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伤口清洗是急性和慢性伤口护理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优良的护理质量是伤口愈合的关键。而伤口护理的终极目标是将机会性感染的风险降到最低,同时促进健康肉芽组织的发展,并启动和促进愈合过程。随着Svoboda等应用自来水替代灭菌生理盐水进行伤口清洗的大量实验的进行,揭开了伤口循证护理研究的序幕。本研究就近年来有关伤口清洗循证护理研究的结果进行综述,综合比较各种清洗方法及清洗剂对伤口愈合的影响,希望促进伤口清洗护理从例行仪式走向循证科学。  相似文献   

2.
目的 观察在门诊伤口护理中应用新型敷料对患者伤口愈合的促进效果.方法 2021年1月1日至6月1日该院门诊收治的外伤患者160例,按照就诊先后顺序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8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无菌纱布换药处理,观察组采用新型敷料换药处理,比较两组伤口愈合时间、换药次数、护理前后VAS评分及护理满意度.结果 观察组伤口愈合时...  相似文献   

3.
目的 观察负压伤口护理在普通外科手术后患者伤口愈合中的作用。方法 选取2021年1月至2022年1月该院收治的行普通外科手术患者6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30例。两组均接受常规伤口护理,观察组联合负压伤口护理,比较两组伤口闭合时间、疼痛程度及护理满意度。结果 观察组伤口愈合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干预后疼痛数字评分法评分低于对照组,护理满意度(96.7%,29/30)明显高于对照组(76.7%,23/30),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8.34、6.44,χ2=5.19,P <0.05)。结论 负压伤口护理有助于普通外科手术后患者伤口的愈合,减轻疼痛,提高患者满意度。  相似文献   

4.
目的比较两种护理模式下慢性感染伤口愈合的效果。方法将120例慢性感染伤口患者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每组各60例,对照组在遵医嘱给予伤口常规换药治疗护理,干预组在此基础上给予心理护理、伤口护理、伤口疼痛的护理、饮食营养护理等护理干预措施。结果干预组患者焦虑程度、伤口疼痛感、伤口愈合时间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护理干预减轻了患者焦虑程度、伤口疼痛感、缩短了伤口愈合时间,减轻了患者的痛苦。  相似文献   

