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3 毫秒
1.
目的了解胱抑素C水平与冠状动脉病变严重程度的关系。方法选择疑诊冠心病且行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的冠心病患者114例(冠心病组).根据临床病史和冠状动脉造影结果分为2组: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ute coronarysyndromes,ACS)组73例,稳定性心绞痛(stable angina pectoris,SAP)组41例;另选择非冠心病(冠状动脉造影阴性)患者38例作为对照组。采用Gensini评分系统对冠状动脉病变程度进行评分。应用免疫比浊法测定血清胱抑素C水平。分析血清胱抑素C水平与冠状动脉病变严重程度及病变支数的相互关系。结果 ACS组和SAP组血清胱抑素C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2.2±3.5)mg/L vs(1.6±4.1)mg/L vs(0.7±2.9)mg/L,P<0.01].且ACS组血清胱抑素C水平明显高于SAP组(P<0.05)。Gcnsini积分≥30分患者血清胱抑素C水平明显高于Gensini积分<30分患者[(2.6±2.7)mg/L vs(1.8±5.2)mg/L,P<0.01]。3支病变患者血清胱抑紊C水平和Gensini积分较单支病变和双支病变患者明显增高[(2.8±1.8)mg/L vs(1.9±3.4)mg/L vs(2.1±4.1)mg/L;(49±16)分v5(17±9)分vs(28±1 8)分,P<0.05,P<0.01];双支病变患者Gensin积分较单支病变患者明显增高(P<0.01);而单支病变与双支病变患者血清胱抑素C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血清胱抑素C水平与冠状动脉病变严重程度Gensini积分呈正相关(r=0.673,P<0.01)。结论胱抑素C水平与冠状动脉病变严重程度及病变支数显著相关,胱抑素C水平可以作为评价冠状动脉病变严重程度的一个指标。  相似文献   

2.
目的通过比较不同类型冠心病患者血清胱抑素C水平,并分析血清胱抑素C水平与冠状动脉造影结果的相关性,探讨血清胱抑素C水平与冠心病临床及冠状动脉病变严重程度的关系。方法152例入选患者根据临床及造影结果分为对照组(54例)、稳定型心绞痛组(38例)、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组(60例);98例冠心病患者根据冠状动脉造影结果分为单支病变组(38例)、双支病变组(22例)、三支病变组(28例)及左主干病变组(10例);根据冠状动脉Gensini积分分为低Gensini分值组(32例)、中Gensini分值组(33例)和高Gensini分值组(33例)。采用免疫增强比浊法测定所有患者入院时血清胱抑素C水平,分析血清胱抑素C水平与冠心病严重程度之间的关系。结果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组血清胱抑素C水平(1.27±0.27mg/L)高于对照组(0.98±0.17mg/L)及稳定型心绞痛组(1.11±0.24mg/L)(P<0.05),而稳定型心绞痛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单支病变组(1.18±0.27mg/L)、双支病变组(1.21±0.34mg/L)、三支病变组(1.16±0.26mg/L)、左主干病变组(1.23±0.37mg/L)血清胱抑素C水平差异无显著性(P>0.05)。Gensini积分低Gensini分值组(1.19±0.29mg/L)、中Gensini分值组(1.22±0.28mg/L)、高Gensini分值组(1.16±0.31mg/L)血清胱抑素C水平亦差异无显著性。结论血清胱抑素C水平与冠心病临床严重程度相关,而与冠状动脉病变严重程度无明显相关性。  相似文献   

3.
