的增高趋向于胞浆分布;三种抗原的阳笥率在浆液性癌和粘液性癌中的判别不显著,但CEA在浆性癌中表达强度低于粘液性癌;在子宫内膜样癌中三抗原之阳性率和表达强度均较低,故可以辅助鉴别浆液性癌,粘液性癌和宫内膜样癌。  相似文献   

10.
40例胃粘液细胞癌,来自20例早癌切除和20例活检标本。对粘液细胞癌的形态特征进行了重点观察和描述。粘液组化显示大多数肿瘤(67.5%)分泌混合性中性和酸性粘液,分泌硫酸粘液者占62.5%,但量较少。从粘液细胞癌之形态和组化性质可推测肿瘤之分化时期,进一步证实了粘液细胞癌起源自腺颈部干细胞。  相似文献   

11.
腹膜假性粘液瘤的诊断及治疗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探讨腹膜假性粘液瘤的诊断及治疗方法,并回顾有关文献。对北京协和医院1983~1998年收治并确诊 的17例腹膜假性粘液瘤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研究。结果:17例患者中,男性1例,女性16例。年龄20~71岁, 平均52岁。17例患者中,14例伴卵巢粘液性囊腺瘤,其中4例合并阑尾粘液囊肿。17例患者中包括1例卵 巢浆液性囊腺瘤,1例卵巢粘液腺癌,1例男性阑尾粘液囊肿。所有病人均经手术治疗1~6次,平均每人2.5次。 2次手术间隔7个月~7年4个月,平均3.6年。术后1年内死亡3例。结论:尽管腹膜假性粘液瘤被认为是一 种分化较好的低度恶性或交界性肿瘤,但复发是极常见的现象,远处转移几乎不存在。其来源最多见于卵巢 和阑尾。外科手术切除仍是目前最有效的治疗手段。  相似文献   

12.
用AB(pH2.5)/PAS、HID及CEA(ABC法)对48例胃粘液细胞癌及其淋巴结进行染色观察,对照HE染色,结果表明应用上述方法染色可提高淋巴结转移检出率33.1%,其中AB(pH2.5)/PAS法显示了很强的特异性和敏感性,较HID和CEA法优越。淋巴结微小转移灶多为PAS阳性细胞,说明幼稚的癌细胞分泌中性粘液、侵袭力强、容易转移并先发生转移。CEA标记结果显示本肿瘤有分化越差、越幼稚其CEA含量越少的现象。  相似文献   

