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目的:对冠心病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的冠脉造影及其临床特征进行分析.方法:选取40例冠心病合并2型糖尿病为观察组,51例单纯冠心病作为对照组,对两组的冠脉造影和临床特点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的高脂血症、无痛性心肌梗死以及无症状心肌缺血的发生率高于对照(P<0.05).冠状动脉造影结果观察组单支病变最少,三支病变最多;对照组的双支病变最少,单支病变最多.结论:冠心病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多伴有高脂血症,无痛性心肌梗死及无症状性心肌缺血,其冠脉病变多为多支弥漫病变.  相似文献   

2.
冠状动脉造影正常心肌梗死患者的临床特点和预后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评估冠状动脉造影正常的心肌梗死患者的临床转归,分析其病因和影响预后的因素。方法回顾分析我院近10年因心肌梗死而行冠状动脉造影检查大致正常患者32例的临床资料,并根据年龄、性别选择32例同期行冠状动脉造影结果有冠状动脉病变的心肌梗死患者为对照组。比较两组间的基本临床情况、可能病因、随诊临床预后等。结果冠脉造影正常组与冠心病组在吸烟率、冠心病家族史方面无差异。冠心病组患者有更高的肥胖、高血压、高血脂和糖尿病发生率(P=0.02~0.05)。冠脉正常组24例疑为冠脉痉挛或血栓自溶,1例有先天性凝血功能障碍,1例有结缔组织病,1例为主动脉夹层动脉瘤,2例冠状动脉畸形,3例发现有梗死相关血管肌桥。冠脉正常组的左室射血分数高于冠心病组(P=0.04)。平均随访42个月(12~118个月),联合终点(死亡、再发心梗、心衰、中风)在冠脉正常组为28.2%,冠心病组为68.8%(P<0.01)。冠脉正常组生存率为93.7%,冠心病组90.6%,两组无显著性差异。单变量分析冠脉正常组的预后预测因子为左室射血分数、年龄、糖尿病和吸烟,多变量分析冠脉正常组长期预后的独立预测因子为左室射血分数和糖尿病。结论冠状动脉造影正常的心肌梗死患者长期预后比冠心病所致心肌梗死者要好,死亡率亦明显低。冠脉正常并心肌梗死患者预后差的两个独立预测因素为左室射血分数和糖尿病。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急性心肌梗死并糖尿病患者冠状动脉造影情况.方法:选择近4年来的急性心肌梗死合并糖尿病患者40例作为观察组,43例无糖尿病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为对照组,对两组的冠状动脉造影的结果进行分析和比较.结果:与非糖尿病组相比,糖尿病组病变程度及病变范围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糖尿病合并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血管病变明显较非糖尿病患者重且多为多支病变.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年轻的心肌梗死患者(≤40岁)的临床特点及其预后。方法我院因心肌梗死而行冠状动脉造影且年龄≤40岁的患者有41例,入选同期因心肌梗死而行冠脉造影且年龄大于50岁的患者根据性别配对41例为对照组,比较两组间的临床特点、危险因素,并进行定期随诊观察临床预后。结果年轻患者的吸烟率、高血脂发生率比老年组高,而老年组中高血压、糖尿病更多见。冠状动脉造影年轻患者以冠状动脉正常、大致正常更多见,老年患者多支血管病变更多见,年轻患者随诊中心脏事件和心脏死亡率明显低于老年患者。结论年轻心肌梗死患者预后较好。  相似文献   

