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焦虑状况及影响因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了解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下称慢性乙肝)患者的焦虑状况及其影响因素,为实施针对性的心理护理提供依据.方法 应用自行设计的问卷及状态一特质焦虑量表对67例慢性乙肝患者进行调查.结果 慢性乙肝患者的状态焦虑和特质焦虑得分显著高于北京及长春地区的正常人(均P<0.05);影响慢性乙肝患者状态焦虑的主要因素有年龄、职业、经济状况、文化程度(P<0.05,P<0.01),影响特质焦虑的主要因素有经济状况、婚姻状况和文化程度(P<0.05,P<0.01).结论 慢性乙肝患者焦虑水平较高,年龄、职业、经济状况、文化程度及婚姻状况是主要影响因素;护理人员应重视其人口学资料的收集及心理状况的评估,以实施针对性心理护理.  相似文献   

2.
目的了解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下称慢性乙肝)患者的焦虑状况及其影响因素,为实施针对性的心理护理提供依据。方法应用自行设计的问卷及状态一特质焦虑量表对67例慢性乙肝患者进行调查。结果慢性乙肝患者的状态焦虑和特质焦虑得分显著高于北京及长春地区的正常人(均P〈0.05);影响慢性乙肝患者状态焦虑的主要因素有年龄、职业、经济状况、文化程度(P〈0.05,P〈0.01),影响特质焦虑的主要因素有经济状况、婚姻状况和文化程度(P〈0.05,P〈O.01)。结论慢性乙肝患者焦虑水平较高,年龄、职业、经济状况、文化程度及婚姻状况是主要影响因素;护理人员应重视其人口学资料的收集及心理状况的评估,以实施针对性心理护理。  相似文献   

3.
目的了解青年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乙肝)患者患病过程中的心理体验,为提高此类群体生活质量提供参考。方法采用质性研究中Heidegger现象学方法对10例青年慢性乙肝患者进行深入访谈,采用Colaizzi分析法进行资料分析。结果提炼出6个主题:希望得到康复信息;渴望建立长期康复的信心;产生负性情绪;社会适应的改变;缺乏社会支持感;对抗病毒治疗的特殊反应。结论慢性乙肝疾病本身和社会对乙肝的歧视给青年患者带来巨大的影响;医务人员需提供个性化健康教育,建立长效社会干预体系,提高患者自我管理能力,以减轻患者负性情绪,提高疾病的应对能力。  相似文献   

4.
王洪颜 《中国科学美容》2011,(21):139-139,158
目的分析并探讨慢性乙肝与心理社会因素的相关性以及应采取的护理对策。方法对118例慢性乙肝患者实施针对性较强的心理护理。结果 118例慢性乙肝患者中具有沮丧与痛苦心理的患者人数最多,共112例,占94.92%。位居第2、3位的分别为被嫌弃或歧视110例(93.22%)及思念家庭100例(84.75%)。其他心理问题按人数多少依次为:孤独忧虑及抑郁、情绪急躁、焦躁不安、恐惧感以及绝望。结论慢性乙肝患者的心理状态受到其自身的性格特征、性别、年龄、家庭、经济水平、文化层次以及其所处的社会环境等影响,大多数慢性乙肝患者存在各种心理问题。  相似文献   