5.
邓美莲 《中国医药科学》2013,(22):132-133,167
目的探讨外科门诊患者不同伤口的治疗及心理护理体会。方法选取我院外科门诊收治的不同伤口患者120例,均为单纯外伤性伤口,按照护理方法不同分为两组,对照组患者60例采取针对性伤口处理与常规护理,研究组60例患者在对照组治疗与护理的基础上增DintS,理护理,对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与心理进行分析。结果研究组患者与对照组患者均取得良好的治疗效果,在伤口愈合率与愈合时间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焦虑与疼痛感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外科门诊中对不同伤口患者进行针对性治疗能够取得良好的临床效果,针对性心理护理可以减轻患者疼痛感,缓解患者焦虑情绪,具有较高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6.
於琴  陈凤芹 《安徽医药》2018,39(6):752-754
目的 探讨下肢慢性溃疡患者病因治疗及伤口护理方法。方法 选择2016年1~12月安徽省立医院伤口造口门诊就诊的87例慢性下肢溃疡患者,回顾性分析患者的临床资料、病因治疗及伤口创面护理。结果 87例下肢溃疡患者经病因治疗及伤口护理后,创面完全愈合69例,创面修复面积 ≥ 75%患者12例,创面修复 ≥ 25%患者6例,下肢慢性溃疡伤口愈合总有效率为93.1%。结论 下肢慢性溃疡患者的病因分析至关重要,临床应积极分析创面形成原因,加强病因治疗。在临床护理中,应重视伤口护理,清创、控制感染、管理渗液、营养及心理支持等可有效控制其创面发展,治愈或明显改善伤情,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7.
<正>门诊换药是外科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外科治疗中护理工作最基本的操作之一,正确的换药方法和恰当的换药间隔时间是保证伤口愈合、提高外科治疗效果的关键因素。现收集我院2010—2012年2680人次的患者就诊资料,结合多年的临床经验,总结换药方法和护理体会如下。1临床资料收集2010—2012年我院外科门诊就诊换药的患者,总计2680人次,其中普通伤口处理1 420人次,特殊伤口换药980人次,疖痈类处理280人次。2换药目的通过适当的方法,对不同类型的伤口进行处理,为创面提供一个相对无菌的环境,避免再次受到损伤;通过给患者适时适度换药可清除创面上的分泌物、溶液和各种妨碍伤口愈合因素,预防和控制创面感染,同时尽量减轻患者痛苦,检查和保证引流通畅及肉芽组织的健康生长,以促进伤口尽早愈合。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产妇会阴切开术后护理干预措施及效果分析。方法分析影响会阴切口愈合的因素,对行会阴切开术的产妇实施有针对性护理干预措施,包括产前全面评估产妇身体状况、清洁护理、饮食指导、心理护理等。结果所有患者中799例(99.5%)会阴切口愈合达到甲级,4例(0.5%)会阴切口愈合为乙级,其中有3例发生血肿(缝合时止血不充分),有1例产妇伤口开裂(用劲排便)。4例愈合不好的产妇在积极清除血肿、消毒、重新缝合等措施下,切口均达到完全愈合。结论护理干预的实施,提高了会阴伤口的愈合率,对鼓励孕妇选择阴道分娩具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9.
目的 观察伤口造口专科小组应用湿性愈合理论在慢性难愈合伤口(术后或外伤引起感染伤口、压疮、糖尿病足)的应用效果。方法 对2018年9月至2020年6月罗定市人民医院伤口造口门诊及住院部收治各种术后或外伤引起感染伤口、压疮、糖尿病足等患者1 200例,其中选择符合慢性难愈合伤口条件患者43例进行回顾性研究,男27例、女16例,年龄(43.01±8.75)岁,给予湿性愈合理论对慢性难愈合伤口进行伤口换药处理。比较患者干预前与干预后1、2、4、6、8周的临床护理效果。计量资料采用配对t检验。结果 干预后1、2、4、6、8周慢性难愈合伤口患者压疮愈合计分量表(PUSH)、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分别为(7.29±2.54)分、(5.02±1.92)分、(3.12±1.53)分、(0.75±0.32)分、(0.09±0.08)分及(1.51±0.35)分、(1.03±0.29)分、(0.76±0.27)分、(0.39±0.18)分、(0.13±0.12)分,均显著低于干预前[(8.73±2.82)分、(2.35±0.86)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干预后1、2、4、6、8周慢性难愈合伤口患者伤口面积分别为(12.29±1.18)cm2、(11.75±4.03)cm2、(9.68±3.02)cm2、(5.18±2.04)cm2、(3.76±1.17)cm2,均显著低于干预前[(13.98±5.02)cm2],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伤口造口专科小组应用湿性愈合理论能够有效提高慢性难愈合伤口的护理效果,显著促进患者伤口愈合,改善护理结局。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究居家老年慢性伤口患者护理中引入互联网+护理服务干预模式对自护能力及伤口愈合的影响。方法 选取2021年6月至2022年10月赣州市第三人民医院老年内科88例老年慢性伤口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依据单双数法分为观察组(44例)、对照组(44例),分别实施互联网+护理服务干预模式、常规护理方法。比较两组患者自护能力、伤口愈合情况、疼痛情况以及护理满意度。结果 护理前,两组患者的自护能力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两组患者的健康知识水平评分、自我概念评分、自我责任感评分、自我护理技能评分均高于本组护理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健康知识水平评分、自我概念评分、自我责任感评分、自我护理技能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前,两组患者的压疮愈合评分量表(PUSH)评分、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两组患者PUSH评分、VAS评分均低于本组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PUSH评分、VAS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相似文献   

11.
术后伤口的感染、难以愈合的发生不仅延长了疾病周期而且增加了病人的痛苦,一旦发生应积极处理争取以最有效的方法在最短的时间使之愈合。我院于2007年5月至2009年8月护理术后伤口难愈合的患者30例,通过对患者全面的评估,提供整体的护理措施,根据伤口湿性愈合护理理论,选择合适的新型敷料,有效促进了伤口愈合,30例患者10~14d伤口完全愈合,取得满意效果,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究聚焦解决模式护理对门诊慢性伤口患者伤口愈合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 选取外科门诊换药室诊治的慢性伤口患者80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单双号法随机分为聚焦解决护理组和常规护理组,每组各40例,对聚焦解决护理组应用聚焦解决护理模式干预,对常规护理组应用常规护理模式干预。观察并比较干预后两组患者伤口愈合时间、瘢痕增生情况、纽卡斯尔护理满意度量表(NSNS)评分;干预前后患者疼痛数字评分法(NRS)评分、状态-特质焦虑问卷(STAI)评分、贝克抑郁自评问卷(BDI)评分、生活质量综合评定问卷(GQOL-74)评分。结果 干预后,聚焦解决护理组伤口愈合时间较常规护理组更短,瘢痕增生发生率低于常规护理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前两组患者NRS评分、S-AI、T-AI评分、BDI评分及GQOL-74评分结果相近(P>0.05),干预5周后聚焦解决护理组NRS评分、S-AI、T-AI评分、BDI评分均低于常规护理组,GQOL-74评分高于常规护理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聚焦解决护理组NSNS评分较常规护理组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相似文献   