目的 观察高血压患者尿微量白蛋白肌酐比值、血清胱抑素C水平及血红细胞分布宽度(RDW)的关系,探讨红细胞分布宽度、胱抑素C水平与高血压早期肾损害的关系。方法 入选高血压患者266例,根据尿微量白蛋白/肌酐比值(UACR)分为高血压肾脏正常组152例(UACR<30 mg/g)和高血压早期肾损害组114例(UACR≥30 mg/g),检测患者血脂、空腹血糖、血清胱抑素C、血常规、肌酐(Scr)、尿素氮(BUN)、尿微量白蛋白、尿肌酐,测量体质指数(BMI),调查有无吸烟、饮酒等危险因素。另设对照组50例(选自我院体检中心健康体检者)。结果 ①与对照组相比,高血压肾脏正常组及高血压早期肾损害组RDW水平均明显升高(13.43±0.92,15.05±1.29 vs 12.09±0.5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高血压早期肾损害组血清胱抑素C水平明显升高(1.46±0.22 vs 1.16±0.18,P<0.01)②与高血压肾脏正常组比较,高血压早期肾损害组RDW水平(15.05±1.29 vs 13.43±0.92)及胱抑素C水平(1.46±0.22 vs 1.20±0.19)均明显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③高血压组随着血压水平的升高、UACR的增加,RDW水平逐渐增加。④高血压组RDW与UACR、血清胱抑素C水平、平均收缩压呈正相关(r值分别为0.596、0.633和0.479,P均<0.01)。结论 RDW指标简单易获得,可作为原发性高血压早期肾损害的预测指标,联合血清胱抑素C水平预测价值更高。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半胱氨酸蛋白酶抑制剂-胱抑素C与主动脉夹层的相关性。方法:选择经计算机断层血管摄影术(CTA)或核磁共振成像(MRI)确诊的主动脉夹层患者45例,收集性别、年龄、体重指数(BMI)等与主动脉夹层组相匹配的非主动脉夹层者45例为对照组,采用颗粒增强免疫比浊法测定血浆胱抑素C水平,比较两组间胱抑素C水平差异,应用Logistic回归比较胱抑素C及其他危险因素与主动脉夹层的关系。结果:主动脉夹层组血浆胱抑素C水平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1.93±0.59)mg/L∶(1.12±0.31)mg/L,P〈0.05],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胱抑素C与主动脉夹层显著相关(OR=2.833,P〈0.01)。结论:胱抑素C与主动脉夹层密切相关,是主动脉夹层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老老年(85岁)缺血性脑白质病变患者严重程度与血清胱抑素C的相关性。方法选择行头颅MRI检查的缺血性脑白质病变患者115例,根据年龄相关的白质改变量表进行分组,轻度组(1~4分)42例,中度组(5~8分)42例,重度组(≥9分)31例。收集各组患者年龄、高血压、糖尿病、肾脏疾病、冠心病、慢性支气管炎、高脂血症、腔隙性脑梗死等病史,血清胱抑素C、肌酐、尿素等指标并进行比较,采用有序多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血清胱抑素C与缺血性脑白质病变的相关性。结果与轻度组比较,中度组和重度组糖尿病比例明显升高(P0.05,P0.01)。重度组血清胱抑素C水平明显高于轻度组和中度组[(1.7±1.8)mg/L vs(0.7±0.6)mg/L、(0.9±0.6)mg/L,P0.05]。校正年龄、高血压、糖尿病等因素后,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血清胱抑素C水平是缺血性脑白质病变严重程度增加的独立危险因素(OR=2.743,95%CI:0.497~1.527,P=0.000)。Spearman等级相关分析显示,血清胱抑素C水平升高与缺血性脑白质病变严重程度呈正相关(r=0.344,P=0.000)。结论血清胱抑素C水平升高可能与老老年患者缺血性脑白质病变的严重程度相关。  相似文献   

6.
脑卒中患者脂蛋白(a)水平及其相关性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探讨脑卒中患者血浆脂蛋白 (a)水平及与血脂其他指标的关系 ,采用双抗夹心法测定 2 94例脑卒中患者及 94例健康人血浆脂蛋白 (a)浓度。结果发现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梗死、脑出血患者及健康对照组脂蛋白 (a)水平分别为 389.5± 2 15 .8mg/L、2 74 .7± 186 .4mg/L和 2 10 .7± 12 8.7mg/L ,前两组患者脂蛋白 (a)水平均较健康对照组增高 ,差异具有显著性 (P <0 .0 5 )。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梗死与脑出血患者间脂蛋白 (a)水平亦有显著性差异 ;然而腔隙性脑梗死患者的脂蛋白 (a)水平与对照组无显著性差异。脂蛋白 (a)水平与性别、血压及血脂各项无相关性。提示高脂蛋白 (a)水平可能与脑出血及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梗死有关。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血浆胱抑素C、尿酸(UA)以及超敏C反应蛋白(hs-CRP)表达水平与脑小血管病发病的关联。方法选取2014年—2016年本院就诊的脑小血管病病人66例为病例组,选取同期头颅核磁共振检查正常住院病人89例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一般情况、血浆胱抑素C、尿酸、超敏C反应蛋等水平,并对潜在影响因素进行回归分析。