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目的对比医患沟通考评后耳鼻喉科研究生的医患沟通状况并提出解决办法。方法随机抽取考评前后1年各200份耳鼻喉科住院患者的医患沟通问卷。结果考评前患者对研究生的沟通满意率56.43%,基本满意率34.1%,不满意率9.49%;考评后分别为78.8%,14%,7.5%。考评前65.4%的患者认为医生的态度,48%患者认为医生的行为,52.5%患者认为医生语言影响医患沟通效果;考评后分别为12%,14.5%,23.5%。两组对比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考评对研究生医患沟通有明显改善,但研究生沟通仍要从自身行为及语言艺术方面进一步改进。  相似文献   

2.
工作态度对医生职业形象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通过对医生工作态度的调查,了解工作态度对医生职业形象的影响。方法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从当前影响医生职业形象的知情同意、医患沟通和服务态度等方面对云南境内2所三级医院、2所二级医院1000名住院患者及家属和200名医生进行调查。结果72.02%的患者及家属和82.53%的医生认为“医生主动与患者家属沟通告知病情,并介绍相关诊疗方案”;88.77%的患者及家属,90.96%的医生认为沟通中患者能理解、听懂“医生对疾病的介绍”;在谈到“医务人员服务态度不好的原因”时,40.96%的医生和58.65%的患者及家属都认为是“病人太多、工作太忙、太累”。结论患者对医生的工作态度有较高的满意度,但仍应增加医患沟通的机会和改进沟通技巧,用良好的工作态度赢得形象。  相似文献   

3.
目的:调查临床医生对医患纠纷与医患沟通两者之间相关性的认知,寻求有效方法减少医患纠纷的发生。方法:采用自制调查问卷对某三级甲等医院的200名医生进行调查。结果:98.4%的医生认为医患纠纷与医患沟通两者之间直接或间接相关,约40%的医生认为服务态度和沟通技巧是诱发医患纠纷的主要原因。结论:应通过继续医学教育加强医生医患沟通相关知识的学习与技巧的培训。  相似文献   

4.
目的:为了降低医院妇产科医疗纠纷事件发生的频率,妇产科具有十分特别的性质,同时在妇产科也存在许多的问题,这些问题导致了医疗纠纷事件的发生。方法:在妇产科临床工作中,注重医生和患者之间的沟通,医生尽可能用和蔼的语言和态度同患者进行交流,可以降低医患之间的矛盾发生。结果:实际证明良好的医生和患者之间的关系可以有效的避免医疗纠纷事件的发生,医患之间的交流沟通,和谐稳定和医患关系可以十分有效的缓解医患矛盾。本文主要通过对妇产科临床工作中的医患沟通现状进行研究,分析出改善医患关系的措施以及医患沟通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5.
刘林 《重庆医学》2013,42(17):2046-2047
据调查显示,目前中国医学本科教育中医患沟通课程设置尚不普及,医学生的沟通技能培训存在严重不足[1]。张品南等[2]从医患关系现状、医疗风险防范等方面对医患沟通的重要性进行了精辟的阐述。一项关于医患沟通对癌症患者心理影响的研究显示,68%的患者认为医生的语言和态度对患者心理状态产生很重要的影响,的患者希望医生有时间倾听他们  相似文献   

6.
目的 调查分析乳腺外科医学生医患沟通技能的影响因素,提高医患沟通技巧。 方法 采用自设问卷调查118名2012-2013级蚌埠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乳腺外科临床实习医学生对影响医学生医患沟通技能因素和提高医患沟通技能方法的看法。 结果 发放问卷118份,回收问卷118份,有效问卷回收率为100%。在影响医患沟通的因素中,90.7%的医学生认为专业知识重要,89.0%认为交际能力重要,86.4%认为心理因素重要,84.7%认为临床经验重要,83.0%认为自信心重要,79.3%认为语言通俗性重要,74.5%认为患者及患者家属因素重要,66.9%认为临床工作量重要,61.9%的医学生对沟通重要性的认知程度欠缺,37.3%认为沟通态度重要,只有22.0%认为人文知识重要。提高医患沟通技能的方法按支持率高低为临床带教92.6%,医患沟通技能培训专题讲座85.1%,医患沟通技能理论课82.3%,标准化病人81.9%,提高诊疗水平80.7%。认为最有效提高的方法为临床带教。 结论 医学生普遍认为影响乳腺外科医患沟通技能的因素众多,但大部分医学生对医患沟通重要性的认识欠缺,且很少人意识到人文知识和沟通态度的重要性,要加强医学生以上三方面的认识和能力培养。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放射科医疗纠纷的原因与防范对策。方法对124例放射科医疗投诉、纠纷进行分类和原因分析,研究防范措施。结果放射科投诉的原因主要是服务态度达不到患者要求、医患沟通不充分、责任心不强、医生能力缺陷、认识不足、设备老化等。结论强化科室管理,改善服务态度,完善沟通机制,加强工作责任感,强化业务培训,加强设备维护,建立良好医患关系,能有效地防范医疗纠纷的发生。  相似文献   

