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2.
本科护生护士专业承诺调查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 了解本科护生和护士的专业承诺现状并分析其影响因素,为护理教育改革及医院管理提供依据.方法 应用护理专业承诺量表对护理专业本科50名大二护生、59名实习护生和59名本科护士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本科护生、护士的总体专业承诺为(71.95±9.78)分,其中专业价值认同(21.80±3.18)分,专业努力意愿(26.32±3.68)分,专业留驻意愿(23.82±4.04)分;前3项大二护生显著高于实习护生(均P<0.01);不同专业认知状况护生、护士专业承诺差异有显著性意义(均P<0.01);专业兴趣是影响专业承诺的主要因素(P<0.05).结论 实习护生及临床护士专业承诺水平偏低,尤其是专业留驻意愿.学校和医院管理者应引起高度重视,采取针对性措施提高其专业兴趣,从而提升专业承诺水平. 相似文献
3.
4.
护理本科生的专业态度调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调查护理本科生专业态度及其影响因素,为发展护理本科教育提供依据。方法对4所医学院校的四年制护理本科生进行问卷调查。内容包括护理本科生的一般资料、与专业态度有关的入学态度、对专业的了解、接受专业教育情况、对专业的满意度及其影响因素等内容。结果33.87%的护生喜欢护理专业,4所学校护生认为本校对护理专业重视程度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65.16%护生选择会转行,不同年级护生的就业取向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结论部分护理本科生专业态度不稳固,学校及社会应共同努力引导他们建立积极的专业态度。 相似文献
5.
护理本科生的专业态度调查 总被引:5,自引:4,他引:5
目的 调查护理本科生专业态度及其影响因素,为发展护理本科教育提供依据.方法 对4所医学院校的四年制护理本科生进行问卷调查.内容包括护理本科生的一般资料、与专业态度有关的入学态度、对专业的了解、接受专业教育情况、对专业的满意度及其影响因素等内容.结果 33.87%的护生喜欢护理专业,4所学校护生认为本校对护理专业重视程度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65.16%护生选择会转行,不同年级护生的就业取向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结论 部分护理本科生专业态度不稳固,学校及社会应共同努力引导他们建立积极的专业态度. 相似文献
6.
军校护生专业思想状况调查分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如何加强护理专业学生 (护生 )的思想教育 ,使之成为合格的护理人才 ,一直是摆在护理专业教学工作者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 2 0 0 0年 7月 ,笔者从护生专业思想状况入手 ,在此方面作了相关调查与分析。1 对象与方法1 .1 对象三年制护理中专学生 1 2 0 4名 ,均为女性 ,年龄1 4~ 2 3岁。其中在校生 972名 ( 98级 4 85名 ,99级4 87名 ) ,实习生 ( 97级 ) 2 32名。1 .2 方法1采用自编定式调查表。主要包括护生入学前的学历 ,入学前和入学教育后、实习后对护理专业的认识以及长期从事护理工作的思想准备情况 (是否愿改行 )等。2按入学第 1年、… 相似文献
7.
本科实习护生临床护理评估能力调查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 了解本科实习护生所具备的临床护理评估能力.方法 由5名教师组成评审组,随机抽取50名实习结束的本科护生,采用自行设计的本科实习护生临床护理评估能力评价表进行评价.结果 50名本科实习护生临床护理评估能力及格率92.0%;中等及以上水平占72.0%,其中基本资料评估中等及以上成绩占84.0%、症状评估58.0%、体格检查52.0%、辅助检查58.0%、心理社会评估84.0%、评估汇报76.0%.结论 本科实习护生临床护理评估能力达到本科护理培养目标.但体格检查、症状评估、辅助检查的评估能力相对较弱,应采取针对性措施提高护生护理评估整体能力. 相似文献
8.
目的了解本科实习护生所具备的临床护理评估能力。方法由5名教师组成评审组,随机抽取50名实习结束的本科护生,采用自行设计的本科实习护生临床护理评估能力评价表进行评价。结果50名本科实习护生临床护理评估能力及格率92.0%;中等及以上水平占72.0%,其中基本资料评估中等及以上成绩占84.0%、症状评估58.0%、体格检查52.0%、辅助检查58.0%、心理社会评估84.0%、评估汇报76.0%。结论本科实习护生临床护理评估能力达到本科护理培养目标。但体格检查、症状评估、辅助检查的评估能力相对较弱,应采取针对性措施提高护生护理评估整体能力。 相似文献
9.
