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应用ARMS法检测中国人中两种常见G6PD基因突变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相似文献   

2.
ARMS法检测江西省常见的三种G6PD缺乏症基因突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应用突变特异性扩增系统(amplification refractory mutation system,ARMS)检测江西省常见的3种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G6PD)缺乏症突变基因G1376T、G1388A、A95G。方法 用ARMS法对40例江西籍经G6PD/6PGD比值证实为G6PD缺乏者进行检测。结果 40例江西籍G6PD缺乏者检出G1376T11例(27.5%)、G1388A17例(42.5%)、A95G1例(2.5%)。3种突变占40例G6PD缺乏者G6PD突变基因类型72.5%,末定型11例。结论 ARMS是一种简单、省时、经济、准确的检测G6PD基因常见突变的方法。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中国人两种常见G6PD基因突变型G1388A和G1376T的酶活性。方法应用聚合酶链反应(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PCR)、变性梯度凝胶电泳(Denaturing gradient gel electrophoresis,DGGE)技术和DNA测序技术确定标本的基因型。通过G6PD/6PGD比值法检测酶活性。结果34例男性G1388A突变组G6PD活性显著高于41例男性G1376T突变组(P<0.01)。结论G1376T突变比G1388A突变更能影响G6PD酶活性,G1376T突变组酶活性较G1388T组更低。  相似文献   

4.
目的:体外构建人类G6PD突变型.方法:①运用PCR方法获得含有G6PD基因开放阅读框的PCR产物,随后将PCR产物连接到18T-simple vector中,构建成18T-G6PD;②酶切下G6PD cDNA的开放阅读框并连接到pALTER-1 vector中,构建成pAL-G6PD重组子;③运用含有突变序列的寡核苷酸引物体外构建G6PD835-海口突变重组子(835A→G,T279A),命名为pAL-G6PD-AG.结果:获得了G6PD的T279A的突变重组子.结论:此项工作为进一步体外表达突变型G6PD,并展开比较人类G6PD新发点突变835-海口(835A→G,T279A)与正常G6PD的酶动力学差异的研究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5.
为了探索一种快速、灵敏及准确的检测红细胞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G6PD)基因点突变方法,我们采用单链构象多态技术(SSCP),对20例G6PD变异型基因外显子2进行分析。发现有4例患者双链DNA中有一条链出现泳动变位,明显慢于正常人及其他患者,用PCR直接侧序表明在cDNA第95位核苷酸发生碱基置换(T→C)。结果说明SSCP技术检测点突变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比现行的点突变检测方法简便易行。作者还对PCR-SSCP的优点和所检测突变的特点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6.
一种新的G6PD基因突变型的鉴定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鉴定1例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缺乏症患者的基因突变。方法: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内切酶筛查葡萄糖-6-磷酸酶基因1388G→A、1376G→T、1360C→T、1024C→T、592C→T、517T→C、493A→G,487G→A、392G→T、95A→G突变,用单链构象多态性筛查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基因的所有外显子,用核苷酸序列测定确定基因突变。结果:该患者未存在1388G→A、1376G→T、1360C→T、1024C→T、592C→T、517T→C、493A→G、487G→A、392G→T、95A→G突变,但在外显子8发现了一种新的G6PD基因突变———835A→G突变,此突变导致第279位的苏氨酸被丙氨酸取代,将其命名为G6PD-海口,其酶活性约是正常的10%,比835A→T突变型的活性低,后者的酶活性约是正常的40%;分析人G6PD的三维结构模型表明,第279位苏氨酸残基的羟基对于维持G6PD亚基的相互作用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结论:835A→G突变是一种新的G6PD基因突变型,G6PD的第279位苏氨酸残基的羟基是维持G6PD亚基相互作用及酶活性的必需基团。  相似文献   

7.
我国少数民族G6PD缺乏症基因突变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刘家明  卢桂森 《华夏医学》2001,14(4):560-562
中国人的G6PD基因突变有18种突变型:G1388A,G1376T,G1387T,G1387T,G1381A,G1360T,C1024T,C1004T,G871A,A835G,G592T,C519T,T517C,A493G,G487A,G392T,A95G和C1311T。通过对云南,贵州,广西,海南等地少数民族的G6PD基因突变型检测,证明G1388A,G1376T和A95G是少数民族主要突变点,而且这三种突变型只在中国人中发现,世界其它民族中未见有报道,这可能是中国人G6PD缺乏症的特征之一,从而从分子进化水平证明中华民族的统一起源,对人类学和遗传学研究有重要价值,为人类基因组多样性计划及多态性的研究积累,提供更有价值的资料。  相似文献   

