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目的 分析院外心脏骤停(OHCA)患者的临床特征和影响心肺复苏(CPR)成功的因素,探讨目前救治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合理有效的改进对策。方法 选择2019年1月1日—2022年12月31日期间杭州市临安区第一人民医院急诊救治的229例OHCA并行CPR的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复苏结果分为复苏成功组(71例)和复苏失败组(158例)。采用Utstein模式回顾性分析影响OHCA患者复苏成功(ROSC)的相关因素,通过与现阶段国内研究数据对比,寻找目前我区救治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合理有效的解决办法。结果 单因素分析显示,影响OHCA患者ROSC的因素为院前急救反应时间、有无第一目击者、有无即刻CPR、有无6 min内CPR、有无院前急救、首次监测心律类型、电除颤次数、电除颤时间、CPR总时长(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院前急救反应时间(P=0.020)、有无6 min内CPR(P=0.002)为OHCA患者ROSC的独立影响因素。院前急救反应时间每增加一个单位,复苏成功率降低约27.3%(95%CI:0.557~0.950),有6 min内CPR者复苏成功率较无6 m...  相似文献   

2.
对于院外心脏骤停患者,体外心肺复苏能提供更有效的治疗,为患者争取更多生存机会及更好的神经功能结局。本文将从院外心脏骤停体外心肺复苏后神经功能结局、影响神经功能结局的因素这两个方面进行论述。  相似文献   

3.
严浩  李贝 《北京医学》2015,37(11):1089-1091
目的 探讨院外亚低温治疗与心肺复苏同时进行抢救心脏骤停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回顾分析北京急救中心2011年1月至2014年1月院外抢救心脏骤停的患者63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30例,采用经心肺复苏(CPR)自主循环恢复后送至院内再行亚低温治疗;亚低温治疗(mild hypothermia therapy,MHT)组33例,心肺复苏与亚低温治疗同时进行.对比两组患者CPR前的肛门温度,到达医院时肛门温度以及达到目标温度所用时间,比较两组患者在复苏后第1、3、7天格拉斯哥昏迷量表(GCS)评分,以及存活例数.结果 MHT组到达医院时,有5例肛温达到目标温度,平均肛温(34.7±0.8)℃,低于对照组的(36.4±1.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MHT组达到目标温度平均用时(3.0±1.8)h,低于对照组的(5.7±2.0)h,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复苏后当天GC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6.9±1.5)vs.(6.8±1.3)];复苏后第7天,MHT组比对照组明显升高[(12.1±1.6)vs.(9.7±1.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MHT组最终存活9例,对照组存活6例,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 在院外心肺复苏的同时开始亚低温治疗,可以达到更好的脑保护效果,增加了患者的生存率,值得在院外抢救心脏骤停中推广.  相似文献   

4.
目的通过对影响急诊重症监护病房(EICU)心脏骤停心肺复苏的因素进行分析,以提高救治成功率.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5月至2012年3月我院EICU收治的86例心脏骤停且心肺复苏患者的临床资料,并对影响心肺复苏的相关因素进行总结分析.结果86例心脏骤停患者经过开展心肺复苏抢救,成功56例(65.12%),失败30例(34.88%).心率异常引起的心脏骤停患者的复苏成功率较高,复苏时间≤3Min以及使用大剂量的肾上腺素均有助于提高复苏成功率.结论 EICU心脏骤停患者心肺复苏的相关临床因素主要有:心脏骤停原因、复苏开始时间、肾上腺素剂量等.  相似文献   

5.
心脏骤停是急诊科最紧急最危险的状态之一,在我国,院外心肺复苏成功率小于2%。而第一目击者若能及时对心脏、呼吸骤停者实施有效的心肺复苏可明显提高其生存率。本文报告1例院外心脏停跳达38分钟之久的老年患者,在没有电除颤情况下徒手和药物复苏成功的例子,印证了新版心肺复苏指南所强调的重点是有效心脏按压和群众广泛参与。本例复苏成功的例子还证实,在早期建立了基础生命支持的情况下,适当延长抢救时间也是必要的。  相似文献   

6.
目的对心脏骤停患儿在不同时机实施气管插管心脏复苏(CPR)的成功率进行探析。方法回顾分析2015年2月‐2017年2月该院急诊的85例心脏骤停患儿的临床资料,依照气管插管时机不同分成A组(5个循环常规CPR后)、B组(10个循环常规CPR后)及C组(15个循环常规CPR后),分别为25例、31例和29例,对比分析3组自主循环恢复和心肺复苏成功情况。结果 A组自主循环恢复率为68.0%,心肺复苏成功率为60.0%,B组分别为64.5%、58.1%,C组分别为37.9%、31.0%,A、B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B两组与C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意义(P0.05);A、B两组CPR成功患儿的平均动脉压(MAP)、血氧饱和度(Sp O2)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与C组比较差异有统计意义(P0.05)。结论对心脏骤停患儿在实施5~10个循环常规CPR后实施气管插管CPR成功率最高,且血气状况显著改善,值得临床实践。  相似文献   

