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李建红  叶琼霞 《中国保健》2009,(15):654-654
目的:改进脑出血气管切开患者经鼻留置胃管及鼻饲的方法,提高一次置管成功率并预防误吸。方法:将40例脑出血气管切开鼻饲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20例。对照组按传统方法插胃管及鼻饲,观察组采用改变体位法插胃管,鼻饲前先评估患者的消化、吸收、排泻功能再确定鼻饲时机及鼻饲量。比较两组一次置管成功率及鼻饲后误吸的发生率。结果:对照组一次置管成功率60.0%,误吸发生率20.0%,观察组一次置管成功率为95.0%,无一例发生误吸。结论:改良后的插胃管及鼻饲方法可以提高脑出血气管切开患者置管成功率及预防鼻饲后误吸。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气管切开病人鼻饲体位及时间与发生并发症的关系。方法 142例气管切开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取抬高床头15°~20°角及术后3 d开始进食,实验组采取抬高床头40°~50°角及术后36 h开始进食,观察2组患者在鼻饲期间呛咳、误吸次数、发生吸入性肺炎例数及应激性溃疡发生情况。结果实验组在鼻饲期间呛咳、误吸次数、发生吸入性肺炎例数及应激性溃疡明显少于对照组(P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早产儿改进经口留置胃管的长度并保证持续胃肠减压改进效果.方法 将60例需要持续胃肠减压的早产儿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按常规鼻饲法予留置胃管,观察组用改进留置胃管长度方法 ,观察两组胃肠减压情况并记录.结果 观察组腹胀缓解效果显著优于对照组. 结论 用改进留置胃管长度的方法 可保证持续胃肠减压效果,降低并发症发生率.  相似文献   

4.
蔡碧葵  温带娣 《药物与人》2014,(12):320-320
目的:探讨神经内科昏迷病人鼻饲发生反流及误吸的原因和护理对策方法:对我科2012年1月-2014年1月收治34例昏迷鼻饲病人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找出鼻饲过程中发生反流、误吸的相关因素.结果:34例鼻饲病人中明显反流8例,可疑反流3例,其中误吸2例中1例出现急性呼吸衰竭.反流及误吸的发生与病人体位、胃管插入深度、胃管的粗细、鼻饲方式、腹胀、胃潴留及吸痰刺激等有关.结论:神经内科昏迷病人鼻饲过程中反流、误吸的发生率高,可导致呼吸系统并发症,明显增加病人死亡率及致残率,护理过程中采取有效护理措施是可以预防的.  相似文献   

5.
鼻饲体位对预防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效果观察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燕纯叔  王睿 《现代预防医学》2008,35(10):1964-1965
[目的]观察鼻饲体位对预防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效果,为减少机械通气鼻饲患者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的发生提供依据.[方法]采用临床试验,选择120例机械通气的鼻饲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患者鼻饲时床头角度<30°,观察组患者鼻饲时床头角度30°~45°.[结果]呛咳阳性率对照组为15%,观察组为3.3%(P<0.05). VAP发生率对照组25%,观察组10%(P<0.001).[结论]机械通气患者鼻饲时抬高床头30°~45°有助于减少VAP的发生.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索观察护理干预对预防神经内科留置导尿管患者漏尿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择2010年1月至2012年12月期间在我院治疗的50例神经内科留置导尿管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护理干预组)26例,对照组(常规护理组)24例.对两组患者护理期间漏尿的发生率及患者对于护理的满意度进行综合分析.结果 ①观察组中发生漏尿的患者为2例,漏尿率为7.7%;对照组发生漏尿的患者为6例,漏尿率为25.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观察组中患者对护理满意的有25例,满意度96.2%;对照组中患者对护理满意的有19例,满意度79.2%;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护理干预能有效地降低神经内科留置导尿管患者的漏尿发生率,提高患者对于护理的满意度,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7.
闫芳  崔秀云  王晓鸥  宋慧敏 《工企医刊》2011,24(2):34-35,39
目的 通过对临床高龄鼻饲病人的进食体位的探讨,确立高龄鼻饲的最佳体位以提高其鼻饲质量.方法 将36例高龄卧床鼻饲患者随机编入对照组(传统方法常用体位:抬高床头15-30度角进食)和实验组(抬高床头40-50度角)进行鼻饲和护理,观察两种不同体位鼻饲期胃潴留、呕吐、呛咳发生情况并进行营养状况评估.结果 实验组发生胃潴留、...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护理干预预防老年卧床病人鼻饲并发吸入性肺炎的效果。方法 将60例老年卧床鼻饲饮食的病人随机分为对照组30例和干预组30例,对照组予常规鼻饲方法,干预组予增加胃管插入长度、改变鼻饲体位、减少鼻饲量、减慢鼻饲速度等护理干预措施,观察两组吸入性肺炎的发生率。结果 干预组吸入性肺炎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 护理干预可以有效预防吸入性肺炎的发生,从而减轻病人的痛苦,提高了病人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9.
