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97例偶发肾癌的临床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探讨偶发肾癌的特性。方法:对286例根治性肾切除术的肾癌进行回顾性分析,依据相应标准将286例肾癌分为偶发肾癌、有症状肾癌两组。结果:97例为偶发肾癌(33.9%),189例为有症状肾癌(66.1%),两组在性别、年龄上差异无显著性意义;B超检查是诊断偶发肾癌的最主要手段;偶发肾癌组体积明显小于有症状肾癌组(P<0.01);偶发肾癌组分期明显低于有症状肾癌组(P<0.001);偶发肾癌组5年生存率明显高于有症状肾癌组;多变量分析显示只有TNA分期是独立的判断预后指标。结论:偶发肾癌较有症状肾癌预后好。  相似文献   

2.
偶发性肾癌的临床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Yang G  Chen Z  Peng Y  Liu W  Tao L 《中华外科杂志》2002,40(6):445-447
目的 探讨偶发性肾癌的临床特征、诊治方法和影响预后的因素。 方法 回顾性分析近 2 0年来收治的 10 9例偶发性肾癌患者的临床资料 ,并与 2 4 7例同期治疗的非偶发性肾癌进行对比。 结果 偶发性肾癌组和非偶发肾癌组在发病年龄、性别、单双侧和病理类型等方面差异无显著意义 ;偶发性肾癌平均直径 (4 1± 1 7)cm ,非偶发肾癌平均直径 (6 4± 3 2 )cm ,差异有显著意义 (t=6 72 ,P <0 0 1) ;偶发性肾癌的病理分期明显低于非偶发肾癌 (χ2 =2 10 .5 2 ,P <0 0 1) ;术后 3年(84 1% )和 5年 (6 8 5 % )生存率高于非偶发肾癌 (χ2 =7.5 1,P <0 0 1)。 1990~ 1999年检出偶发性肾癌 92例 (84 4 % )明显高于 1980~ 1989年的 17例 (15 6 % ,χ2 =19.4 7,P <0 0 1)。B超和CT能明显提高偶发肾癌的检出率 (χ2 =16 6 4 ,P <0 0 1) ;偶发肾癌手术疗效明显优于非偶发肾癌 (χ2 =14 5 4 ,P <0 0 1)。 结论 偶发性肾癌是肾癌未出现临床表现的一发展阶段 ,并非肾癌的另一类型。B超和CT是发现偶发性肾癌的主要诊断方法。此类型的病理分期低、瘤体小、早期发现和尽早根治性肾切除术是偶发性肾癌预后较好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3.
肾癌误诊为肾囊肿11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提高对囊肿相关性肾癌的诊治水平。方法 回顾性分析误诊为肾囊肿的11例肾癌的临床特点、影像学、病理学特征。结果 11例患者平均误诊3.0年,其中实质性肾癌3例,囊性肾癌8例,术中活检2例。均行根治性肾切除术。结论 肾癌影像学复杂多变,重视体检发现的肾囊肿的随访,警惕漏诊肾癌。  相似文献   

4.
保留肾单位的手术治疗肾癌(附16例报告)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保留肾单位的手术治疗早期小肾癌的效果。方法 :行保留肾单位手术治疗肾癌 16例 ,其中双侧肾癌 2例 ,孤立肾肾癌 1例 ,对侧肾有病变或潜在功能受损肾癌 4例 ,对侧肾正常肾癌 9例。肿瘤平均直径 2 .8cm。 6例只行肿瘤切除术 ,10例行部分肾切除术。病理分期 :T110例 ,T2 6例。结果 :平均随访 5 2 .8个月 ,2例出现局部复发 ,1例死于肺部转移。生存时间 >8年 2例 ,>5年 8例 ,>3年 10例 ,>1年 15例。结论 :保留肾单位的手术是早期局限性肾癌的有效治疗方法 ,直径≤ 4cmT1~T2 期局限性肾癌是对侧肾正常的单侧肾癌保留肾单位手术的良好适应证  相似文献   

5.
肾癌占成人全部恶性肿瘤的2%~3%。2009年全美预计新诊断肾癌病例57760例,因肾癌死亡病例12980例[1]。20%病例初诊时已有转移,30%术后发生转移,肾癌是泌尿系统第二常见的恶性肿瘤。肾癌的发病率约以每年2%的速度增长,无症状比例逐年增加,转移性肾癌呈下降趋势。一  相似文献   

6.
2005年7月,中华医学会泌尿外科学分会(CUA)组织成立了<肾细胞癌诊断治疗指南>(以下简称<肾癌指南>)编写组,针对我国泌尿外科发展的现状,参考欧、美<肾癌指南>,2006年1月制定了CUA<肾癌指南>.几经修订和完善,CUA<肾癌指南>已逐渐成为我国泌尿外科医师诊治肾癌所遵循的准则.  相似文献   

