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抗栓药物在非ST段抬高型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中的应用大大减少了患者的死亡率、心肌梗死发生率。目前抗栓药物主要包括抗血小板和抗凝药,本文就这两类药物应用进展做一简要的综述。  相似文献   

2.
非ST段抬高急性冠脉综合征诊治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非ST段抬高急性冠脉综合征(NSTE—ACS)包括非ST段抬高心肌梗死及不稳定型心绞痛。监测高敏心脏肌钙蛋白可提升急性心肌梗死早期诊断的准确性。本文综述预防NSTE—ACS患者缺血事件反复发生的标靶治疗包括抗凝治疗和包含阿司匹林和P2Y12抑制剂的双联抗血小板治疗,以及对高风险患者的有创治疗。  相似文献   

3.
急性冠脉综合征(Acute coronary syndrome,ACS)是冠状动脉内不稳定斑块破裂引起血栓形成而导致的心脏急性严重缺血综合征。本病具有发病急、病情变化快及死亡率高的特点。因此对ACS早期诊断、及时危险分层以及合理的临床干预有其重要的临床意义。按2000年美国心脏病学会(ACC)及美国心脏协会(AHA)联合发布的不稳定型心绞痛和非ST段抬高心肌梗死的治疗指南,根据患近期缺血性胸痛发作时ECG的ST段变化.ST段抬高ACS主要演变为Q波型急性心肌梗死(AMI).非ST段抬高ACS主要演变为非Q波型心肌梗死(N-QMI)和UAP。  相似文献   

4.
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为冠心病急性发病的临床表现,其发病机理主要是因斑块破裂继发血栓形成所致,临床类型包括ST段抬高急性心肌梗死(AMI)以及无ST段抬高AMI和不稳定型心绞痛(UA),后两者常被称为无ST段抬高ACS。ST段抬高AMI约80%~90%最终演变为Q波性AMI,无ST段抬高AMI中约80%演变为非Q波性AMI。ST段抬高AMI1.溶栓治疗在无条件进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的医院,溶栓治疗仍是首选治疗,在AMI发病3小时内行溶栓治疗,其梗死相关血管的再通率高,死亡率明显降低,其临床疗效与直接介入治疗相当。因此发病在3个小时内到…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小剂量尿激酶治疗糖尿病合并非ST段抬高的急性冠脉综合征(ACS)的可行性。方法对20例糖尿病合并非ST段抬高的ACS患者,在充分抗凝、抗血小板基础上延迟2h静滴尿激酶50万IU,q12h×2d。结果48h内胸痛完全消失和(或)下降的ST段回升50%以上共15例(占75%);48h后至3个月观察期内心脏事件(包括再发胸痛、AMI、死亡)总次数为15次,涉及病例为4例;8例有视网膜病变患者均无出血并发症。结论在充分抗凝、抗血小板基础上延迟2h应用小剂量尿激酶治疗糖尿病合并非ST抬高的ACS方案疗效显著,且不增加出血风险。  相似文献   

6.
低分子肝素治疗非ST段抬高急性冠脉综合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急性冠脉综合征 (ACS)是近年命名的一组心血管急危重症 ,是以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不稳定为基础的病理改变 ,以急性心肌缺血为共同特征的一组临床综合征 ,包括不稳定型心绞痛、非ST段抬高心肌梗死和ST段抬高心肌梗死。抗凝治疗不仅可以预防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发展 ,还可以稳定斑块、消退斑块。本文对49例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早期给予低分子肝素治疗 ,并与常规组进行对比 ,以观察疗效。1对象和方法1 1对象 :根据国际心脏病学会和WHO《缺血性心脏病的命名和诊断标准》。对我院2000年2月~2003年7月收住心内科的临床症状、ECG检查均符合…  相似文献   

7.
康孟乐  许国娟 《海峡药学》2009,21(9):112-113
对155例高危非ST段抬高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进行分析,提出护理要点:加强相关指标的监测;做好介入术前术后的护理,预防并发症;加强心理护理及康复指导。  相似文献   