13.
会阴侧切术伤口愈合分析及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会阴例切术给广大妇女带来了不少的苦恼和不适感。解除妇女的种种困扰是广大助产士不断探讨的课题,要严格掌握会阴侧切术的适应症,熟练掌握例切和缝合方法,提高接生技术。本文通过对我院经阴道分娩人数4811人进行回顾性分析,经阴道分娩行会阴例切术的3331例产妇的伤口愈合情况分析,采取积极的预防和治疗措施及合理的护理手段,全都能痊愈出院,无1例致全身感染的发生,保障广大妇女的健康,大大减少了会阴切开术中的感染机会。近年来会阴例切人数较多,占总分娩人数69.24%,伤口感染率达0.9%,其中阴道手术助产伤口感染率发生比顺产明显增高,P〈0.01,切口有会阴血肿的感染发生率与未发生血肿的切口相比呈升高趋势,P〈0.05经过上述分析,探讨会阴伤口愈合情况,采取更完善的护理措施对于如何提高会阴切口治愈率,降低切口感染率是值得产科工作人员高度重视的。在孕妇入院后,应对其进行一系列有效的产前准备和术后护理;做了预防工作,严格执行无菌原则和技术操作,熟练掌握缝合技巧;做好会阴切口的护理和围产期的卫生宣教。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慢性伤口门诊处理中的风险管理与个体化护理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门诊在2010年5月~2013年8月间收治的82例慢性伤口患者的临床资料,随机将患者分为两组,每组各41例病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实施个体化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中有35例患者护理满意,5例患者护理较满意,总满意度为97.6%;对照组中有28例患者护理满意,6例患者护理较满意,总满意度为82.9%。观察组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慢性伤口患者的护理工作中,首先需要做好风险管理,然后为患者实施个性化护理,有利于提升护理满意度,降低不良事件发生率。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究基于伤口专科小组的精细化护理模式在促糖尿病足患者伤口愈合中的应用价值,旨在为临床糖尿病足伤口愈合提供方案参考.方法:收集2019年9月—2021年10月期间在我院接受诊疗的糖尿病足患者96例,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划分为两组,观察组与参照组,各48例.参照组施以糖尿病足常规护理方案,观察组则实施基于伤口专科小组的精...  相似文献   

16.
感染开放性骨折伤口的观察和换药护理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伟 《河北医药》2006,28(7):661-662
开放性骨折伤口感染的原因很多,常见于对开放性骨折伤口清创不彻底,消毒不严格;或软组织损伤面积较大,而以强力缝合造成软组织坏死脱落引起骨折端外露而感染;或闭合性骨折因处理不当而发生软组织和骨组织的感染,伤口愈合较慢.从1999年5月至2005年8月,我科共收治感染开放性骨折患者69例,现将有关伤口的观察及换药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应用不同治疗方法对难愈性伤口的治疗效果察。方法选取我院近期收治的难愈性伤口患者9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VSD 组和改良 VSD 组各30例。对照组采用传统换药术, VSD 组患者采取传统 VSD 法,改良 VSD 组患者采用改良 VSD 法,观察各组患者疗效、伤口或创面愈合时间。结果与对照组比较,VSD 组和改良 VSD 组总有效率明显提高;与 VSD 组比较,改良 VSD 组总有效率明显提高,患者伤口愈合时间、VAS 评分、住院时间均明显缩短。结论VSD法和改良 VSD 法治疗难愈性伤口效果较好,改良 VSD 法优于传统 VSD 法。  相似文献   

18.
《中国医药科学》2017,(23):81-83
目的探讨慢性伤探口的风险评估与护理干预在门诊处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本文选取2016年5月~2017年7月份在本院门诊就诊的190例慢性伤口患者,按照随机分组法,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患者各95例,其中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方法,观察组采用风险评估及有针对性的护理干预措施。结果观察组不良事件发生率为3.16%,对照组不良事件发生率为10.53%,观察组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伤口愈合率观察组为96.84%,对照组为89.47%,观察组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伤口护理知识、伤后愈合与营养、伤后愈合与活动、伤口愈合与生活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自我概念、自我责任感、自护技能、健康知识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风险评估与有效的护理干预,有效地降低了患者的不良事件发生率极大促进伤口的愈合。一定程度上提高了患者的疾病知识掌握能力及自护能力有效避免了治疗难度带来的纠纷风险,为慢性伤口的快速治愈提供了保障。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小儿隐匿型阴茎延长术后伤口的护理方法。方法将60例小儿隐匿型阴茎延长术后的患儿分成两组,每组30例。观察组术后常规护理后,用一次性纸杯剪去底部保护阴茎伤口;对照组30例,术后常规护理后用无菌纱布直接遮盖保护阴茎伤口。观察比较两组手术后伤口出血、尿管堵塞及龟头水肿的术后症状。结果观察组阴茎伤口出血、水肿及术后尿管堵塞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或<0.01)。结论小儿隐匿型阴茎延长术后用一次性纸杯保护罩保护伤口,能减少伤口出血、水肿等并发症,并能增加患儿舒适度,提高伤口正常愈合率。此方法简单、价廉,患儿及家长都乐于接受。  相似文献   

20.
鹿清 《中国实用医药》2011,6(36):205-206
慢性伤口(溃疡)的治疗一直是临床医疗护理中较棘手的问题。在实际工作中压疮、糖尿病足及其他原因造成的皮肤慢性损伤经常长久不愈,尤其合并糖尿病时,更加延长了病程,给患者带来巨大的痛苦,甚至可以威胁患者的生命。我院于2008年4月至2011年11月对182例慢性伤口合并糖尿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