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激素诱发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回顾性分析14例(23眼)因全身或眼病而用糖皮质激素(简称激素)治疗过程中,发生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CSC)或大泡性视网膜脱离的病例。症状为视力下降或视物变形。眼底病变均在后极,分为3类:1个或2个泡状半透明视网膜浅脱离;1个或几个视网膜下黄白色渗出,可伴有下方视网膜脱离;大泡性视网膜脱离伴视网膜下灰白色纤维素渗出。所有病例经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检查显示,后极均见1个或多个色素上皮渗漏点或斑。相干光断层扫描都显示黄斑区神经视网膜脱离或伴有视网膜下高反射物质。这些都符合CSC体征。停用激素后,视网膜在2~10个月内渐复位。其中,浆液性脱离及视网膜下黄白色渗出病例视力恢复良好,达0.5以上;大泡性视网膜脱离最差,在0.1以下。本文详细描述了激素治疗中出现的视力下降情况,并讨论了如何区分是激素用量不足还是激素诱发了CSC。(中国眼耳鼻喉科杂志,2013,13:2-5)  相似文献   

2.
文峰  吉宇莹 《眼科研究》2014,(12):1057-1060
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CSC)是眼科常见病,以黄斑区浆液性视网膜脱离为典型特征,但部分患者可存在弥漫性视网膜色素上皮病变、脉络膜新生血管形成、大泡性视网膜脱离、纤维素性渗出等不典型表现.由于不典型CSC的表现和症状与息肉状脉络膜血管病变(PCV)、可累及后极的炎症类疾病(如Vogt-小柳-原田综合征)等类似,一些其他全身及眼部疾病也可引起浆液性视网膜脱离及不典型CSC表现,临床上常造成误诊或漏诊,而上述不同疾病的治疗方法存在很大差别,因此,眼科医师应该充分了解CSC的表现特征,尤其是不典型表现,注意患者全身情况,包括糖皮质激素的使用,做到准确诊断,合适治疗.  相似文献   

3.
患者 女 37岁 2004年7月20日来我院就诊,主诉左眼视物不清3天,无视物变形,无眼痛或畏光流泪,否认家族中有类似发作史。视力:右眼1.5,左眼0.1,光定位:左眼上方三个象限光感消失,右眼正常。双眼前段检查末见异常,散瞳后查眼底可见:右眼视盘鼻侧可见灰黄色隆起病灶,约3PD大小,边界较清,局部视网膜脱离(图1);左眼颞侧,下方可见视网膜大片灰黄色隆起,视网膜脱离,视网膜下方可见6PD大小隆起病灶,高约6mm,病变波及黄斑区(图2)。  相似文献   

4.
背景以往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CSC)的确诊主要依靠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FFA),而光学断层相干扫描(OCT)与FFA的联合应用为CSC的动态观察及评价其发病机制提供了新的途径。目的通过将CSC患者的FFA图像导人OCT中,研究2种检查方法定位病变部位的一致性,探讨CSC的发病机制。方法44例单眼诊断为CSC的患者纳入本研究,包括男36例,女8例;年龄(39.34±5.3)岁,视力0.64±0.27。所有患者均进行了FFA和OCT检查。在Topcon3DOCT1000中导人FFA图像,直接对照OCT病灶与FFA渗漏点,观察二者病变部位的一致性,并用OCT方法测量中心凹神经上皮厚度及其脱离高度。结果OCT显示视网膜色素上皮(RPE)的改变包括RPE脱离34例(77.3%),RPE小隆起和粗糙10例(22.7%);在RPE脱离的34眼中OCT与FFA定位一致者占31例31眼(91.2%),2种结果不一致者为3例3眼(8.8%)。OCT检测CSC患眼中心凹神经上皮层的厚度为(138.5±19.40)μm,与正常眼的(137.35±5.01)μm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39,P〉0.05);神经上皮层脱离的高度为(263.34±126.7)μm。结论CSC的病理机制为RPE脱离继发黄斑区神经上皮脱离,FFA渗漏点基本与OCT所测RPE脱离的部位相对应。无RPE脱离者可能与RPE通透性改变有关,OCT能精确测量中心凹神经上皮厚度及脱离的高度。  相似文献   

