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目的:探讨伴认知功能障碍的老年抑郁症患者的临床特征。方法:选择2003-01/2004-06在南京医科大学脑科医院住院的老年抑郁症患者60例,患者或其家属知情同意。根据是否合并认知功能障碍将患者分为两组,分组条件:①主观感觉有记忆力减退。②简易智能状态检查评分≤24分。③日常生活能力量表评分≥22分。符合①②③为伴有认知功能障碍组共28例,不伴认知功能障碍组32例。治疗前使用自编的一般情况调查表、汉密顿抑郁量表(总分大于35分重度抑郁;小于8分无抑郁症状)、简易智能状态检查量表(划界分:文盲组17分、小学组20分、中学或以上组24分,低于划界分为认知功能受损)和日常生活能力量表(共10项,0~100分,0~20分极严重功能缺陷,100分自理)对两组患者进行评定。使用抗抑郁药治疗6周后再次评定两组患者的汉密顿抑郁量表、简易智能状态检查和日常生活能力评分,并进行疗效评定,显效为汉密顿抑郁量表总分≤8分;有效为汉密顿抑郁量表减分率≥50%;无效为汉密顿抑郁量表减分率<50%。结果:60例患者全部进入结果分析。①两组患者的年龄和发病年龄:伴有认知功能障碍组显著高于不伴认知功能障碍组犤(67.0±7.2,57.9±9.1)岁;(62.2±7.6,54.4±11.5)岁(t=2.536,2.035,P<0.05)犦。②汉密顿抑郁量表和日常生活能力评分:两组患者治疗6周后评分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t=2.614~26.840,P<0.01)。③简易智能状态评分:治疗6周后伴认知功能障碍组评分较治疗前显著升高(t=4.371,P<0.01)。④两组患者治疗6周后的疗效:伴认知功能障碍组患者的有效率和显效率均低于不伴认知功能障碍组患者(64.3%,32.1%;75.0%,46.9%),但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年龄与认知损害有关,伴有认知功能障碍老年抑郁症患者的近期干预效果较差。抑郁症患者的认知功能障碍有可能存在于抑郁症状之外,这是抑郁症患者在改善抑郁症状后仍不能恢复正常社会功能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脑卒中患者病变部位与汉密顿抑郁量表评分的关系。方法:选择2002-l0/2004-10在商丘市第-人民医院住院治疗的163例脑卒中患者发病后1个月接受汉密顿抑郁量表评估,并同时用计算机对其发病后头颅CT图象进行标准化处理,汉密顿抑郁量表评分与CT图象标准化后病变位置进行比较。结果:按意向处理分析,163例脑卒中患者中发病1个月后检出卒中后抑郁患者67例(41.1%),其中轻度抑郁35例(52.2%)中度抑郁22例(32.8%),重度抑郁l0例(14.9%)。①不同半球病灶患者汉密顿抑郁量表评分比较:左半球病灶患者的焦虑躯体化、认知障碍、迟缓、绝望感等分项评分和汉密顿抑郁量表总分均明显低于右半球病灶患者(左半球病灶:4.2&;#177;2.1,1.7&;#177;0.3,5.6&;#177;1.9,3.4&;#177;0.9,24.2&;#177;5.7;右半球病灶:2.5&;#177;1.0,0.8&;#177;0.2,3.8&;#177;1.1,1.7&;#177;0.3,18.6&;#177;4.1,t=2.29l~3.152;P均&;lt;0.05~0.01)。②不同位置病灶患者的汉密顿抑郁量表评分比较:前部病灶(病变部位在CT片前后轴前40%)组患者的焦虑躯体化、昼夜变化等分项评分和汉密顿抑郁量表总分明显高于后部病灶(病变部位在CT片前后轴后60%)患者(t=2.197~3.302;P均&;lt;0.05~0.01)。③皮质和皮质下病灶的脑卒中患者汉密顿抑郁量表各分项评分和汉密顿抑郁量表总分分布接近(P均&;gt;0.05):结论:脑卒中患者经常伴有抑郁情绪改变,CT图象中左侧和前部卒中病灶与脑血管病患者的抑郁状态表现关系密切。  相似文献   

3.
