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普伐他汀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血浆金属蛋白酶-9及C反应蛋白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急性心肌梗死患者80例,按治疗方法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调脂药物,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给予普伐他汀治疗。测定及比较两组治疗前后血脂变化以及血浆金属蛋白酶-9及C反应蛋白水平的变化。结果治疗组治疗后TC、TG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治疗组TC、TG、HDL-C、LDL-C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MMP-9及CRP水平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治疗组MMP-9及CRP水平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普伐他汀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疗效确切,可以明显减轻炎症及稳定斑块,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早期应用不同剂量阿托伐他汀对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患者稳定斑块、减少炎性反应的影响。方法 将69例ACS患者(ACS组)随机分为小剂量亚组(给予阿托伐他汀10mg/d)35例、大剂量亚组(给予阿托伐他汀40mg/d)34例,并设正常对照组(同期健康查体者)34例。于治疗前和治疗2周后分别测定并比较血清可溶性白细胞分化抗原配体40(sCD40L)、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高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结果 治疗前ACS组血清sCD40L、MMP-9、hs-CRP水平均较对照组明显增高(P<0.01)。ACS组在治疗后sCD40L、MMP-9、和hs-CRP水平均有明显降低(P<0.01),但大剂量亚组较小剂量亚组降低幅度更大(P<0.05)。结论 早期应用大剂量阿托伐他汀治疗ACS,能明显降低患者血清炎性因子水平,减少炎性反应,具有稳定斑块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 观察不同剂量阿托伐他汀钙早期干预治疗对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患者可溶性白细胞分化抗原40配体(sCD40L)、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的影响,并探讨两者的相关性.方法 将47例不稳定性心绞痛患者随机分为2组:A组(22例)给予阿托伐他汀钙10mg治疗;B组(25例)给予阿托伐他汀钙30mg治疗.另选20例稳定性心绞痛患者设为C组,给予常规治疗.3组治疗3周后分别测定血清sCD40L、hs-CRP及血脂水平.结果 47例不稳定性心绞痛患者的血清sCD40L、hs-CRP水平明显低于C组(P<0.05);A、B组治疗3周后血清sCD40L、hs-CRP水平有明显下降(P<0.05或P<0.01).3组治疗前后血脂水平无变化(P>0.05).3组治疗前后sCD40L、hs-CRP水平呈正相关(r治疗前=0.98,r治疗后=0.99).结论 早期阿托伐他汀钙治疗可降低不稳定性心绞痛患者的血清sCD40L、hs-CRP水平,且呈剂量依赖性.早期他汀类药物强化治疗可使不稳定性心绞痛患者获益更大.血清sCD40L、hs-CRP水平可成为预测冠心病不稳定斑块的参考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患者血清可溶性CD40L(sCD40L)水平变化的临床意义.方法 应用酶联免疫测定法(ELISA)对正常对照组40例,不稳定心绞痛(UA)42例,急性心肌梗塞(AMI)13例,外周血sCD40L水平进行检测.结果 ACS组血清sCD40L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AMI组血清CD40L水平又高于UA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随访期ACS sCD40L增高组心血管事件发生率明显高于正常组(P<0.01).结论 sCD40L水平升高可能与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的发生有关,是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不稳定的标志.  相似文献   

5.
《中国药房》2017,(12):1644-1647
目的:探讨葛根素注射液治疗老年女性骨质疏松症合并不稳定型心绞痛的疗效和安全性,及对血清炎症因子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107例老年女性骨质疏松症合并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资料,按用药的不同分为对照组(53例)和观察组(54例)。对照组患者给予钙尔奇D片、阿仑膦酸钠片、硝酸甘油片、酒石酸美托洛尔片、阿托伐他汀钙片、盐酸曲美他嗪片等常规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葛根素注射液4 m L,加入5%葡萄糖注射液500 m L中,静脉滴注,每日1次。两组疗程均为2周。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血清炎症因子[超敏C反应蛋白(hs-CRP)、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可溶性白细胞分化抗原40配体(sCD40L)]水平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心绞痛总有效率、骨质疏松症骨痛总有效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hs-CRP、TNF-α、MMP-9和sCD40L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hs-CRP、TNF-α、MMP-9和sCD40L水平均显著低于同组治疗前,且观察组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期间均未见明显不良反应发生。结论: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葛根素注射液治疗老年女性骨质疏松症合并不稳定型心绞痛的疗效显著,能显著降低血清炎症因子水平,且安全性较好。  相似文献   

6.