8.
作者对产检夫妇中查出葡糖-6-磷酸脱氢酶(G6PD)缺乏症的男性患者39例作了生化变异型鉴定(按1967年WHO统一法)。并研究了其G6PD基因突变的性质。方法是,在分别扩增G6PD编码的13个外显子的基础上,用其PCR产物作非对称  相似文献   

9.
测定人红细胞G6PD活性的三种方法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膜反向斑点杂交法在广东人G6PD基因6种常见突变同步检测中的应用。【方法】 用高铁血红蛋白还原试验和G6PD/6-PGD酶活性比值法进行G6PD缺乏症筛查应用多重PCR方法扩增G6PD基因目的片段用Premier Primer6.0软件设计和优化针对广东人常见6种G6PD基因突变型的特异性寡核甘酸探针,用乙基-3-二甲氨基丙碳二亚胺(EDC)法处理尼龙膜并固定探针,制成G6PD基因突变检测用膜条多重PCR扩增产物与固定在膜条上寡核苷酸探针进行杂交,通过显色反应判读结果以G6PD基因测序为金标准,对膜反向斑点杂交法进行评价。【结果】 26例标本中膜反向斑点杂交法检测结果:95 A→G突变型5例,1024C→T突变型3例, 1376 G→T突变型8例,1388G→A突变型7例,392 G→T突变型1例,未发现1311C→T突变型,有两例检测为阴性膜反向斑点杂交法未能测出的2例标本经基因测序证实存在392G→T突变,其余24例膜反向斑点法与基因测序法的结果完全一致,符合率为92.3%(24/26)。【结论】 在优化探针设计和杂交条件前提下,膜反向斑点杂交法可用于广东人G6PD基因6种常见突变型的同步检测  相似文献   

11.
用定量法、双纸片法和纸片法测定70份人红细胞G6PD活性。结果发现:双纸片法和纸片法中的血纸片在晾干后8h内与定量法测定结果相一致;但纸片法中的血纸片在室温下放置超过24h后,(+)和/或(±)的结果增多。说明双纸片法应用于疟疾防治发药现场作定性筛查G6PD缺陷症时,能客观地反映受试者G6PD活力水平,并能准确地观察结果。  相似文献   

12.
13.
临床上可见到有些人因用某些药物(如磺胺、痢特灵,解热镇痛剂和抗癌药等)或吃鲜蚕豆等食品而引起黄疸,酱油色尿……,出现溶血性贫血。其多见原因是先天性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G6PD)缺陷。一、G6PD与红细胞糖代谢成熟红细胞已无线粒体,只能依靠葡萄糖的无氧酵解(90%±)和磷酸戊糖通路代谢(10%±)获取能量。在磷酸戊糖通路中、葡萄糖经中心酶—G6PD催化还产生具有重要作用的还原型辅酶Ⅱ(NADPH)。二、NADPH的作用红细胞的主要功能是运输氧气,故受氧化的危险性大,而且  相似文献   

14.
荧光PCR熔解曲线法检测广东韶关地区G6PD缺乏症基因突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采用荧光PCR熔解曲线法检测广东韶关地区G6PD缺乏基因突变,获得基因突变谱并进行方法学应用评价.方法:采用荧光PCR熔解曲线法试剂盒对613例G6PD缺乏症表型筛查阳性样本,分两管检测中国人群常见的12种G6PD基因突变(95A>G、383T>C、392G>T、487G>A、517T>C、592C>T、871G>A、1004C>A、1024C>T、1360C>T、1376G>T、1388G>A).结果:613例标本中检出基因突变536例(男性365例,女171例,占87.44%),其中:1388G>A突变210例(占37.30%),1376G>T突变213例(占37.83%),95A>G突变55例(占9.77%),871G>A突变49例(占8.70%),1024C>T突变18例(占3.20%),1004C>A突变2例(占0.35%),1360C>T突变4例(占0.71%),383T>C突变1例(占0.18%),392G>T突变10例(占1.78%),517T>C突变1例(占0.18%),没有发现487G>A、592C>T突变类型.另外,女性双重杂合或纯合突变分布情况为:1388G>A纯合突变7例,1376G>T纯合突变4例,871G>A纯合突变1例,1388G>A/1376G>T杂合突变4例,1388G>A/871G>A杂合突变2例,1388G>A/95A>G杂合突变1例,1376G>T/1024C>T杂合突变1例,1376G>T/95A>G杂合突变1例,1376G>T/392G>T杂合突变2例.结论:1388G>A,1376G>T,95A>G,871G>A,1024C>T,1004C>A,1360C>T,383T>C,392G>T,517T>C是韶关地区最常见的基因突变类型,与已报道的中国南方人群突变谱相近;荧光PCR熔解曲线法G6PD缺乏症基因结果准确,可广泛应用于临床基因检测.  相似文献   

