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儿童肺炎支原体感染合并急性肾小球肾炎的临床特点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 探讨儿童肺炎支原体(MP)感染合并急性肾小球肾炎的临床特点。方法 观察同期住院的78例急性肾炎患儿的临床资料,对肺炎支原体感染后肾炎、链球菌感染后肾炎及病因不明的肾炎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水肿、高血压、血清补体下降的发生率、潜伏期、血尿恢复时间在MP感染组和链球菌感染组之间有显著差异,MP感染组和病因不明肾炎组之间血清补体下降发生率及潜伏期亦有显著差异,而水肿和高血压发生率、血尿恢复时间则无显著差异。结论 肺炎支原体感染合并肾炎症状较链球菌感染后肾炎轻、恢复快。发病机制除免疫机制外,肺炎支原体直接损伤可能占重要地位。  相似文献   

2.
儿童肺炎支原体相关性肾炎临床分析   总被引:38,自引:2,他引:36  
目的探讨儿童肺炎支原体相关性肾炎的临床特点.方法观察同期住院的所有急性肾炎患儿的临床表现,并分成支原体感染后、链球菌感染后、其它原因所致的感染后肾炎三组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儿童肺炎支原体相关性肾炎占同期住院急性肾小球肾炎患儿的21.3%,临床表现为急性肾炎综合征.潜伏期、血清补体水平、血尿恢复至正常的时间,在三组间有显著性差异.结论儿童肺炎支原体相关性肾炎是目前本地区儿童急性肾小球肾炎的主要病因之一,其潜伏期较链球菌感染后肾小球肾炎短,病情恢复较快,可出现多种多样的病理损害.  相似文献   

3.
肺炎支原体肺炎患儿免疫发病机制及临床分析   总被引:60,自引:3,他引:60  
目的 探讨肺炎支原体 (MP)肺炎免疫发病机制及其临床特点。方法 对 6 5 6例有呼吸道感染的患儿进行血清抗MP IgM和咽拭子MP DNA PCR检测 ,同时对 5 9例肺炎患儿进行血清IgG、IgM、总补体活性(CH50 )、补体C3 和循环免疫复合物 (CIC)测定。结果 MP肺炎组CIC阳性率为 4 8.5 % (16 / 33) ;非MP肺炎组阳性率为 11.5 % (3/ 2 6 ) ,前者明显高于后者 ,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1) ;MP肺炎组血清IgG、IgM浓度高于非MP组 ,两组差异显著 (P <0 .0 5 ) ;而CH50 、补体C3 则明显低于对照组 (P均 <0 .0 5 )。结论 免疫复合物介导损伤与MP肺炎的发病有关。  相似文献   

4.
儿童肺炎支原体相关性肾炎16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肺炎支原体(MP)是儿童呼吸道感染的常见病原体,可造成多系统、多器官的损害,但对泌尿系统的损害报道较少。现对我院2001年3月~2003年12月收治的16例肺炎支原体相关性肾炎与同期住院的36例链球菌感染后肾小球肾炎及24例其他原因所致的非链球菌感染后肾小球肾炎的临床资料分析如下。资料和方法一、一般资料2001年2月~2003年12月住我院的急性肾小球肾炎76例,均因血尿或水肿而确诊,其中男43例,女33例;年龄2~16岁,平均x(6.34±2.58)岁。76例均应用ELISA法检测血MP-IgM抗体,并常规检测血常规、尿常规、尿沉渣红细胞计数、24h尿蛋白定量、肾功…  相似文献   

