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57 毫秒
1.
目的:观察和比较高通量与常规血液透析治疗尿毒症的效果,探讨高通量血液透析的安全性,为以后临床尿毒症的治疗提供参考.方法:将我院收治的48例尿毒症确诊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24例和观察组24例,其中对照组采用常规血液透析进行治疗,观察组使用高通量血液透析治疗,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即尿素氮、肌酐、磷、β2-微球蛋白及甲状旁腺素等各项指标在透析前后的降低率.结果:观察组疗效优于对照组,大分子β2-微球蛋白和甲状旁腺素含量的下降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而在小分子物质方面,两组效果接近,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高通量血液透析治疗尿毒症疗效显著,且未见明显不良反应,值得在临床上推广.  相似文献   

2.
目的 对高通量血液透析与常规血液透析在慢性尿毒症患者中的疗效进行比较和分析.方法 选择我院收治的慢性尿毒症患者80例,随机将其分为2组,即观察组(40例)和对照组(40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血液透析,观察组患者给予高通量血液透析,比较2组疗效.结果 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为72.5%,观察组为95.0%,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结论 与常规血液透析相比,高通量血液透析应用于慢性尿毒症患者治疗中效果更为显著,可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高通量与常规血液透析治疗尿毒症的效果.方法 选取接受治疗的尿毒症患者76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8例.两组患者均接受常规治疗.在此基础上,给予对照组常规血液透析治疗,给予观察组高通量血液透析治疗.观察治疗效果.结果 观察组血清全段甲状腺素下降率为(71.8±13.7)、β2-微球蛋白下降率为(1.7±0.5)以及血磷下降率为(57.2±15.1),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感染发生率为13.2%,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高通量血液透析治疗尿毒症,能够提高临床治疗效果,且具有较高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高通量血液透析联合血液灌流对尿毒症并发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将本院收治的80例尿毒症患者分为两组,其中观察组40例,采用高通量血液透析联合血液灌流治疗;对照组40例,单独采用高通量血液透析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的临床疗效。结果对照组患者的有效率为52.5%,观察组的有效率为85%;观察组的有效率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显著,结果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高通量血液透析联合血液灌流对尿毒症并发症有较高的临床疗效,可明显改善患者皮肤瘙痒、骨痛和不安腿综合征等临床症状,促进患者恢复食欲,提高患者睡眠质量。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高通量血液透析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血清PTH和β2-MG的影响,研究相关的疗效.方法:完整收集78例慢性肾功能衰竭尿毒症患者的临床资料予以回顾性分析研究,资料收集时间为2015年8月至2017年2月.按照收治顺序对患者实施随机分组,其中对照组(38例)给予低通量血液透析,观察组(40例)给予高通量血液透析.结果:经检测与分析,与本组治疗前进行比较,两组的血清PTH水平均明显下降(P<0.05).观察组β2-MG水平下降(P<0.05),对照组β2-MG水平与前相仿.治疗后组间比较也存在统计学差异,观察组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实施高通量血液透析效果确切,在清除患者体内血清PTH、β2-MG水平方面可以获得较之低通量血液透析治疗更好的临床效果.  相似文献   

6.
目的了解尿毒症患者接受高通量血液透析手段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尿毒症患者90例,为本院于2016年9月至2017年9月收治,编序后按硬币法将患者以各组45例分为对照组(应用常规血液透析治疗)和观察组(高通量血液透析治疗),通过前瞻方式了解对尿毒症患者用高通量血液透析的干预价值。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5.6%(43/45),对照组为80.0%(36/45),观察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毒素清除和肾功能指标下降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2组均无严重不良反应发生。结论尿毒症患者用高通量血液透析方案治疗具有高效及安全的优点,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7.
方倩瑜  匡彬 《吉林医学》2014,(6):1150-1150
目的:探讨高通量血液透析治疗尿毒症合并高血压临床疗效。方法:选择17例尿毒症合并高血压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与对照组,其中试验组患者采取高通量血液透析治疗,对照组患者仅采取血液透析治疗,治疗3个月,比较两组患者收缩压(SBP)和舒张压(DBP)变化情况。结果:两组患者SBP与DBP较治疗前均有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患者治疗后SBP与DBP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高通量血液透析治疗尿毒症合并高血压临床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血流灌流串联血液透析治疗尿毒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将我院收治的顽固型尿毒症患者76例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38例,研究组患者采用血液灌流串联血液透析治疗,每周2次;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血液透析治疗。观察治疗前、后两组患者高血压、皮肤瘙痒、贫血等症状改善情况;并比较两组患者血液中肌酐(Cr)、血尿素氮(BUN)、中分子物质(MMS)、甲状旁腺素(PTH)等水平。结果:(1)治疗后两组患者血压明显降低,皮肤瘙痒程度有所减轻,血红蛋白和红细胞压积有所升高;但研究组上述指标改善情况明显好于对照组(P<0.05)。(2)治疗后两组患者Cr、BUN、MMS、PTH水平明显降低,但研究组下降水平明显大于对照组(P<0.05)。结论:血液灌流串联血液透析能有效清除慢性尿毒症患者体内中分子物质、甲状旁腺素和其他有毒物质,对于治疗尿毒症有较好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高通量透析治疗尿毒症血液透析患者不宁腿综合征的疗效.方法 选取接受治疗的不宁腿综合征患者共66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3例.给予观察组高能量透析治疗,给予对照组低能量透析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的血清血指标下降率及不宁腿综合征评分.结果 观察组β2-微球蛋白下降率与甲状旁腺激素下降率,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不宁腿综合征评分为(5.13±0.85)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高通量透析治疗尿毒症不宁腿综合征患者,能够有效清除患者体内的大中分子,改善患者的不宁腿综合征,具有良好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0.
