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目的:运用计算机虚拟筛选技术从传统中药数据库(TCM database@Taiwan)中快速搜索H7N9亚型流感病毒神经氨酸酶(neuraminidase,NA)的中药小分子抑制剂。方法:采用Auto Dock Vina软件对蛋白质晶体结构数据库PDB中NA与小分子抑制剂扎那米韦形成的复合物(PDB代码为4MWX)三维结构活性部位进行分析,基于传统中药配体库进行分子对接初次筛选。综合运用传统中药系统药理学数据库及分析平台TCMSP及Accelrys公司开发的Discovery Studio 2.5分子模拟软件包内TOPKAT模块计算药代动力学参数和毒性预测对分子对接结果进行2次筛选。结果:以原配体(扎那米韦)的自由结合能为阈值,筛选出中国传统中药数据库中3个类药性良好的化学成分与NA亲和力高于上市的抗流感药物扎那米韦的天然小分子化合物,并且确定了它们的中草药来源。结论:该研究结果可促进从传统中药库中提取、设计及实验合成新抗H7N9流感病毒药物。  相似文献   

2.
目的:筛选紫萁贯众中具有良好抗流感病毒神经氨酸酶(neuraminidase,NA)活性的化合物。方法:将紫萁贯众已分离得到的23个化合物与18种流感病毒神经氨酸酶进行分子对接,通过评价结合能、结合模式及发生相互作用的氨基酸等指标进行虚拟筛选,得到候选化合物,并通过神经氨酸酶抑制剂实验验证候选化合物抑制NA的活性。结果:候选化合物异银杏双黄酮对NA抑制作用较强,IC_(50)值为(42.54±2.85)μmol·L~(-1)。结论:紫萁贯众中化合物异银杏双黄酮具有较好的流感病毒神经氨酸酶抑制作用,为紫萁贯众在抗流感病毒临床方面的应用提供了科学依据,也为紫萁贯众的深入研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新型甲型H5N1流感病毒神经氨酰酶的进化规律。方法采用MEGA软件对H5N1神经氨酸酶氨基酸序列进行种系发生树的构建及序列同源性的分析。结果发现地域对流感病毒的进化有直接影响。同源比对显示神经氨酰酶存在部分高变位点。结论为基于受体的抗流感药物设计提供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4.
目的:筛选绵马贯众中流感病毒H_5N_1神经氨酸酶(NA,neuraminidase)抑制剂。方法:将绵马贯众中已分离得到的99个化合物建立配体库,从Protein Data Bank(PDB)中下载NA(H_5N_1)的X-ray晶体三维结构文件,采用AutoDock Vina软件筛选出与NA有较好结合作用的化合物,并通过神经氨酸酶抑制实验验证筛选出的化合物对NA的作用。结果:通过分子对接筛选出5个与NA有较好结合的化合物,神经氨酸酶抑制实验结果表明候选化合物中Dryocrassin ABBA对NA的抑制作用最强,IC50为(18.59±4.53)μmol/L。结论:绵马贯众中化合物Dryocrassin ABBA具有较好的抗H_5N_1流感病毒神经氨酸酶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虎杖抗H1N1流感病毒神经氨酸酶活性成分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目的:分离和鉴定虎杖乙酸乙酯提取物中能显著抑制H1N1流感病毒神经氨酸酶(neuraminidase,NA)的活性成分。方法:基于药理活性导向法,综合利用硅胶,葡聚糖凝胶和制备液相等色谱分离虎杖提取物活性成分,采用MS和NMR等波谱数据及其理化性质鉴定分子结构。结果:从虎杖乙酸乙酯活性部位分离出7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2-methoxystypandrone(1),大黄素(2),白藜芦醇(3),虎杖苷(4),大黄素-8-O-β-D-吡喃葡萄糖苷(5),(E)-3,5,12-trihydroxystilbene-3-O-β-D-glucopy-ranoside-2’-(3″,4″,5″-trihydroxybenzoate)(6)和儿茶素-3-O-没食子酸酯(7);NA测试表明化合物3,6和7显著抑制NA活性,IC50分别为129.8,44.8,21.3μmol·L-1,进一步CPE测试表明化合物6和7具有显著抗H1N1流感病毒效果(EC50分别为5.9,0.9μmol·L-1),对宿主MDCK细胞表现出非常低的细胞毒性,选择性指数分别为56和269。结论:基于药理活性导向从虎杖提取物中分离鉴定出能显著抗H1N1流感病毒的神经氨酸酶抑制剂,对阐明其药效物质基础和抗流感药物研发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6.
  神经氨酸酶(NA)是流感病毒表面一种蘑菇云状四聚体结构的包膜糖蛋白,其抑制剂对高致病性流感病毒的各亚型均具有抑制作用,且其安全性和耐药性良好,可用于流感病毒的预防和治疗。笔者在归纳总结近年来该领域国内外文献的基础之上,对神经氨酸酶及其抑制剂的分类、构效关系以及国内外研究现状进行总结,有助于我们更好地利用现有条件设计并合成出活性更好、选择性更高的抗流感药物。  相似文献   