5.
目的:冠状动脉造影在临床多项指标中急性心梗诊断患者的病因及其相关性。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临床多项指标提示为急性心肌梗死,后行冠状动脉造影结果正常而排除急性心肌梗死的患者48例作为观察组,同期确诊为急性急性心肌梗死的患者80例作为对照组。对观察组患者的病因和两组患者临床资料进行观察。结果:48例排除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中变异型心绞痛8例,微血管型心绞痛4例,胆心综合征8例,主动脉夹层6例,心肌炎8例,心肌病4例,主动脉瓣狭窄10例;观察组年龄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合并吸烟史、糖尿病及高血压病等基础疾病患者的比例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临床中有些患者虽然具有急性心肌梗死的显著特征,但是这些患者冠状动脉造影结果正常,进而排除急性心肌梗死,此类患者临床应综合考虑,以免误诊。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青年女性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可能危险因素,分析其冠状动脉病变的特点。方法回顾性选择我院心血管内科2010年1月至2013年12月收治的急性心肌梗死且行冠状动脉造影手术的青年女性患者214例(A组),选择此期间收治的排除冠心病临床诊断且行冠状动脉造影的青年女性235例作为对照组(B1组),选择确诊急性心肌梗死且行冠状动脉造影手术的老年女性患者216例作为年龄对照组(B2组)。分析比较三组患者临床资料,筛选可能的危险因素,同时比较A组不同病变支数患者间临床情况。结果 A组患者的HDL-C水平均低于B1组和B2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患者中单支病变组患者与双支病变组、三支病变组比较,HDL-C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糖尿病病史、高血压病史、冠心病家族史、LDL-C和吸烟是青年女性急性心肌梗死的独立相关危险因素,HDL-C为独立保护因素;高血压病史和LDL-C为冠状动脉多支病变的独立相关危险因素,HDL-C为独立保护因素。结论 HDL-C为青年女性急性心肌梗死和冠状动脉多支病变的保护因素,可作为临床预防急性心肌梗死的重要监测指标。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糖尿病合并冠心病冠状动脉造影临床特点。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53例糖尿病合并冠心病患者作为观察组,同时选取同期非糖尿病冠心病患者60例作为对照组,总结两组患者冠状动脉造影临床特点。结果观察组患者双支病变、多支病变及弥漫性病变发生率多于对照组,冠状动脉病变狭窄程度比对照组严重(P0.05)。结论糖尿病合并冠心病患者冠脉病变严重,以多支病变、弥漫性病变为主,临床表现不典型,应积极控制患者血糖,加强患者病情预防。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老年糖尿病合并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特点。方法选取2013年1月至2015年12月社旗县人民医院收治的98例老年糖尿病合并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作为观察组,另选98例老年非糖尿病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作为对照组。回顾性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统计两组患者首发临床症状、血脂水平(总胆固醇、甘油三酯)、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早期压榨样疼痛发生率较对照组低(P<0.05),其他依次为呼吸困难、上腹痛、腹泻、恶心。两组患者血脂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各并发症发生率均较对照组高(P<0.05)。结论老年糖尿病合并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早期压榨疼痛发生率较低,并发症发生率高,预后差,临床应给予足够重视,关注早期症状,实施早期干预,减少发病。  相似文献   

9.
侯传启  田家运 《河北医学》2007,13(10):1173-1175
目的:观察冠心病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冠状动脉造影特点。方法:选择经冠状动脉造影检查确诊为冠心病的患者380例,其中合并2型糖尿病者36例(糖尿病组),随机选择单纯冠心病患者50例(对照组),对两组患者冠状动脉造影特点进行分析比较。结果:糖尿病组病变血管比例较高,2支或3支血管病变发生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C型病变比例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冠心病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冠状动脉受累血管病变比例高且较严重。  相似文献   

10.
目的:进一步探讨冠状动脉造影正常的青年急性心肌梗死临床特点,并为临床治疗提供指导。方法:收集了2011年3月—2013年3月50例AMI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详细研究,结合患者的冠状动脉造影情况,将上述患者分为2组,详细比较2组患者的基本体征、吸烟饮酒情况、基础疾病、家族史等因素。结果:冠状动脉造影正常青年发生心肌梗死的比率约为24.0%。研究组患者的家族史、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心绞痛等发病率与对照组相比,P0.05,具有差异统计学意义。而2组患者吸烟人数相比,无显著差异性。结论:冠状动脉造影正常的青年急性心肌梗死发病可能与冠脉痉挛有很大关系,科学戒烟以及情绪调整是预防心肌梗死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合并冠心病患者冠状动脉造影的特点.方法:选择57例冠心病患者进行冠状动脉造影,其中,合并糖尿病组17例,非糖尿病组40例,比较两组临床特点及造影结果.结果:糖尿病组病变血管支数明显高于非糖尿病组,3支血管病变发生率明显高于非糖尿病组,且病变弥漫.结论:糖尿病合并冠心病患者冠脉造影主要表现为冠状血管病变广泛、严重.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冠心病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冠状动脉病变影像学的特点。方法将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确诊为冠心病168例中的66例2型糖尿病患者作为观察组,其余102例无糖尿病患者作为对照组。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特点及冠状动脉造影结果。结果两组在年龄、性别、体重指数等方面无显著性差异(P>0.05)。观察组胆固醇、甘油三酯、低密度脂蛋白均高于对照组(P<0.05);冠状动脉病变的狭窄程度重、多支病变和弥漫性病变发生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冠心病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冠脉病变复杂,病情程度严重,多支病变和弥漫性病变增多。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分析研究青年冠心病患者冠状动脉病变特点和相关因素。方法:选取2010年10月到2012年12月的120例青年胸痛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对患者实施冠状动脉造影,显示80例患者为冠状动脉病变,作为观察组,40例患者为冠状动脉正常,为对照组,比较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的冠状动脉病变特点和相关因素分析。结果:观察组患者为单支病变的为41例,为双支病变的为17例,为三支病变的有22例。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的危险因素为:吸烟、糖尿病、男性、高血脂以及冠心病家族史存在显著差异(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冠状动脉分布类型主要为右优势,青年患者累及血管主要为单支血管,而且前降支容易受累,吸烟、糖尿病、男性、高血脂以及冠心病家族史属于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分析50岁以上女性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冠状动脉造影的特点和危险因素。方法:选择确诊为急性心肌梗死并行冠状动脉造影的50岁以上女性38例,选取同时期急性心肌梗死并行冠状动脉造影的50岁以上男性76例作为对照组,回顾性分析冠状动脉病变特点及危险因素。结果:高密度脂蛋白(HDL-C)降低,高低密度脂蛋白(LDL-C)血症,尿蛋白阳性患者比例,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50岁以上女性冠心病发病的危险因素主要为高低密度脂蛋白(LDL-C)血症,高密度脂蛋白(LDL-C)降低,尿蛋白阳性。50岁以上女性冠心病患者冠脉造影特点以三支病变,血管重度狭窄为主。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冠心病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冠状动脉病变影像学的特点.方法 将60例合并2型糖尿病的冠心病患者作为观察组,同期60例无2型糖尿病的冠心病患者为对照组.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特点及冠状动脉造影结果.结果 观察组冠状动脉病变的多支病变和弥漫性病变发生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冠心病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冠状动脉病变复杂,病情程度严重,多支病变和弥漫性病变增多.  相似文献   