7.
《中国现代医生》2020,58(14):96-100
目的探讨ICU心脏骤停患者心肺复苏的影响因素,从而提高心肺复苏成功率。方法回顾性分析丽水市人民医院2014年6月~2019年6月在ICU发生心脏骤停的106例患者,根据心肺复苏结果分为复苏成功组(n=76)和复苏失败组(n=30)。比较两组间临床特征,通过χ2检验筛选出具有统计学差异的指标,再进一步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探讨影响心肺复苏成功率的因素。结果入组的ICU心脏骤停患者的复苏成功率为71.69%,心肺复苏成功组和心肺复苏失败组在性别、吸烟、饮酒、心脏骤停前乳酸水平、心肺复苏时机、除颤时机、是否气管插管方面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相比于复苏成功组,复苏失败组患者年龄≥60岁比例更高(P=0.043),存在心血管并发症多(P=0.032),APACHEⅡ评分高(P=0.025),心脏骤停类型为不可电复律心律比例高(P=0.014),复苏时间≥30 min比例高(P0.001)。Logistic回归分析提示合并心血管疾病(P=0.001,OR=9.252,95%CI=2.502~34.202)、急性生理学及慢性健康状况评分Ⅱ评分高(P=0.006,OR=3.931,95%CI=1.475~10.475),心脏骤停类型为不可除颤心律(P=0.020,OR=0.153,95%CI=0.031~0.745)是心肺复苏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合并心血管疾病、基础疾病严重以及心脏骤停类型为不可除颤心律是ICU心脏骤停患者心肺复苏失败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8.
黄正斌 《右江医学》2013,41(1):91-92
<正>心脏骤停(cardiac arrest,CA)是由各种病因导致的生命最危急的临床情况,可迅速进展至不可逆的脑死亡。及时有效地进行心肺复苏(cardio-pulmonary resuscitation,CPR)在CA抢救中具有极其重要的地位,虽然近年来CPR逐步得到规范和推广,但国内CPR成功率仍处于较低水平,如何提高CPR成功率成为急诊科医师面临的艰巨问题。本文对我院急诊科2006年3月~2010年4月救治的  相似文献   

9.
目的:对心脏骤停患者实施院外急救和院内急救的心肺复苏进行分析,为挽救患者的生命提供依据。方法:选择2011-06~2011-12于医院内和医院外接受急救的心脏骤停患者35例,其中24例在院外接受心肺复苏急救,11例在院内接受心肺复苏急救,对这两组患者的急救结果进行观察比较,并分析影响急救的相关因素。结果:院外急救患者中复苏成功率为4.17%,有效率为8.33%,院内急救患者复苏成功率为9.09%,有效率为18.18%,两组复苏有效患者急救时心脏骤停时间均不超过6min,6min内复苏有效率显著好于6min外复苏有效率(p<0.05)。结论:心肺复苏成功的关键因素是要短时间内对患者进行抢救,心脏骤停时间3min是救治的黄金期。  相似文献   

10.
鲁宗臣  王莉 《吉林医学》2010,31(18):2822-2822
目的:探讨心脏骤停与心肺复苏疗效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287例心脏骤停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院内、外两组复苏成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复苏成功率与心脏骤停初期复苏地点、时间、救护措施等有关。结论:提高心肺复苏成功率的关键是尽早心肺复苏、电除颤和高级心血管生命支持,普及复苏知识。  相似文献   

11.
王炳今 《中外医疗》2016,(23):97-99
目的:对比心肺复苏机及徒手心肺复苏在心脏骤停抢救中的疗效,探讨心肺复苏机在心脏骤停时的抢救意义。方法整群选取2015年1月—2016年2月收治的46例心肺复苏后患者资料,其中22例采用心肺复苏机予以心肺复苏,为研究组;其余24例采用徒手心肺复苏,为对照组。回顾性分析、比较两组患者平均动脉压、血氧分压、自主循环恢复时间、复苏成功率及24 h存活率。结果研究组自主恢复时间(16.32±5.23)min、平均动脉压(76.8±4.76)mmHg、血氧分压(53.74±3.31)mmHg、复苏成功率(63.64)%均高于对照组(29.41±15.82)min、(72.49±3.17)mmHg、(43.06±12.32)mmHg、45.83%,组间对比显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与对照组24 h存活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心肺复苏机虽未能明显改善其预后及存活率,但是维持患者的血流动力学状态、提高心肺复苏成功率、缩短自主循环恢复时间优于徒手心肺复苏。  相似文献   

12.
因心脏疾患如冠心病、心肌病、主动脉狭窄或关闭不全、二尖瓣脱垂、预激综合征和一些非心脏疾患 ,如主动脉夹层分离、代谢与电解质紊乱、急性酒精中毒、雷击、溺水、窒息等均可以引起心脏骤停。一旦确诊为心脏骤停 ,立即在现场施行心肺复苏术 (CPR)。正确的CPR技术是挽救患者生命的关键。现将我们抢救 2 0例患者情况分析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临床资料 患者男 16例 ,女 4例 ;年龄 14~ 80岁 ,平均为 43.5岁 ,急性心肌梗死 4例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2例 ,出血性脑中见 2例 ,缺血性脑中风 1例 ,晚期癌症 2例 ,安眠镇静药物中毒 2例 ,氧…  相似文献   

