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心房颤动(房颤)不但伴有多种临床症状,而且能损害心功能,降低生活质量,易发血栓性疾病,非瓣膜病房颤比窦律患者发生血栓的危险性高五倍。此外,房颤还增加猝死的风险。所以房颤是急诊医生经常遇到而需紧急处理的心律失常,  相似文献   

2.
本文对32例房颤患者测定STI平均值,参照STI的新心功能标准定级,并和临床按症状体征分级相对照。结果表明:房颤患者用STI平均值分级和临床分级有较好的相关性。相关系数r=0.6759,回归系数b=0.341,回归方程y=0.67+0.4341x,呈高度显著性线性相关,P<0.001,说明STI平均值对评估房颤患者的心泵功能是有意义的指标。  相似文献   

3.
目的:了解并分析心房颤动患者生活质量及影响因素。方法:采用SF-36量表及AFEQT量表,对233例于我院门诊就诊的心房颤动患者进行生活质量调查,分析影响其生活质量的因素。结果:心房颤动患者生活质量总分及各维度均显著低于健康人群组。女性患者、症状负荷越重、近1年因心房颤动急诊就诊次数越多、医疗报销比例越低、正接受华法林治疗,是导致患者生活质量总体显著受损的主要因素。结论:心房颤动患者生活质量较健康人群显著受损。性别、症状负荷、近1年因心房颤动的急诊就诊次数、医保类型与正接受华法林治疗,是现阶段影响心房颤动患者生活质量的主要因素。应该采取并加强相应的措施及治疗以提高房颤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4.
肺动脉高压(PAH)是一种预后极差的进展性疾病,由于病因多而复杂,症状体征不典型,常规检查敏感性低,PAH常常被延误诊断,而且当患者确立PAH诊断时,多数已经处于NYHA功能分级Ⅲ-Ⅳ级。最重要提高临床诊断水平的手段是提高对PAH的认识和诊断意识。临床医生只有全面理解WHO肺高压分类标准,掌握并合理使用各种诊断方法和措施,仔细筛查,确诊PAH并明确病因,评估病情,才能尽早采取具有循证医学证据的规范化治疗,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和预后。  相似文献   

5.
30多年来,纽约心脏协会(NYHA)心功能分级一直是指导临床医生评价心功能不全程度的标准,但由于缺乏客观性以及结果的 重复性,难以确定其准确性,用NYHA分级来评价临床试验的治疗结果,难免会得出错误的结论。该文在预防房颤病人中风的临床试验中,测试并比较了NYHA分级与生活健康质量量表,以探讨NYHA分级对结果评价的合理性。  相似文献   

6.
射频消融房室交界区和植入起搏器治疗心房颤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对9例阵发性心房颤动(房颤)和8例慢性房颤患者行房室交界区消融和植入起搏器(Abl+Pm)治疗,探讨这一方法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 经右股静脉植入4极电极导管于右心室心尖部和4极大头消融导管至房室交界区,于记录到希氏束电位处放电消融,直至出现三度房室阻滞,然后植入VVI或DDD起搏器。结果 所有患者均成功阻断房室交界区并植入起搏器。8例慢性房颤患者植入VVI起搏器,术后血流动力学稳定、临床症状改善,3个月后心胸比例由原来的0.62±0.04缩小为0.57±0.05,差异有显著性(P<0.05),心功能(NYHA分级)均提高Ⅰ级以上;9例阵发性房颤患者中,8例植入VVI起搏器,1例植入DDD起搏器,房颤发作时,8例无临床症状,1例仅有轻微心悸。随访1~47个月,无1例出现起搏器综合征、栓塞和心功能恶化。结论 房颤患者的Abl+Pm治疗可有效控制临床症状、改善心功能和提高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7.
心房颤动(房颤)是临床上最常见的心律失常之一,其会增加脑卒中及心力衰竭的发病风险并增加患者的病死率,使患者生活质量严重受损。研究表明,房颤是导致认知障碍及痴呆的独立危险因素,但机制未明。重视房颤脑卒中的高危因素,积极抗栓治疗,减少栓塞事件,控制房颤发作心室率,转复窦性心率,稳定血流动力学,以及控制炎症反应等对保护患者认知功能有益。  相似文献   