5.
患者男,38岁.因右眼视物模糊1个月余来我院就诊.平素体健,无疾病史.全身检查未见明显异常.眼部检查:右眼视力0.4,不能矫正;左眼视力1.0.裂隙灯显微镜检查结果显示,双眼外眼及眼前节正常,右眼眼底可见黄斑区浓厚黄白色沉积(图1),中心凹反光消失;左眼眼底检查无异常发现.右眼光相干断层扫描(OCT)检查结果显示,黄斑中心凹下强反射光团聚集,伴有视网膜色素上皮(RPE)层下积液(图2).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FFA)检查结果显示,右眼黄斑拱环颞上缘有一点状荧光渗漏灶(图3A);同步吲哚青绿血管造影(ICGA)检查结果显示,病灶局部脉络膜血管扩张,吲哚青绿渗漏(图3B);FFA晚期像可见黄斑区荧光渗漏灶逐渐扩大,荧光素积存(图3C);同步ICGA晚期像可见黄斑区染料积存和周边环形弱荧光(图3D).初步诊断为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CSC).建议行激光光凝治疗,患者拒绝.此后,患者未复诊,电话回访时自诉视力好转.  相似文献   

6.
苏燕  李金凤  郑秀云  彭晓燕 《眼科》2006,15(1):71-72
病例1,男性,36岁,因左眼视物模糊伴视物变形10余天于2004年6月14日就诊,眼科检查:视力右1.0,左1.0,眼底见视盘边界清,颜色正常,黄斑区可见环形水肿光晕、细点状渗出,中心凹反射消失,视网膜血管正常。眼底荧光素血管造影(FFA):23″5静脉期,黄斑巾心鼻侧可见一高荧光小点,逐渐渗漏,11′呈墨渍样扩大(图1)。诊断为中心性浆液性脉络  相似文献   

7.
章余兰 《眼科研究》2011,29(11):1046-1050
中心性渗出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CEC)也称为特发性脉络膜新生血管,多见于中青年,表现为黄斑区孤立的脉络膜新生血管(CNV)。CNV可引起黄斑部的反复出血、渗出、瘢痕形成,严重影响患者的中心视力。该病病因不明,治疗主要针对CNV,目前临床治疗CEC的方法主要有:光动力疗法(PDT)、抗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类药物、糖皮质激素类药物、联合治疗、经瞳孔温热疗法(TTT)、激光治疗、放射治疗、手术治疗、中医治疗及基因治疗。就各种治疗方法及其机制等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8.
中心性浆液性视网膜脉络膜病变的激光治疗   总被引:7,自引:2,他引:5  
中心性浆液性视网膜脉络膜病变 (central serouschorioretinopathy,CSC)为常见的眼底疾患 ,病因未明。其特征为后极部视网膜感觉神经层和色素上皮层间浆液性脱离 ,色素上皮亦受到损害 ,通常累及黄斑区。目前无特殊药物治疗 ,本文将探讨氪红激光治疗 CSC的疗效。1 对象和方法1.1 对象  CSC患者均为 1997年度本院门诊的连续病例因CSC有自愈倾向 ,故选反复发病时间大于 4mo的患者。本组6 4例 6 8眼分 2组 ,其中治疗组 30例 32眼 ,男 30眼 ,女 2眼 ,平均年龄 35 .8a;对照组 34例 36眼 ,男 32眼 ,女 4眼 ,平均年龄 37.6 a。本组病例均能…  相似文献   

9.
目的:描述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CSC)患者的临床和血管造影的特点。此类患者在视网膜下有黄色沉积物,在荧光素血管造影过程中形成一网状的金钱豹斑图案。方法:我们对5例患者的临床和图像记录做病例研究。结果:所有的5例患者均为年龄68-81岁老年男性,过去使用过皮质类固醇治疗以及有双侧CSC。5例患者的9只眼在黄斑区慢性脱离的神经感觉的视网膜下发展为黄色网状沉积物。花豹斑状沉积物的形式通过荧光素血管造影很好的表现出来,在大多数的沉积物中表现为低荧光,因视网膜色素上皮的萎缩而出现高荧光。荧光素血管造影晚期可见来自于视网膜色素上皮的渗漏。对4例患者进行吲哚青绿血管造影评价过程中,所有患者在中期都有双侧多病灶高荧光斑块,典型的CSC表现。结论:黄色沉积物可在神经感觉视网膜下形成一网状花豹斑,并与因CSC造成的慢性神经感觉视网膜脱离相关。所有的患者为使用过皮质类固醇治疗的老年男性。此报道描述了一最新认知的发现:在CSC的眼视网膜下黄色物质呈花豹斑样沉积。  相似文献   