使用SPSS19.0统计软件包进行数据分析。结果病例组胱抑素C水平为(24.25±4.50)mmol/L,高于对照组的(12.81±4.56)mmol/L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UA水平和hs-CRP水平也分别高于对照组水平(P 0.05);病例组UA和hs-CRP水平分别为(289.34±76.82)mmol/L和(5.37±1.13)μmol/L,对照组的水平分别为(250.48±77.77)mmol/L和(0.89±1.19)μmol/L。根据单因素分析筛选出的结果,将病人年龄增高、高血压既往史、UA水平、胱抑素C水平、hs-CRP水平以及D-2聚体(D-Dimer)水平这些可疑危险因素作为自变量,以是否存在脑小血管病变为应变量,进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研究发现既往有高血压病史会增加脑小血管病的发生风险,OR值为2.176(1.095~4.323),P=0.026;高UA水平、高胱抑素C水平以及高hs-CRP水平均是脑小血管病发生的危险因素,特别是高UA水平,会使发病风险大增,OR值为5.839(1.332~25.594),P=0.019,高胱抑素C水平以及高hs-CRP水平的OR值分别为1.038(1.006~1.070),P=0.018与1.063(1.019~1.109),P=0.005。结论脑小血管病病人的尿酸、血浆胱抑素C、hs-CRP指标高于正常对照人群,且高血压病史、尿酸、血浆胱抑素C、hs-CRP同脑小血管病变的发生密切关联,控制尿酸、血浆胱抑素C、超敏C反应蛋白和血压水平将有助于降低其发病风险。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经皮冠状动脉造影患者接受他汀类药物治疗后,围手术期前后早期肾损伤标记物水平的变化,探讨他汀类药物在预防造影剂肾病的作用。方法选择行冠状动脉造影的患者1 26例,随机分为对照组61例和他汀类药物治疗组(他汀组)65例,检测2组患者围手术期前后血肌酐、早期肾损伤标记物血清胱抑素C及高敏C反应蛋白水平的变化,并进行比较。结果他汀组和对照组术后血清高敏C反应蛋白较术前明显升高[(4.0±0.5)mg/L vs(2.2±0.6)mg/L,(5.2±0.9)mg/L vs(2.1±0.4)mg/L,P<0.01]。他汀组术后血清胱抑素C水平较对照组明显降低[(1.3±0.2)mg/Lvs(1.7±0.4)mg/L,P<0.01]。结论造影剂肾病可能与造影剂介导的炎性反应相关,他汀类药物可能通过拮抗炎性反应及氧化应激机制等预防该病的发生。  相似文献   

9.
目的 分析血清胱抑素C水平与慢性心功能不全(CHF)严重程度的相关性。方法 连续入选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心内科2009年2月~2012年1月因CHF住院患者925例,使用SPSS 17.0软件建立数据库并进行统计分析,采用单向方差分析、χ2检验及Logistic分析观察胱抑素C水平与患者心功能不全严重程度的关系;并通过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曲线)确定胱抑素C作为中、重度心功能不全的评价指标的最佳界值。结果 心功能Ⅱ、Ⅲ、Ⅳ级,胱抑素C浓度分别为1.22±0.62、1.56±0.91、1.72±1.00 mg/L,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多因素Logistic分析中,调整了多种潜在影响因素后,胱抑素C作为连续变量时OR值为2.087(95%CI:1.125~3.874),作为二分类变量时OR值为2.335(95%CI:1.243~4.385)。通过ROC曲线获得胱抑素C作为中、重度心功能不全的评价指标的最佳界值为1.37 mg/L,灵敏度为95%的界值是0.77 mg/L,特异度为95%的界值是2.57 mg/L。结论 胱抑素C是评价CHF患者心功能严重程度的独立危险因素,对于CHF患者,胱抑素C作为中、重度心功能不全的评价指标的最佳界值为1.37 mg/L。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慢阻肺)患者血浆组织蛋白酶S和胱抑素C的表达水平,探讨其与慢阻肺的关系以及对慢阻肺患者气流受限的影响。方法选择2013年1月-2014年12月我院收治的因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慢阻肺)住院治疗患者150例,作为研究组;选择同期在我院体检中心进行健康体检的136名健康人群作为对照组。检测研究对象血浆组织蛋白酶S和胱抑素C水平。记录研究对象年龄、性别、BMI、吸烟饮酒史、伴随疾病(糖尿病、高血压、脑血管疾病等)以及用吸入性糖皮质激素治疗情况,血肌酐水平,肺功能检测指标等。结果研究组患者血浆组织蛋白酶S、胱抑素C和组织蛋白酶S/胱抑素C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血浆组织蛋白酶S、胱抑素C、组织蛋白酶S/胱抑素C作为慢阻肺生物学标志的ROC曲线如图1所示。三者的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938,0.974,0.75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高龄,男性,吸烟,慢性病程超过10年,血浆组织蛋白酶S、血清胱抑素C和血浆组织蛋白酶S/胱抑素C均是影响患者严重气流受限的危险因素,而吸入性糖皮质激素治疗则是影响患者严重气流受限的保护因素。结论血浆组织蛋白酶S和血清胱抑素C可以作为慢阻肺急性加重的潜在生物标志物。  相似文献   

11.