8.
目的:通过问卷调查丁解医患关系现状,分析影响医患关系的不和谐因素,并提小构建和谐医患关系的对策。方法:2011年1月~3月期间在北京两所三级医院及一所二级医院发放问卷1200份,其中患者问卷700份,医生问卷500份。利用SPSS16.0x。检验对所得数据进行分析,进而找出医患双方的异同意见及影响医患和谐的因素。结果:患者和医务人员对医患关系的总体评价及各方影响因素的认识不同。大多数医患认为医患关系比较和谐或关系一般,医务人员对于医患关系的现状更加不乐观;患者认为医务人员的沟通欠佳、患者的医学知识缺乏及缺乏理性思考、政府的缺乏监管是影响医患关系和谐的最主要凶素;医务人员认为医务人员的沟通欠佳、患者对医生的不信任及有偏见、政府对医务人员待遇低及对卫生投入少是影响医患关系和谐的最主要因素。结论:医患之间存在着一些不和谐因素,但医患双方对各方影响因素的认识是不同的。构建和谐医患关系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各方的努力,作为服务提供者的医方更应从自身出发采取措施为构建和谐医患关系做出贡献。  相似文献   

9.
目的 了解笔者所在医院临床医师与医患沟通相关的态度和行为,分析存在的问题,给出针对性的对策.方法 采用自行设计的问卷进行调查,向各级医师发放问卷200份,回收176份.采用Epidata录入问卷,应用SPSS 17.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处理.结果 笔者所在医院大部分医师能够意识到医患沟通的重要性,愿意投入精力进行医患沟通.在行为方面,"处理‘困难患者'","告知患者不良诊断或预后(如肿瘤等)","洞悉患者的文化背景、价值观,行为模式等信息"三个条目得分较低.结论 总体上,笔者所在医院医师对于医患沟通的态度比较积极,今后应当努力提高医务人员人文修养,开展针对临床特殊情境的沟通培训.  相似文献   

10.
医患沟通行为及其规范化管理探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分析了医患沟通行为与医疗质量管理的关系及其相关因素,认为医患沟通属于诊疗行为,对于改善医患关系,促进整体医疗质量的提高有重要意义。医患沟通的效果受医务人员的态度、语言、行为方式的影响,积极倾听的态度行为是达到沟通目的的动力性因素。加强医患沟通行为的规范化管理,制定相应的制度、措施和流程已势在必行。  相似文献   

11.
医患沟通是医务人员为患者提供医疗服务的前提,良好的医患沟通可以增进患者对医务人员的信任,构建和谐的医患关系,减少医患纠纷的发生.乔哈里资讯窗(Johari Window)理论能够为各种沟通问题提供思路和指导.本文以乔哈里资讯窗理论为基础,将医患沟通分为开放型、专断型、消极型和封闭型4种类型,并分别从医务人员、患者、医院和医学教育4个方面提出了改进医患沟通的方法.  相似文献   

12.
姜源  姜文航 《中国医药导报》2013,10(21):162-165
目的从沟通的角度了解医患关系现状,分析存在的问题,为促进医患沟通,构建和谐医患关系提出对策。方法 2013年3~4月,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对济南市某公立医院的160名医务人员、350名住院患者及家属进行调查,内容涉及对沟通重要性的认识、对沟通现状的评价、患者知情同意权行使情况等几个方面。数据采用SPSS 19.0进行统计分析。结果①医患双方均对沟通在医患关系中的重要性有充分的认识。②对沟通时间的评价上,医方和患方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患方对医方沟通态度的评价低于医方的自我评价;在沟通效果方面效果不佳,患者及家属中选择全部理解、部分理解、不理解的分别占19.9%、62.3%、17.8%。③医患双方对于医方有关病情、费用、治疗方案的告知情况评价较高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对于更改治疗方案时的二次告知以及治疗风险,医方评价高与患方,二者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过程中患方自主权的行使情况,医患双方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建设"以患者为中心"的沟通文化;适当增加沟通时间;建立健全沟通制度,保证患者知情同意。  相似文献   

13.
目的:了解我国公立医院医患沟通的现状。方法:采用结构式调查问卷,对国内59所公立医院的管理人员及医护人员进行调查,采用EXCEL及SPSS软件进行数据分析。结果:医患沟通的重要性得到普遍认可。医患沟通方式趋向多样化,52.54%的受访医院采用了网络平台上的医患沟通方式。公立医院已逐步开展患者来院前的医患沟通与就诊后的跟踪沟通,但还没有医院借助网络技术全面改进医患沟通流程。对于未来医患沟通工作的期望,84.87%的被访者认为需要加强医务人员医患沟通技能的培训,赞成借助社交媒体改进医患沟通工作。结论:改善当前的医患沟通状况需要政府、社会、医方、患方多方努力;未来需加强对医务人员医患沟通技能的培训与考评,并且借助网络技术,延伸医患沟通范围。  相似文献   