10.
患者 女 47岁 于2005年1月5日因双眼干涩、流泪、异物感1y余而来诊.否认夜盲及家族遗传病史.视力:右眼0.05(-8.50DS→0.2),左眼0.05(-8.50DS→0.1).双眼泪河线极窄,眼表面干燥,角膜轻度混浊,双晶体轻度混浊,双眼底呈豹纹状,视盘边界清楚,色正常,视网膜血管管径及分布正常,双眼呈对称性分布在后极部、围绕黄斑中心凹,散在大小均匀、边界清楚、位于视网膜血管之后的类圆形黄白色萎缩斑,其周边围绕以较小的视网膜色素上皮肥厚及萎缩斑,双眼病变对称(图1).眼压:右眼17mmHg,左眼15mmHg.双眼眼底荧光血管造影(Fundus fluorescein angiography,FFA)检查:臂-视网膜循环时间:13.3秒,动脉期:双眼后极部散在小圆形斑痕,色素游离,遮蔽背景荧光(图2);静脉期:双眼黄斑区及视乳头周围大片班驳样透见荧光(图3);晚期:双眼后极部斑痕组织染色.  相似文献   

11.
张燕  宋徽  曹鹏  高晓唯 《眼科研究》2009,27(7):553-553
患者,男,39岁,2009年1月20日因自幼双眼视物不清,视力下降1个月余来我院就诊。全身检查未见异常。眼科检查:视力右眼0.1,左眼0.06,双眼前节无明显异常,眼底可见双眼视盘色淡,边界清楚,双眼黄斑区可见一直径约3PD大小的对称性、椭圆形、边界明显的萎缩灶,其内部毛细血管萎缩(图1,2)。诊断:双眼中心性晕轮状视网膜脉络膜萎缩。眼底OCT检查:双眼黄斑中心凹加深,中心凹处视网膜色素上皮(RPE)/脉络膜层暴露、增厚、增宽,反光增强,形态不规则。提示RPE/脉络膜地图样萎缩,中心凹旁视网膜变薄(图3,4)。  相似文献   

12.
游启生 《眼科》2011,20(6):423-423
女性 45岁,双眼视物不清5天。否认糖尿病史、外伤史。视力:右眼0.2,左眼0.5。双眼眼压正常。双眼前段未见异常;眼底像示:双眼视盘边界欠清,视网膜动脉迂曲、管径狭窄,少量线状出血,大量棉绒斑,黄斑区水肿(图A、B)。OCT检查示:黄斑囊样水肿,黄斑区视网膜浆液性浅脱离(图C、D)。内科会诊:血压200/110 mm Hg。药物控制血压1个月后视网膜水肿消退,棉绒斑部分吸收(图E~H)。三年后棉绒斑彻底吸收,遗留裂隙状神经纤维层缺损(图I、J)。  相似文献   

13.
50岁男性,因"双眼视力逐渐下降1年多"就诊.既往史天疱疮6年,长期口服糖皮质激素(简称激素)及免疫抑制药物.最佳矫正视力:右眼0.1,左眼0.06;眼压:右眼27 mmHg(1 mmHg=0.133 kPa),左眼24 mmHg.眼部查体可见双眼晶状体后囊膜下混浊,双眼黄斑区可见大量纤维素性渗出,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  相似文献   

14.
目的 研究中心性浆液性视网膜脉络膜病变 (CSC)的光学相干断层扫描 (OCT)图像的变化。方法 对 4 2例患者的 4 4眼进行OCT检查 ,对其进行动态观察和测量 ,分析其结果。结果 根据OCT图像 ,病变表现为视网膜神经上皮层脱离、神经上皮层和色素上皮层同时脱离、色素上皮脱离 3种不同形式。结论 OCT对CSC的诊断和判断治疗的预后有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中心性渗出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的光学相干断层扫描(OCT)图像特征。方法对中心性渗出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患者23例(23只眼)进行OCT检查并结合眼底荧光血管造影(FFA)结果进行测量、对比、分析。结果23只眼眼底黄斑中心凹或中心凹旁均有视网膜下新生血管(CNV)存在。边界清晰者占82.6%(19只眼),边界不清晰者占17.4%(4只眼)。全部突破Bruch膜及色素上皮层在神经上皮层下生长,伴有神经上皮层间水肿者78.9%(18只眼),伴神经上皮层浆液性脱离者10.5%(3只眼),伴出血性色素上皮脱离者5.3%(2只眼)。测量CNV最大直径和厚度分别为(1339.2±1010.8)μm、(230.8±111.5)μm。结论OCT检查可以发现中心性渗出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时视网膜下CNV的存在,是对FFA检查的重要补充。  相似文献   