8.
<正> 心房颤动(房颤)是临床上最常见的心律失常之一,慢性房颤患者面临的一个重要临床问题是血栓栓塞性并发症。血栓栓塞性并发症是严重影响患者临床预后和生活质量的事件,严重血栓事件,如大面积的脑梗死,还会危及患者的生命。近年来,慢性房颤的抗凝问题越来越受到临床心血管专业医生的重视。对于存在血栓栓塞中危或高危因素的房颤患者建议应用华法林抗凝治疗。但是,如果这些患者合  相似文献   

9.
目的 分析维持性透析老年尿毒症患者胃肠道症状现状及其对生活质量的影响,为治疗该病提供临床参考。方法 选取2019年6月—2020年5月于四川大学华西医院肾脏内科血液透析中心进行维持性透析的90例老年尿毒症患者为对象,采用胃肠道症状分级评分量表(GSRS)评分和肾脏疾病生活质量量表(KDQOL-SF)评分评估胃肠道症状现状和生活质量,并分析胃肠道症状对生活质量影响。结果 维持性透析老年尿毒症患者胃肠道症状发生率为78.89%,严重程度多为轻微和轻度,发生率最高为消化不良;肾脏疾病和透析相关生活质量评分为(61.53±11.79)分,一般健康相关生活质量评分为(63.24±11.85)分;Spearman相关分析显示,胃肠道症状与生活质量评分均呈负相关性(P<0.05);多元线性逐步回归分析显示,进食障碍与生活质量呈负相关(B=-14.431,P<0.05)。结论 维持性透析老年尿毒症患者胃肠道症状发生率较高,但严重程度较轻,可通过改善胃肠道症状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0.
心房颤动(房颤)是临床上常见的心律失常,在年龄超过60岁的人群中发生率高达4%。房颤表现为心房激动的不协调并伴有继发性心房机械功能的受损或恶化。房室结功能正常时,通常心室率快且极不规则,可严重影响病人的血流动力学使心功能恶化。持续时间超过48h者还可于左房形成血栓,进而引起栓塞。房颤本身同样可以降低病人的生活质量。Framingham研究表明,房颤患者死亡危险较无房颤者高1.5~1.9倍,脑栓塞发生率是无房颤者的5倍。恢复和维持窦性心律不仅可改善症状、提高心功能、增加脑血流量、减少血栓栓塞并发症的机会,还可降低病死率,因此房颤的复律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1.
心房颤动的药物治疗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心房颤动(简称“房颤”)是临床最常见的心律失常。房颤的发生会增加血栓栓塞(主要是脑卒中)、心力衰竭及其他一些并发症,从而加速病情进展及增加病死率。房颤引起的心悸、气短、乏力等症状也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起搏治疗、导管消融术及外科手术解决了部分房颤的治疗问题,但目前仍处于研究发展阶段,故药物治疗仍是房颤治疗的重要方法。确诊为房颤患者应初步评估,确定是阵发性、持续性,还是永久性房颤,明确有关心脏或心外因素,综合分析后采取综合治疗措施。1心房颤动短期快速心室率控制的药物治疗短期迅速控制心室率是指突然房颤的心室率…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低CHADS_2评分心房颤动(简称房颤)患者经过射频消融术后生活质量的变化。方法从中国房颤注册研究中选取144例经过射频消融术治疗的低CHADS_2评分(CHADS_2评分2分)房颤患者,采用房颤特异生活质量量表(AFEQT)评估房颤患者基线和术后六个月生活质量,比较所有低CHADS_2评分,术后维持窦性心律和术后房颤复发房颤患者的生活质量变化。结果所有患者,术后维持窦性心律患者经过射频消融术后AFEQT的各个维度均有明显改善(所有P0.05);房颤复发患者术后治疗满意度无明显变化(P=0.64),但是其他各个维度有改善(P0.05)。结论射频消融术有助于改善低CHADS_2评分房颤患者的生活质量。当伴有术后房颤复发时,虽然治疗满意度无明显变化,但是健康状况可得到明显改善。  相似文献   