7.
保存肾单位的肾癌切除术适应证及疗效观察:附17例报告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探讨保存肾单位的肾部切除术适应证,观察其治疗效果。方法 对1990~1998年施行的保存肾单位的肾癌切除术17例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11例作肾肿瘤切除术,6例作肾上极或下极切除术。结果 术后随访1~6.5年,除1年术后5年死于肿瘤转移外,其余均正常,预后满意。结论 对双侧同时发生无症状性肾癌、孤立肾伴肾癌或需靠双侧肾维持功能的肾癌,可考虑行保存肾单位的肾癌切除术;保存肾单位的肾癌切除术效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并比较偶发肾癌与症状肾癌的临床诊疗特点,探讨两者预后有无差异,阐述早期检出肾癌的重要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年1月1日至2016年2月29日收治于我科的354例肾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发现肾肿瘤的方式分为偶发肾癌组(n=217)和症状肾癌组(n=137),统计两组患者的病历资料,比较两组在临床特点、诊断方法、治疗方式及生存率上的差异。结果本组病例中偶发肾癌占全部肾癌的61.30%,健康体检是发现偶发肾癌的主要原因,而B超是发现肾占位的主要检查手段;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糖尿病病史、吸烟史、身体质量指数(BMI)、肿瘤病理类型、肿瘤侧别和位置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在住院天数、高血压病史、肿瘤大小、肿瘤病理分期、分级、手术切除率、手术方式及范围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偶发肾癌组患者术后3年、5年、7年生存率分别为87.62%、77.78%及66.67%,均高于同期症状肾癌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症状肾癌相比,偶发肾癌具有肿瘤体积小、临床分期低、手术切除率高及预后好等特点,且检出率呈逐年增加趋势,因此早期发现肾癌对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及生存率十分重要,B超作为一种无创、经济的筛查方法发挥了重要作用,健康查体有助于肾癌的筛查。  相似文献   

9.
1998年美国肾癌新病例估计为29900例,死亡11600例。肾癌是人类第7位的主要癌,占恶性肿瘤的3%。作者将有关论及转移性肾癌现今治疗的文献作了综述。自1974年至1990年至少部分地由于新的放射学技术的普遍应用,肾癌得到较早期诊断,其发生率以3...  相似文献   

10.
目的:在美国对于肾癌的报道越来越多,但是对肾癌的整体发病率的研究无法观察出其是否有年龄特异性。本文笔者研究肾癌发病率在不同年龄之间是否有差别。材料和方法:笔者共选取了从1975年到2006年间在SEER(Surveillance,Epidemiology and End Results)癌症登记处登记的63843例肾癌病例,并以年龄分组对每年的肾癌发病率进行计算和分层分析。用泊松回归对肾癌发病率的年龄特异性趋势进行评估。结果:从1975到2006年,成人肾癌的校正整体发病率从0.074‰增加到0.176‰,共增长了  相似文献   

11.
小肾癌的临床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小肾癌的临床特征。方法:对我院收治的43例小肾癌(直径≤3cm)患者(小肾癌组)和153例肾癌(直径>3cm)患者(大肾癌组)的临床资料进行对比。结果:小肾癌临床分期低,两组差异显著(P<0.01),两组病理分类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3年生存率分别为96.3%和69.8%(P<0.01),5年生存率分别为93.8%和63.6%(P<0.05)。结论:小肾癌比大肾癌临床分期低,预后较好,生存率高。保留肾单位的手术为小肾癌治疗的较好选择。  相似文献   

12.
肾癌是较常见的恶性肿瘤,2009年美国癌症统计肾癌占所有新发恶性肿瘤的4.2%,且发病率以每年2.0%的速度递增[1].就诊时25%的患者已有远处转移,局限性肾癌手术切除后1/3病例出现远处转移[2].肾癌对放化疗不敏感,免疫治疗总有效率仅15%.2005年美国FDA首先批准靶向治疗药物索拉非尼用于治疗晚期肾癌,随后相继有多种药物批准上市,为晚期肾癌的治疗揭开了新的序幕.  相似文献   

13.
肾癌治疗性血管造影与手术病理对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肾癌治疗性血管造影与手术病理对照分析郑传胜,冯敢生,陈晓春回顾性对照分析1991年10月~1995年5月对58例肾癌患者行治疗性血管造影和手术切除的结果,以探讨治疗性血管造影在肾癌诊治中的作用。资料和方法1.对象:肾癌患者58例,男50例,女8例,年...  相似文献   

