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高波  夏红英  邱艳  王档  陈冬梅 《北京医学》2008,30(8):558-561
目的 建立血站抗-HIV试剂室内确认品(以下简称确认品),用于常规试剂质量控制,保证血液检测质量.方法 应用ELISA及Westblot方法对北京市血液中心1997-2004年检出的抗-HIV阳性样品进行HIV-Ab检测,双孑L复试.并用Westblot进行确认.根据检测结果,依据血清盘设置的基本要求,建立抗-HIV试剂确认品,并用于常规试剂质量控制检测工作.结果 得到40份确认品.其中阴性标本20份,阳性标本19份,弱阳性标本1份.结论 选择建立的抗-HIV试剂确认品用于常规HIV-Ab EIA试剂的质控抽检.  相似文献   

2.
目的:评价罗氏电化学发光免疫分析仪通用质量控制品和朗道免疫质量控制品的稳定性和相关性。方法:选择临床常用免疫指标TSH、AFP、PRL共3项,严格按照厂家相关要求进行处理的罗氏和朗道两种免疫质量控制品,每天随标本同时上机检测,记录结果,共30 d,将两组不同质量控制品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探讨两种质量控制品在临床检验质量控制中的可行性。结果:泌乳素(PRL)L值两质量控制品的相关系数r=0.894,P<0.05,H值两质量控制品的相关系数r=0.940,P<0.05;甲胎蛋白(AFP)L值两质量控制品的相关系数r=0.873,P<0.05,H值两质量控制品的相关系数r=0.918,P<0.05;促甲状腺激素(TSH)L值两质量控制品的相关系数r=0.861,P<0.05,H值两质量控制品的相关系数r=0.848,P<0.05。批间2种质量控制品经统计学处理说明各个项目变量间有线性关系。两种质量控制品批间不精密度CV(%)。结果:罗氏通用质量控制品±SD 4.683±0.785,朗道免疫质量控制品±SD 5.847±1.068,t=2.31,P<0.05,说明两种质量控制品测定结果精密度存在统计学差异。结论:从两种质量控制品的三组项目各水平的批间不精密度(CV%)分析,罗氏质量控制品检测变异系数相对较小,说明其稳定性优于朗道免疫质量控制品;采用朗道质量控制品进行电化学发光免疫常规室内质量控制,由于其项目不齐全,部分项目复溶后稳定期较短,未能达到电化学发光免疫质量控制要求,为了更好保证检测水平质量,建议罗氏电化学发光免疫分析仪室内质量控制时应选用专用质量控制品。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我省县级以上医疗机构临床实验室的常规化学质量控制与检验结果相互认可的现状及可行性。方法:采用室内质控(IQC)及其室间比对数据和室间质评(EQA)PT得分成绩等资料作为评价依据。结果:使用统一质控品的IQC统计资料表明,常规化学15个基本项目多数的检测结果是在临床允许误差范围之内,但一些项目仍然出现较大的标准差和变异系数;近两年各地市EQA成绩虽有提高但仍有近20%不合格。结论:目前尚不具备在县级以上医院间广泛开展常规化学检验结果相互认可的基础。但是,通过强化质量控制手段和在联网监控的条件下,是可以进行区域性常规化学检验结果相互认可的。  相似文献   

4.
临床标本采集与检验质量控制的依存关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临床工作中实验室标本检测结果的正确与否受到诸多种因素的影响,其中检验标本的误差因素控制尤其重要.临床医务工作者既要掌握和了解患者所要检测项目的相关要求和指标 ,又要严格掌握各类检测标本质量[1].标本采集是分析前检验质量控制的主要内容,笔者总结多年来标本采集与检验质量控制的相互关系的临床体会做一介绍.  相似文献   

5.
李娜  邱珊 《甘肃医药》2010,29(2):211-212
质量控制(quality control,QC)是指为达到质量要求所采取的作业技术活动。临床实验室的质量控制一般是指室内质量控制(internal quality control,IQC),IQC是指临床实验室为达到质量要求的操作技术和活动,其目的在于监测检验过程,以评价检验结果是否可靠,检验报告是否可以发出,以及排除质量环节的所有阶段中导致质量不满意的原因。也就是控制分析前、中、后三个方面可能对检验结果质量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临床实验室质量管理的第一要素是选择和执行适当的室内质量控制(Internal Quality Control,IQC)程序,例如依据测定项目的质量要求和方法特点选择统计学标准、控制规则和质控品的数目,并严格执行IQC程序以提高IQC的质量[1]。室内质控方法很多,但酶联免疫吸附测定(ELISA)中仍主要采用Levey-Jennings质控图。笔者长期从事免疫学检验质量管理工作,发现医院、血站检验科在实际工作中存在一些比较普遍的问题或疑问,根据自身实践经验,结合相关专著,简要介绍如下,供实验室参考。  相似文献   