8.
目的 比较早期冠脉介入治疗和行药物治疗稳定后的延迟冠脉介入治疗对非ST段抬高性急性冠脉综合征的疗效。方法 对 14 2例经危险分层为高危的非ST段抬高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行入院后早期 ( 72h)和药物治疗稳定后的延迟介入 ( 5~ 7d)治疗 ,并进行 6个月的随访 ,比较两组患者的围术期并发症的发生率、死亡、再次心肌梗死的发生率以及再入院率和再次血运重建术率。结果 早期介入组有 3例患者发生围手术期冠脉血栓事件 ,延迟介入治疗组有 4例患者于术前发生心肌梗死 ,随访 6个月两组患者死亡、心肌梗死和心绞痛的发生率差异无显著意义 (P >0 0 5 ) ,但在早期介入治疗组再次住院率 ( 17%∶2 2 % ,P <0 0 5 )和再次血管重建术率 ( 12 %∶17% ,P <0 0 5 )明显低于延迟介入治疗组。结论 对经危险分层为高危的非ST段抬高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入院后行在阿司匹林、利吡格雷和低分子肝素保护下早期冠脉介入治疗是安全的 ,可改善患者的预后  相似文献   

9.
长期来,介人治疗非ST段抬高ACS(即不稳定心绞痛和非ST段抬高心肌梗死)患者中的价值意见不一。1998年VANOWISH研究指出该类患者介人治疗后死亡率较药物治疗更高。近年来,随着介人治疗技术的进步,如支架置人术,抗凝和抗血小板凝集的综合成果的应用,出现了可喜的转折,1999年  相似文献   

10.
赵斌 《河北医药》2012,34(3):408-409
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是以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破裂或糜烂,继发完全或不完全闭塞性血栓形成为病理基础的一组临床综合征,根据心电图表现分为ST段抬高型和非ST段抬高型,前者指的是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后者包括不稳定型心绞痛(UA)和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NSTEMI)[1].两型ACS在病理生理上的差异可能在于:非ST段抬高型病生理基础为血栓不完全堵塞动脉或微栓塞,而ST段抬高型则为血栓完全阻塞动脉血管.我院2006年6月至2011年3月收治的112例符合诊断标准的非ST段抬高型ACS患者的病例资料进行整理分析,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1.
失笑散不同溶剂提取物的抗血栓形成及溶栓作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平  夏晓晖  李强 《中国药业》2003,12(3):44-45
目的:对传统活血良方失笑散的活血作用机理和主要有效部位进行研究。方法:以石油醚、乙酸乙酯、甲醇依次提取,将所得的提取物与失笑散原方分别进行抗血栓形成和体外溶栓作用研究。结果:失笑散各提取物对口服给药动物的体外抗血栓形成均有一定的作用,其中以甲醇提取物作用更好;体外给药测定抗血栓形成实验结果表明,水提取物及甲醇提取物有较好的效果,其中以甲醇提取物效果更优,与口服给药结果一致;体外溶栓实验结果表明,各组均有一定作用,乙酸乙酯提取物的溶栓作用虽不及尿激酶,但与对照组动物相比作用极显著(P<0.001)。结论:失笑散在抗血栓形成和溶栓方面具有良好的作用,为其活血有效成分的进一步研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2.
目的  评价脑安胶囊萃取液抗血栓形成的作用。方法  采用超临界 CO2 流体萃取技术 ,分离出脑安胶囊的萃取液。参照动 -静脉旁路血栓形成法 ,建立大鼠血栓形成模型。以不同浓度的脑安胶囊萃取液及阳性药物阿司匹林用于实验大鼠 3 d后 ,分别测定血栓湿重。结果  脑安胶囊萃取液高剂量组 ( 80 mg· kg- 1 )和阿司匹林 ( 3 0 0 mg· kg- 1 )对照组的血栓湿重显著减少 ,与溶剂对照比较 ,P均 <0 .0 5 ;但两组间比较 ,P>0 .0 5 ;而脑安胶囊萃取液 2 0 ,40 mg· kg- 1 组的血栓湿重与溶剂对照组比较 ,P均 >0 .0 5。结论 脑安胶囊萃取液高剂量对实验性大鼠血栓形成有拮抗作用  相似文献   

13.
梁军 《中国处方药》2008,(11):78-79
恶性黑色素瘤(malignailt melanoma,MM)的早期治疗以手术为主,无瘤患者的预后根据危险因素不同而各异。根据病灶浸润深度、有无溃疡、淋巴结转移情况等危险因素,术后患者被分为4类:①Ⅰ期(低危),厚度≤2mm;②ⅡA期(中危);③ⅡB-ⅢA期(高危);④ⅢB-Ⅳ期(极高危)。低危患者有可能长期存活,5年生存率95%左右。中危患者术后5年生存率80%左右,高危和极高危患者的5年生存率10%-50%不等。  相似文献   