14.
保留肾组织手术治疗肾癌   总被引:13,自引:3,他引:13  
1989年12月~1997年4月行保留肾组织手术治疗肾癌14例,其中双侧肾癌5例,对侧肾有病变或潜在功能受损的肾癌3例,对侧肾正常肾癌6例。肿瘤平均直径29cm,病理分期为T1、T2。14例中5例行剜出术,9例行肾部分切除术。本组术后无外科并发症,平均随访466个月,无瘤存活12例,无局部复发。存活时间超过7年者2例,5年者4例,3年者1例,1年者2例,半年者3例。保留肾组织手术是早期局限性肾癌的有效治疗方法,可用于对侧肾正常、肿瘤体积较小的早期肾癌的治疗  相似文献   

15.
囊性肾癌的诊治及预后(附31例报告)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提高囊性肾癌的诊治水平,提高对于囊性肾癌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1994年6月-2004年6月收治的31例囊性肾癌患者的流行病学、病理学、临床表现、影像学特征及临床治疗资料,并与TNM分期构成与囊性肾癌组相同的21例非囊性肾癌比较预后。结果囊性肾癌无特征性的临床表现,术前影像学检查可以提供诊断线索,经病理确诊肾癌囊性变19例,多囊性肾癌9例,单纯性囊肿癌变3例。17例行根治性肾切除术,14例行单纯性肾切除术。术后21例获得随访,生存时间平均38个月。总体上与非囊性肾癌的预后尤统计学差异。站论囊性肾癌是一类在影像学和大体病理上具有囊性改变的肾癌的统称,由3种病理学类型构成,术前正确鉴别各亚型是选择手术方式和判断预后的关键。  相似文献   

16.
肾癌占全身恶性肿瘤的3%,为泌尿系肿瘤中发病率仅次于膀胱癌的肿瘤,且对放、化疗均不敏感。局限性肾癌患者,通过手术治疗可获得痊愈。但约30%的肾癌患者发现肿瘤时已有转移。近年来,肾癌的发病率呈上升趋势,死亡人数也随之增加,每年有10万人死于肾癌,美国转移性肾癌患者的2年生存率在0~20%之间波动。  相似文献   

17.
肾癌腔内治疗的现状与未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肾癌是我国最常见的泌尿生殖系统肿瘤之一,仍高居前三甲之列。自1991年Clayman首次报道了腹腔镜肾癌根治术后,该术式已得到广泛开展,渐成为肾癌治疗的标准术式。同时,各种微创治疗方式也方兴未艾,虽未成为公认的肾癌治疗标准术式,但也不断有学者进行探索和报道。目前,肾癌的腔内治疗包括冷冻治疗、射频消融治疗、腹腔镜肾癌根治术、手助腹腔镜肾癌根治术及腹腔镜肾部分切除术等。  相似文献   

18.
超声造影在小肾癌诊断中的价值探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探讨超声造影在小肾癌诊断中的价值,提高小肾癌的诊断和治疗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了2005年6月-2007年12月间我院收治的35例小肾癌患者B超、CT、IVP、MRI的影像学特征,并对35例小肾癌患者进行了超声造影检查,将超声造影对小肾癌的诊断与病理检查结果进行对比,与增强CT扫描结果进行对比,以探讨超声造影对小肾癌的诊断价值。结果:B超诊断小肾癌的准确率为82.9%,CT诊断小肾癌的准确率为91.7%,MRI诊断小肾癌的准确率为90.4%。超声造影检查35例小肾癌患者共发现36个病灶(有1例患者为左侧多发)。超声造影诊断小肾癌的灵敏度为97.1%,特异度为100%,阳性预测值为100%,阴性预测值为50%,准确率为97.2%。结论:小肾癌的早期诊断主要依赖B超和CT等影像学检查。B超是筛选小肾癌的首选方法;螺旋增强CT可为小肾癌定性、定位诊断提供重要参考价值。超声造影对小肾癌诊断的灵敏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和诊断准确率均较高,对小肾癌的诊断具有较高的价值。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腹腔镜腹膜后与开放肾癌根治术治疗局限性肾癌的临床疗效.方法:纳入2018年8月至2019年8月收治的72例局限性肾癌患者,按手术方式分为两组,对照组(n=36)行开放性肾癌根治术,观察组(n=36)行腹腔镜腹膜后肾癌根治术.对比分析两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肿瘤根治性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  相似文献   

20.
肾癌的影像学诊断和手术方式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随着影像学技术的快速发展,越来越多的肾癌是在常规体检或进行其他疾病检查时被“偶然”发现。偶发肾癌比例的逐渐增高,使得肾癌的手术方式出现较大的变化。1981年1月~2001年12月的20年中,我科收治患者16700例,其中肾癌患者493例(2.95%)。本文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分析,借以评价影像学检查和不同手术方式在肾癌诊治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