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2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相关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患者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测定225例2型糖尿病患者糖化血红蛋白(HbA1c)、血糖、血压、血脂、尿微量白蛋白(UAER)等各项生化指标并检测眼底,根据眼底病变程度将患者分为糖尿病无视网膜病变组(NDR)、背景期视网膜病变组(NPDR)及增殖期视网膜病变组(PDR),比较各组糖尿病病程、HbA1c、血糖、血压、血脂及UAER与DR的关系。结果NDR组150例(66.7%),NPDR组63例(28.0%),PDR组12例(5.3%);单因素分析显示年龄、病程、UAER、SBP和DBP在3组中差异有显著性(P<0.05),而在HbA1c、BMI、FPG、FINS、TG、TC、LDL-C和Homa-IR差异无显著性(P>0.05);Logistic回归显示病程、UAER、DBP是DR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糖尿病病程、UAER、DBP与DR密切相关,是DR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2.
《中国现代医生》2020,58(11):77-80
目的 探讨糖尿病病程与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相关性。方法 选择2018年1~6月在医院诊断治疗的2型糖尿病患者150例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是否合并有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分为NDR组、NPDR组与PDR组。记录患者一般资料及临床资料,包括年龄、性别、BMI、吸烟、空腹血糖(FBG)、餐后2 h血糖(2hPG)、糖化血红蛋白(HbA1c)、糖尿病病程、血脂水平(TG、TC、HDL-C、LDL-C)水平。分析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并分析糖尿病病程与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相关性。结果 (1)150例患者82例发生DR,发生率54.67%。其中63例为NPDR,占76.83%,19例为PDR,占23.17%。(2)PDR组FBG、2h PG、HbA1c、TC、TG、LDL-C水平最高,HDL-C水平最低,其次为NPDR组,三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DR组病程最长,其次为NPDR组,NDR组最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糖尿病病程、FBG、2hPG、TC、TG、LDL-C是糖尿病患者视网膜病变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HDL-C是保护因素(P0.05)。(4)病程与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呈显著正相关的关系(r=0.788)。结论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是糖尿病患侧常见并发症,血糖水平、血脂水平是其发生的影响因素,而病程与糖尿病视网膜病变以及严重程度呈正相关的关系。  相似文献   

3.
目的初步探讨糖尿病视网膜病变与血清胆红素水平及血脂的相关性,为该病的临床治疗提供依据。方法选取2012年5—12月进行住院治疗的2型糖尿病患者共120例,根据有无视网膜病变分为无视网膜病变组(NDR)和有视网膜病变组(DR),每组60例。检测并比较两组患者血清胆红素及血脂水平的差异。结果 NDR组的总胆红素、直接胆红素、间接胆红素均高于DR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脂(TG、TCH、LDL-C、HDL-C)的变化。DR组TG、TCH均明显高于NDR组(P<0.01),而DR组HDL-C明显低于NDR组(P<0.01),但LDL-C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DR患者的总胆红素、直接胆红素和间接胆红素水平均低于NDR者,胆红素作为体内的生理性抗氧化剂,可能在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发生发展中起到保护性作用。DR的发生发展与血脂异常相关,检测血脂及治疗血脂异常对防止DR的发生发展有益。  相似文献   

4.
目的 比较2型糖尿病(DM)视网膜病变与无视网膜病变患者血清胆固醇、TG、HDL和LDL变化,并探讨其与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的相关性.方法 研究对象为150例2型DM患者,其中70例无DR;80例为DR患者,DR患者进一步分为非增殖DR(NPDR)(n=55)和增殖DR(PDR)(n=25)2个亚组.检测2组患者血清总胆固醇、 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HDL)和低密度脂蛋白(LDL)等.结果研究对象平均年龄(48.86±5.62)岁,与无DR患者比较,DR患者年龄较大(P<0.018),空腹血糖(FBG)及HbA1c(P<0.01)较高.无DR、NPDR和PDR组患者血清总胆固醇、TG、HDL和LDL存在显著统计学差异(P<0.01).DR严重程度与FBG、HbA1c、胆固醇、TG和LDL存在正相关性.结论 与无DR患者相比,DR患者血清胆固醇、TG、HDL和LDL浓度发生明显变化.  相似文献   

5.