目的:通过对脑卒中后抑郁患者不同康复疗效的观察,分析其对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认知、社会功能的影响及其三者间的关系。方法:对2004—04/10上海市静安老年医院康复科住院的脑卒中患者132例进行汉密顿抑郁量表检测。62例脑卒中后抑郁患者,随机分为2组。实验组32例,观察组30例,实验组在常规康复治疗的基础上进行心理治疗和/或抗抑郁药物治疗,观察组只进行常规康复治疗。70例无脑卒中后抑郁患者为对照组。对所有入选患者在入院后1周内和治疗6周后进行功能独立性评定(总分126分为完全独立;108-125分为基本上独立;90~107分为极轻度依赖或有条件的独立;72-89分为轻度依赖;54~71分为中度依赖;36-53分为重度依赖;19-35分为极重度依赖;18分为完全依赖)、简易精神状态检查(文盲≥17分,小学/〉20分,中学以上≥24分)和汉密顿抑郁量表(〉8分为抑郁症状,〉20分为轻中度抑郁,〉35分为重度抑郁)评定。结果:132例患者全部进入结果分析。①治疗6周后功能独立性评定:观察组明显低于实验组和对照组[64.97&;#177;17.0,78.11&;#177;20.41,82.82&;#177;22.01,(t=2.741~3.958,P〈0.01~0.001)]。②治疗6周后汉密顿抑郁量表评分:观察组均明显高于实验组和对照组[15.87&;#177;5.23,12.20&;#177;4.15,8.99&;#177;3.8l,(t=3.071-10.210,P〈0.001-0.005)]。③治疗6周。后简易精神状态检查量表评分:实验组和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23.45&;#177;6.10,21.83&;#177;4.32,27.35&;#177;6.06,(t=2.910-10.210,P〈0.005~0.001)],实验组和观察组治疗前后基本一致(t=1.042-1.558,P〉0.05)。④直线相关分析:观察组治疗前后功能独立性评分与汉密顿抑郁量表评分呈明显负相关(治疗前r=-0.369,P〈0.05;治疗后r=-0.376,P〈0.05),实验组治疗前功能独立性评分与汉密顿抑郁量表评分呈明显负相关(r=-0.386,P〈0.05)。实验组和观察组治疗前后简易精神状态检查与汉密顿抑郁量表评分均呈明显负相关(实验组治疗前r=-0.462,P〈0.01,治疗后r=0.361,P〈0.05;观察组治疗前t=0.459,治疗后r=-0.468,P〈0.01)。结论:脑卒中后抑郁是影响认知功能康复的重要因素,其认知障碍可能为脑实质病损所引起,而不是抑郁所致,故实验组给予心理和药物治疗改善情绪都无助于提高认知功能。同时也提示对脑卒中抑郁患者的治疗,除了进行常规康复和抗抑郁治疗外,还应该注重对认知功能的改善。  相似文献   

4.
抑郁症患者血浆神经肽Y含量变化及其影响因素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观察抑郁症患者血浆神经肽Y水平的变化,分析神经肽Y与抑郁症状群之间的关系。 方法:病例组来源为2003-10/2004-10兰州大学第二医院住院的符合CCMD-3之抑郁症诊断标准,并排除躯体疾病和脑器质性疾病的抑郁症患者(单相),纳入患者32例,对照组为既往无精神疾病史及精神疾病家族史的兰州大学第二医院职工32人。病例组采用抗抑郁药选择性5-羟色胺再回收抑制剂盐酸帕罗西汀进行治疗,剂量20mg/d,1次/d,早晨口服。于治疗前和治疗后第6周末采用放射免疫法测定血浆神经肽Y的含量。对照组仅测定1次血浆神经肽Y。同时采用汉密顿抑郁量表(24项)、汉密顿焦虑量表(18项)评定症状严重程度,于治疗前、治疗后2,4,6周各评定1次。以汉密顿抑郁量表减分率为疗效评定指标。评定标准:汉密顿抑郁量表减分率≥75%为症状消失;50%≤减分率〈75%为显著进步;25%≤减分率〈50%为进步;〈25%为无效。 结果:病例组32例均完成治疗和量表评定,对照组32例均测得各项指标,并完成量表测评,全部进入结果分析。①病例组患者治疗前血浆神经肽Y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119.18&;#177;36.3),(139.18&;#177;41.0)ng/L,t=-2.065,P=0.043];治疗后血浆神经肽Y水平较治疗前明显上升,差异有显著性意义[(128.20&;#177;36.9),(119.18&;#177;36.3)ng/L,t=-2.696,P=0.011],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t=-1.127,P=0.264)。②随治疗的进展病例组患者汉密顿抑郁量表评分分值逐次减低,第2,4,6周末评分与治疗前相比差异有显著性意义[(23.53&;#177;6.8),(17.62&;#177;6.9),(14.31&;#177;5.1),(34.59&;#177;7.3)分,P均〈0.01];汉密顿焦虑量表评分分值也逐次减低,第4,6周末评分与治疗前相比差异有显著性意义[(18.34&;#177;6.5),(15.19&;#177;7.0),(11.60&;#177;6.7),(20.52&;#177;7.2)分,P均〈0.01]。③病例组32例患者症状消失15例,显著进步10例,进步3例,无效4例。总有效率88%。