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医学生主观幸福感与自尊及心理控制源关系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目的 探讨医学生自尊、心理控制源与主观幸福感之间的关系,为大学生心理健康指导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Rosenberg自尊量表(SES)、内控性、有势力的他人及机遇量表(IPC)和主观幸福感量表对236名医学生进行测评.结果 医学生自尊、心理控制源及主观幸福感不存在性别、年级、家庭居住地、经济状况以及预期收入的差异(P>0.05).自尊、心理控制源与生活满意度各纬度间存在一定相关性(r=0.19~0.45;P<0.05),自尊、内控性对主观幸福感有较好的预测作用.结果 自尊、心理控制源是影响大学生主观幸福感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2.
目的 了解某海防团士官主观幸福感及影响因素,以指导部队心理服务工作.方法 以250名某海防团士官为调查对象,采用《主观幸福感问卷》、《自尊量表》和《应对方式量表》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1)影响主观幸福感的外部因素中,总体幸福感随军龄增加有增加的趋势;自评身体健康对总体主观幸福感(P<0.05)、生活满意度(P<0.05)、积极情感(P<0.01)和消极情感(P<0.05)均影响显著;完整家庭者在生活满意度、积极情感上得分显著高于离异家庭者(P<0.05);父母关系好者、个人收入高者在积极情感上得分显著高于父母关系差者、个人收入低者(P<0.05).(2)影响主观幸福感的内部因素中,自尊高者在总体主观幸福感、生活满意度、积极情感和消极情感上的得分显著高于自尊低者(P<0.01);积极应对者在积极情感上得分高于消极应对者(P<0.05).结论 军龄、身体健康状况、家庭、父母关系、个人收入、自尊、应对方式对主观幸福感均有影响.  相似文献   

3.
目的了解当代军校大学生婚恋心理特点,为进行军校大学生心理教育和思想政治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分层整群抽取640名军校大学生,采用自编的婚恋观调查问卷对其进行测查。结果 53.1%的军校大学生正在恋爱或谈过恋爱,68.9%的军校大学生表示恋爱是出于选择人生伴侣的需要,不同年级、出生地及是否独生子女的军校大学生恋爱动机存在明显差异(P〈0.05);择偶标准居前3位的依次为:人品内涵(64.9%)、容貌身材(8.3%)、性格(8.1%)、情趣相投(8.1%)。不同年级和不同生源的军校大学生对对方经济状况和忠诚的态度有明显差异(P〈0.01),77.2%的军校大学生表示自己会忠于恋人。在对待军人两地分居的问题上,积极与消极态度的人数比例非常接近。有17.5%军校大学生有过婚前性行为,且不同年级、不同生源间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79.7%的军校大学生对婚前性行为持宽容、开放的态度,不同年级的学生对待婚前性行为的态度有明显差异(P〈0.01)。结论大多数军校大学生具有正确的婚恋观,不同类别群体的军校大学生在恋爱动机、择偶观、道德观、性爱观上存在差异,应加强其婚恋道德观教育。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大学生健康人格特点及其与主观幸福感的关系.方法 采用健康人格问卷和主观幸福感问卷对705名大学生进行测查.结果 男、女生实践活动能力得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365,P<0.01);不同年级大学生自我-社会和谐得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3.070,P<0.05),低年级学生健康人格水平较高;不同生源地学生实践活动能力(F=2.987,P<0.05)及健康人格总分(F=2.886,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城市学生健康人格水平高于城镇、农村学生;自我和谐、自我-社会和谐、实践活动能力对大学生主观幸福感有显著影响.结论 大学生健康人格与主观幸福感呈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5.
宁淑娥  潘杰  李维华 《中国学校卫生》2007,28(11):1028-1029
目的 了解军校大学生中A型行为检出情况,探讨军校大学生A型行为与人格维度及内在需求的关系.方法 采用A型行为问卷、16 PF、爱德华个人偏好测验(EPPS)对493名军校大学生进行调查,并与169名地方大学生对照.结果 军校大学生与地方大学生A型行为检出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具有A型行为和B型行为的军校大学生在怀疑性等人格维度及攻击性等内在需求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军校大学生的A型行为与忧虑性等人格维度和崇拜性等内在需求有显著相关(P<0.05或P<0.01).紧张性、怀疑性、独立性3个人格维度,攻击性、支配性、崇拜性3个内在需求进入以军校大学生A型行为为因变量的回归方程.结论 军校大学生A型行为与一些人格维度和内在需求关系密切.  相似文献   