15.
目的 对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G6PD)缺陷症患者进行G6PD基因型分析,分析基因突变类型.方法 选取经G6PD活性测定确诊为G6PD缺陷症的49例患者和100名G6PD活性正常的体检者的全血标本,PCR和DNA测序法对G6PD基因外显子2~13进行序列分析.结果 49例G6PD缺陷症患者中,共发现12种错义突变,其中常见的三种为G6PD G1388A(26.5%)、G1376T(28.6%)和A95G(14.3%),此三类基因型患者G6PD活性仅为正常人群的5%~18%.临床主要表现为新生儿黄疸、进食蚕豆后发生急性溶血性贫血等.其余突变类型包括C1024T(4.1%)、C1225T(2.0%)、C1159T(2.0%)、G487A(4.1%)、G392T(4.1%)、G1160A(6.1%)、G871A/C1311T(4.1%)和C406T/C1311T(2.0%);在外显子7上发现了一种新的错义突变即G691C,该突变造成G6PD第231位丙氨酸(Ala)被脯氨酸(Pro)替代.正常对照标本未发现相同的基因改变.结论 G6PD基因G1388A、G1376T和A95G是G6PD缺陷症患者最常见的三种突变类型.新发现的G691C突变导致Ala231Pro,是引起红细胞G6PD活性降低,患者临床出现溶血症状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6.
17.
目的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上,应用速率法检测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G6PD)的活性和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G6PD)/6-磷酸葡萄糖酸脱氢酶(6PGD)比值,并建立相应参考范围。方法在7600全自动生化分析仪上采用速率法对82例健康的全血样本进行总G6PD和6PGD检测。结果总G6PD、6PGD、G6PD和G6PD/6PGD的参考范围分别为17.86±4.84、11.45±3.06、6.41±2.96和0.56±0.24。结论应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G6PD和G6PD/6PGD,与传统手工法相比,快捷、准确、简便,又能减少试剂用量,降低成本,适用人群的大规模的筛查。  相似文献   

18.
袁静 《中外医疗》2021,40(14):39-42
目的 探究G6PD基因突变位点与G6PD活性的关系以及G6PD基因突变位点与溶血性黄疸的关系.方法 方便选取2016年10月—2018年10月于该院诞生的G6PD缺乏溶血性黄疸的41例新生患儿,使用突变特异性扩增系统(ARMS)法,对41例患儿的基因变异类型进行检测并记录黄疸起始时间、血红蛋白水平、总胆红素水平、G6P...  相似文献   

19.
用聚合酶链反应-单链构象多态性(PCR-SSCP)、DNA直接测序和多重PCR法,检测了18例慢性粒细胞白血病(CML),1例K562细胞株,9例急性粒细胞性白血病(AML),6例急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ALL),2例多发性骨髓瘤(MM)患者外周血/培养细胞DNA中P16基因的点突变和基因缺失。用PCR-SSCP共筛查出5例CML中P16基因的异常,突变率为27.8%(5/18),对其中1例外显子2异常者经测序证实为第151密码子CCC→CGC的转换,导致Pro→Arg的错义突变;并检出1例MM中P16基因外显子3的异常;受检的ALL,AML,K562细胞株中,未检出突变。各病例中均未检出P16基因的缺失。本文探讨了白血病中P16基因突变的意义。  相似文献   

20.
目的研究贵州土家族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G6PD)基因致病突变型,检测G6PD缺乏症发生率及基因频率。方法通过硝基四氮唑蓝纸片法对2 789例土家族男性进行G6PD缺乏症定性筛查,用变性高效液相色谱技术和DNA测序对78例个体进行基因突变型鉴定。结果在2 789例纯系土家族男性中,发现2例酶活性异常。在印江县采集的78例(2例酶活性异常和76例正常)纯系土家族男性血样中,共检出G6PD c.1388G>A突变2例、c.1376G>T突变1例和c.1311C>T/IVS 11+93T>C突变2例,基因突变型分别占2.6%、1.3%和2.6%。结论在贵州土家族人群中发现c.1388G>A、c.1376G>T和c.1311C>T/IVS11+93T>C 3种突变型,是共同存在于中国人群的G6PD基因突变型,中华民族可能源于共同的祖先;贵州省印江县土家族男性G6PD缺乏症的基因频率为6.5%,可为上述地区G6PD缺乏症的防治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