④以血浆神经肽Y水平为因变量,以病情严重程度、病程、疗效、量表中各因子分为自变量,进行相关性分析。治疗前血浆神经肽Y的水平与汉密顿抑郁量表中的体质量减轻因子评分呈显著负相关(rs=-0.606.P〈0.001);而与病情严重程度、病程、疗效结果以及量表中其他因子评分之间无相关性(P均〉0.05)。 结论:抑郁症患者存在血浆神经肽Y水平的降低,选择性5-羟色胺再回收抑制剂干预后能够逆转这种改变,较低的神经肽Y水平与抑郁症患者食欲减退、体质量减轻症状群有关。神经肽Y可能参与了抑郁症的病理生理过程。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低频重复经颅磁刺激对脑卒中后抑郁伴认知障碍患者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2001-05/2002-05汕头大学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收住60例脑卒中后抑郁伴轻度认知障碍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两组均接受扩血管、营养神经等常规药物治疗,同时应用氟西汀20mg/d,顿服,疗程8周,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应用低频重复经颅磁刺激治疗,以60%最大刺激强度刺激患者双侧额叶,每侧刺激30次,频率为0.5Hz,每日一序列,连续治疗5d为1个疗程,疗程之间间隔2d,连续4个疗程。治疗前和治疗后8周应用用汉密顿抑郁量表量评定抑郁症状(24项,&;lt;8分为无抑郁,≥24分为严重抑郁),就用简易精神状态检查量表评估认知功能,Barthel指数(10项,每项10分,分值高,能力强)评定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结果:按实际处理分析,60例患者均完成治疗。①抑郁状态:治疗组治疗后汉密顿抑郁量表量评分明显改善,低于治疗前和对照组治疗后(6&;#177;5,2l&;#177;8,13&;#177;7,P&;lt;0.01)。②认知功能:治疗组治疗后简易精神状态检查量表评分较治疗前显著升高,且高于对照组治疗后(24&;#177;7,14&;#177;4。18&;#177;6,P&;lt;0.01)。③日常生活活动能力:治疗组治疗后Barthel指数较治疗前升高,也高于对照组治疗后(78&;#177;12,34&;#177;9,53&;#177;10.P&;lt;0.05)。结论:低频重复经颅磁刺激可以减轻脑卒中抑郁症患者抑郁症状,对患者的情绪、认知功能、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恢复有促进作用,效果优于药物加心理治疗组。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探究性眼球轨迹运动,并与抑郁症、复发性精神分裂症患者作比较。方法:选择来源于2003-11/2004—12北京大学第六医院的住院和门诊患者。应用探究性眼球轨迹运动标记记录仪(Type—Ⅳ)对31例首发精神分裂症与31例抑郁症分别两次检查,两次榆查间隔时间为(33.74&;#177;8.15)d。同时首发精神分裂症组在两次检查时以阳性和阴性量表(由阳性量表7项、阴性鲢表7项和一般精神病理量表16项,共30项,及3个补充项目评定攻击危险性组成)评定精神症状;抑郁症组以汉密顿抑郁量表(采用0-4分的5级评分法,0分为无此项症状,4分为极重度)评定抑郁症状。41例复发性精神分裂症进行一次探究性眼球轨迹运动检查,并与31例首发精神分裂症进行比较。结果:103例患者均进入结果分析,无脱落者。①眼球轨迹运动检查结果:眼球轨迹运动主要指标在首发精神分裂症组与复发性精神分裂症组比较其差别无显著性(P〉0.05);首发精神分裂症组两次检查时眼球轨迹运动主要指标比较其差别无显著性(P〉0.05);首发精神分裂症组第1次与第2次判别分析值高于抑郁症组、反应性探究分低于抑郁症组(1.82&;#177;1.76,0.52&;#177;1.58;1.81&;#177;1.51,0.79&;#177;1.44;8.10&;#177;1.89,9.39&;#177;1.63;8.26&;#177;1.69,9.13&;#177;1.65,P〈0.05,P〈0.01)。②阳性和阴性量表评定结果:首发精神分裂症组第2次检查时的阳性和阴性量表总分、阳性症状分、阴性症状分及综合分与第1次相比均降低(42.00&;#177;12.96,76.87&;#177;19.03;9.06&;#177;3.52,21.77&;#177;7.09;11.45&;#177;4.84,20.19&;#177;6.74;21.81&;#177;5.66,35.19&;#177;10.18,P〈0.01)。③汉密顿抑郁量表评定结果:抑郁症组第2次检查时汉密顿抑郁量表评分与第1次相比降低(17.48&;#177;7.82,32.14&;#177;5.72,P〈0.01)。结论:探究性眼球轨迹运动是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特征性指标;抗精神病性药物、病程长短对探究性眼球轨迹运动影响不大。精神分裂症和抑郁症比较其差异有显著性。探究性眼球轨迹运动检查在精神分裂症和抑郁症的各自对照比较一致性相对稳定。  相似文献   

7.