16.
王颂科  文峰  戴祖优 《眼科学报》2002,18(4):214-216
目的:探讨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CSC)患眼的屈光变化幅度及其与视力预后的关系。方法:对23例原为正视眼的单眼活动期CSC患眼作随访前后屈光状态及矫正视力的检测。随访时间3至12个月(平均7.2个月)。结果:随访前15只患眼(65.2%)呈轻度远视状态,而对侧健眼呈远视状态的为5只眼(21.7%),远视率在患眼与健眼的分布上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随访后仅5只患眼(21.7%)仍呈远视状态,随访前后患眼远视率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随访前经验光矫正视力增进3行或以上的患眼90.9%在随访后矫正视力可达到1.0或以上。结论:大部分CSC患眼由于黄斑区神经上皮脱落、水肿而呈暂时性的轻度远视;通过活动期患眼屈光状态及矫正视力的检测,对患眼视力预后的评价有一定的价值。  相似文献   

17.
联合频域相干光断层扫描( CirrusTM HD-OCT)中B和C扫描来观察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CSC)患者的视网膜色素上皮层(RPE)形态的改变。方法31例(34只眼)患者进行OCT 扫描,联合断层成像图和冠状面成像图RPE形态改变,冠状面成像图与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 FFA)图像比较定位渗漏点。结果在断层成像图上(B扫描)可发现:RPE圆弧样脱离9只眼(26.47%),RPE突起样8只眼(23.52%),波浪纹样改变4只眼(11.76%),圆弧+突起样改变13只眼(38.23%)。在冠状面成像图(C扫描)中,均能与B扫描图对应,同时能精确定位眼底图,与FFA图像相对应。结论在CirrusTM HD-OCT多种扫描模式下能容易观察到CSC患者的RPE出现特征性的改变。  相似文献   

18.
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 central serous chorioretinopathy,CSC)是中心视力损失的一项重要原因,它主要好发于中青年男性,以后极部浆液性神经上皮层脱离伴有视网膜色素上皮( retinal pigment epithelium,RPE)水平的渗漏为特征。大多数急性CSC患者会自发吸收,但是对于持续性神经上皮层脱离的慢性CSC患者可能会发展为进展性的视力下降。本文对近年来关于CSC治疗方法的研究进展作简要综述,主要从激光光凝、光动力学疗法( PDT)、玻璃体内抗血管内皮生长因子治疗、醛固酮受体拮抗剂四方面进行阐述。  相似文献   

19.
观察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中浆)148例(151只眼)患者的眼底荧光血管造影,分析其荧光造影的改变与视力预后的关系。根据荧光造影时荧光素渗漏形态分析,圆点扩大型74只眼占67.3%,烟囱型26只眼占23.6%,不规则型10只眼占9.1%。视网膜色素上皮脱离27只眼占17.9%。荧光素渗漏的部位:黄斑中心区占6.26%,旁中心区占79.0%,周围黄斑区占24.4%。结论:渗漏部位与视力预后有密切关系,渗漏面积大小与视力预后关系不大,视网膜色素上皮脱离与视力预后有关。  相似文献   

20.
患者,男,52岁,因糖尿病2年在内分泌科住院,为检查眼底来我科。全身检查:心肺腹正常。空腹血糖7.5mmol/L。眼部检查:双眼视力1.0,双眼外观正常,托品卡胺散瞳示:双眼晶体透明,玻璃体透明,右眼视盘边界清,色淡红,血管走行可,黄斑区中心凹反射可见。左眼视盘边清,色淡红,颞下支静脉走行异常,颞下支静脉越过视网膜水平缝,并分布于黄斑区,黄斑区中心凹反射(见图1,2)。双眼未见糖尿病视网膜病变。诊断:左眼视网膜血管异常走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