目的 了解石家庄市社区居民中老年糖尿病患者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严重程度与血清糖化血红蛋白(HbA1c)水平及血清、泪液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之间的关系。方法 于2011年4-10月,分层随机抽样选择石家庄市9个社区的居民(居住≥5年,年龄≥45岁),进行流行病学调查及血液、泪液检测。根据诊断标准确诊DM患者及不同分期DR患者。抽取受试者静脉血,测定空腹血糖(FPG)、餐后2 h血糖(2 hPG)、血脂、TNF-α、HbA1c。泪液标本以毛细玻璃管法采集,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测定TNF-α水平。结果 共纳入1 447例,对其中的正常糖耐量(NGT)467例,DM 593例进行研究;上述人群中接受眼底检查并留取泪液标本者,NGT 105例(210眼,NGT组),糖尿病无视网膜病变(NDR)184例(368眼,NDR组),非增殖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NPDR)149例(298眼,NPDR组),增殖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PDR)63例(126眼,PDR组)。4组体质指数(BMI)、腰臀比(WHR)、收缩压(SBP)、舒张压(DBP)、FPG、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NGT组、NDR组、NPDR组和PDR组泪液、血清TNF-α及血清HbA1c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NDR组、NPDR组和PDR组泪液、血清TNF-α及血清HbA1c均高于NGT组,NPDR组和PDR组泪液、血清TNF-α及血清HbA1c均高于NDR组,PDR组泪液、血清TNF-α及血清HbA1c均高于NPDR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泪液TNF-α与血清TNF-α呈正相关(b=0.291,t=29.28,P<0.01)。泪液TNF-α与血清HbA1c呈正相关(b=1.480,t=7.58,P<0.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性别、糖尿病家族史、BMI、WHR、TG、FPG、2 hPG、泪液TNF-α、血清TNF-α、HbA1c是影响人群发生DR的因素(P<0.05)。结论 石家庄市社区中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泪液TNF-α水平较正常中老年人增高,随视网膜病变加重,其泪液TNF-α水平逐渐增高。泪液、血清TNF-α水平以及血清HbA1c水平可一定程度上反映DR严重程度。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T2DM)视网膜病变患者血脂水平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101例T2DM患者和30例健康查体者(对照组)为研究对象,T2DM患者分为无视网膜病变组(NDR组)、背景型视网膜病变组(BDR组)、增殖型视网膜病变组(PDR组)。测定各组的血脂水平。结果T2DM组TC、TG、LDL—C水平高于对照组,HDL—C显著低于对照组,相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病变组TC、TG、LDL—C水平高于NDR组,HDL—C显著低于NDR组,相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PDR组TC、TG、LDL—C水平高于BDR组,HDL—C显著低于BDR组,相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程度与TC、TG、LDL—C水平呈显著正相关(r=O.514,0.581,0.517;P〈0.01),与HDL—C水平呈显著负相关(r=-0.551,P〈0.05)。结论血脂水平在T2DM视网膜病变进程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血脂水平可以做为判定T2DM发生DR的指标。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糖化血红蛋白(glycated hemoglobin,HbA1c)与2型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diabetic retinopathy,DR)的关系。方法 300例2型糖尿病患者,根据其有无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及病变程度分为3组:正常视网膜组(non-diabetic retinopathy group,NDR)、非增殖型视网膜病变组(nonproliferative diabetic retinopathy group,NPDR)和增殖型视网膜病变组(proliferative diabeticretinopathy group,PDR),同时测定患者HbAlc浓度,并对相关因素如年龄、性别、病程、血压、糖尿病家族史等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NDR组、NPDR组和PDR组的HbA1c浓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HbA1c可作为监测DR发生和发展的重要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血清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EGF)和血管生成素-2(Ang-2)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99例2型糖尿病患者分为无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组(NDR组)35例,单纯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组(BDR组)40例,增生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组(PDR组)24例,以及正常对照纽30例.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法)检测各组血清VEGF和Ang-2水平.结果 NDR组、BDR组和PDR组患者血清VEGF和Ang-2水平均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均P<0.05).BDR组患者血清VEGF和Ang-2水平明显高于NDR组患者,且PDR患者血清VEGF和Ang-2水平又明显高于BDR组患者(P<0.05).血清VEGF与Ang-2水平呈正相关.结论 VEGF和Ang-2均参与了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发生、发展,其水平异常与病情严重程度有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9.
