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长柄骨水泥型双极人工股骨头置换治疗高龄不稳定性股骨转子间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对2005-01-2010-06采用长柄骨水泥型双极人工股骨头置换治疗75岁以上不稳定性股骨转子间骨折62例,平均随访15个月,观察术后并发症、骨折愈合时间、关节功能情况。结果术后53例患者获得随访,无一例死亡;有1例出现下肢深静脉栓塞,经治疗后痊愈出院;无褥疮、肺部感染、髋关节脱位等常见并发症发生。根据Harris评定标准评价:优43例(81.1%),良7例(13.2%),可3例(5.6%),差0例,优良率达94.3%。结论长柄骨水泥型双极人工股骨头置换治疗高龄不稳定性股骨转子间骨折具有创伤小、手术时间短、下地活动早、并发症少、髋关节功能恢复好等优点,是一种较理想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2.
崔正礼 《山东医药》2010,50(3):79-80
目的探讨高龄(〉70岁)股骨粗隆间粉碎性骨折患者行骨水泥型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手术的效果及安全性。方法采用骨水泥型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治疗高龄股骨粗隆间粉碎性骨折患者17例,术后随访观察效果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17例均安全度过围手术期,无深静脉血栓、褥疮发生,术后5~8d(平均6d)扶拐下地负重行走;随访8—32个月(平均15个月)无关节脱位、假体松动、下沉等并发症,髋关节功能按Harris评分优10例、良5例、可2例,总优良率88.2%。结论骨水泥型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治疗高龄股骨粗隆间粉碎性骨折安全、有效,但应严格掌握适应证及加强围术期处理。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及评价应用人工股骨头置换治疗80岁以上股骨转于问骨折的方法及疗效。方法应用人工双动股骨头置换术治疗80岁以上股骨转子间骨折18例,男10例,女8例,年龄80~96岁,平均83.4岁。骨折类型Evans分类:Ⅲ型6例,Ⅳ型8例,Ⅴ型4例。结果术后3~20d下床,平均7d;住院时间16~27d,平均22d。18例患者随访0.5~4年(以髋关节活动度、疼痛程度及生活自理情况等为观察指标),优良率为88.9%。无一例死亡,未出现假体松动,下沉等现象。结论人工双动股骨头置换术治疗80岁以上股骨转予骨折近期疗效满意,但远期效果仍需继续观察。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采用长柄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治疗高龄(70岁以上)股骨粗隆间骨折的疗效。方法 33例高龄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均采用长柄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治疗,术后早期进行功能锻炼。结果术后均获得随访,髋关节功能按Harris评分标准优19例,良11例,可3例。随访期间,未发现人工关节脱位、松动及感染发生。结论长柄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治疗高龄股骨粗隆间骨折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5.
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治疗高龄老人股骨转子间骨折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采用人工股骨头置换术(股骨转子间骨折用粗钢丝"8"字环形固定)治疗70岁以上高龄的外伤性股骨转子间骨折病人12例。除1例术后6w因脑出血死亡外,其余11例术后平均随访15个月,骨折愈合,髋关节屈曲超过90°,生活能自理,人工股骨头无松动和下陷。  相似文献   

6.
张化武  王栋  赵磊  陈亮  彭树强  曹忠 《山东医药》2011,51(10):58-59
目的观察股骨近端锁定板内固定术与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治疗高龄股骨转子间骨折的疗效。方法高龄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109例,分别采用股骨近端锁定板内固定术(内固定组,52例)与人工股骨头置换术(置换组,57例)治疗。术后随访11~53个月。采用Harris评分评价髋关节功能,观察术后并发症情况。结果所有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为11~53个月。与内固定组相比,置换组手术时间短、术中出血量及术后引流量少、切口长度短,卧床时间短(P均〈0.05)。内固定组术后髋关节Harris评分优良率为84.62%,置换组为85.96%,两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9.62%和8.77%,两组相比,P均〉0.05。结论在掌握手术适应证的前提下,股骨近端锁定板内固定术与人工股骨头置换术均为治疗高龄股骨转子间骨折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7.
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治疗高龄股骨转子间骨折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甘霖  朱国兴  钱明权 《山东医药》2011,51(19):49-50
目的综合评价骨水泥型人工股骨头置换手术对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的治疗效果。方法 25例82岁以上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行一期骨水泥型人工股骨头置换手术,评价其疗效。结果手术时间45~65 m in,平均55 m in。除l例术后发生呼吸衰竭、1例术后发生大面积脑梗塞死亡外,余23例患者均于术后l周内在协助下练习不受限制地负重行走,并较顺利地恢复伤前功能水平,无卧床并发症及全髋关节置换相关并发症发生。结论人工股骨头置换手术是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较为安全的办法,术后康复快,可早期负重,并发症发生率低。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双极人工股骨头置换手术治疗高龄Evans Ⅲ、Ⅳ型股骨粗降间骨折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对平均手术年龄为78.6岁的26例高龄Evans Ⅲ、Ⅳ型股骨粗隆间骨折的患者采用手术置换双极人工股骨头,并且重塑股骨矩,股骨矩破坏缺损处灵活运用骨水泥弥补。结果术后随访6~48个月,根据临床综合评定标准评为优15例,良8例,可3例。结论人工股骨头置换作为内固定治疗的补充,是治疗高龄不稳定型股骨粗隆间骨折的可选方法。  相似文献   

