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抗感染药学》2016,(2):362-364
目的:比较3种抗精神分裂症药物(利培酮、喹硫平、奥氮平)对精神分裂症患者临床疗效与成本关系。方法:选取2013年12月—2014年12月间医院收治的精神分裂症患者120例,将其随机分为利培酮组、喹硫平组和奥氮平组,每组40例;3组患者均分别给予利培酮、喹硫平与奥氮平治疗,比较3组患者临床治疗的总有效率、治疗成本和不良反应的发生率。结果:利培酮组患者临床治疗后的总有效率为97.50%优于奥氮平组为90.00%(P<0.05);利培酮组患者的调整治疗总成本费用为(13 354.86±314.12)元低于奥氮平组为(19 045.58±312.28)元)(P<0.05);利培酮组和喹硫平组患者不良反应的发生率低于奥氮平组(P<0.05)。结论:利培酮组患者临床疗效优于喹硫平组和奥氮平组,且抗精神分裂症的治疗成本费用和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均较低。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奥氮平与利培酮治疗老年痴呆精神行为症状的临床疗效.方法 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124例老年痴呆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研究组采用奥氮平治疗,而对照组则采用利培酮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PANSS评分、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结果 奥氮平治疗老年痴呆精神行为障碍的临床疗效明显优于利培酮(P〈0.05).结论 奥氮平治疗老年痴呆精神行为障碍疗效显著,起效时间比较快,不良反应少,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利培酮联合奥氮平应用于老年痴呆精神行为障碍临床治疗中的效果及安全性,为临床应用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5月至2017年1月所收治老年痴呆精神行为障碍患者106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对照组53例,仅予以奥氮平治疗;研究组53例,联合应用利培酮与奥氮平。比较两组治疗前后阴性阳性症状量表(PANSS)评分变化,并记录不良反应情况,比较组间差异。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PANSS评分无显著差异,P> 0.05;治疗后,研究组PANSS评分为(46.33±7.12)分,明显低于对照组的(58.19±8.45)分,t为7.814,差异显著,P <0.05。提示联合用药临床疗效更好。另一组数据显示,研究组患者中,仅发生1例嗜睡、1例恶心呕吐,其不良反应发生率为3.77%,明显低于对照组的18.87%,χ~2为4.605,组间比较差异显著,P <0.05。结论利培酮联合奥氮平应用于老年痴呆精神行为障碍临床治疗中,对精神行为障碍改善作用明显,不良反应更少,用药安全性更高,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奥氮平改善老年痴呆患者精神行为障碍的效果。方法使用随机数字表法将82例伴有精神行为障碍的老年痴呆患者均分为2组(n=41),研究组用奥氮平,对照组用利培酮,对比2组患者治疗前后的BEHAVE-AD评分、MESSS评分、脂代谢指标及药物不良反应情况。结果治疗2周、1和2个月后,研究组的BEHAVE-AD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治疗2个月后的MESSS评分也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研究组的FPG、TC和TG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总有效率为95.12%,显著高于对照组(80.49%)。研究组锥体外系反应、失眠和易激惹症状发生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用奥氮平治疗伴有精神行为障碍的老年痴呆患者,能有效延缓记忆力衰退、减轻精神行为障碍,其临床疗效显著,药物不良反应少,但会对机体脂代谢产生一定影响。  相似文献   