7.
 目的合成新型吡咯烷类神经氨酸酶抑制剂,并测定其抑制神经氨酸酶的活性。方法以L-羟脯氨酸为原料,合成一系列神经氨酸酶抑制剂,并用高通量活性筛选方法检测其对神经氨酸酶的抑制活性。结果设计、合成了18个新型的吡咯烷类化合物,其结构经核磁共振氢谱及质谱确定,并发现了几个具有较好活性的化合物。结论吡咯烷类化合物对神经氨酸酶有较高的抑制活性,值得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热毒宁注射液及其组分对流感病毒神经氨酸酶(NA)抑制活性。方法通过测定流感病毒NA的荧光强度值来确定热毒宁注射液及其组分对流感病毒NA的抑制活性。结果热毒宁注射液对H1N1、H3N2、B流感病毒NA抑制活性较高,半数抑制浓度(IC50)分别为(46.494±2.25)、(49.774±1.77)、(45.33±5.32)μg/mL。金银花聚酰胺柱洗脱浓缩液、醋酸乙酯萃取液及残液、柱色谱提取物、隐绿原酸、异绿原酸A和异绿原酸B对H1N1、H3N2、B流感病毒NA酶活性均具有抑制作用。结论热毒宁注射液及其有机酸类成分对流感病毒神经氨酸酶活性均具有一定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利用原核系统表达甲型H1N1流感病毒NA蛋白,制备NA特异性单克隆抗体。方法:采用RT-PCR技术扩增A/Shenzhen/71/09病毒株NA基因,通过原核表达系统表达含6×His标签NA重组蛋白,利用镍离子亲和柱进行纯化。使用NA蛋白以100g/只剂量免疫BALB/C小鼠,3次免疫后,利用杂交瘤技术筛选分泌NA特异性单克隆抗体的细胞株,采用Western-blot方法对单抗进一步验证。结果:成功克隆A/Shenzhen/71/09NA基因,长度约1400bp。将NA基因克隆入原核表达载体pET-21b(+),经IPTG诱导后在大肠杆菌包涵体中检测到目的蛋白,分子量约50kd。采用尿素变性处理后借助6×His标签对蛋白进行纯化。用纯化蛋白免疫小鼠,将脾细胞与SP2/0细胞融合,使用ELISA检测细胞上清NA抗体,共筛选1株持续分泌NA抗体的杂交瘤细胞株7C11。Western-blot验证该单克隆抗体可以特异性结合NA抗原。结论:成功表达甲型H1N1流感NA蛋白,获得1株分泌NA抗体的单克隆细胞株,从而为后续甲流诊断及疫苗研制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0.
目的:建立一种基于荧光检测的流感病毒神经氨酸酶(NA)中药抑制剂快速筛选方法。方法:方法的构建原理是供试品和一定数量的NA作用后,部分NA的活性会被供试品抑制,加入底物后仍具有活性的NA与荧光底物结合后在特定波长下可以产生荧光,根据测得的荧光强度计算供试品对NA的抑制率,从而评估供试品对NA的体外抑制活性。利用建立的方法对来源于12味中药的49个化学成分进行体外抗NA活性评价。利用NA蛋白受体与供试品对接后的结合能和抑制常数的理论计算值来证明实测结果的准确性。将建立的方法应用于检测不同批次板蓝根颗粒和抗病毒颗粒在体外抑制NA的活性,以评价不同批次样品间的质量一致性。结果:方法学考察结果表明该方法具有较好的准确性和重复性。49个成分的筛选结果显示,其中22个成分在体外对NA的抑制活性强于帕拉米韦[半抑制浓度(IC50)131.2μmol·L-1],如夏佛塔苷、异荭草苷、诃子酸、胡薄荷酮、异夏佛塔苷等,其余27个成分在体外对NA的抑制活性弱于帕拉米韦。分子对接结果显示,大部分化合物的结合能和抑制常数理论计算结果和实测结果基本一致。12批板蓝根颗粒...  相似文献   

11.
以甲型H1N1流感的临床表现为切入点,由现象到本质探析其发病机制,紧扣病机阐述临床,凸显民族药配合西药应用截断治疗甲流H1N1的方法。  相似文献   

12.
目的:建立新型的细胞水平组织因子抑制剂高通量药物筛选模型, 对本中心库存天然化合物进行筛选, 得到对TF有较好抑制作用的天然化合物, 用于进一步评估抗肿瘤转移药物。方法:利用发色底物法, 建立细胞水平TF抑制剂高通量筛选模型, 用该细胞株进行抗肿瘤转移药物筛选。结果:选用人乳腺癌细胞MDA-MB-435成功建立了快速稳定、灵敏度高、操作简便的抗肿瘤转移药物筛选模型。筛选1260种化合物, 经过初筛、复筛和体内评价发现短葶山麦冬皂苷-C(DT-13)对TF的抑制作用比较明显, 并具有一定的抗肿瘤转移作用。结论:通过建立的TF抑制剂筛选模型, 对库存天然产物进行筛选, 得到具有抗肿瘤转移的天然产物DT-13。  相似文献   