罗森华 《北方药学》2015,(2):109-110
目的:研究阿托伐他汀对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内皮功能和粥样斑块稳定性的影响。方法:选取2011年1月~2012年6月在我院进行治疗的100例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50例)和对照组(50例),对照组行常规治疗,实验组在此基础上加用阿托伐他汀,实施16个月后,通过检测CRP(C反应蛋白)、FIB(纤维蛋白原)、ET(内皮素)水平改变情况评价阿托伐他汀对血管内皮功能的影响,通过测定sCD40L(可溶性白细胞分化抗原配体40)、MMP-9(基质金属蛋白酶-9)、hs-CRP(高敏C-反应蛋白)的变化评价粥样斑块稳定性。结果:实验组血管内皮功能评定指标CRP、FIB、ET及斑块稳定性评价指标sCD40L、MMP-9、hs-CRP均明显下降,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阿托伐他汀可明显改善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的内皮功能,提高斑块稳定性,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丹红注射液联合硝酸甘油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疗效及相关机制.方法 100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50例.对照组给予硝酸甘油治疗,研究组在硝酸甘油基础上静脉注射丹红注射液.两组疗程均为7d.对比分析两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治疗前后细胞因子、MMP-9、BNP、左室功能变化情况及药物副反应.结果 研究组总有效率(90%)明显高于对照组(72%)(P<0.05).两组治疗后血清hs-CRP和IL-10水平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0.05),研究组治疗后血清hs-CRP和IL-10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后血浆MMP-9和BNP水平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0.05),研究组治疗后血浆MMP-9和BNP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均未发生严重药物副反应.结论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应用丹红注射液联合硝酸甘油治疗效果明显,其作用机制可能与降低血清hs-CRP和IL-10水平及血浆MMP-9和BNP水平相关.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大剂量阿托伐他汀调脂治疗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高敏C反应蛋白(hs-CRP)、可溶性CD40配体(sCD40L)及基质金属蛋白酶8(MMP-8)的影响,观察其对动脉粥样斑块的干预作用。方法136例急性脑梗死患者根据颈动脉超声检查结果分为颈动脉稳定斑块组(n=68)和颈动脉易损斑块组(n=68)。抽血检查后随机分为小剂量组68例(阿托伐他汀10 mg.d-1,口服)和大剂量组68例(阿托伐他汀40 mg.d-1,口服),疗程6 mo。比较治疗前和治疗后2 wk、4 wk血脂水平的变化,比较治疗前和治疗后4 wk血清hs-CRP、sCD40L和MMP-8水平;观察治疗前及治疗后6 mo颈动脉内-中膜厚度(IMT)、斑块厚度及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回声变化。结果治疗前,大、小剂量组血脂、血清hs-CRP、sCD40L和MMP-8水平差异无显著性(均P>0.05)。治疗后2 wk及4 wk,大剂量组血清LDL-C、TG、TC水平均低于小剂量组(均P<0.01),治疗后4 wk,大剂量组血清hs-CRP、sCD40L和MMP-8均低于小剂量组,且大剂量组下降幅度均大于小剂量组,有非常显著差异(均P<0.01);治疗6 mo后,大、小剂量组IMT值和斑块厚度较治疗前降低,且大剂量组2项指标低于小剂量组,有非常显著差异(均P<0.01);大剂量组低回声斑块回声增强例数较治疗前明显增加(P<0.01)。结论大剂量阿托伐他汀调脂治疗能迅速降低脑梗死患者的血清炎症因子水平,具有更强的抗炎作用,可逆转稳定斑块。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普伐他汀对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患者血浆可溶性CD40配体(sCD40L)水平的影响。方法选择ACS患者38例,稳定性心绞痛(SAP)患者32例,正常健康体检者40例,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测定其血浆可溶性sCD40L浓度,并在入院后立即给予ACS患者及SAP患者服用普伐他汀(20mg/d),8周后复查其血浆可溶性sCD40L。结果ACS患者血浆sCD40L水平高于SAP组及对照组,SAP组与对照组之间无差别;血浆sCD40L水平与血TC、LDL-C呈正相关,与HDL-C呈负相关;普伐他汀治疗8周后ACS患者血浆sCD40L水平下降,而SAP组血浆sCD40L水平无明显改变。结论ACS患者血浆sCD40L水平升高,可能与其发病机制密切相关,血浆sCD40L水平可作为ACS诊断及病情判断的重要指标;普伐他汀能降低ACS患者血浆sCD40L水平,对于ACS的临床治疗有着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普伐他汀对慢性心力衰竭(CHF)患者心功能及血清C反应蛋白(CRP)水平的影响.方法 90例CHF患者随机分为他汀组(45例)和对照组(45例).他汀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普伐他汀40mg/d;对照组常规治疗.两组患者治疗前、治疗后3个月检测血清CRP及行超声心动图检查测定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结果 两组患者治疗3个月后与治疗前比较,TC、血清CRP水平均有不同程度降低,且他汀组血清CRP水平较对照组明显下降[(15.47±9.83)mg/L,(20.31±7.15)mg/L,P<0.05],LVEF较对照组明显上升[(45.70±7.01)%,(38.34±5.31)%,P<0.05];血清CRP水平与LVEF呈负相关(r=-0.495,P<0.05).结论 普伐他汀能改善CHF患者的预后;血清CRP水平可作为治疗CHF的一个灵敏观察指标.