13.
心房颤动(atrial fibrillation,AF,房颤)是临床最常见的心律失常之一。房颤的发生会增加血栓栓塞、心力衰竭及其他一些并发症,从而加速病情进展及增加病死率。房颤引起的心悸、气短、乏力等症状也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4.
两种量表联合评价胃食管反流病分级治疗的疗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胃食管反流病(GERD)已经成为最常见的消化道疾病之一,质子泵抑制剂(Pn)是GERD治疗的一线药物,但是目前临床上GERD治疗方案不规范,疗效判断缺乏客观全面的方法。将反映生活质量的普通量表与反映疾病症状变化的特殊量表结合将有可能全面的评估GERD的疗效。本研究的目的是根据GERD患者的内镜下严重程度制定以PPI为主的分级治疗方案,并在参考国外GERD特殊症状量表的基础上加以改进,联合SF-36生活质量量表,进行症状和生活质量改善的综合评价,以评价GERD分级治疗的疗效。  相似文献   

15.
本研究的主要目的是观察肺静脉对阵发性心房颤动(简称房颤)患者的临床症状和生活质量的影响.  相似文献   

16.
阵发性心房颤动环肺静脉消融术后生活质量变化   总被引:2,自引:3,他引:2  
目的 通过观察患者生活质量变化来探讨环肺静脉消融术治疗阵发性心房颤动(房颤)对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 阵发性房颤患者接受经导管环肺静脉消融术,于消融术前和术后6个月,应用超声心动图测量患者左心房内径(LAd)和舒张晚期跨二尖瓣血流峰速(A峰);用SF-36量表及症状列表评估患者生活质量和症状严重程度.结果 2004年1月至2007年1月共有130例阵发性房颤患者接受环肺静脉消融术治疗.平均随访1.8(1~4)年,110例(84.6%)无房性心律失常发作,其中101例未服用抗心律失常药物.消融术后6个月,LAd由术前(38.6±3.3)mm缩小为(33.7±2.6)mm(P<0.05),A峰由术前(0.68±0.15)m/s升高至(0.76±0.19)m/s(P<0.05).患者射频消融术后6个月的生活质量与术前比较,SF-36量表的8个维度中,躯体功能、躯体角色、社会功能、情感角色、活力有明显提高(P<0.05),而肌体疼痛、心理健康、总的健康状况方面的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消融术后心悸、心动过速、活动受限症状减轻(P<0.05),而呼吸困难、胸痛、头晕无明显变化(P>0.05).从治疗结果分析,治愈组和总体改变一致,复发组虽然心悸和心动过速症状减轻(P<0.05),但生活质量的8个维度均没有变化.结论 阵发性房颤患者接受环肺静脉消融术治疗后生活质量提高,同时伴左心房缩小和功能改善,其生活质量提高得益于房颤的治疗.  相似文献   

17.
帕金森病是一种慢性进行性神经变性疾病,临床表现包括运动症状与非运动症状。帕金森非运动症状越来 越多被关注,尤其帕金森抑郁症,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而临床中却难以被医生及早发现和干预。文章将对帕金 森抑郁现状进行系统综述。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心脏再同步化(CRT)与常规治疗对心力衰竭(简称心衰)患者心房颤动(简称房颤)的影响。方法选择行CRT、CRTD治疗的患者,作为CRT组。选择同期心衰行常规药物治疗的患者,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阵发性房颤、永久性房颤的发生率,以及房颤患者的预后差异。结果:①对照组房颤的发生率较CRT组高(阵发性房颤9/46 vs 5/47;永久性房颤24/46 vs 11/47,P均<0.05)。②常规药物治疗下房颤患者的死亡率高于窦性心律患者(P<0.05)。结论 CRT治疗后,房颤发生率较低,房颤并心衰患者的死亡率亦降低,CRT组心衰临床症状明显改善,心功能提高,运动耐量增加,生活质量提高。  相似文献   

19.
对于阵发性心房纤颤(简称"房颤")的患者来说,房颤可能在夜间出现,症状可能仅持续几个小时,醒来时就毫无自觉症状,同时医生也很难发现。或许在体检时被发现,或者偶尔醒来时发现才去就医。举一个例子或者更容易理解这方面的问题。曾有一位65岁女性患者由于夜间房颤惊醒,当时她的脉搏很不规整。她去看急诊被诊断为房颤,经过几小时  相似文献   

20.
中轴脊柱关节炎的达标治疗旨在通过控制炎症, 改善患者症状, 延缓疾病进展, 提高患者身体机能和生活质量。然而, 患者炎症水平和结构损伤均会影响身体机能, 相比于达标治疗中的炎症控制, 临床医生更应充分认识身体机能的概念、评估方法和恢复策略, 促进患者达标治疗中身体机能的恢复, 以达到回归正常生活、降低残疾率的最终目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