目的对重型脑外伤患者鼻饲体位的改进方法效果评价。方法回顾性地分析44例重型脑外伤患者鼻饲体位的护理,根据不同病情和治疗阶段采取有针对性的护理措施。将44例重型脑外伤患者随机编入常规方法(神经外科常用体位抬高床头15~30°鼻饲)和改进方法(抬高床头40~50°进行鼻饲和护理)。观察两种不同体位鼻饲期间胃潴留、呕吐、呛咳发生情况并进行营养状况评估。结果改进方法发生胃潴留、呕吐、呛咳情况显著低于常规方法(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且营养支持状况优于常规方法(p<0.01~0.05)。结论采用抬高床头40~50°行鼻饲更安全,恰当的鼻饲体位对减少并发症,保持和改善营养状况,提高生命质素有重要意义,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对老年患者留置鼻空肠管预防误吸效果及护理进行分析探讨。方法:选取2017年3月~2018年3月收治的74例老年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分成两组,观察组37例采取留置鼻空肠管喂养联合有针对性的护理干预方案,对照组37例采取留置鼻胃管喂养联合常规护理方法,比较两组误吸发生情况及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误吸发生率为2.70%,和对照组的18.92%比较明显更低,两组数据差异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前,在总蛋白、前清蛋白、血红蛋白三项营养状态指标情况上,两组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经积极护理后,观察组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在护理总满意度上,观察组为97.3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8.39%,两组数据差异具备统计学意义。结论:针对老年患者留置鼻空肠管,并配合有针对性的护理干预方案,能够降低误吸发生率,提高患者的营养状态,并提高对护理服务的满意程度,值得采纳及应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通过对临床高龄鼻饲病人的进食体位的探讨,确立高龄鼻饲的最佳体位以提高其鼻饲质量.方法:将36例高龄卧床鼻饲患者随机编入对照组(传统方法常用体位:抬高床头15~30度角进食)和实验组(抬高床头40~50度角)进行鼻饲和护理,观察两种不同体位鼻饲期胃潴留、呕吐、呛咳发生情况并进行营养状况评估.结果:实验组发生胃潴留、呕吐、呛咳情况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且营养支持状况又与对照组(P<0.01~0.05).结论:采用抬高床头40~45度角行鼻饲更安全且具有实际意义.  相似文献   

12.
复而凯胃管防止返流误吸的护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预防复尔凯胃管使用中患者发生返流误吸导致吸入性肺炎,提高护理效率。方法通过分析脑卒中鼻饲患者发生食物返流原因,对临床65例脑卒中患者进行使用复而凯胃管安置及护理操作方法。结果留置复尔凯胃管发生返流误吸导致吸入性肺炎的发生率降低。结论运用有效合理的护理方法可降低留置复尔凯胃管脑卒中鼻饲患者食物返流发生率。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重症脑梗死患者肠内营养误吸的原因与护理干预措施.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61例重症脑梗死患者按抽签分配法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其中,对照组的总例数为30例,采用常规护理;研究组的总例数为31例,采用常规加鼻饲肠内营养液进行治疗,并实施综合性护理,观察比较两组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对照组并发症的发生率高于研究组(P<0.05).结论:合理有效的护理干预能促使重症脑梗死患者吸入性肺炎的发生几率降低,建议推广.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品管圈在提高鼻饲过程床头抬高正确率中的效果。方法选取天津市环湖医院神经内科鼻饲喂食患者为观察对象,2018年9月1-30日(品管圈管理前)收治的患者,普通病房鼻饲176次,无家属陪伴病房鼻饲216次;2018年10月14日-11月14日(品管圈管理后)收治的患者,普通病房鼻饲191次,无家属陪伴病房鼻饲214次。成立品管圈小组后,找出床头抬高不合格的原因,采取相应措施促进质量改进。比较实施品管圈管理前后鼻饲喂养过程床头抬高正确率。结果普通病房品管圈管理后鼻饲床头抬高正确率为71.20%,高于品管圈管理前的40.34%;无家属陪伴病房品管圈管理后鼻饲床头抬高正确率为76.17%,高于品管圈管理前的59.09%;改善后,普通病房和无家属陪伴病房,品管圈管理后鼻饲床头抬高正确率均高于品管圈管理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品管圈活动提高了病房鼻饲喂养过程床头抬高正确率,保障了患者鼻饲过程的安全。