目的:对比高通量血液透析与常规血液透析在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中的效果。方法:观察对象为82例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随机数字法分为两组,对照组40例实施常规血液透析,观察组42例实施高通量血液透析,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后各项指标水平变化。结果:两组透析前P、β2-M、i PTH下降率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BUN、CRE下降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长期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采用高通量血液透析治疗效果确切,可广泛应用到临床中。  相似文献   

11.
《中国现代医生》2021,59(19):56-59
目的 探讨尿毒症患者采取腹膜透析和血液透析对残余肾功能及并发症影响。方法 选取2018年1月至2019年12月福州市第一医院肾内科收入尿毒症患者19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每组各95例,对照组采用血液透析治疗,观察组采用腹膜透析治疗,比较两组干预前后肾功能及并发症。结果 治疗前,两组肾功能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肾功能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前后组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炎症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炎症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前后炎症水平组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并发症率为6.32%,低于对照组的15.7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血液透析与腹膜透析均是保护残余肾功能有效透析模式,但腹膜透析降低炎症指标水平更为显著,且并发症发生率偏低,可考虑作为尿毒症患者首要透析方式。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血液灌流串联血液透析治疗对甲状旁腺激素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从2015年1月到2016年1月入院治疗的90例尿毒症患者做为研究对象。按照入院顺序随机分为观察组45例与对照组45例,观察组患者应用血液灌流串联血液透析治疗,对照组患者仅应用血液透析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透析效果及透析前后患者甲状旁腺激素变化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治疗后临床症状改善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具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前后Ca2+浓度无显著变化,观察组患者透析治疗后血清PTH、P3+两项指标均显著下降,对照组患者透析治疗后血清PTH、P3+两项指标均显著升高,差异具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血液灌流串联血液透析治疗尿毒症患者,可显著提高透析效果,降低患者甲状旁腺激素水平,减轻透析所致的皮肤瘙痒及骨痛等副反应,值得临床广泛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比较血液透析与腹膜透析2种不同的透析方式对尿毒症病人钙磷代谢的影响.方法:选取52例尿毒症病人的临床资料,其中腹膜透析组病人28例,血液透析组病人24例,测量病人治疗不满1个月(治疗0个月)、治疗3个月、治疗6个月的甲状旁腺激素、血磷、血钙指标的变化情况,分析2组透析病人的异常情况发生率.结果:腹膜透析组治疗0个月和治疗6个月的血磷均低于血液透析组(P<0.05);腹膜透析治疗0个月时甲状旁腺激素明显低于血液透析组(P<0.01).腹膜透析组的高磷发生率明显低于血液透析组(P<0.01);2组病人低磷、高钙、低钙、高甲状腺旁激素、低甲状旁腺激素发生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尿毒症病人而言,采用腹膜透析的方式,可对残肾功能起到更好的保护效果,有效控制钙磷代谢,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可调钠透析治疗维持性血液透析高血压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11年6月~2013年6月就诊于我院的维持性血液透析高血压患者42例作为研究观察对象,将入选患者按照透析方式分为观察组22例和对照组20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标准透析,观察组患者给予可调钠透析,观察两组患者临床疗效。结果对两组患者透析前后进行血压、心率和血清钠离子浓度的测量和对比,结果显示,治疗前两组血压、心率和血清钠离子浓度均无显著差异(P〉0.05);观察组透析后舒张压和收缩压均明显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心率和血清钠离子浓度差异无显著性(P〉0.05);对照组透析后心率、血压和血清钠离子浓度均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可调钠透析对维持性透析高血压患者作用较为明显,能够明显降低患者血压,同时对患者血清钠离子浓度和心率没有明显的影响,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留置针扣眼穿刺在尿毒症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91例尿毒症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45例和研究组46例。对照组采用传统扣眼穿刺,研究组采用留置针扣眼穿刺,比较两组第2次透析时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皮下隧道形成时间、并发症发生率和生命质量综合评定问卷-74(GQOLI-74)评分。结果:研究组VAS评分低于对照组,皮下隧道形成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透析12个月后,研究组并发症发生率为4.35%,明显低于对照组的2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透析12个月后,两组GQOLI-74评分均高于透析前,且研究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留置针扣眼穿刺应用于尿毒症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可降低VAS评分和并发症发生率,缩短皮下隧道形成时间,以及提高生命质量,优于传统扣眼穿刺效果。  相似文献   

16.
