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目的:观察了解重组人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对海水浸泡后的兔软组织刨伤的治疗效果.方法:以成年家兔为实验动物,建立背部双侧圆形创伤模型,每组8只,随机分为单纯创伤组(对照组)、创伤合并海水浸泡组(海水浸泡组)、创伤合并海水浸泡后重组人bFGF治疗组(bFGF组).观察各组创面肉芽组织的生长状况,统计创面面积变化及创面愈合.结果:海水浸泡组的肉芽组织形成时间显著晚于对照组及bFGF组.对照组平均愈合时间为(12.4±0.9)d;创伤合并海水浸泡组的平均愈合时间为(16.9±1.1)d;海水浸泡合并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治疗组的平均愈合时间为(13.5±1.1)d.结论:海水浸泡能导致伤口愈合时间延迟,bFGF对于海水浸泡伤口具有显著促愈合作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建立大鼠肢体火器伤合并海水浸泡模型,观察伤后愈合过程并分析影响愈合因素。方法:利用小型点爆源制造小鼠肢体火器伤模型,随机选取20只雄性Wistar大鼠,分为对照组及实验组,每组10只。制造肢体火器伤模型后对照组不浸泡,实验组伤后海水浸泡30min。观察记录伤后愈合过程,检测愈合过程中愈合时间、伤口面积、体重等指标变化及伤口愈合后的病理形态。结果:实验组伤口愈合时间较对照组晚;伤后相同时间点两组伤口面积存在差异;实验组创后早期显著体重下降,晚期体重平均增加量显著低于对照组;实验组伤口愈合后真皮层及皮下存在特殊病理学变化。结论:与单纯火器伤相比,火器伤合并海水浸泡可导致伤口延迟愈合。  相似文献   

3.
重组人表皮生长因子治疗儿童口腔溃疡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重组人表皮生长因子(金因肽)治疗儿童口腔溃疡的疗效。方法:88例患儿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采用金因肽局部喷药,对照组给予碘甘油局部涂药,分组观察。采用随机平行对照实验,以创面愈合时间及疼痛消失时间为考察指标,比较rhEGF凝胶和碘甘油治疗口腔溃疡的疗效。完成可评估病例88例,其中实验组48例,对照组40例。两组均治疗至溃疡愈合或2周止,记录溃疡愈合时间和疼痛消失时间。结果:实验组愈合时间为(5.57±3.23)d,对照组为(8.23±3.15)d,两组比较,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实验组和对照组疼痛消失时间分别为(4.8±1.9)d和(7.3±3.9)d,两组比较,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rhEGF凝胶对口腔溃疡创面具有明显的促进愈合作用,应用方便、安全。  相似文献   

4.
目的 观察康复新液对腹部切口脂肪液化的疗效。方法 106例腹部切口脂肪液化患者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切口给与康复新治疗,对照组给与生理盐水,比较术后切口平均愈合时间。结果 实验组平均愈合时间为10.5±3.2d,对照组平均愈合时间为14.6±8.3d,两者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康复新能够减少术后切口愈合时间,促进伤口愈合。  相似文献   