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不同侧卧位和床头高度与鼻饲患者误吸发生的关系。方法:将急诊病房收治的120例鼻饲患者,根据不同侧卧位和床头高度分为六组,包括左侧卧位组(床头高度0°,30°,45°)和右侧卧位组(床头高度0°,30°,45°),每组20例。在其他鼻饲条件相同的条件下(泵速、置管型号、固定方法),于鼻饲前、鼻饲后1.5h、3h分别测定气管内痰液的胃蛋白酶的阳性率,从而判断其是否存在误吸,并将各组之间进行统计学比较。结果:床头高度0°,30°,45°时,左侧卧位的误吸阳性率(15%、8.33%、3.33%)明显低于右侧卧位(31.67%、26.67%、18.33%),两组比较差异均有显著统计学意义(X2值分别为4.658、6.984、6.988,P均0.05)。随着床头抬高角度的增高,其误吸的发生率均逐渐减低,且随着鼻饲时间的延迟,其误吸发生率逐渐增高。结论:左侧卧位床头抬高较右侧卧位能够降低鼻饲患者的误吸率,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护理干预对留置导尿患者发生尿路感染的影响.方法 2010年5月-2011年4月住院行留置导尿患者152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各76例,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措施,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进行护理干预措施;观察两组患者留置导尿后3、5、7、14d尿路感染发生情况.结果 留置导尿后3、5、7、14 d观察组患者尿路感染发生率分别为0、17.9%、45.0%、62.5%,对照组分别为23.7%、51.6%、77.8%、92.9%,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留置导尿患者术后采取系统的护理干预措施,可以有效地降低尿路感染发生率,提高护理质量.  相似文献   

17.
留置胃管是目前临床上常用的护理操作和必要的治疗手段,能够起到胃肠减压、营养支持等作用.尤其对于神经内科患者,由于意识障碍、昏迷或吞咽困难,常常无法由口摄取营养,而需要通过胃管鼻饲来满足机体的生理需要.因此,神经内科患者通常在发病24~72h内通过留置胃管,将所需营养以流质食物的形式注入胃内.但是,留置胃管是一种侵入性操作,而且操作难度大,且并发症和非计划性拔管的发生率较高,不仅增加了患者痛苦,而且不利于患者的恢复.本研究中,我们对2015年6月-2016年6月在我院行胃管留置的神经内科患者100例,采用合理的有针对性的护理干预,取得了良好的护理效果.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8.
张淑玲 《现代预防医学》2011,38(23):5027-5028
[目的]探讨舒适护理对改善留置胃管患者负性情绪的效果. [方法]普外科留置胃管患者60例按入院先后顺序分为舒适组30例和对照组30例.对照组按常规护理模式进行护理,舒适组在此基础上加以舒适护理. [结果]舒适组焦虑率为26.7% (8/30),对照组为66.7% (20/3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9.64,P< 0.01);舒适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6.7% (5/30),对照组为40.0% (12/3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4.02,P<0.05). [结论]舒适护理能有效减轻留置胃管患者负性情绪,减少不良反应,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 观察早期护理干预对预防急性脑卒中患者气道误吸的效果.方法 将急性脑卒中并发吞咽困难的患者66例,随机分为护理干预组和对照组各33例.护理干预组在常规治疗护理的基础上进行早期护理干预,发病30天后气道误吸的发生率与对照组比较.结果 早期护理干预组气道误吸的发生率比对照组明显降低(p<0.01).结论 急性脑卒中并发吞咽困难的患者进行早期护理干预可明显降低气道误吸的发生率,对于预防吸入性肺炎有非常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20.
目的分析综合护理干预对脑出血昏迷患者鼻饲饮食的影响,以供临床护理工作参考。方法选择我院2010年3月-2012年2月收治的脑出血昏迷患者7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5例,均给予鼻饲饮食,并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给予综合护理干预。观察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的差异。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较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综合护理干预可降低脑出血昏迷患者鼻饲饮食的并发症,对其预后产生积极的影响,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