非瓣膜性心房颤动患者血清C-反应蛋白变化及其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测定非瓣膜性心房颤动(简称房颤)患者血清C-反应蛋白及外周血白细胞的变化,以探讨炎症机制在非瓣膜性房颤的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方法对135例房颤患者(房颤组)和120例非房颤患者(对照组),采用免疫比浊法测定其血清中CRP水平,用库尔特JT血球仪测定外周血白细胞数(WBC)、中性粒细胞百分率(N%)、中性粒细胞绝对值(N)、淋巴细胞百分率(L%)、淋巴细胞绝对值(L)。应用超声心动图诊断左室肥厚(LVH)及左房内径(LAD)。观察CRP及白细胞变化与房颤关系。结果房颤组血中CRP水平显著高于非房颤组(6.41±2.73mg/Lvs3.66±1.18mg/L;P<0.05)。其中房颤合并LVH较不合并LVH组CRP显著增高(7.51±3.32mg/Lvs5.76±2.92mg/L;,P<0.05)。四分位法研究表明房颤组血清CRP水平位于最高四分位者显著多于对照组;房颤组血清CRP水平位于最高四分位者较同组最低四分位者显著增加(P<0.05)。CRP位于最高四分位者LAD较位于最低四分位者显著增加(P<0.05)。两组WBC、N%、N、L%、L无显著性差异。结论慢性炎症反应在非瓣膜性房颤的发生发展中可能起到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2.
Cyst-c浓度对检出高血压、冠心病患者早期肾损害的价值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 观察血清胱蛋白酶抑制剂 (Cyst-c)浓度对检出高血压、冠心病伴动脉硬化性早期肾损害的价值及西拉普利治疗的效果。方法 对 2 0 1例高血压、冠心病伴有动脉硬化者同时测血Cyst -c和血肌酐(Cr)浓度 ,并设正常对照组。对其中血Cyst-c浓度增高但血Cr浓度正常的 5 0例早期肾损害伴Ⅰ级高血压者 ,给西拉普利 (2 5mg~ 3 75mg/d)治疗 3个月 ,并检测治疗前、后血Cyst-c浓度。结果  2 0 1例动脉硬化者中 ,早期肾损害 92例 (45 77% ) ,肾功能不全 16例 (7 96 % ) ,肾功能正常 93例 (46 2 6 % )。在早期肾损害组 :血Cyst-c浓度明显高于对照组 (P <0 0 0 1) ,而血Cr浓度两组无显著性差异 (P >0 0 5 )。 5 0例早期肾损害伴Ⅰ级高血压者经西拉普利治疗后 ,血Cyst-c浓度较治疗前明显降低 (2 2 4± 0 5 2与 1 86± 0 5 3,P <0 0 0 1)。结论 血Cyst-c能检出血Cr不能检出的早期肾损害 ,西拉普利治疗早期肾损害有明显效果。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伴有脑动脉狭窄的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血浆组织蛋白酶L(cathepsinL,CatL)水平与脑侧支循环建立的相关性.方法 纳入全脑血管造影检查确诊至少有1条颅内外大动脉(包括颈内动脉、大脑中动脉、椎动脉、基底动脉)狭窄>70%的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应用ASITN/SIR血流分级系统评价脑侧支循环建立情况,0~2级定义为侧支不良,3~4级定义为侧支良好.应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血浆CatL水平.结果 研究共纳入79例伴有脑动脉狭窄的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男性63例,女性16例,平均年龄(58.76±12.24)岁;侧支不良组51例(64.56%),侧支良好组28例(35.44%).侧支良好组血浆CatL水平与侧支不良组无显著性差异[(7.09±2.27) mg/L对(8.79 ±3.53) mg/L;t =2.751,P=0.069].多变量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只有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评分高为侧支循环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优势比0.935,95%可信区间0.823~0.963;P =0.046),而血浆CatL水平与侧支循环状况无显著独立相关性(优势比0.910,95%可信区间0.766~1.081;P=0.285).结论 伴有脑动脉狭窄的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血浆CatL水平与脑侧支循环的建立无显著相关性.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分别观察冠心病患者血浆中淀粉样蛋白A(serum amyloid A,SAA)和HDL中SAA水平的变化,探讨SAA与动脉粥样硬化之间的关系。