5.
田怡  王家祺 《海峡药学》2016,(4):188-189
目的 对比分析奥氮平与利培酮治疗老年痴呆精神行为症状的疗效.方法 本研究选取100例老年痴呆患者为对象,将其随机分为利培酮组和奥氮平组.对比分析两组患者治疗效果和治疗前后患者阿尔茨海默病病理行为评分表(BEHAVE-AD)总分和阳性与阴性症状量表(PA NSS)评分的差异、不良反应.结果 利培酮组患者总有效率为82.00%,奥氮平组患者总有效率为84.00%,经X2检验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前BEHAVE-AD总分、PANSS评分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后2用、4周,奥氮平组BEHAVE-AD总分、PANSS评分明显优于利培酮组,经t检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8周,两组患者BEHAVE-AD总分、PANSS评分无明显差异(P>0.05).奥氮平组不良反应明显少于利培酮组,经x2检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奥氮平与利培酮治疗老年痴呆均可有效改善患者精神行为症状,但奥氮平起效更快,药物安全性高,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6.
目的比较观察奥氮平与利培酮治疗老年脑卒中后精神行为症状的效果及安全性。方法 156例脑卒中患者按入院顺序分为奥氮平组与利培酮组,各78例。分别给予相应药物治疗,观察两组疗效、血脂、血糖及不良反应情况。结果奥氮平组疗效优于利培酮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奥氮平组治疗后血糖、血脂无明显变化,而利培酮组治疗后较前明显升高,两组治疗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奥氮平组有13例(16.7%)不良反应,利培酮组有41例(52.6%),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奥氮平较利培酮更适用于老年脑卒中后精神行为症状的治疗。  相似文献   

7.
目的对采用奥氮平和利醅酮对患有老年痴呆患者进行治疗后精神行为症状改善情况进行比较分析。方法抽取68例患有老年痴呆的临床确诊患者病例,将其分为A、B两组。对A组患者实施利醅酮进行治疗;而对于B组患者则是实施奥氮平进行治疗。结果 B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明显优于A组患者;该组患者的PANSS评分改善幅度优于A组;且治疗过程中该组患者药物的起效时间较A组患者短;并发症发生率也较A组患者低。结论采用奥氮平对患有老年痴呆患者进行治疗后,可以使患者的精神行为症状得到显著控制。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奥氮平与利培酮治疗老年期痴呆精神行为症状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将符合CCMD-3诊断标准的老年性痴呆患者52例随机分为奥氮平组和利培酮组各26例。在治疗前、治疗后4周、6周、8周末应用痴呆病理行为评定量表(BEHAVE-AD)评定疗效和不良反应量表(TESS)评定不良反应。结果?两组治疗后8周末BEHAVE-AD评分较治疗前均减分明显(P<0.01),但两组间治疗前后BEHAVE-AD的减分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奥氮平组的不良反应较利培酮组少,且程度较轻,一般能耐受。结论?奥氮平治疗老年期痴呆精神行为症状疗效与利培酮相当,且不良反应少。  相似文献   

9.
多军 《中国医药指南》2011,9(8):237-238
目的探讨奥氮平治疗精神分裂症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08年1月~2010年3月治疗的120例精神分裂症患者的临床资料,随机分为利培酮组(60例)和奥氮平组(60例),利培酮组患者利用利培酮连续治疗12周,奥氮平患者组利用奥氮平治疗12周,使用精神病评定量表(BPRS)进行疗效评价,使用不良反应量表(TESS)进行安全性评价,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和不良反应。结果在治疗1 2周之后,两组患者的BPRP均比治疗前显著降低,同时奥氮平的不良反应发生与利培酮组无明显差异。结论在临床治疗精神分裂症中利培酮和奥氮平均是安全有效的药物,奥氮平的药物持续时间更长,且不良反应的发生率较低,临床疗效满意,值得在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比较奥氮平和氯氮平治疗老年期痴呆患者精神行为症状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将符合条件的76例老年痴呆伴有精神行为障碍的患者随机分为奥氮平组和氯氮平组,(各38例),治疗8周.于治疗前及治疗后第2、4、8周分别采用阿尔茨海默病病理行为评分表(BEHAVE-AD)药物不良反应量表(TESS)评定疗效和不良反应.结果 两组BEHAVE-AD评分治疗前后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均<0.05),两组间BEHAVE-AD评分治疗在不同时间均无显著性(P>0.05).2、4、8周时奥氮平组的TESS评分明显低于氯氮平组,两组间差异有显著性(P<0.05),奥氮平组不良反应较氮氮平组少.结论 奥氮平和氮氮平对治疗老年期痴呆患者精神行为障碍的疗效相似.奥氮平的不良反应低于氯氮平,更适应于老年患者的治疗.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究奥氮平与利培酮对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将我院收治的86例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按照随机数字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3例,分别给予两组患者奥氮平与利培酮进行治疗,对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精神症状及认知功能进行对比分析。结果经过不同的药物治疗后,两组患者PANSS量表各项评分均明显低于治疗前(P<0.05),两组患者PANSS量表总分、阳性症状、阴性症状及一般病理症状评分均不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患者MoCA评分和MQ评分较治疗前均明显升高(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MoCA评分和MQ评分组间比较不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对照组与观察组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18.60%和20.93%(9/43),组间比较不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奥氮平与利培酮均能有效改善患者精神症状及认知功能,疗效相当。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利培酮治疗老年痴呆行为和精神症状(BPSD)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将40例老年痴呆患者随机分为利培酮组和奋乃静组各20例,采用阳性及阴性症状量表(PANSS)评定临床疗效,不良反应量表(TESS)评定不良反应.结果 2组临床疗效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治疗2周PANSS总分,治疗4周PANSS总分、阳性症状分及一般病理,治疗8周末PANSS总分及各分量表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2组间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奋乃静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高于利培酮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利培酮治疗老年BPSD疗效与奋乃静相当,但不良反应少,更适用于老年患者.  相似文献   