13.
一、材料和方法1 材料 收集湖南医科大学 1 991年 1 2月~ 1 997年 4月存档蜡块中涎腺肿瘤 37例 ,其中粘液表皮样癌 2 0例、腺样囊性癌 1 1例、腺泡细胞癌 4例、恶性混合瘤 2例。从上述蜡块中随机选取粘液表皮样癌 5例、腺样囊性癌 4例、腺泡细胞癌 2例、恶性混合瘤 1例 ,以及癌旁正常组织 1例 ,以便行荧光原位杂交法 (FISH)检测。2 方法 标本经 4%甲醛固定、石蜡包埋、切片。采用链霉素抗生物素蛋白 过氧化酶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方法检测HER 2 /neu蛋白的表达 ,DAB显色。鼠抗人HER 2 /neuIgG、生物素化兔抗鼠抗…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恶性多形性腺瘤(malignant pleomorphic adenoma, MPA)的临床病理学特征。方法 回顾性分析11例MPA的临床病理学及免疫表型特征,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 11例MPA发病年龄27~76岁,平均50岁,中位年龄53岁;男女比为6∶5。肿瘤部位:腮腺7例,颊部2例,腭部1例,咽旁1例;其中10例为原发性肿瘤,1例为复发性肿瘤。恶性成分的组织学类型包括:唾液腺导管癌4例,肌上皮癌3例,黏液表皮样癌2例,多形性腺癌1例,癌肉瘤1例。其中,侵袭性癌3例,非侵袭性癌8例。侵袭性癌中,2例发生颈部淋巴结转移,2例术后复发,1例死亡。非侵袭性癌中未出现淋巴结转移、复发或死亡。结论 MPA多见于中老年男性,好发于腮腺。组织学通常同时具有良性多形性腺瘤成分和恶性肿瘤成分,恶性成分多为唾液腺导管癌和肌上皮癌,侵袭性癌易发生颈部淋巴结转移、复发和死亡。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18氟-氟代脱氧葡萄糖(18F-FDG)正电子发射断层扫描(PET-CT)显像在卵巢正常大小癌综合征(NOCS)原发病灶确定、全身情况评估等方面的应用价值。方法:对6例行全身PET-CT检查并最终根据临床及病理结果确诊为NOCS患者的PET-CT影像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6例患者中3例最终病理为卵巢浆液性乳头状癌,1例为卵巢外腹膜浆液性乳头状腺癌,1例为结肠癌转移,1例为非卵巢来源原因不明的转移性腺癌。18F-FDGPET-CT诊断卵巢癌2例,这2例患者PET-CT影像因腹腔积液的映衬卵巢CT影像清晰,并可见卵巢部位放射性摄取增高;PET-CT诊断卵巢外腹膜浆液性乳头状腺癌1例;1例PET-CT假阴性最终被确诊为卵巢癌;1例PET-CT未发现原发灶的患者最后诊断为肠道来源肿瘤。结论:18F-FDGPET-CT对于查找NOCS原发灶有一定的应用价值,卵巢浆液性乳头状癌是本文6例患者的主要组成部分,肿瘤标志物有一定提示意义。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卵巢恶性Brenner瘤(malignant Brenner tumor,MBT)的临床病理学特征、诊断及鉴别诊断。方法回顾性分析2例卵巢MBT的临床病理学特征,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患者年龄分别为63、72岁,临床主要表现为腹痛和盆腔包块,肿块均位于右侧卵巢,呈囊实性,体积较大。镜下见实性区上皮巢大小不一、层次增多,细胞具有轻度异型性,与低级别尿路上皮癌相似,部分区域细胞巢排列紧密,细胞异型性大,可见明显间质浸润;囊性区囊壁内衬上皮细胞,可出现明显黏液上皮化生。免疫表型:CKpan、CK7、WT1、PAX-8均弥漫阳性;CK20、p63、ER、PR、CA125、p53及Inhibin-α均阴性;肿瘤间质浸润区细胞核Ki-67增殖指数约90%。结论卵巢MBT是一种罕见的卵巢上皮性肿瘤,预后较差,需与卵巢原发或转移性移行细胞癌、交界性Brenner瘤及卵巢黏液性肿瘤鉴别,确诊主要依据组织病理学特征及免疫表型。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免疫组化双蜡块法检测胃癌中HER-2蛋白的实用性,分析HER-2过表达与胃癌临床病理特征的相关性。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胃癌中HER-2表达,将2 500例胃癌标本分为两组:(1)单蜡块组956例标本使用1个组织蜡块,(2)双蜡块组中1 544例使用2个组织蜡块。在双蜡块组中,将HER-2评分较高者作为最终判读结果,并对两组数据相应的临床病理特征进行综合分析。结果单蜡块组:HER-2评分为0、1+、2+、3+的患者分别为582例(60.9%)、158例(16.5%)、122例(12.8%)、94例(9.8%);双蜡块组:HER-2评分为0、1+、2+、3+的患者分别为815例(52.8%)、377例(24.4%)、160例(10.4%)、192例(12.4%),其中有412例(26.7%)双蜡块出现不一致结果。双蜡块组检测胃癌HER-2阳性率(3+)高于单蜡块组。胃癌HER-2表达与肿瘤部位、组织学类型和分化程度相关(P0.05);与患者性别、年龄、肿瘤大小、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及远处转移等无明显相关(P0.05)。结论双蜡块法HER-2阳性率高于单蜡块法,免疫组化双蜡块法是一种更加高效、经济、实用的胃癌HER-2检测法。HER-2过表达与肿瘤部位、组织学类型和分化程度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8.
目的 研究单克隆抗体CK2 0在恶性上皮性肿瘤和卵巢转移性腺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意义。方法 应用S P法对鼻咽非角化性癌、乳腺浸润性导管癌、肺的鳞癌和腺癌、卵巢黏液性囊腺癌、胃腺癌和结肠直肠腺癌各组总计 6 7例和 4 1例分别进行了CK2 0和CK19检测。结果 CK2 0阳性率 :肺腺癌 1/ 7(14 3% ) ,卵巢浆液性和黏液性腺癌 3/ 12 (33 3% ) ,胃腺癌 3/ 9(33 3% ) ,结肠直肠腺癌组 2 1/ 2 2 (95 5 % ) ,其他癌组织均呈阴性。结肠直肠腺癌组组与其他各组间比较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1)。CK19在上述 4 1例癌组织中均呈强阳性表达。结论 CK2 0表达对鉴别结肠腺癌和直肠腺癌与肺腺癌和乳腺浸润性导管癌具有高度特异性和较高的敏感性 ;CK2 0高表达对鉴别卵巢原发性腺癌与卵巢的结肠腺癌或直肠腺癌转移具有一定的意义  相似文献   

19.
转移性卵巢癌约85%来源于胃肠道癌,如果原发癌灶表浅或隐匿,以及少见的卵巢原发性克氏瘤单靠普遍病理组织学诊断就非常困难,容易造成误诊。实验取53例石蜡切片,其中卵巢上皮性癌33例、转移性腺癌18例、诊断原发或继发卵巢癌困难者2例。以胃癌为免疫原  相似文献   

20.
肾上腺转移癌临床上比较罕见,我院于1988年1月~1998年12月共诊治肾上腺转移癌6例,均经手术治疗,病理证实,现报道如下。 一、临床资料 1.一般资料:本组男性4例,女性2例,年龄介于30~60岁不等,平均住院天数为14.5天,从治疗原发病至发现肾上腺转移癌时间最短半年,最长5年。 2.原发病灶与肾上腺转移部位:原发肿瘤中肝癌1例,肺癌3例,乳腺癌1例,左肾癌1例。转移癌位于左侧肾上腺4例,右侧肾上腺2例。 3.症状、体征和辅助检查:临床症状表现为腹胀,腰背部疼痛4例,另2例在病侧腹部可触及包块。本组病例中血常规及ACTH、17羟,17-酮、立、卧位醛固酮、CA、VMA、激素试验等内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