何伶俐  杨敏 《实用医技杂志》2006,13(20):3576-3577
目的:探讨糖尿病患者糖化血红蛋白(HbA1c)、糖化血清蛋白(GSP)、空腹血糖(FBG)与视网膜病变的关系。方法:对200例2型糖尿病患者进行HbA1c、GSP、及FBG检测并作眼底检查。其中糖尿病正常眼底(NDR)组102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组98例。结果:DR组HbA1c及GSP值明显高于NDR组(P<0.01),而FBG水平DR组与NDR组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HbA1c及GSP可作为糖尿病患者发现DR的指标,两者结合考虑更有助于DR的发现。  相似文献   

10.
影响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多种因素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葛鹤立  徐凤梅 《基层医学论坛》2006,10(21):1007-1008
目的研究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的主要影响因素。方法观察DR组和NDR组(非DR组)各49例与健康对照组30例之间病程、空腹血糖(FBG)、糖化血红蛋白(HbA1c)、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HDL)、低密度脂蛋白(LDL)、收缩压(SBP)、舒张压(DBP)、血清脂蛋白α(LPα)、载脂蛋白A(1APOA1)、载脂蛋白B(APOB)等因素,并分析与DR的关系。结果三组间性别、年龄差异无显著意义(P>0.05),DR组和NDR组间病程、HbA1c、LPα、APOA1、APOB、SBP、DBP、TG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DR组与对照组比较,FBG、HbA1c、LPα、APOA1、APOB、HDL、LDL、TG显著差异(P<0.01)。结论病程、血糖、血脂以及血清脂蛋白α等均是发生DR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2型糖尿病合并腔隙性脑梗死患者血清高迁移率族蛋白B1水平及其相关因素。 方法 2型糖尿病患者280例作为糖尿病组,2型糖尿病合并腔隙性脑梗死患者280例作为糖尿病+脑梗死组,健康体检者280例作为对照组。测定患者血清高迁移率族蛋白B1水平和空腹血糖(FBG)、糖化血红蛋白(HbA1c)、空腹胰岛素(FINS)、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水平。 结果 糖尿病组和糖尿病+脑梗死组血清高迁移率族蛋白B1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且糖尿病组+脑梗死组高于糖尿病组(P<0.05)。糖尿病组和糖尿病+脑梗死组FBG、HbA1c、FINS、HOMA-IR、TG、TC、LDL-C高于对照组且糖尿病+脑梗死组高于糖尿病组,糖尿病组和糖尿病+脑梗死组HDL-C低于对照组,且糖尿病组+脑梗死组低于糖尿病组(P<0.05)。糖尿病+脑梗死患者血清高迁移率族蛋白B1水平与FBG、HbA1c、FINS、HOMA-IR、TG、TC、LDL-C水平呈正相关(P<0.05),与HDL-C呈负相关(P<0.05)。FINS、HOMA-IR、TG、TC、LDL-C、HDL-C是血清高迁移率族蛋白B1的影响因素(P<0.05)。 结论 2型糖尿病合并腔隙性脑梗死患者血清高迁移率族蛋白B1水平升高,其水平受FINS、HOMA-IR、TG、TC、LDL-C、HDL-C影响。   相似文献   

12.