13.
徐世超 《中国医药指南》2012,10(19):128-129
目的对比分析奥氮平与氯氮平用于老年痴呆精神症状的疗效及其安全性。方法选取2009年6月至2010年5月我院接收的100例老年痴呆伴有精神症状的病例,将其随机分为奥氮平组和氯氮平组,每组各50例,采用简易智能状态检查表(MMSE)以及药物不良反应量表(TESS)对两组的临床疗效以及不良反应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治疗结束后,奥氮平组的有效率为82%,氯氮平组的有效率为80%,两组有效率对比,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过治疗后,两组的PANSS量表的评分均明显减少,但两组对比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TESS量表不良反应对比分析显示,奥氮平组的不良反应明显少于氯氮平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奥氮平治疗老年期痴精神症状具有疗效确切、用药量小、耐受性等诸优点,且其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氯氮平,所以更适应治疗老年患者,值得进行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奥氮平治疗老年痴呆伴发精神障碍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5月至2016年5月收治的92例老年痴呆伴发精神障碍患者,采用随机综合序贯法将其分为研究组(n=46)和参照组(n=46)。参照组予以利培酮治疗,研究组予以奥氮平治疗,8周后对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和不良反应发生情况进行比较。结果:经过治疗后,研究组治疗有效率93.48%与参照组的73.91%相比较,差异显著(P0.05);研究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10.87%明显低于参照组的30.43%(P0.05)。结论:奥氮平治疗老年痴呆伴发精神障碍患者临床疗效显著,不良反应发生率较低,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5.
目的对比分析利培酮与氟哌啶醇治疗儿童抽动障碍的临床疗效。方法随机将2016年10月至2018年5月本院收治的88例抽动障碍患儿分到A组(n=44例)和B组(n=44例),A组患儿予以利培酮治疗,B组患儿予以氟哌啶醇治疗,采用耶鲁抽动症状严重程度量表(YGTSS)对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进行评价,并采用不良反应量表(TESS)对两组患儿的药物不良反应进行评价。结果治疗前,A组及B组的YGTSS评分分比较,P> 0.05。治疗后,A组及B组的YGTSS评分均明显低于治疗前,P <0.05,但两组治疗后比较P> 0.05。A组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为6.82%(3/44),B组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2.73%(10/44),两组比较,P <0.05。结论利培酮与氟哌啶醇治疗儿童抽动障碍的临床疗效相当,但利培酮的药物不良反应更少,更适用于小儿的治疗。  相似文献   

