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乳头内陷产妇母乳喂养中使用橡皮奶头的效果。方法选择2007年1月~2010年12月在我院分娩的乳头内陷的产妇54例分为实验组(30例)和对照组(24例),对照组常规哺乳,实验组将橡皮奶头套在内陷的乳头及乳晕上,使婴儿吸吮橡皮奶头达到母乳喂养的目的,观察并比较两组母乳喂养率。结果对照组母乳喂养率(8.3%)显著低于实验组(86.7%),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乳头内陷产妇母乳喂养中使用橡皮奶头,此方法操作简单、安全、经济,母乳喂养成功率高,产妇无痛苦,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提高乳头内陷母亲的母乳喂养率。方法对120例乳头内陷剖宫产术后产妇进行母乳喂养效果观察。实验组60例,产后第1天开始采用改良婴儿奶嘴协助母乳喂养的方法,对照组60例,采用传统的母乳喂养法。观察产后2~5d的母乳喂养效果。结果两组之间婴儿的含接姿势、婴儿的满足感、母亲的喂奶感受及母乳喂养信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05。结论乳头内陷剖宫产产妇采用改良婴儿奶嘴协助母乳喂养优于传统的母乳喂养。  相似文献   

3.
目的提高乳头内陷母亲的母乳喂养率。方法对120例乳头内陷剖宫产术后产妇进行母乳喂养效果观察。实验组60例,产后第1天开始采用改良婴儿奶嘴协助母乳喂养的方法,对照组60例,采用传统的母乳喂养法。观察产后2~5d的母乳喂养效果。结果两组之间婴儿的含接姿势、婴儿的满足感、母亲的喂奶感受及母乳喂养信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05。结论乳头内陷剖宫产产妇采用改良婴儿奶嘴协助母乳喂养优于传统的母乳喂养。  相似文献   

4.
陈晓美 《现代实用医学》2013,(12):1413-1414
WHO在全球发出倡议,强调婴儿在出生6个月内应进行纯母乳喂养,并建议6个月后可以添加辅食,同时继续母乳喂养至出生后2年或更长时间。但近年来母乳喂养率持续下降,产妇对母乳喂养的满意度也很低,母乳喂养的支持组织存于形式。针对母乳喂养失败原因的分析,产妇生理原因乳头内陷直接影响母乳喂养的成功率,乳头内陷指女性乳房的乳头不凸出于乳晕平面,甚至凹入陷于皮面之下,致局部呈火山口状,  相似文献   

5.
在母要同室工作中,我们常常遇到乳头内陷的产妇,经采取相应措施,大部分产妇能顺利进行母乳喂养,但有少部分严重乳头内陷的产妇。其新生儿在出生后1~2周仍不能做到有效吸吮,需要挤出乳汁用杯子或勺子喂养新生儿,为母乳喂养带来不便,且产妇容易感觉信心不足,影响了母乳喂养。自2003年1月,我科对这部分产妇在哺乳时使用硅胶乳头,发现在保证有效母乳喂养的同时,还可使乳汁提前分泌。乳量增加,新生儿能早日顺利有效含吮,并且产妇感觉舒适。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提高母乳喂养成功率的健康教育及护理措施。方法:采用产前门诊母乳喂养知识宣教(特别注意乳头内陷产妇)以及产后细致母乳喂养知识指导(特别注意剖宫产术后产妇)。结果:母乳喂养成功率明显提高。结论:分段式、针对性的健康教育能有效提高母乳喂养成功率。  相似文献   

7.
徐湘 《基层医学论坛》2016,(21):2994-2995
世界卫生组织(WHO)和联合国儿童基金会(UNIEF)联合宣言中倡议:至少纯母乳喂养6个月,并在添加辅食的基础上坚持哺乳24个月以上。造成母乳喂养失败的原因有很多,其中产褥期乳头凹陷是其中原因之一[1]。乳头内陷的产妇,可影响到新生儿的含接和吸吮,使母乳喂养不能进行,不仅不能保证新生儿的营养需求,还可能影响到新生儿的免疫功能,更主要的是易引起母亲乳腺炎。本文对我院乳头内陷产妇围生期应用综合护理干预取得了较好的效果,评价如下。  相似文献   