5.
PDCA家庭护理干预对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目的 探讨应用PDCA实施家庭护理干预对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慢乙肝)患者疗效和生活质量的影响,为慢乙肝患者寻找一种科学、安全、有效的家庭护理干预模式.方法 将132例慢乙肝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66例,对照组行常规家庭护理指导,研究组采用PDCA即计划、执行、检查、处理实施家庭护理干预,为期1年.6、12个月后检查患者肝功能,并对两组治疗效果进行评估;12个月后采用生活质量量表(SF-36)进行生活质量测评.结果 干预6、12个月后两组疗效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均P<0.01);1年后两组生活质量总分及各维度评分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均P<0.01).结论 对慢乙肝患者应用PDCA家庭护理干预能巩固住院疗效,促进患者康复,提高其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应用PDCA实施家庭护理干预对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慢乙肝)患者疗效和生活质量的影响,为慢乙肝患者寻找一种科学、安全、有效的家庭护理干预模式。方法将132例慢乙肝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66例,对照组行常规家庭护理指导,研究组采用PDCA即计划、执行、检查、处理实施家庭护理干预,为期1年。6、12个月后检查患者肝功能,并对两组治疗效果进行评估;12个月后采用生活质量量表(SF-36)进行生活质量测评。结果干预6、12个月后两组疗效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均P〈0.01);1年后两组生活质量总分及各维度评分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均P〈0.01)。结论对慢乙肝患者应用PDCA家庭护理干预能巩固住院疗效,促进患者康复,提高其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7.
医用臭氧治疗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的护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42例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采用医用臭氧自体血液回输结合直肠灌注治疗。结果8例(19.O%)显效,17倒(40.5%)有效,总有效率为59.5%。治疗中无1例出现溶血、过敏性休克、肠黏膜损伤等并发症,25例完成1个疗程,17例完成2个疗程。随访6个月,持续有效17例,复发8例。提出在治疗过程中加强心理护理,执行规范化操作,严密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治疗的不良反应,对保证医疗安全,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提高疗效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
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不良习惯的院外护理干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院外护理干预对乙型病毒性肝炎(乙肝)患者不良习惯的影响。方法将148例乙肝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62例)采用常规出院健康教育,干预组(86例)运用电话随访、入户随访、网络视频等方式实施院外护理干预,给予患者心理护理、乙肝饮食、习惯与常识及消毒等知识。结果干预1年后干预组不良心理、不良饮食、不良运动、缺乏常识、家庭消毒不规范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均P0.01)。结论院外护理干预为乙肝患者提供连续健康教育,可改善患者的不良生活习惯,从而延缓患者病情发展,提高其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院外护理干预对乙型病毒性肝炎(乙肝)患者不良习惯的影响。方法将148例乙肝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62例)采用常规出院健康教育,干预组(86例)运用电话随访、入户随访、网络视频等方式实施院外护理干预,给予患者心理护理、乙肝饮食、习惯与常识及消毒等知识。结果干预1年后干预组不良心理、不良饮食、不良运动、缺乏常识、家庭消毒不规范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均P〈0.01)。结论院外护理干预为乙肝患者提供连续健康教育,可改善患者的不良生活习惯,从而延缓患者病情发展,提高其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0.
王向槐 《器官移植》2012,3(2):112-115,120
乙型病毒性肝炎(乙肝)肝衰竭的病死率极高,肝移植是唯一有效的治疗手段。研究报道,美国急性肝衰竭成人患者的自然生存率约为45%,接受肝移植的比例仅占25%[1]。在我国,由于伦理、技术、经济等诸多原因,接受肝移植的患者比例更低。肝源紧缺、术后细胞因子失衡等问题限制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改良终末期肝脏疾病模型(MELD-Na)在慢性乙型重型肝炎患者的预后评估与治疗策略的制定中的意义.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7年1月至12月单一中心426例慢性乙型重型肝炎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患者入院时的血清Na~+浓度、MELD值、MELD-Na值和接受治疗2周后的MELD-Na值与入院时MELD-Na值的差值(ΔMELD-Na分值)与患者3个月病死率的关系,以cstatistic评价各模型的预测准确性.结果 患者入院时的血清Na~+浓度、MELD值和MELD-Na值预测慢性乙型重型肝炎患者3个月病死率的c-statistic分别为0.718、0.875和0.922.MELD-Na≥40组、35<MELD-Na<40组、30<MELD-Na≤35组、25≤MELD-Na≤30组和MELD-Na<25组的3个月病死率分别为86.9%、53.8%、35.4%、5.4%和2.0%,各组间病死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ΔMELD-Na>0组和≤0组的病死率分别为65.9%和15.8%,两组间病死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MELD-Na能准确预测慢性乙型重型肝炎患者的预后,ΔMELD-Na值是临床工作中预测慢性乙型重型肝炎患者治疗效果的一个良好参数.  相似文献   