7.
HBsAgELISA试剂动态质量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志安  张颖 《华中医学杂志》2009,33(3):161-163,165
目的建立HBsAgELISA试剂质量评价方法,控制试剂质量。方法采用国家参考品对HBsAgELISA试剂进行考核。结果抽检的不同厂家或同一厂家不同批号的国产HBsAgELISA试剂对弱阳性标本的检出能力存在差异;进口试剂对弱阳性标本的检出能力较稳定;进口试剂的批间差异小于国产试剂。结论建立在选择试剂前进行质量评估并实施进货前抽样检测、定期对试剂进行质量评价的制度是保证试剂检测结果的一致性的必要手段。  相似文献   

8.
正室内质量控制(如internal guality conteol IQC):由实验室工作人员采取一定的方法和步骤[1],连续评价本实验室工作的可靠性程度,在监测和控制本室常规工作的精密度,提高本室常规工作中批内,批间样本检验的一致性,并确定当批测定结果是否可靠.可否发出检验报告.本文就室内质控及其影响因素的分析加以综述。1质控品的基本条件1.1基质对测定结果无明显影响质控品的基质则应尽可能与临床  相似文献   

9.
在临床检验工作中,评价检验质量的标准以室内质控和室间质评为主,但是在实际工作中,标本检测前的质量控制十分重要,却往往被忽视,合格的标本是检验结果准确性的保证,但因为检验过程的流程化,分析前的质量控制成为我们最难控制的环节,因标本采集、运送、传递等因素引起不正确检验结果要比检验操作中的错误更多见.有资料统计,临床检验结果...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分析核抗体荧光免疫检测质量控制的方法和临床应用状况。方法确定质控品标准,常规检测同批号质控品时,和待检测血清标本平行测定9次,计算各质控品变异系数和荧光强度值,按照结果分析质控标准,在三种荧光强度不同的下,可模式实验室各条件,调整采集图像时间,并测定待测血清300份(A组)荧光强度,采用荧光强度法和血清稀释法测定300份(B组)核抗体阳性血清标本,并分析检测结果。结果批号一致的质控品检测9次荧光强度指数平均为106.8±10.5,平均变异系数为4.6%。B组标本使用血清稀释法和荧光检测法,分析荧光强度中,荧光强度质控品指数在106.9±10.3阶段内,两组在弱光、强光、常规状况下荧光强度测定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血清稀释法和荧光检测法所测定的抗核抗体滴度符合状况数据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检测血清标本时可采用荧光强度分析法,此检测过程中重复项较高,且结果相当有效。  相似文献   

11.
肿瘤检验实验室内的质量控制,是实验室内非常重要的工作。从接收标本开始,到检测前标本的处理、检测过程、出报告等,任何一个环节的失误,都会造成不良后果。为保证检验结果的准确性,实验室内必须建立一套完整的质量管理体系。多年来,在各级领导的重视下,国内三级以上医院的临床常规实验室都基本建立了室内质控制度,并参加室间质评工作。本文就肿瘤检验分析中的质量控制做简要概述。  相似文献   

12.
目的 为提高检验标本分析前质量控制水平,通过实验室信息系统( LIS)了解我科不合格标本的分布情况,并予以建立检验标本重要环节的监控程序以提高检验标本的质量.方法 利用LIS系统统计分析我科2010-2011年检验标本的不合格原因,并据此在LIS中设置监控程序来采取相应措施以减低不合格标本发生率.结果 根据《医学实验室-质量和能力认可准则》中接收标本的规定对检验标本进行验收,通过LIS统计,2011年临床不合格检验标本发生率(0.14%),比较上一年度同期不合格率(0.18%)有较大的降低,结果具有统计学差异.结论 通过LIS可以提高检验标本分析前的质量,进一步为临床提供准确可靠的检验结果.  相似文献   

13.
临床检验的目的是为临床提供准确可靠的实验诊断依据.为了保证实验数据的可靠性,在检验医学中必须坚持全面质量控制和全过程质量控制.全过程质量控制包括实验前(分析前)、实验中(分析中)和实验后(分析后)三个阶段的质量控制.在实验误差中实验前误差占70%[1],而实验室标本测定的结果应忠实于其实际水平,若因为标本处理方式欠妥而对实际测定结果造成误差,则会误导临床诊疗[2].  相似文献   

