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不同剂量阿托伐他汀在冠心病治疗中的不良反应。方法将收集到的100例冠心病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两组,所有患者均给予阿托伐他汀进行治疗,对照组采用的剂量为20 mg/d,观察组则采用的剂量为40 mg/d。观察两组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经治疗后TC、TG、LDL-C及HDL-C指标均明显改善,相比对照组改善情况更为明显(P<0.05);观察组显效率和总有效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且差异显著(P<0.05);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8.00%,与观察组26.00%相比较高且P>0.05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对冠心病患者采用不同剂量的阿托伐他汀均能有效改善患者血脂指标,剂量越高,患者治疗效果越明显,但不同剂量的阿托伐他汀在冠心病治疗中不良反应没有明显影响,需根据患者实际患病程度采用合适剂量。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采用大剂量阿托伐他汀治疗介入术后冠心病患者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取近5年期间在我院行动脉介入治疗的冠心病患者共50例,随机划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25例。在常规治疗基础上,观察组采取大剂量阿托伐他汀(80 mg/d)治疗方案;对照组则采取常规剂量阿托伐他汀(20 mg/d)治疗方案。观察比较两组患者的血脂和高敏C反应蛋白水平的改善情况、心脏缺血事件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血脂水平和C反应蛋白的改善情况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同时,心脏缺血事件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但两组间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采用大剂量阿托伐他汀治疗介入术后冠心病效果显著、安全可靠,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不同剂量阿托伐他汀在不稳定性心绞痛(UA)治疗和2级预防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UA患者90例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5例,2组均实施 UA 常规治疗,对照组同时给予阿托伐他汀10mg/ d;观察组应用阿托伐他汀20mg/ d。观察2组近期和远期疗效以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2组患者近期治疗效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随访12-36个月,观察组 UA 复发次数少,心肌梗死发生率低,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2组药物不良反应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均无严重不良反应。结论在综合治疗的基础上应用20mg/ d 阿托伐他汀比常规剂量10mg/ d 有较好且安全的疗效。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究阿托伐他汀不同剂量治疗冠心病的疗效与不良反应。方法研究对象为82例冠心病患者,分为两组,将41例给予小剂量阿托伐他汀(20 mg/d)治疗者作为对照组,将41例给予大剂量阿托伐他汀(40 mg/d)治疗者作为实验组,对比两组疗效。结果治疗前后两组患者血脂水平对比差异明显,治疗后实验组优于对照组,P<0.05,有统计学意义。实验组不良反应率为7.3%与对照组9.8%比较,差异不显著,P>0.05,无统计学意义。实验组心绞痛发生率为4.9%(2/41),总有效率为92.7%;对照组心绞痛发生率为17.1%(7/41),总有效率为78.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冠心病患者中给予大剂量阿托伐他汀治疗,能够取得显著疗效,不会增加不良反应率,显著改善症状,在临床上的应用价值显著。  相似文献   

5.
宋强 《中国实用医药》2014,(22):165-166
目的:分析使用不同剂量阿托伐他汀在冠心病治疗中所产生的不良反应。方法60例冠心病应用阿托伐他汀患者,将其随机分为甲、乙两组,各30例,甲组患者给予阿托伐他汀20 mg/d治疗,乙组患者给予阿托伐他汀40 mg/d治疗,对两组患者应用过程中产生的不良反应进行统计分析,同时随访患者,记录12个月内发生的心脏事件。结果在应用的过程中,两组患者均出现了肌肉疼痛、消化系统不适、肝功能异常等不良反应。甲、乙两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均为26.65%,在不良反应的发生类型以及发生率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且乙组患者12个月内发生的心脏事件少于甲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使用不同剂量的阿托伐他汀治疗冠心病,对于患者出现不良反应没有影响。  相似文献   

6.