13.
目的 克隆北柴胡转录因子基因BcbZIP179的全长编码序列,原核表达融合蛋白。为进一步研究该基因在北柴胡转录调控中的功能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以北柴胡转录组数据为基础,设计特异性引物,PCR扩增BcbZIP179基因的全长编码序列,利用生物信息学分析软件分析序列特征。利用qPCR方法分析BcbZIP179基因在不同组织器官中的表达及MeJA处理条件下的表达情况。构建原核表达载体,在不同温度和IPTG浓度下,采用2种菌株诱导表达目的蛋白。结果 BcbZIP179编码序列全长432 bp,编码144个氨基酸,BcbZIP179受MeJA诱导,在MeJA处理的北柴胡不定根中,处理前24 h内,表达量逐渐升高,随后表达量降低;BcbZIP179在北柴胡的根、茎、叶、花及果实中均有表达,在果实中的表达量最高;利用大肠杆菌原核表达系统,在16℃和37℃不同温度条件下均获得了带有6×His标签的BcbZIP179融合蛋白。结论 克隆到了北柴胡中的1个bZIP家族的转录因子基因BcbZIP179,在16℃、IPTG 0.05 mmol·L-1条件下,可获得体外表达的蛋白,为制备抗体、分离互作蛋白和调控靶基因进而研究其功能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4.
目的 克隆菊花脑芳樟醇合酶基因CnTPS1的全长编码序列,利用原核系统表达融合蛋白,为进一步研究该基因在菊花脑萜类合成中的功能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以菊花脑基因组数据为基础,设计特异性引物,PCR扩增CnTPS1的全长编码序列,利用生物信息学分析软件分析序列特征。利用qRT-PCR技术分析CnTPS1基因在不同组织中的基因表达量。构建原核表达载体,体外诱导目的蛋白表达。结果 CnTPS1编码序列全长1749bp,编码582个氨基酸;基因表达模式分析表明该基因在茎和管状花中表达量较高;原核表达系统能诱导出67.58kDa大小的蛋白。结论 首次从菊花脑中克隆得到一个芳樟醇合酶基因CnTPS1,运用生物信息学方法对其编码蛋白的理化性质、结构特征等进行了分析预测,分析了该基因的组织表达模式,并在原核表达系统中成功诱导表达出目标蛋白,这些结果将为菊花脑萜类合酶基因的功能以及萜类物质生物合成途径的解析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5.
目的:单加氧酶(Monooxygenase,MO)是一类通过在底物上加一个氧原子的加氧酶,在动植物体内参与多种代谢途径。本实验致力于从雷公藤转录组数据中克隆得到单加氧酶基因c DNA全长,并对克隆得到的MO基因进行初步的功能分析。方法:通过对雷公藤转录组数据中筛选得到MO基因片段设计特异性引物,克隆MO基因c DNA全长,通过生物信息学方法对得到的MO基因进行分析,主要包括多重序列比对,蛋白结构预测和构建进化树分析等。结果:根据分析结果Tw MO基因全长为2 193 bp,共编码507个氨基酸,等电点为8.84,相对分子质量为55.20 k Da,多重序列比对显示它与其他植物的MO基因具有较高的同源性。雷公藤悬浮细胞经外源茉莉酸甲酯(Me JA)诱导后,实时荧光定量结果显示,TwMO的表达量明显增加,并在48 h达到最高,提示Tw MO基因与雷公藤的次生代谢产物的生成有关。结论:本研究首次从雷公藤悬浮细胞中克隆得到MO基因,为进一步研究该基因的功能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6.
从基因表达差异分析腧穴和非腧穴针刺效应差异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于建春  于涛  韩景献 《中国针灸》2002,22(11):10-18
目的:从基因转录水平分析针刺腧穴和非腧穴效应的差异。方法:选取健康、雄性7月龄快速老化模型鼠(Senescence Accelerated Mouse,SAM-P/10)。随机分为非针刺组、穴位针刺组和非穴位针刺组,每组20只,采用DDRT-PCR技术,展示三组脑基因表达谱的变化情况,结果:针刺腧穴可引起某些基因表达的增强,而非穴则没有明显的变化,同时观察到针刺非穴可以引起一定的应激反应。结论:腧穴具有一定的特异性,临床上应准取穴以增强疗效。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白细胞介素-1B基因多态性与甲型H1N1流感温邪传变模式的关系。方法:建立基于飞行时间质谱技术的SNP分型方法,检测167例甲流患者和192例健康对照人群IL-1B基因rs1143623和rs16944位点多态性,将甲流患者辨证分型为温邪不传、顺传和逆传3种模式,比较不同人群等位基因频率差异。结果:rs16944位点具有A和G两种等位基因,A等位基因频率在健康对照、不传型、顺传型和逆传型人群分别为49.5%、60.2%、62.5%和71.4%,甲流3种传变模式人群A等位基因频率均显著高于健康对照(P=0.016,P=0.013,P=0.025)。rs1143623位点等位基因频率在不同人群中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IL-1B基因rs169441位点多态性与甲型H1N1流感温邪传变模式相关,A等位基因为易感基因,可以作为甲流中医辨证分型的分子遗传标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