14.
<正>目前,血细胞分析仪的室内质量控制采用多水平全血质量控制物,然而全血质量控制物有效期短,至多可保存1.01.5个月,由于运输、保存等意外原因无质量控制品使用时,致使实验室一段时间内出现无质量控制品的情况。为保证临床结果汇报的准确性和可靠性,需要建立一种简单而有效的无质量控制品的质量控制方案。  相似文献   

15.
朱丽林  王慧珍  杨锐 《吉林医学》2011,32(12):417-418
目的:为了加强检验科质量管理,保证检验标本质量,必需完善分析前质量控制。方法:建立分析前质量控制措施,加强与临床医护人员合作,共同制定医生申请、患者准备、标本采集、标本运送等操作规程,以级各种标本采集和运送的影响因素和对策。提高合格标本的送检率。结果:通过分析前质量控制措施的建立和持续改进,不合格标本数量持续下降,有效地提高检验质量。结论:检验人员有必要和临床医护人员学习、了解分析前质量控制内容,将临床科室与实验室作为一个整体来考虑质量控制,共同制定、编写适合于本医院的标本采集手册,提高检验标本质量完善分析前质量控制,为临床提供准确、最佳的结果,保证医疗检验质量。  相似文献   

16.
李伟  李燕  王玉霞 《黑龙江医学》2024,48(4):407-409
目的:利用Westgard-西格玛规则帮助临床实验室血细胞分析室内质量控制(IQC)选择恰当的质控规则,以确保室内质控结果合格、有效。方法:选择2021年6月—2021年12月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四师医院检验科临床实验室的5个项目低、中两个浓度质控水平的IQC数据,计算各项目的不精密度(CV)。根据2021年本临床实验室参加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临床检验中心全血细胞计数2次室间质量评价的结果,计算5个项目的平均偏倚(Bias)值。根据《临床血液学检验常规项目分析质量要求》(WS/T 406-2012)规定的允许总误差(TEa),计算出各个项目的质量水平西格玛指数(σ),公式为σ=(TEa-|Bias|)/CV。根据Westgard-西格玛规则的要求,对血细胞分析中的白细胞(WBC)、红细胞(RBC)、血红蛋白(HGB)、平均红细胞体积(MCV)、血小板(PLT)项目选用相应的质控规则。结果:WBC项目应采用的IQC规则是13S、22S、R4S、41S。RBC项目应采用的IQC规则是13S  相似文献   

17.
目的:让护理人员更好的掌握不同检验项目标本采集要求,提高检测合格率.方法:分析静脉采血的影响因素,建立防范措施.结果:血液标本质量受多种因素影响,必须建立严格的质量规范,加强医护技人员沟通,建立定期分析评价机制,对护理人员进行持续教育培训.结论:只有提高血液标本质量,才能提高临床检验、临床诊断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免疫检验分析质量控制在临床免疫检验中的应用。方法从本院2015年3月至2016年9月接收的临床免疫检验标本患者中,随机抽取18000名患者,将其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均9000例。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免疫检验方式,观察组患者接受量控制管理免疫检验方式,观察两组检验标本相关指数的变化情况。结果观察组检验标本的AFP、CEA、INS、Ca199、Ca125以及甲状腺功能检测指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临床免疫检验中,标本的采集、仪器设备等各方面都会影响到质量控制的检测结果,因此,加强对相关影响因素的质量控制,能够有效提升检测结果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19.
目的:分析血液质量控制体系对临床输血质量的影响.方法:从该站2013年6月至2014年6月未进行输血质量控制体系的血液标本中抽取出120份为对照组,从我站2015年6月至2016年6月进行输血质量控制体系的血液标本中抽取出120例为观察组,对比两组的关键物料质量、全血及成分血质量、卫生质量、关键设备质量.结果:观察组的关键物料质量、全血及成分血质量、卫生质量、关键设备质量均达到质量标准.结论:中心血站实施输血质量控制体系可以提高临床输血质量.  相似文献   

20.
鉴于大多数临床实验室在质控方法应用或选择上存在这样或那样的问题,本文指出质控方法的选择必须结合自身实验室的基本情况。通过介绍ISO导则25推荐的检测结果质量保证的几种方法、室内质量控制的前提、可供选择的几种统计技术类室内质控方法,建议各临床实验室尽可能采用恰当并符合实际工作的IQC规则和实施程序开展工作,只有这样,才能保证实验室检测结果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