目的 实施基于需要理论的层级护理方案,改善血液透析患者心理状态及预后。 方法 选取2015年2月—2016年1月宁波鄞州人民医院收治的血液透析患者118例,依据随机数表法分为观察组(基于需要理论的层级护理)和对照组(常规护理),比较2组患者护理前后的健康状态、心理状态及生理指标。 结果 护理前,2组患者的SF-36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观察组、对照组的SF-36评分分别为(66.24±9.17)分、(59.38±8.26)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前,2组患者的SAS评分、SD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结束后,观察组的SAS、SDS评分分别为(37.28±5.06)分、(36.15±6.28)分,对照组的SAS、SDS评分分别为(49.15±5.46)分、(48.66±6.43)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前,2组患者的β2-MG、BUN、Cr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观察组患者的β2-MG、BUN、Cr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基于需要理论的层级护理能够明显改善血液透析患者的健康状况及负性情绪,提高临床治疗效果,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究高通量血液透析与超纯水透析联合应用于尿毒症患者对于微炎症的影响。方法方便选取2013—2015年收治的尿毒症患者80例,按照随机双盲法原则分成两组,各40例,对照组:常规治疗+高通量血液透析,观察组:对照组基础上联合超纯水透析,比较两组微炎症改善情况(hCRP、β2-MG以及IL-6和TNF-α)。结果治疗后微炎症指标均改善,且效果显著(P﹤0.05),组间比较,观察组效果更佳[hCRP:对照组:(15.4±3.2)、(11.3±1.7);观察组:(15.2±3.7)、(3.7±0.0)。β2-MG:对照组:(26.5±6.5)、(18.3±3.0);观察组:(25.6±6.2)、(6.6±1.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予以尿毒症患者高通量血液透析联合超纯水透析治疗,对于微炎症的改善效果值得肯定和临床参考。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分析慢性肾衰竭尿毒症病人进行高通量血液透析(HFHD)和血液透析滤过(HDF)病人体内毒素清除效果。方法慢性肾衰竭尿毒症病人122例作为研究对象, 结合病人首次接受透析的时间排序后进行分组, 单号为对照组, 双号为观察组, 对照组病人采用HDF治疗, 观察组病人采用HFHD治疗, 对2组病人体内毒素清除效果进行对比分析, 观察2种方法的应用效果。结果2组病人小分子毒素指标清除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病人的慢性肾衰竭性尿毒症病人在透析后其大、中分子毒素均有较好改善(P < 0.01), 观察组改善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P < 0.01);观察组尿素的清除时间、标准蛋白质分解代谢率指标与对照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透析后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 < 0.01)。结论在慢性肾衰竭尿毒症病人的毒素分子清除中HFHD治疗对较大分子有更好的透析效果, 同时降低并发症发生率, 值得在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6S管理模式在老年糖尿病肾病血液透析患者中的应用价值,以此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提升护理人员素质,更好地提高患者的透析效果。方法选取本院2010年1月~2012年6月收治的老年糖尿病肾病血液透析的患者90例,按照数字随机的方法分为两组,每组45例。对照组采用常规的治疗及护理模式;观察组采用6S管理模式进行干预。观察两组患者透析后1年的存活率及肾功能情况、并发症发生率、患者管理质量评估评分情况及透析时的操作实施情况。结果经过6S管理模式干预后,观察组患者的1年内存活率达93.3%(42/45),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1.1%(32/45),且肾功能改善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在治疗及随访过程中的低血压、高血压、心力衰竭、感染等并发症发生情况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心律失常、低蛋白血症、视网膜病变等并发症发生情况低于对照组,但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实施管理模式后医生及护理人员操作流程评分及病例质量考核评分均高于实施前和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6S管理模式在老年糖尿病肾病透析患者的治疗中效果显著,值得临床进一步研究和推广。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高通量血液透析对慢性肾衰竭尿毒症患者血清PGI2、MCP-1水平的影响。 方法: 对本院2016年5月至2019年5月收治的慢性肾衰竭尿毒症患者108例,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4例,对照组给予常规血液透析滤过治疗,观察组给予高通量血液透析。治疗1个月后,比较两组患者的血清PGI2、MCP-1、免疫球蛋白、尿毒症毒素以及肺功能水平,监测不良反应,观察患者症状缓解情况。结果: 治疗前两组患者各观察指标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1个月后,两组患者MCP-1水平均有所降低,PGI2水平均有所升高,且观察组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血清免疫球蛋白IgG、IgA、IgM水平均显著升高(P<0.05),且观察组各免疫球蛋白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尿毒症毒素β2-MG、PTH水平均显著降低(P<0.05),且观察组患者β2-MG、PTH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的肺功能水平均有所好转,且观察组患者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过程中,观察组不良反应率7.41 %,治疗有效率92.59 %;对照组不良反应率24.07 %,治疗有效率75.93 %,观察组的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 高通量血液透析治疗慢性肾衰竭尿毒症能够有效提高患者的免疫功能,清除尿毒症毒素,改善肺功能 ,提高PGI2水平,降低MCP-1水平,治疗效果安全有效,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