16.
目的 评价2型糖尿病患者发作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特点及近期预后.方法 选取我院1993-2005年初发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患者1 056例,按照是否有糖尿病分为两组(糖尿病组和对照组),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特点、危险因素、住院并发症发生率和病死率.结果 糖尿病组患者的年龄较高、心功能Killip分级I级者所占比例低,合并高血压的比例高、冠状动脉多支病变者所占比例高、病死率高,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合并糖尿病的心肌梗死患者年龄大、合并高血压的比例高、冠状动脉多支病变多见、心功能更差、住院期预后差.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合并冠心病急性心肌梗死的糖尿病患者的临床特征。方法选取合并冠心病急性心梗的糖尿病患者50例,设为观察组,均为长葛市人民医院2014年6月至2015年6月收治,另选取同期合并冠心病急性心梗的非糖尿病患者50例,设为对照组,对比两组临床特征。结果观察组血糖、甘油三脂、高密度脂蛋白、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休克率、心律失常率、心力衰竭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相较合并冠心病急性心肌梗死的非糖尿病患者,糖尿病患者有较高的并发症发生率,高血脂、高血压、高血糖是诱导休克、心律失常、心衰的主要因素,积极控制可显著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18.
目的雌激素对女性心血管有保护作用。文中旨在通过与同年龄男性冠心病患者比较,探讨未绝经女性冠心病患者的临床和冠状动脉病变特点。方法选择120例在我院经冠状动脉造影确诊的未绝经女性冠心病患者为研究组,同期在我院经冠状动脉造影确诊的136例年龄匹配的男性冠心病患者为对照组。分别对其临床特点及冠状动脉病变的的特征进行比较。结果未绝经女性组高脂血症、糖尿病比例显著高于对照组,吸烟史显著低于对照组,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2组高血压、家族史比例无统计学差异(P>0.05)。未绝经女性组临床表现以心绞痛为主,对照组以急性心肌梗死为主。2组均以单支病变为主,但病变支数无论是单支,还是双支及3支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未绝经女性冠心病患者危险因素相对较多,临床表现以心绞痛为主,急性心肌梗死较少。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青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冠状动脉造影正常的发生率,并分析其临床特点。方法:回顾分析了1995年5月至2005年10月436例AM I患者冠状动脉造影结果及有关冠心病的危险因素。结果:436例中青年AM I冠脉造影正常者为8例,分析其临床特点,该组多无心绞痛、高血压病、糖尿病及血脂异常史,大量吸烟者居多。结论:在冠脉造影正常的青年AM I中,冠脉痉挛在心肌梗死的发病中可能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急性血栓形成伴血栓自溶亦是其病理改变之一。  相似文献   

20.
目的 分析老年2型糖尿病合并急性心肌梗死(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AMI)患者的临床特点及护理对策。方法 选取2019年1月至2021年12月江苏省人民医院收治的138例老年2型糖尿病合并AMI患者纳入观察组,无糖尿病的AMI患者346例纳入对照组。收集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并发症、冠状动脉造影结果、预后情况并比较。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吸烟率、高血压比例、典型胸痛比例均显著低于对照组,高脂血症比例、Killip分级≥Ⅲ级比例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的三支病变或左主干病变比例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的心律失常、急性心力衰竭、肺部感染发生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的心源性休克、住院期间心源性死亡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老年2型糖尿病合并AMI患者的临床症状不典型,合并症较多,医护人员早期识别并积极控制心血管危险因素,可降低患者死亡率,改善其远期预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