罗君华 《海南医学院学报》2013,(11):1539-1541,1544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合并视网膜病变患者血清同型半胱氨酸(Hcy)、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及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选择100例2型糖尿病(T2DM)患者,根据视网膜病变程度分为增殖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PDR)组32例,背景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BDR)28例,无视网膜病变(NDR)组40例,另选择同期健康体检者26例作为对照组。常规血检包括: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空腹血糖(FBG)、糖化血红蛋白(HbAlC)、餐后2h血糖(PBG)。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血清标本中Hcy、VEGF和hs—CRP的含量。结果:血常规检查结果显示,三组DM患者TC、TG、LDL—C、FBG、HbAlC和PBG均显著高于对照组,HDL—C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相比,PDR和BDR组血清Hcy、VEGF和hs—CRP明显升高,且PDR组Hcy、VEGF和hs—cRP较BDR升高更明显,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Hcy、VEGF和hs—CRP可能参与了2型糖尿病合并视网膜病变的过程,有可能作为视网膜病变程度的重要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患者并发视网膜病变的多重危险因素。方法选取2010年1月~2013年6月在岳阳市第二医院就诊的2型糖尿病患者368例及体检中心正常对照个体285例,根据有无眼底病变,分为三组:单纯糖尿病组(DM组,188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组(DR组,180例)与正常对照组(NC组,285例)。检测各组临床与生化指标,对糖尿病患者易于发生视网膜病变的危险因素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①DM组与DR组的空腹血糖、餐后血糖、糖化血红蛋白(HbA_1c)、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均显著高于NC组,而DM组与DR组的空腹C肽与餐后C肽均显著低于NC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DM比较,DR组病程、空腹血糖、餐后血糖、HbAhTC、TG、LDL-C均显著增高,而空腹C肽与餐后C肽均显著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DR组合并糖尿病肾病的比例[47.2%(85/180)1显著高于DM组[10.6%(20/188)],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χ2=60.555,P=0.000)。DM组与DR组BMI、HDL-C、收缩压、舒张压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②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病程(OR=4.258,P=0.001)、HbA_1c(OR=1.298,P=0.002)、TC(OR=1.477,P=0.005)、LDL-C(OR=2.187,P=0.008),合并糖尿病。肾病(OR=1.812,P=0.000)与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发生相关。结论病程、HbA_1c、LDL-C、合并糖尿病肾病与2型糖尿病患者易于发生视网膜病变相关,且均为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肥胖与非肥胖男性2型糖尿病患者性激素水平的变化及其意义。方法将95例男性分为肥胖糖尿病组30例,非肥胖糖尿病组35例,健康对照组30例。检测各组血清睾酮、雌二醇,并测定空腹血糖、糖化血红蛋白、胆固醇、三酰甘油、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结果与对照组相比,两糖尿病组睾酮、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均下降,雌二醇、雌二醇/睾酮、空腹血糖、糖化血红蛋白均升高;肥胖糖尿病组与非肥胖糖尿病组比较睾酮下降,体质量指数、雌二醇/睾酮、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均升高。相关分析显示,睾酮与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三酰甘油相关;雌二醇与空腹血糖、糖化血红蛋白相关。结论性激素水平异常与男性2型糖尿病、肥胖、血脂异常等代谢紊乱的发生、发展相关。  相似文献   

15.
目的 观察糖尿病合并脑梗死患者血清高迁移率族蛋白B1(HMGB1)及其他血清指标水平,探讨血清HMGB1 与其他血清指标的关系。方法 选择该院糖尿病合并脑梗死患者60 例作为糖尿病合并脑梗死组,糖尿病患者60 例作为糖尿病组,健康体检者60 例作为对照组,收集3 组患者的临床资料、血清HMGB1 及其他血清指标水平。结果 糖尿病合并脑梗死组和糖尿病组患者血清HMGB1、高敏C 反应蛋白(hs-CRP)、空腹血糖(FBG)、糖化血红蛋白(HbA1c)、空腹胰岛素(FINS)、稳态胰岛素评价指数(HOMA-IR)、三酰甘油(TG)、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水平高于对照组(P <0.05),血清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水平低于对照组(P <0.05),糖尿病合并脑梗死组患者血清HMGB1、hs-CRP、FBG、HbA1c、FINS、HOMA-IR、TG、TC、LDL-C 水平高于糖尿病组(P <0.05),血清HDL-C 水平低于糖尿病组(P <0.05)。糖尿病合并脑梗死患者血清HMGB1 与血清hs-CRP、FBG、HbA1c、FINS、HOMA-IR、TG、TC、LDL-C 水平呈正相关(P <0.05),与血清HDL-C 水平呈负相关(P <0.05)。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FINS、HOMA-IR、TG、TC、LDL-C 是血清HMGB1 的影响因素(P <0.05)。结论 糖尿病合并脑梗死患者血清HMGB1 水平升高,血清HMGB1 与hs-CRP、血糖、血脂指标有关,FINS、HOMA-IR、TG、TC、LDL-C 是血清HMGB1 的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16.