5.
急性链球菌感染后肾小球肾炎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急性链球菌感染后肾小球肾炎(acute post-streptococcal glomerulonephritis,APSGN)是与A族链球菌(group A streptococcus,GAS)感染有关,以血尿、蛋白尿、高血压、水肿、少尿和补体C3降低为特点的急性感染后肾炎,可发生于各年龄组但主要见于儿童及青少年,多数呈散发病例偶有流行。是发展中国家儿科最常见的肾小球疾病,居我国小儿泌尿系统疾病的首位。但近年国内外流行病学资料均呈现下降趋势。本症预后良好,但近年注意到一些非典型病例易被误诊,少数病程延长,个别还可于急性期因严重合并症死亡,故应加强对本症的防治。一、病因和发病机…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肺炎支原体(MP)感染与反复呼吸道感染(RRI)的关系及其对患儿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住院疑诊为MP感染和RRI患儿,采用明胶颗粒法检测其血清抗MP-IgM,用免疫比浊法检测血清IgG、IgA、IgM。比较肺外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MP感染发生率13.94%(687/4 930例),在RRI中发生过MP感染者24.29%(85/350例),其中发生反复MP感染者12.86%(45/350例)。RRI并反复MP感染组肺外并发症发生率较高(P〈0.05)。学龄前RRI组IgG、IgA水平低于健康儿童,学龄前RRI+反复或非反复MP感染组血清IgG、IgA水平高于学龄前RRI组(P〈0.01)。IgM无差异(P〉0.05)。补体C3、C4水平均无显著性上升;学龄前RRI组及学龄前RRI+反复MP感染组补体C3水平下降(P〈0.05)。结论MP感染是RRI的重要原因之一,RRI及MP感染的患儿均存在体液免疫功能紊乱,RRI患儿如有反复MP感染应警惕MP肺外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7.
探讨新生儿不同病原感染性肺炎γ-干扰素(IFN-γ)和补体急性相蛋白(C3、C4和B因子)的变化及其意义.采用免疫酶法(ELISA)、速率散射比浊法检测肺炎患儿血清IFN-γ、C3、C4、B因子(Bf)含量.以CRP≥20mg/L作为诊断细菌性感染的界限值,结合其它临床资料,将肺炎患儿分为4组进行结果分析.结果(1)肺炎病因学检测肺炎组111份血清中,8型常见病毒及支原体特异性IgM阳性40份(36.04%);对照组30份血清均阴性.病毒及支原体肺炎23例(20.7%),细菌性肺炎45例(40.5%),病毒及支原体合并细菌性肺炎17例(15.3%),其它肺炎26例(23.4%).(2)IFN-γ和补体急性相蛋白含量检测IFN-γ、C3、C4和Bf含量在肺炎各组与对照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病毒及支原体、细菌、病毒及支原体合并细菌感染和其它感染为本地区新生儿肺炎的重要病因.体液中发挥非特异性免疫功能的IFN-γ、补体C3、C4和Bf含量不足,是新生儿容易发生感染性肺炎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8.
为探讨白细胞介素6(IL -6)在肺炎支原体感染中的变化及其免疫致病作用 ,采用ELISA法检测43例MP肺炎、17例MP肺炎合并胸腔积液、30例健康对照小儿血清IL -6水平 ,同时检测17例胸腔积液胸水中IL -6含量。结果胸腔积液组和MP肺炎组血清IL -6水平较健康对照组显著增高(P均<0.01) ;胸腔积液组与MP肺炎组两组间比较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 ;胸腔积液患儿外周血WBC≥10.0×109/L组、CRP阳性组的胸水IL -6水平较WBC<10.0×109/L、CRP阴性组两组间差异有非常显著意义(P均<0.01)。提示IL -6在儿童支原体肺炎肺外并发症的病程进展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9.
探讨新生儿不同病原感染性肺炎γ-干扰素(IFN-γ)和补体急性相蛋白(C_3、C_4和B因子)的变化及其意义。采用免疫酶法(ELISA)、速率散射比浊法检测肺炎患儿血清IFN-γ、C_3、C_4、B因子(Bf)含量。以CRP≥20mg/L作为诊断细菌性感染的界限值,结合其它临床资料,将肺炎患儿分为4组进行结果分析。结果:(1)肺炎病因学检测:肺炎组111份血清中,8型常见病毒及支原体特异性IgM阳性40份(36.04%);对照组30份血清均阴性。病毒及支原体肺炎23例(20.7%),细菌性肺炎45例(40.5%),病毒及支原体合并细菌性肺炎17例(15.3%),其它肺炎26例(23.4%)。(2)IFN-γ和补体急性相蛋白含量检测:IFN-γ、C_3、C_4和Bf含量在肺炎各组与对照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O.05)。结论:病毒及支原体、细菌、病毒及支原体合并细菌感染和其它感染为本地区新生儿肺炎的重要病因。体液中发挥非特异性免疫功能的IFN-γ、补体C_3、C_4和Bf含量不足,是新生儿容易发生感染性肺炎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肺炎支原体(Mycoplasma pneumoniae,MP)感染对哮喘患儿呼出气一氧化氮(fractional exhaled nitric oxide,FeNO)和肺功能水平的影响,分析呼出气一氧化氮与肺功能的相关性,为哮喘患儿的治疗和监测提供客观依据.方法 收集2011年6月至2013年1月在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小儿呼吸内科住院及门诊5~13岁急性轻、中度发作的哮喘患儿68例,于入组次日清晨检测MP-IgG抗体、MP-IgM抗体、或者MP-DNA、血清总IgE,同时进行FeNO和肺功能检查,根据病原学检查结果将患儿分为哮喘肺炎支原体感染组(哮喘MP感染组)36例,哮喘非肺炎支原体感染组(哮喘非MP感染组)32例,对比分析两组患儿FeNO和肺功能水平的差异,并进一步分析MP感染后FeNO和肺功能相关性.结果 哮喘MP感染组患儿FeNO值较哮喘非MP感染组明显升高,MP感染激素治疗组患儿FeNO水平比非MP感染激素治疗组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儿肺功能FVC、FEV1、FEV1/Vcmax、MEF25、MEF50之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MEF75、PEF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FeNO与肺功能(FVC、FEV1、FEV1/Vcmax、MEF50、MEF25、MEF75、PEF)之间比较无明显相关性(P>0.05).结论 哮喘儿童MP感染后FeNO值明显升高,MP感染后哮喘患儿FeNO水平与肺功能无显著相关性.  相似文献   