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不同剂量阿托伐他汀钙早期干预治疗对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患者可溶性白细胞分化抗原40配体(sCD40L)、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的影响,并探讨两者的相关性。方法将47例不稳定性心绞痛患者随机分为2组:A组(22例)给予阿托伐他汀钙10mg治疗;B组(25例)给予阿托伐他汀钙30mg治疗。另选20例稳定性心绞痛患者设为C组,给予常规治疗。3组治疗3周后分别测定血清sCD40L、hs-CRP及血脂水平。结果 47例不稳定性心绞痛患者的血清sCD40L、hs-CRP水平明显低于C组(P<0.05);A、B组治疗3周后血清sCD40L、hs-CRP水平有明显下降(P<0.05或P<0.01)。3组治疗前后血脂水平无变化(P>0.05)。3组治疗前后sCD40L、hs-CRP水平呈正相关(r治疗前=0.98,r治疗后=0.99)。结论早期阿托伐他汀钙治疗可降低不稳定性心绞痛患者的血清sCD40L、hs-CRP水平,且呈剂量依赖性。早期他汀类药物强化治疗可使不稳定性心绞痛患者获益更大。血清sCD40L、hs-CRP水平可成为预测冠心病不稳定斑块的参考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奥扎格雷钠联合氯比格雷对非ST段抬高型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金属蛋白酶9(MMP-9)和可溶性CD40配体(sCD40L)的影响。方法 82例非ST段抬高型的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40例,采用常规治疗,治疗组42例,采用常规治疗加用奥扎格雷钠和氯比格雷,两组共治疗14 d。测定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清的hs-CRP.MMP-9和sCD40L的表达。结果两组治疗后均明显降低血清hs-CRP,MMP-9和sCD40L的表达,并且治疗组改善hs-CRP,MMP-9和sCD40L的表达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奥扎格雷钠联合氯比格雷可以明显减少非ST段抬高型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血清hs-CRP,MMP-9和sCD40L的表达,从而可以改善病情。  相似文献   

13.
《抗感染药学》2017,(1):185-187
目的:观察氯吡格雷对急性心肌梗死伴心力衰竭患者血清炎症因子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2012年5月—2015年5月间收治的急性心肌梗死伴心力衰竭患者63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31例和观察组32例;对照组患乾均给予阿司匹林、硝酸甘油、利尿剂等药物行常规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给予氯吡格雷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清肿瘤坏死因子(TNF-α)、C-反应蛋白(CRP)、白细胞介素-6(IL-6)及血管细胞黏附分子-1(s VCAM-1)水平变化情况。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7 d的TNF-α、CRP、IL-6以及s VCAM-1水平值低于治疗前(P<0.05);治疗后14 d,观察组患者TNF-α、CRP、IL-6以及s VCAM-1水平值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采用氯吡格雷治疗急性心肌梗死伴心力衰竭患者可改善患者心肌的炎症反应。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参麦注射液联合瑞舒伐他汀对慢性心力衰竭(CHF)患者血清hs-CRP水平变化的影响.方法:选取2014年3月~2016年9月我院86例CHF患者,以随机数字表法分组,各43例.对照组采用瑞舒伐他汀治疗,观察组给予参麦注射液联合瑞舒伐他汀治疗,均治疗14d.观察对比两组治疗前后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可溶性CD40配体(sCD40L)水平.结果:治疗前两组血清sCD40L、hs-CRP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血清hs-CRP、sCD40L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参麦注射液与瑞舒伐他汀联合治疗CHF,可有效降低血清hs-CRP、sCD40L水平,有助于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急性炎症对黑色素瘤生长及肿瘤基质金属蛋白酶(MMP)-9和MMP-2的表达水平的影响.方法:采用C57BL小鼠,构建B16小鼠黑色素瘤动物模型,待肿瘤生长至0.5 cm2时构建伤口模型,分为单纯肿瘤组(对照组)和伤口+肿瘤组(实验组),比较肿瘤体积大小,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检测肿瘤组织MMP-2和MMP-9的表达,明胶酶谱法分析MMP-2和MMP-9活性.结果:(1)实验组肿瘤体积在5 d和7 d时明显小于对照组(P<0.05或P<0.01).(2)在造模后7 d实验组MMP-2的细胞阳性表达率低于对照组(P<0.01),11 d时2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7 d和11 d实验组MMP-9阳性表达率均低于对照组(P<0.01).实验组MMP-2和MMP-9酶活性在7 d时低于对照组(P<0.01),11 d时2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急性炎症早期可影响肿瘤组织MMPs的表达,明显抑制黑色素瘤生长;而急性炎症晚期则对黑色素瘤生长和MMPs失去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对丙种球蛋白对川崎病患儿炎症反应、氧化应激、基质金属蛋白酶(MMP)和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12月至2018年12月空军军医大学唐都医院儿科收治的川崎病患儿55例作为治疗组,另选取同期体检的健康儿童50名作为对照组。治疗组患儿静脉注射丙种球蛋白,并口服阿司匹林肠溶片。