张鸣  谢妍 《中国民康医学》2012,24(14):1673-1674,1689
目的:观察2型糖尿病患者在社区医院实施规范化管理后的临床效果,探索适合我国国情的糖尿病管理模式。方法:将108例2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干预组58例,对照组50例。观察管理前、管理后1年两组患者的空腹与早餐后2小时血糖、糖化血红蛋白、总胆固醇、三酰甘油、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体质指数、糖尿病知识知晓率、规律服药率及健康行为改变有无差异。结果:管理1年后,干预组与对照组患者的空腹与早餐后2小时血糖、糖化血红蛋白、总胆固醇、三酰甘油、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体质指数、糖尿病知识知晓率、规律服药率及健康行为改变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对2型糖尿病患者实施社区综合干预、规范化管理,临床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血脂、脂蛋白、载脂蛋白与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DR)发生发展的关系。方法:对308例Ⅱ型糖尿病患者的血脂、脂蛋白、载脂蛋白资料进行分析总结。结果:血清总胆固醇(TC)、高密度脂蛋白(HDL)、载脂蛋白A(APO-A),APO-B在有DR组较无DR组明显增高(P〈0.05)。增殖期DR组中,TC,三酰甘油(TG),载脂蛋白APO-B较单纯期DR组非常显著或显著增高(P〈0.01,P〈0.05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血糖漂移与2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发生的关系。方法对138例2型糖尿病患者根据眼底摄片结果分为无视网膜病变组(NDR)和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组(DR)。比较两组年龄、糖尿病病程、血压、空腹血糖、餐后血糖、糖化血红蛋白、尿白蛋白/肌酐、甘油三酯、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空腹C肽的水平。同时对两组患者进行连续72 h的动态血糖监测,观察两组间血糖波动指标的差异。最后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DR与各因素的相关性。结果两组间患者的年龄、病程、平均血糖水平、日内平均血糖漂移幅度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Logistic分析结果显糖尿病病程、日内平均血糖漂移幅度是DR的独立危险因素(P<0.01),但平均血糖水平是否为其独立危险因素尚不能确定(P=0.05)。结论糖尿病病程、日内平均血糖漂移幅度是2型糖尿病患者发生DR的独立危险因素,血糖波动可加剧DR病变进展,应及早干预。  相似文献   

19.
研究背景和目的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iabetic retinopathy,DR)是糖尿病(DM)患者最常见,最严重的微血管并发症之一,除遗传因素外,环境因素在DR的发生发展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本研究旨在探讨2型糖尿病患者易于发生视网膜并发症的多重危险因素。材料与方法随机选择无亲缘关系的T2DM患者274例和120例健康个体,均为汉族人。分为正常对照组、单纯糖尿病组、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组三个病例组,搜集相应的临床资料并检测有关临床与生化指标,对不同组间的临床与生化指标进行统计分析,并对糖尿病患者易发视网膜病变的危险因素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组糖化血红蛋白水平、血脂水平,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水平以及合并肾脏病变的比率显著高于单纯糖尿病组,而C肽水平显著低于单纯糖尿病组,多重回归显示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水平,LDL、TC、HbA1c水平,合并肾脏病变与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发生呈正相关。结论VEGF、LDL、TC、TG、HbA1c、合并肾脏病变可能是2型糖尿病易发视网膜病变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