9.
何忠 《中国临床新医学》2010,3(12):1234-1235
目的探讨人工股骨头置换术在高龄股骨颈骨折中的治疗效果。方法采用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治疗高龄股骨颈骨折48例,外侧切口入路35例,后外侧切口入路13例,全部采用双极人工股骨头,股骨柄假体均为骨水泥型。结果 48例治疗后均获随访2~6年,平均4.5年。按Harris标准评分:优44例,良2例,中2例,差0例,优良率95.83%。结论采用双极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治疗高龄股骨颈骨折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10.
目的对比观察远端稳定的生物型股骨柄髋关节假体行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治疗老年转子间不稳定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老年转子间不稳定骨折患者52例,平均年龄78.2岁,均行人工股骨头置换术,随机分为两组,28例采用远端稳定的生物型股骨柄假体,24例采用骨水泥型股骨柄假体,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结果生物型假体组较骨水泥型假体组手术时间短,出血量少(P0.05),两组术中血压波动范围生物型假体组明显小于骨水泥型假体组(P0.01),两组术后下地时间和术后早期并发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随访期间内均未发现假体移位和松动,两组髋关节Harris评分无明显差异。结论远端稳定的生物型假体组人工股骨头置换手术时间短、术中出血少,避免了发生骨水泥植入综合征的风险,术后髋关节功能恢复好,并且为可能的翻修手术带来方便。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应用加长柄人工假体置换治疗高龄股骨转子间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于2002~2006年对收治的32例股骨转子间骨折进行加长柄人工股骨头置换治疗,男15例,女17例,年龄73~91岁,平均79.3岁. 结果本组32例均获得随访,无一例病人因手术并发症死亡,切口均Ⅰ期愈合,无一例发生感染及假体松动等情况发生.24例恢复接近伤前状况,8例生活能部分自理. 结论加长柄人工假体置换治疗高龄股骨转子间骨折是一种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治疗高龄股骨粗隆间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股骨粗隆间骨折老年患者38例,采用髋关节改良外侧切口入路,骨折断端复位后应用钢丝或粗丝线固定,使股骨粗隆间解剖关系基本得到恢复;常规处理股骨颈,扩股骨髓腔远端,置入骨水泥型特制人工股骨头。术后常规应用抗生素,卧床3~7d进行髋关节功能锻炼。结果38例患者手术顺利,无术中死亡及术后并发症发生。随访3个月-6年,骨折复位良好,生活基本自理,总优良率为88.89%。结论应用骨水泥人工股骨头置入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可缩短患者卧床时间、减少并发症发生。  相似文献   

13.
目的评价老年不稳定性股骨转子间骨折的临床疗效和术后康复效果。方法 82例老年不稳定性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女48例,男34例,年龄72~102岁,平均(79.6±7.8)岁。所有患者均有外伤史。骨折按Tronzo-Evans分型,Ⅲ型49例,Ⅳ型33例。均采用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术后观察测量患肢疼痛视觉模拟(VAS)评分、Harris及生存质量评分,进行统计学比较。结果术后65例获得3~48月随访,中位随访时间为21月。手术前和术后1 d、3 d、1周疼痛VAS评分有统计学差异;术后12周,Harris评分优良率为84.6%;生存质量显著性改善。结论人工关节置换手术是治疗老年不稳定性股骨转子间骨折较为合理的手术方法,积极预防并发症,加强支持治疗,是术后康复的必要保证。  相似文献   