14.
目的了解≥60岁患者于社区卫生服务中心(CHC)全科门诊就诊后的自强能力水平及其影响因素。方法对2018年9月3—15日就诊于上海市长风和枫林CHC全科门诊的460例≥60岁患者,在完成医生诊疗后进行问卷调查,内容包括自制的健康状况调查表、患者自强评估量表(PEI)、中文健康问卷(CHQ-12)、诊疗关系共情量表(CARE)。结果按样本量估算发放460份问卷,回收问卷460份且均合格(100.00%)。PEI总分为3.0(0.0,6.0)分[M(Q1,Q3)],其中340例(73.91%)自强能力改善阳性(PEI总分≥1分)。单因素分析显示,患者的性别(Z=-2.32,P=0.02)、年龄(H=9.73,P<0.01)、就诊原因(H=42.06,P<0.01)、近1年健康状况(H=8.28,P=0.02)、与医生交流的时间(H=22.92,P<0.01)、患者认为交流时间是否充足(H=41.83,P<0.01)、医生询问病情详细程度(H=81.11,P<0.01)、接诊医生是否是患者的签约医生(Z=-3.42,P<0.01)、对此次就诊满意度(H=38.64,P<0.01)、CHQ-12总分(Z=-2.01,P=0.04)、CARE总分(H=288.06,P<0.01),对老年患者自强能力有影响。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显示,年龄60~69岁(P=0.03)、只因急性病就诊(P<0.01)、近1年健康状况好(P<0.01)及一般(P<0.01)、与医生交流时间<3 min(P<0.01)及3~<5 min(P<0.01)、患者认为交流时间充足(P<0.01)及一般(P<0.01)、医师询问病情详细(P=0.03)及一般(P=0.01)、接诊医生是患者的签约医生(P<0.01)、CHQ-12总分≥4分(P<0.01)、CARE总分为中分组(P<0.01)及高分组(P<0.01),是老年患者就诊后自强能力的影响因素,对患者PEI得分变异的总体贡献率为73.40%(F=50.08,P<0.01)。结论CHC全科门诊就诊老年患者自强能力较低,患者的年龄、就诊原因、近1年健康状况、与医生的交流时间、患者认为交流时间是否充足、医生询问病情详细程度、接诊医生是否为签约医生、CHQ-12总分、CARE总分相关。  相似文献   

15.
有效的医患沟通是构建和谐医患关系的重要基础,然而我国对临床医学研究生医患沟通技能的培养依然缺乏医患沟通类专门课程,存在理论与实践脱钩、应用性低、教学方法僵化、缺乏吸引力等诸多问题。为提升医学院校临床医学研究生的医患沟通技能,构建和谐医患关系,应针对临床医学研究生设置医患沟通类专门课程,并从调整理论结构,加强医患沟通教学的实用性,转变学生学习态度,引导学生主动学习,优化教学方法,增强课程吸引力等方面对教学策略和学习平台进行优化改进,以期通过提升临床医学研究生的医患沟通素养,进而达到改善医患关系的目的。  相似文献   

16.
通过对国外常用的评价量表进行梳理,把当前常用的量表分为两大类:过程质量评价和结果质量评价量表,对两大类量表又进行了细化分类,并介绍了几种常用量表:医生沟通行为评价量表;沟通移情性评价量表;患者参与决策评价量表;心理状态改变评价量表;需求满足量表;患者决策评价量表。希望这些量表的设计方法、使用方法、量表内容所反映出的理念能对我国医患沟通的研究起到一定的借鉴和参考作用,进而设计出适合我国国情的医患沟通质量评价量表。  相似文献   

17.
医学生的新挑战:医师职业精神与医患沟通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新的医学模式给即将成为医务工作者的医学生提出了很多新的挑战,也给医学教育工作者提出了新的课题。其中,医师职业精神和医患沟通是很重要的两个方面。作为医学生,除了打下坚实的理论基础,还应该学会树立正确的医师职业精神和掌握有效的沟通技巧,从而成为合格的医生。  相似文献   

18.
游川  周保利 《中国医院》2009,13(10):49-50
介绍了身姿语的概念和医疗服务中的身姿语,认为医疗服务中的身姿语是除了语言以外,医患之间进行沟通的重要方式。由于医患之间对医学知识拥有的不对称性,医生的身姿语对患者产生着重要的影响,所以,在研究医院细节文化建设中,有必要对医患身姿语方式进行研究:本研究以北京市5家三级甲等医院的医生和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定量研究方法对987名医生和患者进行问卷调查,用定性研究方法访谈医生和患者100人。目的在于发现医疗服务中的身姿语现状,医患双方对身姿语的不同理解和感受,为今后医疗服务中的身姿语规范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9.
The study was designed to assess the impact of hearing impairment on communication between older hospital patients and medical staff and to see whether intervention to improve hearing influences perceived communication. Structured interviews were held with 200 mentally alert elderly hospital in-patients before and after the introduction of voice amplifiers and acetate cards depicting a hearing problem. Prior to intervention 22% of patients rated communication with their doctor as poor or unsatisfactory. Following intervention there was a significant improvement (Chi-square p=0.006), with only 6% of patients reporting communication with their doctor as poor or unsatisfactory. Most of the patients who felt communication was unsatisfactory could not hear what was being said. We conclude that simple measures can improve the number of older patients hearing what their doctor says and improve their perception of communication with the hospital doctor.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