护理本科生对毕业论文认识和态度的调查分析 总被引:5,自引:4,他引:5
目的了解护理本科生对毕业论文的认识和态度,分析其科研素质现状,以便改进毕业论文的教学和管理工作。方法采用自行设计的问卷对本院99级护理本科毕业生进行有关撰写毕业论文的调查。结果95.7%的学生认为有必要撰写毕业论文,59.6%的学生表示态度认真,72.3%的学生是在实习后期开始准备毕业论文,17.0%的学生阅读过护理学术期刊,23.4%的学生经常与指导老师交流。68.1%的论文选题由指导老师确定。68.1%的学生认为通过毕业论文提高了科研能力,55.3%的学生认为增加了对科研的兴趣。结论护理本科生科研意识比较淡薄,对毕业论文投入精力较少。今后应加强本科生科研训练,提高毕业论文质量,增强其科研能力。 相似文献
10.
护理本科生对内科护理学PBL教学的满意度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全面了解护理本科生(护生)对PBL教学的满意度,为进一步制定科学的PBL教学策略提供依据.方法 对2006级的109名本科护生在内科护理学课程中应用PBL教学法,教学结束后进行PBL教学满意度问卷调查.结果 护生对PBL教学总体满意率为97.20%,教师表现、案例质量、自我贡献、小组功能、学校支持、评价方法 6个维度的满意率89.72%~98.13%.护生评分较高的维度有小组功能、案例质量和自我贡献.结论 护生对PBL教学总体较满意,但在教师表现、学校支持和评价方法 方面仍存在着不足,护理教育工作者应采取切实可行的策略来完善PBL教学. 相似文献
11.
目的了解本科护生跨专业教育态度与临床学习环境的感知现状及其相关性,为跨专业教育在本科护生临床实践阶段的顺利开展提供参考。方法采用中文版跨专业合作学习准备量表和临床学习环境评价量表对260名护理本科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本科护生跨专业合作学习准备度得分为(70.01±9.99)分;临床学习环境总分为(157.37±27.58)分;本科护生跨专业合作学习准备得分与临床学习环境总分呈正相关(P<0.01)。结论护理学本科生跨专业教育态度较好,临床学习环境越好本科护生的跨专业合作学习准备度越高。教育工作者需采取措施营造整体性良好的临床学习环境,以期跨专业教育在护理本科阶段的顺利开展。 相似文献
12.
13.
本科护生参与护理义工与否职业认同感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提升本科护生的职业认同感。方法将80名本科护生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40名。对照组按4年制教学大纲进行教学;实验组从大一开始,护生以义工身份周末或节假日一对一在老师的指导下参与临床照护患者或见习。采用自编职业认同问卷评价效果。结果干预前职业认同6个维度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干预1学年后情感认同、职业期望2个维度,干预2学年后增加职业意志、职业认知共4个维度,干预3年后增加职业价值共5个维度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本科护生以护理义工的形式早期介入临床,可提高其职业认同感。 相似文献
14.
目的构建实习护生职业态度评价指标体系,为考评与培养实习护生的职业态度、提高实习护生综合素质提供参考。方法遵循职业态度三要素原则,在查阅相关文献、结合区域文化、调查带教现状基础上确定指标体系初稿,采用Delphi法对50名遴选专家进行两轮函询,确定实习护生职业态度评价体系各级指标及权重。结果函询专家的积极程度、权威程度、专家意见的集中程度及协调程度均较高,最终形成由3个一级指标、10个二级指标、55个评价标准组成的评价指标体系。结论实习护生职业态度评价指标体系有一定的可靠性,可作为实习护生职业态度培养、考评的评价工具,但尚需进行信效度检测。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归因训练对临床实习前护理本科生专业自我概念的影响,为护生的专业思想教育提供参考。方法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即将进入临床实习的100名本科三年级护生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50名。对照组按日常的教学活动进行,试验组在日常教学活动的基础上参加为期2个月的归因训练。2个月后,应用护理专业自我概念量表进行测试。结果归因训练后,与对照组比较,试验组护生护理专业自我概念总均分、技能、满意度、沟通交流维度均分显著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结论归因训练有助于稳定护理本科生的专业思想,促进其专业自我概念的发展。 相似文献
16.
基于人口老龄化的社区护理现状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建立适合我国国情的老年人社区护理模式。方法采用理论分析、文献研究和比较分析法,总结国内外老年人护理模式、现状,归纳异同。结果美国模式(引入第三方——保险公司)制约了社区护理成本的增加,日本模式(按护理对象分类管理)使管理优化组合,中国老年人社区护理模式仍处于不断的完善之中。结论我国老年人社区护理模式,需要从加强护理法、制定护理规章、确保政策实施、引入第三方、普及老年人护理知识教育等几个方面健全和完善。 相似文献
17.