11.
肺炎支原体感染4种特异性抗体检测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探讨肺炎支原体(MP)特异性IgM,IgA,IgG对肺炎支原体感染诊断价值,及MP IgE与支气管哮喘发病的关系。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对临床高度怀疑肺炎支原体感染患儿测定特异性MP IgA,IgG,IgE,采用颗粒凝集法测定MP IgM,并对57例肺炎支原体感染患儿随访2~5. 5月。结果:在372例肺部感染患儿中,MP IgA阳性184人,占49. 5%;MP IgM阳性241人,占64. 8%; 2种抗体同时阳性140人,占37. 6%, 2种MP特异抗体测定结果的一致性非常显著。其中149例测定了MP IgG, 105例阳性,占70. 5%;而30例正常对照组中仅2例MP IgG阳性,占6. 7%,正常对照组MP IgA,MP IgM皆为阴性。MP IgA,MP IgM,MP IgG的阳性率,在发病第2周均达到80%以上,明显高于第1周,在随访的57例MP感染患儿中, 25例有反复呼吸道感染,MP IgA在随访时阳性率明显增高,MP IgM滴度居高不下;而在32例无呼吸道感染患儿中,MP IgA的阳性率变化不明显,MP IgM滴度则明显下降。MP感染组的MP IgE的阳性率达73. 3%,与哮喘合并MP感染组接近,但与哮喘合并非MP感染组及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结论:4种特异性肺炎支原体抗体测定对于提高MP感染诊断的特异性、敏感性具有十分重要的临床价值,尤其对于MP再感染的发现及MP感染诱发支气管哮喘的发作机制研究及进一步治疗提供了  相似文献   

12.
急性细菌感染时血清补体值一般均见增加,而溶血性链球菌感染在发生急性肾小球肾炎时,血清补体则显著降低。最近又指出,血清补体的降低较肾小球肾炎的发生为早。因此,在溶血性链球菌感染的急性期,血清补体的测定对于急性肾小球肾炎的早期发现是有益的。作者对3~15岁无合并症的猩红热患者的血清补体作了动态观察,分别于入院时及入院后每周1次进行测定,共6次。  相似文献   

13.
通过临床观察及实验研究,已证明肾小球肾炎(以下简称肾炎)的发病与免疫机制有关。其主要根据:①感染与肾炎发病之间存在一定潜伏期,而此期恰与抗体产生时间一致;②患者血清中可查到抗基膜抗体或免疫复合物;③患者血清补体下降;④用免疫荧光方法检查患者肾小球可见免疫球蛋白及补体等沉积;⑤患者肾脏洗脱液中可证明有抗肾基膜抗体或有  相似文献   

14.
目的总结盐城地区小儿肺炎支原体(MP)感染的流行病学特征,为MP感染的防治提供依据。方法采用肺炎支原体抗体检测试剂对4746例呼吸道感染患儿进行血清肺炎支原体抗体(MP-IgM)检测,对不同年度、季节、年龄及性别MP肺炎的发病情况进行统计。并对采集的数据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检测MP-IgM阳性1833例,阳性率38.62%。支原体感染一年四季均可发生,但具有季节性差异,秋冬感染率最高;支原体感染具有年龄差异,6个月以下儿童感染率最低,4~6岁年龄组儿童感染率最高,7岁以后感染率呈下降趋势;男女患儿之间感染无明显性别差异,但在城镇儿童中的感染率明显高于农村,并且2009年的总体感染率明显高于2010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各种下呼吸道感染疾病中以大叶性肺炎MP的阳性感染率最高。结论 MP感染是小儿尤其是学龄前儿童呼吸道感染的主要病因之一,其感染率有增高趋势,盐城地区2009年可能有较明显的流行发生,临床需加强对MP感染的防治,尤其是幼儿园等集体机构。  相似文献   