6.
田彬 《中国学校卫生》2004,25(5):604-604
目的了解军校学员的孤独感状况,为提高军校学员心理健康水平和进行健康教育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UCLA孤独量表对某军校一~三年级155名学员孤独感状况进行调查.结果一~三年级军校学员孤独感得分分别为(43.37±8.53),(46.64±7.79),(45.81±7.75)分,差异无显著性;独生子女与非独生子女得分分别为(44.31±8.02)和(46.10±8.23)分,差异亦无显著性;但城市、乡镇学员间孤独感得分差异存在显著性(F=3.87,P<0.05).结论军校学员孤独感明显高于地方高校学生,要加强军校学员的心理健康教育.  相似文献   

7.
目的 了解在职和离退休干部的主观幸福感及其影响因素.方法 对某部在职干部和离退休干部主观幸福感及其相关因素进行问卷调查,按年龄分为在职干部组(年龄<55岁)和离退休干部组(年龄≥55岁).结果 在职干部和离退休干部主观幸福感指数总体状况良好.(1)离退休干部组生活满意度得分高于在职干部蛆(4.56±0.83 vs 4.24±0.90,P<0.01);在职干部组的负性情绪得分显著高于离退休干部组(1.34±0.61 vs 1.13±0.61,P<0.01),而2组在正性情绪上得分无明显差异(P>0.05).(2)总体主观幸福感与正性情绪呈显著正相关(r=0.292,P<0.01),与负性情绪呈显著负相关(r=-0.321,P<0.01),与韧性量表得分呈显著正相关(r=0.251,P<0.01);与身体状况、经济收入、居住条件、婚姻状况等客观条件呈正相关.(3)良好的生活条件及心理状况对主观幸福感有显著的正向预测作用.结论 某部在职干部和离退休干部主观幸福感状况良好,通过调节心理状况,改善生活条件,以及加强社会支持可进一步增强主观幸福感.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聋哑中学生和普通中学生主观幸福感的特点及影响因素,为聋哑中学生和普通中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基本情况调查表,一般自我效能感量表(GSES),总体幸福感量表(GWB),特质应对方式量表(TCSQ),艾森克个性测验(EPQ),社会支持评定表(SSAS)和自尊量表(SES)对202名聋哑中学生和273名普通中学生进行测评.结果 在普通中学生中,女生主观幸福感显著高于男生(P<0.05),家庭经济状况相对差的学生主观幸福感显著高于家庭经济状况好的学生(p<0.05);普通中学生和聋哑中学生的主观幸福感都与积极应对、总支持、客观支持、主观支持呈正相关(P<0.05),与消极应对呈负相关(P<0.05);聋哑中学生的主观幸福感、一般自我效能感、应对方式得分均显著低于普通中学生(P<0.05),自尊量表得分均显著高于普通中学生(P<0.05).结论 普通中学生和聋哑中学生的主观幸福感均与性别、经济状况有关;应对方式对主观幸福感有较好的预测作用.  相似文献   

9.
徐竞  王蕾  励业 《健康研究》2012,32(2):125-128
目的 通过探讨生活事件及应对方式对主观幸福感影响机制和途径问题,为提高贫困大学生的主观幸福感水平及维护其心理健康提供更科学有效的理论依据.方法 对浙江省7所高职院校贫困生的生活事件、应对方式及主观幸福感做相关问卷调查并数据分析.结果 贫困生的正负性生活事件与主观幸福感存在相关(r =0.172,P<0.05,r =-0.245,P<0.01),主观幸福感总分与应对方式中的5个因子存在显著的相关(相关系数r在0.206到0.377之间,P<0.05),正负性生活事件与应对方式存在相关,解决问题维度与奖励与成功、经济和身体变好、正性其它成显著正相关(r在0.253到0.367之间,P<0.01),自责与惩罚与失败呈显著正相关(r=0.224,p<0.001),应对方式在高职院校贫困生生活事件对主观幸福感的影响中起到中介作用(β在0.172到0.375之间,t值在2.02到5.05之间,P<0.05).结论 生活事件是影响贫困生主观幸福感的重要因素,不同的应对方式会对主观幸福感产生影响.  相似文献   

10.
采用《青少年疏离感量表》对随机抽取的194名军校学员和180名地方大学生进行调查,并用SCL-90对军校学员的心理健康状况进行调查,以期得出二者之间的差异以及疏离感与心理健康的关系,分析成因以促进军校学员的身心健康发展.结果表明:军校学员体验到的总疏离感水平并不高,但在自然疏离感、生活环境疏离感和压迫拘束感上得分较高;军校学员的疏离感各因子及疏离感与心理健康的各因子绝大部分都存在显著相关;军校学员在家庭居住地方面不存在显著差异;军校学员与地方大学生相比总体上没有显著差异,但是在无意义等维度和人际疏离感等因子上显著高于地方大学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