8.
目的 乳头内陷是女性临床上较常见的一种乳房畸形,国内报道其发生率1.59% [1].在临床工作中,经常可碰到产妇乳头内陷,这给婴儿吸吮带来困难,同时因乳汁排出不畅引起乳房胀痛,重者并发乳腺炎,给产妇造成极大的痛苦,影响母乳喂养.近年来,我科采用徒手乳头伸展练习法配以硅胶乳头保护罩纠正乳头内陷取得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9.
母乳喂养是世界卫生组织、联合国儿童基金会全力倡导的科学育儿方法,是保障儿童健康成长的最基础措施。乳头是母乳喂养中婴儿含接、吸吮的重要部位,平坦、内陷乳头如不积极纠正,可直接影响母乳喂养,做好这部分产妇的护理工作,是确保母乳喂养成功不可忽视的环节。1994年9月一1995年12月我科共有平坦,内陷乳头的产妇17例,现将我们的护理体会介绍如下:l临床资料17例乳头平坦、内陷的产妇均系初产妇,年龄23~对岁,其中平坦乳头12例,内陷乳头5例,而真性乳头内陷卫例,内陷深度为Icm。2平坦、内陷乳头的纠正手法2.l乳头伸展练习:将…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专人宣教对纯母乳喂养的影响。方法选择2015年3月—4月在我院妇产科分娩的产妇361名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月份将3月1日~3月31日产妇分为对照组,4月1日~4月30日产妇分为观察组,观察组186名,对照组175名。观察组由专人宣教纯母乳喂养,进行为期3d~7 d的护理干预;对照组由责任护士在执行各种护理的同时行母乳喂养宣教,比较2组产妇纯母乳喂养情况。结果观察组产妇开奶时间、喂奶次数、乳汁量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专人宣教是一种有效的护理干预模式,对纯母乳喂养有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1.
新生儿母乳喂养已提倡多年,受到社会广泛重视,并得到越来越多的产妇应用。但是目前还有些产妇对此认识不足,有的为保持自己的体型或怕有儿辛苦而不愿意哺乳,还有些产妇因某些不便,如乳头内陷怕婴儿吸吮疼痛而放弃母乳喂养。对此,我们在1995年1月~1996年12月采用产后母乳喂养帮助。并与1995年1月-1996年12月间自然母乳喂养作比较,前者效果较好,母乳喂养率明显增高,现将体会报道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临床资料选自我院1995年1月一1996年12月产科母婴同室病区出院时的母婴对数。其中1995年1月~1995年12月1901对,1996年1月~1996年12…  相似文献   

12.
许兰梅 《中原医刊》2004,31(12):26-27
母乳是婴儿的最佳食品,它营养丰富.经济方便。我们在创建爱婴医院,支持、促进母乳喂养过程中,遇到多例乳头内陷的产妇。因无法正常哺乳而甚是苦恼。对这些产妇我们采用自制乳头吸引器进行治疗,取得良好效果.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影响产妇母乳喂养的相关因素及护理干预措施。方法我院2011年4月-2012年3月收治的80例产妇,其中经阴道分娩的60例、剖宫产分娩的20例产妇进行产前产后母乳喂养的护理干预。结果通过产前产后母乳喂养的护理干预及健康教育。使乳汁的分泌及母乳喂养率大大提高,80例产妇中母乳喂养率为97.5%。结论分析探讨影响母乳喂养相关因素及护理措施,是产科护士的一个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影响初产妇剖宫产术后母乳喂养情况的相关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9年3月—2020年9月于我院行剖宫产130例初产妇的临床资料,按照术后母乳喂养情况分为母乳喂养组与非母乳喂养组,分析初产妇剖宫产术后母乳喂养的影响因素。结果 130例产妇中母乳喂养89例,母乳喂养率为68.46%。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产妇母乳喂养认知程度较低、家庭月收入<5 000元、家属不支持母乳喂养、血清皮质醇≥635 nmol/L及术后疼痛评分≥4分是影响初产妇剖宫产后母乳喂养的独立风险因素(P<0.05)。结论 初产妇剖宫产术后母乳喂养率主要受到产妇母乳喂养认知、家庭月收入、家属对母乳喂养的态度、血清皮质醇水平及术后疼痛等影响,临床应采取有效措施进行干预,尽可能提升母乳喂养率。  相似文献   