应用认知疗法早期干预脑卒中后抑郁和认知功能障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赵岩  吴坤艳 《中国临床康复》2005,9(25):148-148,154
目的 观察用认知疗法早期干预对脑卒中后抑郁状态和认知功能障碍的影响。方法 选择1999-01/2002-10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神经内科收治的脑卒中患者200例,随机分为实验组(100例)和对照组(100例)。两组患者均给予常规治疗护理并进行健康教育,对实验组采用认知疗法指导,两周后对两组患者用Zung氏抑郁自评量表和简易智力状态检查量表评定患者的抑郁状况和认知功能。结果200例患者均进入结果分析。①两组患者Zung氏抑郁自评量表评分比较:实验组患者的抑郁自评量表平均得分低于对照组(54.34&;#177;3.46,65.62&;#177;5.37,P〈0.05)。实验组患者轻度、中度、重度抑郁障碍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15%,25%;5%,16%;1%,7%)。②两组患者中认知障碍患者简易智力状态检查评分比较:实验组高于对照组(23.29&;#177;2.46,16.86&;#177;3.84,P〈0.05)。实验组患者轻度、中度认知障碍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9%,18%;5%,16%)。结论对脑卒中患者早期用认知疗法可明显改善脑卒中后抑郁状态和认知功能障碍,促进患者的身心早日康复。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圣&;#183;约翰草提取物对冠状动脉搭桥术后患者抑郁心理的治疗效果与心功能康复之间的关系。方法:选取2003/2004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收治的87例非体外循环冠脉搭桥术患者,年龄50-80岁,汉密顿抑郁量表17项〉18分,抽签法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分别服用圣&;#183;约翰草提取物或安慰剂300mg/次,3次/d口服,疗程均为6周。安慰剂和药物外观相同,盲法服药,但对其治疗方案知情并签同意书。于治疗前及治疗后2,4,6周应用汉密顿抑郁量表评分(采用0-4分的5级评分法:0:无,1:轻度.2:中度,3:重度,4:很重)及减分率评定抗抑郁疗效。患者心功能情况以彩色超声多普勒二尖瓣口血流图和左室流出道血流图计算Tei指数评价。结果:治疗过程中治疗组脱落2例,对照组脱落3例,进入结果分析的治疗组43例,对照组39例。①两组在各治疗时期的汉密顿抑郁量表评分及减分率比较:治疗后2,4,6周治疗组汉密顿抑郁量表评分均低于对照组(18.1&;#177;5.5,24.5&;#177;6.5;13.0&;#177;4.0,21.2&;#177;5.3;8.3&;#177;4.1,19.3&;#177;6.6,P〈0.01或P〈0.05),减分率高于对照组[(34.1&;#177;18.9)%,(9.8&;#177;3.9)%;(54.9&;#177;24.3)%,(21.6&;#177;10.4)%;(62.7&;#177;19.4)%,(28.3&;#177;7.8)%,P〈0.01]。②两组在各治疗时期Tei指数比较:治疗后4,6周治疗组的Tei指数低于对照组(0.52&;#177;0.15,0.66&;#177;0.08;0.42&;#177;4.10,0.61&;#177;0.11,P〈0.01)。③两组不良事件和副反应比较:治疗组有8例患者出现轻度皮肤瘙痒、口干、头晕,对照组有4例有轻度口干,均能耐受或自行缓解。结论:圣&;#183;约翰草提取物对冠状动脉搭桥术后患者抑郁情绪具有明显的改善效果,同时提高心功能恢复的速度和效果也明显优于安慰剂对照组。  相似文献   

9.