5.
有创-无创序贯机械通气治疗COPD合并呼吸衰竭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有创-无创序贯机械通气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合并呼吸衰竭的方法与疗效。方法将行气管插管机械通气的COPD合并呼吸衰竭的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在出现肺部感染控制窗(PIC)后,序贯组患者给予拔除气管插管,经口鼻面罩双水平气道正压通气;对照组继续有创通气,常规压力支持模式脱机。观察两组的有创通气时间、总机械通气时间、住ICU时间、总住院时间、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发生率、再插管率、死亡率。结果序贯组与对照组的有创通气时间分别为(5.71±1.93)d和(12.53±4.52)d,住ICU时间为(8.76±2.73)d和(14.12±4.85)d,VAP发生率为5.88%和35.29%,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两组的总机械通气时间分别为(10.35±2.55)d和(12.53±4.52)d;总住院时间为(18.35±3.59)d和(20.24±6.22)d;再插管率为5.88%和17.65%;死亡率为5.88%和11.76%,两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对COPD合并呼吸衰竭需机械通气治疗的患者,以肺感染控制窗为切换时机,有创-无创序贯机械通气治疗是更有效的方法,可以缩短有创机械通气时间及住ICU时间,降低VAP发生率。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妇科联合外科腹腔镜于术机微创外科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因妇科疾病合并外科疾病而需行腹腔镜联合于术的患者72例为观察组,选择同期因单一妇科疾病行腹腔镜手术的患者72例为对照组。结果:两组患者均获得成功,无一例中转开腹,无相关并发症发生。观察组平均手术时间106±17.43min,对照组的甲均手术时间72±14.38min,观察组平均出出量78±34.72ml,对照组的平均出血量54±28.42ml,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观察组术后平均住院时间4.07±1.31d,对照组术后平均住院时间3.82±1.45d,观察组术后病率15.14%,对照组术后病率14.65%,两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妇科联合普外科腹腔镜手术在同一麻醉下完成两种以上手术,创伤小,住院时间短,病人痛苦少,充分体现微创外科的优越性,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7.
1,25-二羟维生素D3抑制大鼠角膜移植术后免疫排斥反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1,25-二羟维生素D3对角膜移植术后免疫排斥反应的影响。方法以45只SD大鼠为受体,15只Wistar大鼠为供体建立穿透性角膜移植模型。受体SD大鼠随机分成实验组、实验对照组和对照组,每组15只。实验组及实验对照组行同种异体角膜移植,对照组行自体角膜移植。术后0~13d实验组腹腔注射1,25-二羟维生素D31.0μg·kg-1·d-1,对照组和实验对照组注射灭菌花生油2ml/d;术后观察植片存活情况,并于术后14、21、30d每组随机处死5只大鼠行植片病理学检查和ELISA检测外周血IL-1β、IL-2、IL-8、IL-10。结果对照组角膜植片存活时间为(21.7±6.8)d,实验对照组为(11.2±2.5)d,实验组为(19.3±5.2)d,3组比较统计学差异非常显著(P〈0.01);病理学检查示实验组淋巴细胞浸润和新生血管均较实验对照组少;实验组外周血中IL-1β、IL-2、IL-8含量与实验对照组相比下降,IL-10含量增高,统计学差异非常显著(P〈0.01)。结论1,25-二羟维生素D3能在角膜移植后有效的保护植片,抑制排斥反应,延长植片存活时间。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皮片移植修复联合负压封闭引流技术对深度烧伤患者创面愈合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3年3月~2015年3月笔者医院收治的深度烧伤患者6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0例,对照组采用传统换药方法,去除坏死组织并控制感染,促进肉芽组织生长;观察组采用负压封闭引流技术。两组患者创面新鲜后,分别采用皮片移植技术修复创面。结果 观察组创面完全愈合时间为20.1±2.5天、肉芽生长时间为8.9±2.6天、住院时间为21.5±4.6天、疼痛评分为3.2±1.3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24.3±3.8天、12.8±3.5天、30.6±6.8天、5.9±1.2分,同时观察组患者治疗14天后创面愈合率73.3%,皮片成活率为96.7%,明显高于对照组(50.0%和63.3%),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观察组无并发症发生,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为20.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皮片移植修复联合负压封闭引流技术治疗深度烧伤患者疗效显著,创面愈合时间短、愈合率高且并发症低,值的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紫外线照射猪皮治疗深度烧伤创面的临床效果。方法 64例深Ⅱ度以上烧伤患者纳入观察范围,随机分为对照组30例和实验组34倒,实验组患者烧伤创面覆盖猪皮预先经40W紫外线照射2h,对照组患者烧伤创面覆盖猪皮未经紫外线照射,观察各组患者烧伤创面愈合效果。结果 实验组烧伤创面平均愈合时间为(28.8&#177;2.1)d.显著少于对照组,创面J类愈合率高于对照组。结论 猪皮经紫外线预照射用于深度烧伤创面能显著加快创面愈合。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加压反包扎法预防及治疗体表手术后淋巴漏的临床疗效。方法187例体表肿瘤手术后患者采用不同包扎方法,前100例行常规包扎,后87例行加压反包扎。结果术后主要并发症皮下积液(淋巴漏)发生25例,其中常规组21例,加压反包扎组4例,常规组淋巴漏愈合时间平均(20.6&#177;2.2)d,加压反包扎组平均愈合时间(10.4&#177;1.8)d,两组术后淋巴漏发生率及淋巴漏愈合时间均有显著差异。结论手术后采用局部加压反包扎法包扎,能减少主要并发症淋巴漏的发生,促进淋巴漏愈合,提高手术质量。  相似文献   

11.
12.
Foote  Frederick 《JAMA》2005,294(24):3064
  相似文献   

13.
14.
15.
16.
Wound healing     
Wound healing is an important physiological process to maintain the integrity of skin after trauma, either by accident or by intent procedure. The normal wound healing involves three successive but overlapping phases, including hemostasis/inflammatory phase, proliferative phase, and remodeling phase. Aberration of wound healing, such as excessive wound healing (hypertrophic scar and keloid) or chronic wound (ulcer) impairs the normal physical function. A large number of sophisticated experimental studies have provided insights into wound healing. This article highlights the information after 2010, and the main text includes (i) wound healing; (ii) wound healing in fetus and adult; (iii) prostaglandins and wound healing; (iv) the pathogenesis of excessive wound healing; (v) the epidemiology of excessive wound healing; (vi) in vitro and in vivo studies for excessive wound healing; (vii) stem cell therapy for excessive wound healing; and (viii) the prevention strategy for excessive wound healing.  相似文献   

17.
Wound Healing     
Buckley  Byron 《JAMA》2008,299(14):1647
  相似文献   

18.
19.
20.
随着现代创伤技术的发展,创伤敷料不仅具有覆盖创面的作用,更重要的是具有促进创面愈合的功能。从20世纪60年代起,众多学者通过大量的创面实验研究和临床实践证明创伤敷料具有促进创面愈合的功能,当前在创伤敷料的研发中如何更好地贯彻"湿性环境愈合"理论,同时发挥中医传统的治伤优势,将是未来新型创伤敷料研发的方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