13.
崔瑜  魏建普 《中原医刊》1999,26(11):4-5
心脏骤停若不及时有效地施行复苏,则会造成脑和全身器官组织的不可逆损害而导致死亡。现将我们近几年复苏成功12例心脏骤停病人临床资料作一分析。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本组12例,男5例,女7例,年龄18~80岁,平均51-25岁。原发病分别为冠心病3例,过敏休克4例,双侧肺炎、慢支肺部感染各1例,敌敌畏中毒1例,尿毒症1例,触电1例。其中发生在急诊抢救室2例,观察室7例,重症监护室1例,病房1例,院外1例。心脏骤停时间1~5分钟,平均2-17分钟。1.2 临床表现及心电图:突然意识丧失,抽搐,…  相似文献   

14.
15.
刘继凤 《中外医疗》2010,29(35):146-146
目的探讨心脏骤停患者心肺复苏急诊急救的护理对策。方法对心脏骤停患者立即行胸外心脏按压抢救法、加压给氧、根据医嘱给予升压药物以及对有室颤者立即进行电除颤等措施。结果本组心脏骤停患者36例,经过抢救与护理心肺复苏成功31例,成功率达86.11%。结论心脏骤停患者死亡率是很高的,提高抢救成功率,使死亡率降至最低,是急诊急救医护人员面临的艰巨任务,也是提高心脏骤停患者心肺复苏抢救成功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16.
罗凌  吴韫宏  徐艳松 《广西医学》2021,43(12):1485-1490,1496
目的 系统评价单纯胸外按压和标准心肺复苏对院外心脏骤停(OHCA)患者存活率及神经功能预后的影响.方法 计算机检索Medline、Embase、Cochrane Library、Web of Science等数据库,纳入有关采用单纯胸外按压和标准心肺复苏法救治OHCA患者的对照研究.文献筛选和质量评价后,采用RevMa...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究心脏骤停患者急救时使用心肺复苏和心肺脑复苏方式的效果。方法:择取急诊科收治的心脏骤停患者共150例,根据患者入院就诊时间先后顺序进行分组,包括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75例。对照组患者行常规心肺复苏手段,观察组患者则行心肺脑复苏手段。应用统计学软件对两组患者救治成功率,以及救治成功后不同时间段的格拉斯哥昏迷指数(GCS)评分进行统计和分析。结果:观察组患者救治成功率为97.33%,对照组患者救治成功率为85.33%,前者显著优于后者,数据差异较大,经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救治成功患者救治次日、救治3 d及救治7 d时,GCS评分相较于对照组均显著更高,数据差异较大,经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心肺脑复苏手段的应用对心脏骤停患者的救治更具有重要作用,可有效提升患者的救治成功率以及GCS评分,对患者的后续治疗具有积极影响,因此,该种治疗方法值得在临床中进行推广。  相似文献   

18.
19.
郭启楠  顾伟  潘兴邦 《中国病案》2023,(11):107-110
目的 探讨急诊老年患者院外心脏骤停的特点及心肺复苏和自主循环恢复的相关影响因素,以优化改善相关诊疗流程,提高自主循环恢复率。方法 选取2018年1月1日-2022年6月30日某院急诊接诊的老年院外心脏骤停患者133例,收集相关临床资料,将患者分为自主循环恢复组和非自主循环恢复组,采用单因素分析及logistic回归分析法,分析老年患者预警症状、早期心肺复苏、急救反应时间、早期电除颤等预后影响因素与自主循环恢复的相关性。结果 老年人院外心脏骤停的自主循环恢复成功率很低(8.3%),心源性疾病(50.4%)是老年人院外心脏骤停的主要病因。与中青年相比,老年人院外心脏骤停在家中的发生率(77.4%VS 45.5%),初始为不可电击心律(89.5%VS 75.9%)、有预警症状(43.6%VS 29.5%)的比例更高(P<0.05)。老年组中自主循环恢复组和非自主循环恢复组比较,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预警症状、可除颤心律、目击者心肺复苏、急救反应时间<10分钟和院外早期除颤是老年院外心脏骤停患者自主循环恢复的独立预测因素。结论 老年人院外心脏骤停的病因复杂,自主循环恢...  相似文献   

20.
刘明红 《基层医学论坛》2012,16(27):3658-3659
心脏骤停可引起患者猝死,全世界每年因心脏骤停导致死亡的人数大约5.5万[1,2],其中超过60%的心脏骤停发生在院外,其病死率极高[1]。若能在心脏骤停4 min内进行人工心肺复苏(CPR),8 min内进行心脏除颤,则存活率可达40%[2],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