方法应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分别检测冠心病组65例及对照组62例血浆中SAA和HDL中SAA的水平,同时对2组其他心血管危险因素、血脂水平和hs-CRP进行比较。结果冠心病组高血压史、吸烟史、冠心病家族史和hs-CRP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血浆中SAA和HDL中SAA含量明显高于对照组,分别为(15.93±12.04)mg/L vs(10.92±11.04)mg/L,(115.22±70.61)mg/L vs(35.92±25.42)m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logistic回归分析lghs CRP的OR值3.449,95%CI:1.207~9.854;lgSAA的OR值5.909,95%CI:1.531~22.801。结论冠心病患者SAA水平在血浆和HDL中均明显升高,可能是冠心病发病的重要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5.
高敏C反应蛋白对新发脑出血风险的预测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Zhu J  Wu SL  Wang YX  Wang JL  Zhao HT  Hou GS  Li DQ  Jin C  Li JF  Di YR 《中华内科杂志》2010,49(6):469-472
目的 探讨基线血清高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对新发脑出血风险的预测价值.方法 采用回顾性巢式病例对照研究方法,选择观察队列中新发脑出血患者323例,对照组646例.比较两组组间基线hs-CRP水平,分析不同基线hs-CRP水平对新发脑出血的风险.结果 新发脑出血患者基线hs-CRP水平(1.10 mg/L)高于对照组(0.66 mg/L,P<0.01);hs-CRP四分位数水平较高者(>2.12 mg/L)新发脑出血的风险是较低者(≤0.30 mg/L)的2.58倍(95%CI 1.77~3.76,P<0.01);对hs-CRP以3 mg/L及以第八十百分位点为临界值分组后进行统计分析,hs-CRP与新发脑出血风险的相关性依然存在,OR值分别为2.26(95%CI 1.60~3.20,P<0.01)和2.24(95%CI 1.60~3.13,P<0.01).结论 基线hs-CRP水平对新发脑出血有预测价值,基线hs-CRP水平较高者新发脑出血风险增加.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血清可溶性CD40配体(soluble CD40 ligand,sCD40L)水平与缺血性卒中发病风险、严重程度和梗死体积的相关性.方法纳入连续住院的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作为病例组,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收集病例组和对照组人口统计学、血管危险因素和临床资料.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血清sCD40L水平.缺血性卒中患者根据基线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ational Institutes of Health Stroke scale,NIHSS)评分分为轻度卒中组(<8分)和中重度卒中组(≥8分),根据梗死体积中位数分为大梗死组和小梗死组.结果 共纳入106例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其中男性59例(55.7%),女性47例(44.3%),平均年龄(71.31±11.27)岁;对照组86例,其中男性45例(52.3%),女性41例(47.7%),平均年龄(73.56 ±9.32)岁;大梗死组(≥1.8 cm3)41例(38.7%),小梗死组(<1.8 cm3)65例(61.3%);轻度卒中69例(65.1%),中重度卒中37例(34.9%).缺血性卒中组基线血清sCD40L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5.61±1.68) mg/L对(3.56±1.32)mg/L;扣9.236,P<0.01],缺血性卒中组入院14 d时血清sCD40L水平[(4.19±1.45)mg/L]较基线水平显著降低(P<0.01),但仍然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多变量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优势比(odds ratio,OR)3.358,95%可信区间(confidence interval,CI)2.681 ~4.056;P <0.001]和血清sCD40L(OR5.103,95% CI2.317 ~8.903;P <0.001)水平较高是缺血性卒中的独立危险因素;血清sCD40L水平较高(第4四分位数对第1四分位数,OR4.017,95% CI1.608 ~ 10.037;P=0.003)、大动脉粥样硬化性卒中(OR2.321,95% CI1.014 ~ 5.314;P=0.046)、皮质-皮质下梗死(OR 2.679,95% CI1.111 ~6.460;P=0.028)和梗死灶体积较大(OR 3.216,95% CI1.398~7.395;P=0.006)为中重度卒中的独立危险因素;血清sCD40L水平较高(第4四分位数对第1四分位数,OR 3.142,95% CI1.274 ~7.745;P =0.013)、大动脉粥样硬化性卒中(OR 2.965,95%CI1.299 ~6.767;P=0.010)、皮质-皮质下梗死(OR4.750,95% CI 1.909~11.818;P<0.001)和基线NIHSS评分≥8分(OR 8.509,95% CI3.432 ~21.094;P <0.001)为大梗死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血清sCD40L 水平与缺血性卒中发病、梗死体积和严重程度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在心脑血管疾病一、二级预防中起重要作用的抗血小板药物与血浆溶血磷脂酸(LPA)水平的关系。方法随机选择有缺血性脑卒中危险因素及临床症状、需要二级预防的患者502例(治疗组),给予阿司匹林等抗血小板药物进行治疗,治疗前后进行症状自我评分,测定血浆LPA水平,检测抗血小板药物降低血浆LPA的效能及与临床症状的相关性。另选同期健康体检者79例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血浆LPA水平。结果治疗组治疗前血浆LPA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5.17±2.03)μmol/L vs(2.72±2.70)μmol/L,P0.01]。治疗组服用阿司匹林1个月后LPA水平明显下降[(5.17±2.03)μmol/L vs(3.21±1.57)μmol/L,P0.01]。阿司匹林治疗导致血浆LPA下降程度与症状自我评分降低呈正相关(r=0.290,P0.01)。联合应用抗血小板药物血浆LPA也相应降低。结论 LPA可能作为较有价值的实验室指标来判断阿司匹林等抗血小板药物的效果。对服用阿司匹林100 mg/d反应欠佳的患者可以考虑联合使用抗血小板药物。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血浆巨噬细胞游走抑制因子(macrophage migration-inhihitory factors,MIF)水平、颈动脉斑块性质与进展性脑梗死患者的关系。方法选择急性前循环脑梗死患者106例,根据临床表现分为进展性脑梗死组(进展组)56例和非进展性脑梗死组(非进展组)50例;另选健康体检者40例为对照组。采用ELISA法检测血浆MIF,同时行颈动脉多普勒超声检查。根据斑块性质,脑梗死患者又分为无斑块26例、稳定斑块40例和不稳定斑块40例,并进行MIF比较。结果进展组症状相关侧颈动脉斑块以不稳定斑块为主,占44.6%;与非进展组MIF(19.50±4.66)μg/L和对照组(23.06±5.10)μg/L比较,进展组MIF(26.24±6.08)μg/L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脑梗死不稳定斑块、稳定斑块、无斑块患者MIF分别为(26.48±6.12)μg/L(23.45±5.04)μg/L、(21.12±4.53)μ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浆MIF水平的升高和颈动脉斑块不稳定性与进展性脑梗死的发生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晚期糖基化终产物(advanced glycosylation end products,AGEs)和β淀粉样蛋白(-βamyloid protein,Aβ)对老年人急性脑血管病发病的影响。方法采集60岁以上脑梗死(cerebral infarction,CI)患者(CI组,29例)和脑出血(intracerebral hemorrhage,ICH)患者(ICH组,18例)血清标本,应用免疫竞争饱和法测定AGEs,用放射免疫分析非平衡法检测Aβ,同时与年龄匹配对照组30例比较。结果CI组患者AGEs(13.55±1.00)mg/L,Aβ(1.43±0.24)μg/L;ICH组AGEs(12.45±1.03)mg/L,Aβ(1.42±0.13)μg/L;对照组AGEs(9.94±1.24)mg/L,Aβ(1.02±0.13)μg/L。CI组和ICH组两指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CI组AGEs显著高于ICH组(P<0.05),而CI组与ICH组Aβ比较则无明显差异。结论高浓度的AGEs和Aβ可能与老年人急性脑血管病的发病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