14.
我国社会药房现状及发展建议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孔亮  邱家学 《中国药房》2003,14(1):56-58
目的 :探索我国社会药房的发展之路。方法 :分析我国社会药房的现状 ,研究美国药店发展的成功经验。结果与结论 :我国社会药房应实行多元化经营 ,实施连锁 ,开发自有品牌产品。  相似文献   

15.
心房颤动患者需应用抗血栓药物,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患者在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后需应用两个抗血小板药物。伴有心房颤动的ACS患者同时应用抗凝药物和两个抗血小板药物可增加出血的危险性。本文对伴有心房颤动的ACS患者抗血栓治疗的必要性和风险、目前的研究结果和推荐意见等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6.
类风湿性关节炎是一种病因未明的慢性系统性疾病,目前临床上对此类患者的治疗主要以药物治疗为主。本文通过介绍小分子化学合成类药物、JAK抑制剂、靶向IL-17药物,以探讨类风湿性关节炎靶点药物的作用机制及其治疗进展情况,旨在为临床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提供新的方向。  相似文献   

17.
《中国药房》2018,(5):580-586
目的:了解国内外药物治疗管理(MTM)的开展现状及药师在该服务中的价值,为我国药学服务的发展提供新思路。方法:通过回顾国内外关于MTM的相关文献研究,对MTM的发展背景、相关概念、核心要素、国外工作模式、实施项目及研究情况、国内发展情况进行论述。结果与结论:MTM是在药学监护实践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一种服务策略,包括五大核心要素,主要面对慢性病、使用多种药物以及药费过高的患者,由药师通过面对面或者电话的方式提供。国外MTM服务的工作开展相对较成熟,且已有广泛研究证明该服务在临床、经济和人文等方面的效果。我国政府十分重视老年患者的慢病管理,但最初多以医师和护士开展的管理为主,药师开展的药学服务近5年才逐渐增加。目前国内MTM的相关文献以综述为主,实践内容尚处于初期,效果评价等实证研究欠缺。我国慢病管理的药学服务模式可以借鉴国外MTM模式进行探索和开展。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药剂科的管理现状并予以改善。方法结合我院的实际情况,对管理存在的问题进行研究分析,并找出解决问题的对策。结果我院对药剂科的投入力度不大,重视度不高,管理不到位,导致药剂科发展较难。结论药品制造环节透明化,建设电子智能化,管理与监视全面化,服务咨询一体化。  相似文献   

19.
神经内科学作为一门临床医学专业,研究领域涉及从宏观到微观,从人群到分子等不同层次,包括形态学、生理学、生物化学及分子生物学等分支。目前神经影像学及由此带动的血管介入技术、分子生物学及细胞治疗技术等,已经成为神经内科最受关注的技术。但是,这些技术并不能取代传统的临床方法、病理学方法和流行病学调查等方法。军队神经内科学的发展,应该更多地关注军队人员神经内科疾病群的调查、研究和防治干预,并面向未来军事行动中神经系统损伤的治疗和康复进行研究。  相似文献   

20.

Purpose

The purpose of this study was to develop a novel, drug-free therapy that can reduce the over-accumulation of cariogenic bacteria on dental surfaces.

Methods

We designed and synthesized a polyethylene glycol (PEG)-based hydrophilic copolymer functionalized with a pyrophosphate (PPi) tooth-binding anchor using “click” chemistry. The polymer was then evaluated for hydroxyapatite (HA) binding kinetics and capability of reducing bacteria adhesion to artificial tooth surface.

Results

The PPi-PEG copolymer can effectively inhibit salivary protein adsorption after rapid binding to an artificial tooth surface. As a result, the in vitro S. mutans adhesion study showed that the PPi-PEG copolymer can inhibit saliva protein-promoted S. mutans adhesion through the creation of a neutral, hydrophilic layer on the artificial tooth surface.

Conclusions

The results suggested the potential application of a PPi-PEG copolymer as a drug-free alternative to current antimicrobial therapy for caries prevention.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