阿托伐他汀钙片对冠心病合并高脂血症调脂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馨 《河北医药》2011,33(6):882-883
目的 通过对阿托伐他汀钙片治疗冠心病合并高脂血症患者的疗效观察,探讨阿托伐他汀钙片的疗效性.方法 将符合入选标准的80例冠心病合并高脂血症的住院患者随机单盲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治疗组给予阿托伐他汀钙片20 mg/d,口服,1次/d,对照组给予血脂康3片/d,口服,3次/d,2组分别在治疗前、治疗后4周、8周...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大剂量阿托伐他汀辅治早期急性心肌梗死(AMI)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AMI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所有患者入院后均给予溶栓治疗。溶栓后,治疗组再给予阿托伐他汀80mg口服,每晚1次;对照组给予阿托伐他汀20mg口服,每晚1次。观察2组临床疗效和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总胆固醇(TC)及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水平变化情况和不良反应。结果治疗组显效率为83.3%高于对照组的6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患者TC、LDL-C均下降,且治疗组LDL-C下降较对照组更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均无严重不良反应发生。结论 AMI患者早期应用大剂量阿托伐他汀治疗临床效果明显,不良反应小,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不同剂量阿托伐他汀治疗冠心病的临床疗效性和安全性。方法 133例冠心病患者随机分为高剂量组和低剂量组,分别接受阿托伐他汀40mg/d和20mg/d,疗程6个月。观察两组血脂改变和不良反应情况。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血清TC、TG和LDL-C水平明显降低,HDL-C明显增高,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高剂量组改变更为显著。两组在1个月时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3、6个月时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阿托伐他汀40mg/d可以明显减少心绞痛发作,降低血脂,安全性和阿托伐他汀20mg/d基本类似。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不同剂量阿托伐他汀治疗冠心病合并颈动脉粥样斑块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3年1月—2014年1月萍乡市中医院确诊的冠心病合并颈动脉粥样斑块硬化患者75例,随机将其分为对照组(n=37)和观察组(n=38),对照组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阿托伐他汀20mg/d,观察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阿托伐他汀40mg/d,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和颈动脉内中膜厚度(IMT)的差异。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94.7%)高于对照组(83.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89,P<0.05)。治疗后观察组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低于对照组,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后两组患者IMT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两组患者IMT治疗前后组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40mg/d阿托伐他汀治疗冠心病合并颈动脉粥样斑块硬化患者的临床疗效更佳,不同剂量阿托伐他汀对颈动脉内中膜厚度的影响无显著性。  相似文献   

10.
目的关于应用不同剂量的阿托伐他汀对冠心病进行治疗的效果和不良反应分析比较。方法选择2018年1月至2019年10月来我院进行治疗的52例冠心病患者设置为观察组,选择同期来我院进行治疗的52例冠心病患者设置为对照组,分别对两组患者配合大剂量的阿托伐他汀和小剂量的阿托伐他汀进行治疗,比较治疗的效果和安全性。结果本文观察组患者治疗的有效率为98.08%(51/52),对照组为84.62%(44/52),P <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9.62%(5/52),对照组为7.69%(4/52),P> 0.05,无明显差差异。结论临床通过大剂量的阿托伐他汀对冠心病进行治疗能够取得更好的治疗效果,并且不会增加不良反应症状,具有推广应用的价值。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不同剂量阿托伐他汀对冠心病患者血脂水平、IL-6及TNF-α的影响。方法将70例冠心病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患者应用阿托伐他汀40mg,对照组患者应用阿托伐他汀10mg,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效果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①治疗后,两组患者LDL-C、HDL-C、TC及TG水平均显著改善,与治疗前相比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其中,观察组患者改善情况优于对照组(P<0.05)。2.治疗前,两组患者IL-6及TNF-α水平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IL-6及TNF-α水平改善明显(P<0.05),而对照组患者与治疗前相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3.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大剂量阿托伐他汀可以显著改善冠心病患者血脂、IL-6及TNF-α水平,且不良反应未明显增多。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阿托伐他汀对老年冠心病并阵发性房颤患者房颤复发率的影响。方法将49例老年冠心病并阵发性房颤患者分为治疗组、对照组,两组患者均在冠心病常规药物治疗基础上加用阿托伐他汀40mg/d,4周后改为20mg/d,口服阿托伐他汀总时间为12个月以上;对照组为不规律口服阿托伐他汀,总时间少于12周。观察两组临床疗效。结果研究组窦性心律维持率明显高于对照组。阵发性房颤窦性维持率治疗组明显高于对照组。治疗组发生心血管事件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阿托伐他汀在治疗老年冠心病并阵发性房颤,在调脂同时,还具降低房颤复发率、减少心血管事件发生的作用。  相似文献   

13.