14.
目的 观察人工半髋成型术治疗高龄骨质疏松性股骨粗隆间不稳定骨折的临床效果,探讨其临床实用价值.方法 收治48例不稳定股骨粗隆间骨折(Evans Ⅲ型11例,Ⅳ型15例,Ⅴ型22例),平均年龄85岁(78~95岁).经Zuckerman FRS功能恢复量表的骨折前功能评估和全面体检后手术风险评估软件(ORASl)的手术风险评估后,有17例19髋采用人工双动股骨头置换治疗,2例术后3个月再次跌倒致对侧骨折.全部在全麻下手术,均由同一位术者采用南方切口侧卧位植入Link SP Ⅱ柄和双动股骨头;全组病例经过30 d以上随访.结果 17例患者术前FRS评分平均为81.7分(80.7~82.7);手术并发症发生率平均为10%(7%~15%),平均死亡率为2.97%(3.2%~2.1%).所有病人术后30 d内进展顺利,平均手术时间1.5 h;平均输血量400 ml;无手术、麻醉并发症和死亡发生,病人术后3~4 d坐起,5~7 d后下地部分负重行走,10 d后,助行器辅助行走.术后30 d FRS评分平均为78.7分.随访1年以上,无一例死亡.结论 虽然人工半髋成型术治疗高龄骨质疏松性股骨粗隆间不稳定骨折尚未达到统一的认识,但经过严格的术前评估、严格的适应证筛选以及系统的术后康复,人工半髋成型术应该是非常有效治疗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15.
本研究对我院收治的高龄不稳定性股骨转子间骨折采用加长柄人工双极股骨头置换治疗观察疗效。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2006年8月至2011年8月选择在我院接受治疗的高龄不稳定性股骨转子间骨折32例,其中男12例,女20例;年龄79~93〔平均(87.64±6.32)〕岁;致伤原因:平地摔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标准柄人工股骨头置换治疗高龄严重股骨转子间骨折的生物力学稳定性。方法收集18根成年股骨标本随机分成置换组、动力髋部螺钉(DHS)组及对照组各6根。置换组模拟股骨转子间四部分骨折,钢丝捆扎固定大小转子及股骨矩,行标准柄股骨头置换,骨水泥固定;DHS组模拟股骨转子间四部分骨折,行DHS钢板内固定;对照组采用完整股骨标本。Bose3510-试验机上行轴向加压和扭转测试,测量三组标本位移变化。结果股骨转子间骨折采用标准柄股骨头置换的轴向压力与扭转力同完整股骨标本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标准柄人工股骨头置换治疗高龄粉碎性粗隆间骨折,能够获得术后关节的即刻稳定性,功能恢复好,可满足早期负重行走要求。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分析评价我科2008年1月至2013年2月应用加长柄人工股骨头置换治疗高龄股骨粗隆间骨折的方法及疗效。方法根据Harris评分和X线评估,本组病例43例。男12例,女31例。最大97岁,最小73岁。骨折Evans分型,Ⅲ型28例,Ⅳ型15例。平均随访半年至五年,术后X线无假体松动、下沉。Harris评分90.5±2分。结论加长柄人工股骨头置换不失为治疗高龄股骨粗隆间骨折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人工股骨头置换联合抗骨质疏松治疗高龄不稳定性股骨粗隆间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股骨粗隆间不稳定性骨折患者65例,随机分为观察组32例和对照组33例.两组均行加长柄人工股骨头置换治疗,观察组术后常规给予抗骨质疏松药物阿法骨化醇胶丸、维生素D、阿伦膦酸钠等治疗10周;术后6个月行Har-ris评分判定疗效.结果 术后6个月,观察组优良率为93.7%,对照组为81.8%,两组优良率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术后随访12 ~ 36个月,观察组无假体松动、感染、假体周围骨折及其他部位骨质疏松性骨折发生,骨折均愈合;对照组发生假体松动2例,其他部位骨质疏松性骨折2例;对照组术后发生并发症例数多于对照组.结论 人工股骨头置换联合抗骨质疏松治疗是高龄不稳定性股骨粗隆间骨折的有效疗法.  相似文献   

19.
人工关节置换治疗高龄骨质疏松性股骨转子间不稳定骨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股骨转子间骨折为老年患者的多发病及常见病,尤其多发生于65岁以上,且伴有严重的内科系统疾病,治疗较为棘手.对高龄骨质疏松性股骨转子间骨折合并严重心、脑、肺等疾病的患者,采取人工关节置换不失为一种拯救性治疗手段.我院2006年1月至2010年1月采取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治疗23例高龄股骨转子间骨折,取得满意疗效.  相似文献   

20.
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是治疗股骨颈骨折的常用方法之一。自1979年以来,我们对89例股骨颈骨折者行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临床资料:本组男49倒,女40例;年龄40~97岁,平均68岁。其中新鲜骨折85例,陈旧性骨折4例;头下型骨折80例,颈中型9例;非骨水泥固定77例.骨水泥固定12例;髋前外侧(SP)切口1例,髋后侧1例,髋关节后外侧(Moore)切口87例。住院时间14~71d。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