治疗14 d后观察治疗前后治疗组患儿体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降钙素原(PCT)、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MDA)、MMP-2、MMP-9、NK细胞、B细胞比率的变化。结果治疗前治疗组患儿血清PCT、CRP、MDA、MMP-2、MMP-9、B细胞比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治疗组患儿血清PCT、CRP、MDA、MMP-2、MMP-9、B细胞比率均显著低于治疗前(P<0.05),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治疗组患儿血清SOD、NK细胞比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治疗组患儿血清SOD、NK细胞比率显著高于治疗前(P<0.05),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丙种球蛋白治疗儿童川崎病疗效显著,可有效减轻患儿体内炎症应激反应,降低MMP水平,增强患儿的免疫功能。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中冠脉内应用替罗非班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和可溶性CD40配体(sCD40L)的影响.方法 行PCI手术的82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40例,治疗组42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治疗组在行PCI术中冠脉内注射替罗非班.观察PCI术后的血流,血清hs-CRP和sCD40L.结果 梗死相关冠脉血流(TIMI)达到3级的对照组33例,治疗组40例,两组有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在治疗后均明显改善了患者血清hs-CRP和sCD40L,并且治疗组改善更加明显(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PCI术中冠脉内使用替罗非班可以明显改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血流,减少血清hs-CRP和sCD40L的表达.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普伐他汀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浆炎症因子和血小板膜糖蛋白的影响及疗效观察。方法选择80例住院治疗的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均分为对照组和普伐他汀组。两组均给予相同的抗高血压药物、甘露醇控制颅内压、脑活素营养脑细胞及其他对症治疗,普伐他汀组加用普伐他汀10mg口服,1次/d,连用12周。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及治疗12周后血浆炎症因子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和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血小板膜糖蛋白CD62p和CD63水平的变化,并进行临床疗效评定。结果治疗12周后,两组患者血浆炎症因子hs-CRP和MMP-9、血小板膜糖蛋白CD62p和CD63的水平较治疗前明显下降,且普伐他汀组比对照组下降更明显。普伐他汀组的临床总有效率(92.50%)明显高于对照组(75.00%)。结论普伐他汀治疗急性脑梗死疗效确切,其作用可能通过减轻炎症反应、抑制血小板活化,从而减少血小板的黏附和聚集、抑制动脉粥样硬化来实现的。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不同剂量瑞舒伐他汀对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血清可溶性OX40配体(sOX40L)、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的影响。方法 选择ACS患者60例,空白对照组20例。随机将ACS患者分为20 mg瑞舒伐他汀治疗组(20mg组)30例和10 mg瑞舒伐他汀治疗组(10mg组)30例,比较治疗前后各组间血清sOX40L、MMP-9的水平变化。结果 瑞舒伐他汀治疗2周后,两治疗组患者血清sOX40L、MMP-9水平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其中20mg组较10mg组降低更为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ACS患者早期使用较大剂量瑞舒伐他汀可明显减少冠状动脉粥样斑块基质成分的降解和炎症反应,从而起到稳定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改善ACS患者的预后的作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 观察硫酸氢氯吡格雷(波立维,Plavix)对非ST段抬高急性冠脉综合征(NSTE-ACS)患者血清高敏C反应蛋白( hs-CRP)及可溶性CD40配体(sCD40L)的影响.方法 将40例NSTE-ACS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常规治疗组20例和氢氯吡格雷治疗组20例(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氢氯吡格雷,首次顿服300 mg,次日起75 mg/d,连服14d).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测定全部患者治疗前、后血清hs-CRP及sCD40L浓度.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血清hs-CRP、sCD40L浓度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 0.05 );氢氯吡格雷治疗组治疗前、后血清hs-CRP、sCD40L降低程度较常规治疗组更为显著(P<0.05).结论 NSTE-ACS患者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氢氯吡格雷能明显降低血清hs-CRP、sCD40L浓度,有效减轻动脉粥样硬化炎症反应,降低动脉粥样斑块不稳定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