12.
目的应用终末期肝病模型(MELD)和Child—Turcotte—Pugh(CTP)评分系统预测慢性重型乙型肝炎患者的短期预后,并探讨两者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15例慢性重型乙型肝炎患者的资料,根据治疗3个月时的生存情况将患者分为生存组和死亡组,并用MELD和CTP评分系统进行评分。应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评价每一模型的预测价值,并用K—M生存曲线分析不同预测模型的差异。结果死亡组CTP和MELD平均分值明显高于生存组(t值分别为4.891和3.949,P值均〈0.05),2个评分系统显著相关(y=0.500,P=0.000)。MELD和CTP分值能够较好地预测慢性重型乙型肝炎患者3个月内的病死率,C—statistic分别为0.765和0.834,两者的预测能力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Z=1.516,P〉0.05)。CTP评分〈10.5分和MELD评分〈27.5分患者的生存时间分别较CTP评分〉10.5分和MELD评分〉27.5分患者长(Z值分别为17.88和25.28,P值均为0.000),生存率也显著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值分别为16.88和31.59,P值均为0,000):结论MELD和CTP评分系统在预测慢性重型乙型肝炎患者短期预后方面效果相近,使用时可结合临床资料,以提高预测的准确度。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慢性重型乙型肝炎Th1/Th2类细胞因子的水平及其对预后的影响。方法采集112例慢性重型乙型肝炎患者外周血,以30例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和30名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应用ELISA法检测IL-4和IFN-γ水平,荧光PCR法检测HBVDNA载量,分析重型肝炎患者不同分期细胞因子水平以及与HBVDNA载量及短期预后的关系。结果慢性重型乙型肝炎患者外周血IL-4、IFN-γ水平和Th1/Th2比值明显高于CHB患者和健康体检者(z值分别为8.968,10.004和26.067,P值分别为0.009,0.007和0.000);晚期重型肝炎患者的IL-4水平明显高于早、中期患者(z值分别为3.672和3.158,P值分别为0.000和0.002),但Th1/Th2比值低于早、中期患者(Z值分别为3.161和2.166,P值分别为0.002和0.030);不同HBVDNA复制水平的重型肝炎患者IL4、IFN-γ及Th1/Th2比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z值分别为4.431,2.626和0.140,P值分别为0.219,0.403和0.987);但患者外周血IL4浓度越高,12周的病死率越高。结论Th1/Th2失衡导致重型肝炎的发生,随着病情加重,Th1/Th2比值下降,提示短期预后不良。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分析慢性乙型重型肝炎抗病毒治疗的体会,以提高其抢救成功率。方法运用流行病学调研方法 ,分析2007年传染病专科医院147例慢性乙型重型肝炎患者的救治结果 ,并报告抗病毒治疗对提高生存率的影响。结果慢性乙型重型肝炎内科治疗的病死率约42.86%(63/147),较核苷(酸)类抗病毒药物应用前显著下降;符合纳入标准、入院超过2周的115例患者中使用核苷(酸)类抗病毒治疗者达87.83%(101/115),病死率为26.96%(31/115)。本组病例既往抗病毒治疗过程中发生慢性重型肝炎者25例,占21.74%(25/115)。结论抗病毒治疗可显著降低慢性乙型重型肝炎患者的病死率;需对抗病毒治疗过程中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加强长期监护,杜绝发生与抗病毒治疗相关的重型肝炎。  相似文献   