15.
小儿肺炎支原体肺炎与心肌损害的临床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探讨肺炎支原体肺炎是否引起和加重心肌损害。方法:对临床诊断为肺炎支原体肺炎且MP-IgM阳性(简称MP组)及临床诊断为细菌性肺炎且MP-IgM阴性(简称非MP组)各100例,通过心电图、临床观察、血清心肌酶学检查等进行对比研究。结果:肺炎支原体肺炎组出现窦性心动过速、ST-T段改变及早搏的发生率明显高于非MP肺炎组。临床观察肺炎支原体肺炎连续3 d心动过速及心衰的发生率也明显高于细菌性肺炎组(P<0.05)。血清酶学CK-MB,LDH,LDH1在两组间也存在明显差异(P<0.05)。提示肺炎支原体肺炎的心肌损害更严重,应及早提出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16.
肺炎支原体肺炎患儿的心血管系统改变(附16例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探讨肺炎支原体肺炎 (MP)患儿的心血管系统损害。方法 对 16例合并有心血管系统损害的MP患儿进行分析。结果 MP感染引起心脏损害 ,少数表现为较严重的心脏损害 ,大部分为一过性或症状轻微。MP引起的心脏受累 ,发生率为 6.5 % ,可发生于感染的急性期。结论 肺炎支原体感染后可在呼吸道感染的基础上并发心脏损害。  相似文献   

17.
目的 评估肺炎支原体载量指数(MPLI)与血清总抗体在MP 肺炎诊断中的价值。方法 选取115 例肺炎支原体肺炎患儿和400 例健康儿童为研究对象,荧光定量PCR 与被动凝集法检测MP 肺炎患儿不同病程阶段的MP-DNA 及总抗体水平,并计算MPLI。结果 肺炎支原体肺炎患儿的MPLI 临界值为6.12。MPLI和MP 总抗体滴度均随病程升高,MP-DNA 则随病程迅速下降;MP-DNA 载量较高组的总抗体滴度显著高于MP载量较低组(P P 结论 MPLI 提供了标准化的MP-DNA 定量值,对肺炎支原体感染的早期诊断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8.
目的对5年来我科收住的51例儿童血尿的病因进行分析。方法2002年1月~2006年5月我科收住的51例血尿患儿,根据血尿鉴别程序首先鉴定血尿来源于肾小球或非肾小球,肾小球性血尿继续分为感染性或非感染性疾病,非肾小球性血尿进一步查泌尿系感染,血管及代谢因素。结果51例血尿患儿中,肾小球性血尿39例,以肺炎支原体感染为主,有过敏性紫癜病史和药物性血尿比例较高。非肾小球性血尿12例,以胡桃夹现象为主。结论儿童血尿病因以感染性为主,肺炎支原体感染后肾炎呈增多趋势。对于单纯性血尿患儿,应尽早作肾活检以明确病因,且应长期随访。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肺炎支原体肺炎(MP)患儿的心血管系统损害。方法:对16例合并有心血管系统损害的MP患儿进行分析。结果:MP感染引起心脏损害,少数表现为较严重的心脏损害,大部分为一过性或症状轻微。MP引起的心脏受累,发生率为6.5%,可发生于感染的急性期。结论:肺炎支原体感染后可在呼吸道感染的基础上并发心脏损害。  相似文献   

20.
目的分析儿童大叶性肺炎主要致病原及其临床特点。方法回顾分析2015年3月至2019年3月住院治疗并采集肺泡灌洗液(BALF)的149例大叶性肺炎患儿的临床资料,分析以荧光定量PCR(FQ-PCR)法检测的BALF中的病原特点,以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的血清MP特异性抗体(MP-IgM)水平。比较不同年龄段、MP肺炎与非MP肺炎、混合感染与单一感染患儿的临床肺部感染评分(CPIS)的差异。结果 149例患儿中,病原体阳性129例,男71例、女58例,1~3岁18例、~6岁40例、~14岁71例。肺炎支原体(MP)阳性107例,肺炎链球菌(SP)18例,腺病毒(ADV)12例,流感嗜血杆菌(HI)6例,肺炎克雷伯杆菌(KP)3例,呼吸道合胞病毒(RSV)3例,肺炎衣原体(CP)2例;混合感染23例,以合并MP、SP居多。1~3岁患儿细菌及病毒感染10例,占同年龄组阳性病例的55.6%;3岁患儿MP感染99例,占MP阳性病例的92.5%。在107例MP阳性患儿中,BALF以FQ-PCR法检测MP阳性率高于血清MP-Ig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非MP肺炎组相比,MP肺炎组患儿胸腔积液、肝功能异常、神经系统受累比例较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混合感染组CPIS≥6的患儿比例高于单一感染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儿童大叶性肺炎MP检出率最高,其次为SP、ADV,不同年龄段感染的病原体不同,MP是多数混合感染的主要病原体,混合感染更易出现重症或难治病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