老年性痴呆患者医院-社区-家庭全程护理模式评价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目的:建立老年性痴呆患者的医院-社区-家庭全程护理模式,并评价其护理效果。方法:选择1998—05/2003—05在广东省人民医院老年医学研究所住院和门诊120例早、中、晚期老年性痴呆患者,随机分为全程组和常规组,每组60例。全程组实施医院-社区-家庭全程护理干预,护理干预内容包括综合能力训练(包括生活自理能力训练、智能训练和体能训练)、心理护理、家居安全护理、预防并发症护理;常规组按常规护理。实施前和实施后1年采用简明精神状态量表、日常生活能力量表、健康状况调查问卷、汉密顿焦虑量表、汉密顿抑郁量表分别进行总评分,分析干预后患者改善情况。结果:进入结果分析的患者为119例。实施干预1年后①全程组(早期、中期患者)简明精神状态量表总评分明显高于常规组(早期、中期患者)[(20.12&;#177;3.88,17.50&;#177;3.10),(t=5.11,P〈0.01)]。②全程组(早期、中期患者)日常生活能力量表总评分显著低于常规组(早期、中期患者)[(15.05&;#177;5.02,18.07&;#177;6.33),(t=2.35,P〈0.05)]。③全程组(早期、中期患者)汉密顿焦虑量表总评分显著低于常规组(早期、中期患者)[(8.41&;#177;4.81.16.94&;#177;2.01),(t=2.83,P〈0.01)]。④全程组(早期、中期患者)汉密顿抑郁量表总评分显著低于常规组(早期、中期患者)[(7.63&;#177;4.84.16.88&;#177;2.13).(t=3.79,P〈0.05)]。⑤全程组(晚期患者)的肺部感染、泌尿系统感染、褥疮、意外的并发症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常规组(晚期患者)[(25.0,60.0)%,(10.0,40.0)%(15.0,45.0)%,(5.0,50)%]。结论:实施全程护理可提高患者的遵医行为,改善精神状态,提高患者的生活能力和生存质量.减好家庭照顾者的心理压力。  相似文献   

10.
背景:无症状性脑梗死合并抑郁患经常合并认知功能损害。目前尚无可靠的客观测评方法对其进行评估。 目的:探讨P300检测对于评定无症状性脑梗死合并抑郁患者认知功能障碍的价值。 设计:标准对照。 单位:西安市中心医院、西安交通大学第二医院神经内科。 对象:病例来源于2002-01/2003-05西安交通大学第二医院神经内科门诊的无症状性脑梗死患者38例。其中就诊主诉头晕10例,注意力不集中11例,头痛8例,肢体麻木5例。晕厥4例。经CT检出26例,经MRI检出12例。男20例,女18例,年龄45-63岁,平均年龄(57.3&;#177;5.1)岁。 方法:采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17项版本测定患者有无抑郁状态,总分52分。评分≥9分为抑郁状态,分值越高提示抑郁程度越重。由经过专门培训的神经科医师对患者进行评估。一致性较好(Kappa 0.86—0.91).在安静的电生理屏蔽室内对患者进行P300检测,测试工具为MY70型诱发电位仪进行听觉事件相关电位检测,受试者平卧于检查床上.安静放松、闭目、注意力集中,要求受试者明确分辩出两种不同频率的刺激音响,当听到靶刺激音响时默记次数。先进行实验性检查,待其掌握后进行正式检查。以其获得良好的重复性。由专人对所有受试者行简易精神状态检查法检查患者认知功能缺损情况,总分30分,分值越小认知功能缺损越重,按受教育时间定分界值(文盲17分,小学20分,中学及以上24分)。 主要观察指标:简易精神状态检查法评定分值,P300潜伏期及波幅。 结果:38例患者全部完成实验,均进入结果分析。(1)汉密顿抑郁量表测定结果:符合抑郁表现的抑郁组18例(占47%)。无抑郁表现的非抑郁组20例(占53%)。(2)无症状性脑梗死合并与未合并抑郁患者P300指标及简易精神状态评分比较:与未合并抑郁患者比较,合并抑郁患者P300潜伏期明显延长,P300波幅及简易精神状态评分均明显降低,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383.3&;#177;31.1,347.2&;#177;37.3),(5.6&;#177;0.7,9.9&;#177;1.6),(15.2&;#177;1.1,20.5&;#177;2.7),(P〈0.01)]。(3)P300指标与简易精神状态评分直线相关分析:无症状性脑梗死合并抑郁患者P300潜伏期与简易精神状态评分呈显著负相关(r=-0.549,P〈0.05),P300波幅与简易精神状态评分呈显著正相关(r=0.525,P〈0.05)。而未合并抑郁患者简易精神状态评分与P300潜伏期、波幅均无显著相关性(r=0.349-0.065,P〉0.05)。 结论:无症状性脑梗死在并发抑郁和认知功能损害方面可能具有共同的病理生理基础,P300检测可作为辅助评定无症状性脑梗死合并抑郁患者认知功能的可靠手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