15.
目的明确临床中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合并肌酸激酶(CK)升高的相关因素及转归情况。 方法回顾性分析CHB合并CK升高患者的临床资料,明确不同抗病毒治疗方案患者在CK升高患者中所占比率。分析3/4级CK升高患者的临床转归。分析合并应用甘草酸制剂等药物对于患者CK水平的影响。分析CK水平与患者病毒学与生化学指标的相关性。 结果共纳入伴CK升高的CHB患者365例,CK升高多见于LdT单药(57.0%)或联合治疗(20.3%)患者,也见于ETV治疗患者(12.6%)等。CK 3/4级升高患者共30例,以LdT单药(66.7%)或联合治疗患者(20.0%)为主。23例定期随访的CK 3/4级升高患者转归良好。1例患者肌组织活检确诊为肌病。合并使用甘草酸制剂等未能够显著升高患者CK水平(t′ = 1.519,P > 0.05)。相关分析提示,CK水平与患者AST水平轻度正相关(rs′ = 0.246,P < 0.001),与ALT、HBV DNA与HBsAg等无显著相关(P均> 0.05)。 结论CHB合并CK升高多见于LdT治疗患者,应用其他抗病毒治疗患者也需定期监测CK水平;CK升高患者多预后良好;合并使用甘草酸制剂与NAs等未能够显著升高患者CK水平。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HBeAg阴性的慢性乙型肝炎病毒的基因变化及其与临床转归的关系。方法应用基因测序的方法检测HBeAg阴性的慢性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乙型肝炎病毒1762、1764、pre-18963个位点的基因突变,分析肝炎、肝硬化的发生与各位点变异的关系。结果135例HBeAg阴性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中发生1762位点变异者9例,pre-1896位点变异者36例,1762、1764位点联合变异者27例,1762、1764、pre-1896位点联合变异者63例。45例肝硬化患者中发生pre-1896位点变异者27例,1762、1764位点联合变异者9例,1762、1764、pre-1896位点联合变异者共9例。结论山东地区HBeAg阴性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乙型肝炎病毒以BCP1762、1764、pre-1896位点联合变异为主,其中pre-1896位点的变异对于肝硬化的发生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7.
We examineded the clinical effects of serum hepatitis B e antigen (HBeAg) positivity on clinicopathologic findings and prognosis after liver resection for hepatocellular carcinoma (HCC) in patients with chronic hepatitis B. A series of 56 patients who underwent curative resection were divided into two groups: 25 HBeAg-positive patients (group 1) and 31 HBeAg-negative patients (group 2). The mean age was significantly lower in group 1 than in group 2 (p = 0.0021), and the proportion of patients with symptoms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in group 1 than in group 2 (p = 0.037). There were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in other clinical findings between the two groups, including laboratory test results, coexisting medical conditions, and operative methods. Although tumor size, degree of differentiation of the main tumor, and the prevalence of vascular invasion did not differ between the groups, the prevalence of intrahepatic metastasis and the proportion of patients with active hepatitis were significantly higher in group 1 than in group 2 (p = 0.009 and p = 0.043, respectively). Tumor-free and cumulative survival rates were significantly lower in group 1 than in group 2 (p = 0.022 and p = 0.0001, respectively). Multivariate analysis of various possible risk factors demonstrated serum HBeAg positivity to be an independent risk factor for recurrence [risk ratio (RR) 2.49; 95% confidence interval (CI) 1.12-5.49; p = 0.032] and an independent unfavorable factor for the survival time (RR 7.58; 95% CI 2.10-27.8; p = 0.0020). We concluded that the prognosis after liver resection for HCC is worse for HBeAg-positive patients than for HBeAg-negative patients.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终末期肝病模型(MELD)评分系统对分子吸附循环系统(MARS)治疗慢性乙型重型肝炎患者疗效及短期预后的预测能力及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对60例MARS治疗的慢性乙型重型肝炎患者,应用MELD评分系统对患者进行评分,比较治疗后3个月内的病死率,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价MELD评分系统的准确性.结果 根据MELD分值不同将患者分为3组:MELD≤30分、30分<MELD<40分和MELD≥40分,3组患者的病死率分别为20.0%、34.3%和94.4%,3个月病死率随MELD分值增高而增高,前两组患者的病死率显著低于第三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MELD≤30分和30分<MELD<40分两组患者在MARS治疗前后实验室各项检测指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MELD分值在≤30分和30分<MELD<40分两组患者的半数生存率均超过3个月,MELD分值达到或超过40分患者的半数生存率在1.54个月,生存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入院时MELD分值能够非常好地预测患者3个月内的病死率,应用MELD评分系统判断MARS治疗患者3个月预后的ROC曲线,其C-统计值为0.789,最佳临界值32,相应的敏感性80.1%,特异性50.1%.结论 MELD评分系统能较准确预测慢性重型肝炎患者的短期临床预后,MELD分值能够作为反映慢性重型肝炎患者病情严重程度的指标,MARS治疗可提高部分慢性重型肝炎患者的短期生存率.  相似文献   

19.
细菌感染是慢性重型乙型肝炎患者的常见并发症,也是导致患者病情加重和死亡的重要原因.慢性重型肝炎患者住院期间并发细菌感染的发生率为60% ~ 70%,腹腔感染占首位,其次是肺部[1].研究显示,重型肝炎并发细菌感染患者的病死率明显高于非细菌感染患者[2].因此,如何早期发现并控制感染对改善重型肝炎的预后有重要的意义.降钙素原(PCT)近年来被认为是一种机体对细菌感染的全身炎症反应的特异性指标[3].血清PCT浓度的升高不仅可以判断是否存在全身细菌感染,而且可以反映感染的严重程度[4].本研究对慢性重型乙型肝炎并发细菌感染的患者进行血清PCT、C-反应蛋白(CRP)水平检测,探讨血清PCT检测对慢性重型乙型肝炎并发细菌感染的早期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