阿托伐他汀联合氯吡格雷治疗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金海  刘英 《现代医药卫生》2011,27(9):1369-1370
目的:观察阿托伐他汀联合氯吡格霄治疗短暂惟脑缺血发作(TIA)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36例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两组均给予阿司匹林100 mg/d及氯吡格雷150 mg/d口服,3 d后氯毗格雷减量为75 mg/d口服,在此基础上治疗组给予阿托伐他汀20 mg/d口服,于开始治疗后3 d、5 d、7 d观察TIA发作控制情况,于3、6、12个月随访脑梗死发生情况.结果:治疗组和对照组总有效率分别为84.28%和69.70%,组间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治疗组血脂有显著改变,对照组改变不明显.结论:阿托伐他汀联合氯吡格雷能够在短期内控制TIA发作,并通过调节血脂等作用而减少远期脑梗死的发生.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大剂量阿托伐他汀治疗对冠心病患者颈动脉斑块的影响。方法选取2012年3月_2013年6月在医院诊断为冠心病的患者9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及对照组各45例,治疗组患者给予阿托伐他汀80mg每天1次口服1周后改为40mg 继续口服1周;对照组给予阿托伐他汀10mg 每天1次口服2周。所有患者治疗前后查血脂及颈动脉 IMT 值,进行比较分析。结果对照组治疗前后比较,血脂、颈动脉 IMT 值下降,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组治疗前后比较,血脂、颈动脉 IMT 值显著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血脂、颈动脉 IMT 值下降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2组均无明显不良反应出现。结论大剂量阿托伐他汀治疗能明显改善冠心病患者的血脂水平及颈动脉内膜的厚度,起到明显的心血管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不同剂量阿托伐他汀与瑞舒伐他汀对冠心病患者肝功能的影响.方法:将我院收治的120例冠心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药物使用种类和剂量分为4组,均30例.甲组:阿托伐他汀口服20mg/d;乙组:阿托伐他汀口服40mg/d;丙组:瑞舒伐他汀口服10mg/d;丁组:瑞舒伐他汀口服20mg/d.比较肝功能异常发生率及肝功能异常发生时间.结果:63例存在不同程度的肝功能异常,ATL高于3倍正常上限的13例,乙组ATL高于3倍正常上限的发生率较甲组明显升高,差异显著(P<0.05);肝功能异常发生时间多在7d内,但ALT>3×ULN发生时间多在服药后7~14d.结论:高剂量组阿托伐他汀发生严重肝功能异常风险明显高于低剂量组.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究不同剂量阿托伐他汀治疗冠心病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4月至2017年4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78例冠心病患者,其中39例患者使用小剂量阿托伐他汀,作为对照组,39例患者使用使用大剂量阿托伐他汀,作为观察组,比较两组患者临床应用效果。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92.31%,显著提高(P<0.05);观察组患者血脂指标、心功能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5.13%,显著降低(P<0.05)。结论选择大剂量阿托伐他汀治疗冠心病,患者临床症状明显改善,减少了不良反应的发生,具有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不同剂量阿托伐他汀对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将2008-06-2009-06收治的102例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51例,观察组常规治疗加上阿托伐他汀20mg/d,对照组常规治疗加上阿托伐他汀10mg/d。两组均在治疗前及治疗后90d测定血脂四项、C反应蛋白(CRP)和NO浓度,并且观察再发不良心血管事件的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治疗后血脂水平有不同程度的降低,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降低的更明显(P<0.05),两组治疗后CRP降低而NO升高,观察组与对照组比较效果更明显(P<0.05),两组患者不良事件发生情况,观察组与对照组比较明显降低(P<0.05)。结论阿托伐他汀强化治疗能改善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的预后,每天剂量40mg是安全的,他汀类药物对冠心病患者防治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不同剂量阿托伐他汀对轻度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的疗效,并评价其安全性。方法88例轻度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冠状动脉狭窄程度低于30%)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4例,均予常规治疗,观察组联用30 mg/d阿托伐他汀治疗;对照组联用10 mg/d阿托伐他汀治疗。持续用药3个月。统计治疗前后颈动脉内中膜厚度(CMT)、血脂水平(TC)、高敏C反应蛋白(hs-CRP)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前两组CMT、TC、hs-CRP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CMT、TC、hs-CRP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较对照组少,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高剂量阿托伐他汀可显著提升轻度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治疗效果,且不良反应与低剂量治疗相近,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9.
目的比较匹伐他汀片与阿托伐他汀片治疗高胆固醇血症的经济效果。方法将63例确诊为高胆固醇血症的患者随机分治疗组(n=32)和对照组(n=31),分别给予匹伐他汀片2mg/d和给予阿托伐他汀片20mg/d。连续口服8周后比较疗效、不良反应及成本,通过药物经济学原理进行分析。结果 8周后,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高胆固醇血症的有效率分别为87.50%、90.3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良反应发生分别为2例、5例;治疗成本分别为824.40元、939.76元,最小成本分析法显示治疗组更占药物经济学优势。结论匹伐他汀片治疗高胆固醇血症经济学效果优于阿托伐他汀片。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不同剂量阿托伐他汀治疗冠心病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2011年1月—2014年3月收治的130例冠心病患者以随机数字表法分为A、B组各65例,A组患者给予阿托伐他汀20 mg/d治疗,B组患者给予阿托伐他汀40 mg/d治疗。2组均持续治疗8周,比较2组患者的肝功能、血脂等指标水平及临床不良反应发生率方面的差异。结果:治疗后,2组患者血清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B组优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个月后,2组均无患者出现肌酸激酶水平高于正常值上限;治疗后,2组患者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明显小于治疗前,2组患者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厚度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均有患者出现不良反应,包括肌肉疼痛、消化不良、肝功能异常等,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床应用阿托伐他汀40 mg/d治疗冠心病,降脂效果优于阿托伐他汀20 mg/d,且未增加不良反应发生率。因此,对于病情较严重的冠心病患者,可以适当加大阿托伐他汀的剂量,以改善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