Schorzman CM Gold MA Downs JS Murray PJ 《The Journal of the American Osteopathic Association》2007,107(10):432-438
OBJECTIVE: To describe the knowledge, attitudes, and practices of young adults toward body piercing. METHODS: An anonymous 30-item survey was given to 103 undergraduate students at the campus health service of a large urban university. The questionnaire collected data on students' perceptions regarding the social acceptability of body piercing, their experiences with and attitudes toward this form of body art, and their knowledge of associated health risks. RESULTS: One hundred (97%) out of the 103 surveys distributed had sufficient data for analysis. Fifty-six percent of participants (age range, 17 to 25 years) reported having a body piercing at one time. Participants with a piercing were more likely to have a tattoo (OR, 4.13; 95% CI, 1.10-15.56; P=.04). The majority of participants (65 [78%]) reported "liking" body piercing on others, though a smaller percentage (45 [52%]) reported "liking" it on themselves (z=3.58, P<.001). Participants estimated the chance of potential health risks as a result of body piercing as follows: bleeding (60%), infection (56%), keloid scarring (43%), bruising (41%), allergic reaction (38%), cyst or tetanus (each 24%), hepatitis B (20%), and 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 (16%). Nonpierced participants assessed the probability of adverse events as a result of body piercing at 43%, whereas their pierced counterparts estimated the risk at 30% (F(1,83)14.06, P<.001). Forty-three percent of all participants reported knowing someone (ie, other than themselves) who experienced a health problem as a result of body piercing, though few (10 of 52 [19%]) pierced participants reported similar personal experiences. CONCLUSIONS: Young adults believe that body piercing is highly acceptable among the general public. Furthermore, though they believe such body art is acceptable on others, they feel it is less acceptable on themselves. Study participants displayed a high level of awareness regarding the potential health risks of body art, and, in fact, overestimate those risks. Implications for patient education are addressed. 相似文献
18.
本科护生专业思想差异性调查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了解一类本科(一本)护理学院护生与二类本科(二本)护理学院护生专业思想的差异性及原因。方法采用自行设计的问卷对在本院实习的157名一本和二本护生的专业思想进行调查,并对数据进行分析。结果一本护生对护理专业满意程度、对护理专业发展的信心、择业意向与二本护生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一本护生与二本护生选择从事护理专业的原因主要都是热爱护理专业、社会需求大,易于找工作;一本护生不从事护理工作的主要原因为护理工作需倒中夜班,生活无规律、护理专业发展前景差,自我价值实现不足;二本护生不从事护理工作的主要原因是护理工作需倒中夜班,生活无规律、护理工作风险系数高,劳动强度大。结论一本护生专业思想不稳定,护理教育者、护理管理者需重视一本护生专业思想问题,提高一本护生对护理专业的认同度;二本护生专业思想较稳定,但仍需加以巩固,并引导其树立扎根护理事业,并为之终生奋斗的职业信念。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本科护生自我能力否定倾向现状并分析其影响因素,为制定针对性干预措施提供参考。方法 对166名本科护生采用一般资料问卷、Clance自我能力否定倾向量表、护理本科生转型冲击评价量表对其进行调查。结果 本科护生自我能力否定倾向得分为65.50(54.00,71.00)分;自我能力否定倾向总分与转型冲击总分呈正相关(P<0.05);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家庭人均月收入、大学期间学习成绩、转型冲击是本科护生自我能力否定倾向的主要影响因素(均P<0.05),可解释总变异的60.7%。结论 本科护生自我能力否定倾向处于中等偏上水平,护理教育及管理者应针对影响因素采取干预措施,以调整认知,降低自我能力否定倾向,促进职业生涯良性发展。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护理本科生科研参与和可雇佣性现状,并分析两者的相关性。方法采用本科生参与科研问卷和大学生可雇佣性问卷对山东省5所高校377名护理本科生进行横断面调查。结果 377名护理本科生科研参与得分为(40.16±14.38)分,可雇佣性得分(116.57±21.66)分;不同年级、年龄、院校层次、学业成绩排名、个人规划、参研情况的护理本科生科研参与和可雇佣性得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护生科研参与和可雇佣性总分及各维度得分呈正相关(均P0.01)。结论护理本科生的科研参与度与可雇佣性得分尚不理想,其受多种因素影响,且二者呈正相关。高校护理教育者应着重为护生提供覆盖全体学生、可持续参与的科研教育体系,以提高护理本科生的可雇佣性技能。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