15.
目的 分析个体化护理对剖宫产术后产妇提高产后母乳喂养率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4年6月—2016年3月在我院进行剖宫产的产妇60例,依据护理方法的不同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观察组采用个体化护理,对照组采用常规剖宫产术后护理.比较2组产妇的泌乳时间及母乳喂养率.结果 观察组产妇的泌乳时间短于对照组;观察组产妇的母乳喂养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剖宫产术后给予产妇个体化护理能够有效提高母乳喂养率,缩短泌乳时间,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究剖宫产术影响产妇母乳喂养的护理满意度。方法选取2018年3月至2019年2月本院接收的剖宫产产妇8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的方式将其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各4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方案,实验组予以母乳喂养护理策略,对比两组产妇泌乳评分情况、母乳喂养率以及护理满意程度。结果经过护理后,实验组产妇泌乳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化明显(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实验组产妇母乳喂养率和护理满意度均高于对照组,具有明显差异性,P0.05,符合统计学意义。结论剖宫产术产妇用以针对性的母乳喂养护理,能够有效改善乳汁分泌情况,提高母乳喂养率,并且提高护理满意度,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7.
目的:本文通过调查研究,分析影响新生儿母乳喂养的因素,以期提高纯母乳喂养。方法:于2010年3月~2011年12月,对在我院产后复查的310例产妇,详细询问母婴的一般状况,对产妇的分娩方式、产后开奶时间、奶瓶的使用情况、新生儿的喂养方式、产妇的心理状态及文化程度等进行了调查和分析。结果:分娩方式、开奶时间、奶瓶的使用与否、产妇的心理及文化程度等均为影响新生儿母乳喂养的因素。结论:阴道分娩、开奶时间早、不使用奶瓶以及产妇良好的心理状态和对母乳喂养的正确态度都是提高母乳喂养的健康方式。  相似文献   

18.
剖宫产术后母乳喂养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母乳喂养能促进新生儿身体、心理健康发育,减少疾病发生,产妇哺乳可防止产后出血,利于产后身体恢复,降低其患乳腺癌的危险性[1]。近年来,剖宫产率逐渐上升。剖宫产后产妇由于伤口疼痛、活动受限、焦虑等因素,导致剖宫产术后母乳喂养难度比正常的产妇大。我院对2006年10月~2007年3月施行剖宫产的313例产妇进行母乳喂养指导,提高了母乳喂养的成功。  相似文献   

19.
目的:分析护理干预对剖宫产术后提高纯母乳喂养的效果。方法:选取2010年3月-2015年5月本院妇产科收治的110例剖宫产术产妇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护理组和对照组,各55例。对照组产妇在剖宫产术后进行常规的护理干预,护理组产妇在常规护理干预的基础上实施影响产妇母乳分泌的护理措施,比较两组产妇术后母乳喂养的情况。结果:护理组产妇对开始泌乳的时间明显早于对照组;且48h泌乳量充足所占比以及产后4d内母乳喂养成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差异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护理干预对剖宫产术后纯母乳喂养中,有效地缩短了开始泌乳的时间,提高了产妇的泌乳量和纯母乳喂养的成功率。  相似文献   

20.
健康教育干预对母乳喂养效果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蓝根妹 《中国现代医生》2011,49(16):149-150
目的探讨健康教育干预对母乳喂养效果的影响,进一步提高母乳喂养率和母乳质量。方法选择我院2008年1月。2010年1月间入院的100例产妇,将其分成对照组和健康教育组,各50例。对照组不进行任何干预,产妇产后只进行常规护理;健康教育组接受系统的母乳喂养健康教育指导,比较两组产妇对母乳喂养知识的知晓率、实际母乳喂养率、产妇的乳汁分泌量等指标。结果健康教育组产妇的母乳喂养知识的知晓率、实际母乳喂养率、产妇的乳汁分泌量等指标均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孕产妇进行科学、系统的母乳喂养健康教育是十分必要的,是临床上提高母乳喂养成功率和母乳质量的有效方法,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