16.
目的比较观察奥氮平与利醅酮治疗伴激越症状的精神分裂症或分裂样精神障碍患者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85例伴有激越症状的精神分裂症或分裂样精神障碍患者随机分为奥氮平治疗组(奥氮平组)45例和利培酮治疗组(利醅酮组)40例,奥氮平组予奥氮平口服;利培酮组予利培酮口服;如有必要加用劳拉西泮,两组均治疗6周。应用阳性和阴性症状量表(PANSS)、兴奋分量表(PEC)评定疗效并观察不良反应。结果 1奥氮平组治疗期间脱落1例,利培酮组脱落2例。2 PANSS总分和PEC评分,两组均随治疗时间的延长呈下降趋势;治疗6周末前者两组接近,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后者奥氮平组明显低于利培酮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3奥氮平组非常显著率(20.5%)、总有效率(95.5%)均略高于利培酮组的18.4%、92.1%,不良反应发生率34.1%低于利培酮组的36.8%,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4奥氮平组加用劳拉西泮的百分率(27.3%)明显低于利培酮组的47.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奥氮平与利培酮均能有效治疗精神分裂症或分裂样精神障碍,且疗效及不良反应接近,但对伴明显激越症状者奥氮平优于利培酮。  相似文献   

17.
目的比较利培酮与奥氮平治疗精神分裂症急性期患者的临床效果及其安全性。方法70例精神分裂症急性期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5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奥氮平治疗,观察组患者采用奥氮平联合利培酮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阳性和阴性症状量表(PANSS)评分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阳性症状、阴性症状以及一般病理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8周后,两组患者阳性症状、阴性症状以及一般病理评分均低于本组治疗前,且观察组阳性症状评分(15.8±2.3)分、阴性症状评分(19.2±2.4)分以及一般病理评分(24.9±6.2)分均低于对照组的(18.0±3.2)、(21.8±4.1)、(32.8±6.5)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2周后,两组患者阳性症状、阴性症状以及一般病理评分均低于本组治疗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活动减退、嗜睡、肌强直、震颤、静坐不能、口干与便秘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肝功能异常、体重增加发生率分别为2.86%、8.57%,低于对照组的20.00%、28.57%,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精神分裂症急性期患者采用利培酮联合奥氮平治疗的价值优于单纯奥氮平治疗,能够对患者的病情起到快速控制的作用,且肝功能异常、体重增加的不良反应较少。  相似文献   

18.
目的对比研究奥氮平和利培酮分别治疗阿尔茨海默病精神行为症状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取80例伴有精神行为症状的阿尔茨海默病患者,随机分成2组,每组40例,分别给予奥氮平和利培酮治疗后采用阿尔茨海默病病理行为评定量表(BEHAVE-AD)和副反应量表(TESS)来评定奥氮平和利培酮的疗效和副反应,疗程为8周。结果 BEHAVE-AD量表分数在治疗前后均有显著差异(P<0.05),经过8周的治疗后,奥氮平组和利培酮组所获得的疗效相当(P>0.05),其中奥氮平组有效率为92.5%(37/40),利培酮组有效率为90.0%(36/40),奥氮平组和利培酮组在发生锥体外系、静坐不能和失眠等不良反应的发生率上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奥氮平和利培酮治疗阿尔茨海默病精神行为症状的效果相当,但是相比之下,奥氮平起效较快,不良反应较少,临床上比利培酮更适用于阿尔茨海默病精神行为症状的治疗。  相似文献   

19.
目的:分析比较两种抗精神分裂症药物对首次发作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影响。方法:A组精神分裂症患者采用奥氮平片进行治疗,B组精神分裂症患者采用盐酸齐拉西酮片进行治疗,并分析其临床疗效。结果:采用药物治疗前后相比,两组患者的PANSS评分明显减少(P<0.05);给予盐酸齐拉西酮片的B组患者的治疗后PANSS评分与给予奥氮平片的A组患者相比明显减少(P<0.05);且给予齐拉西酮的B组总有效率优于给予奥氮平片的A组(P<0.05);给予齐拉西酮的B组治疗过程中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给予奥氮平片的A组(P<0.01)。结论:齐拉西酮治疗精神分裂症疗效较好、安全性较高,具有应用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比较奥氮平与利培酮治疗精神分裂症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 研究选取时间:2019年1月—2020年5月,样本对象:江苏省连云港市第四人民医院收治的精神分裂症患者8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奥氮平组和利培酮组,各40例。利培酮组予利培酮片治疗,奥氮平组予奥氮平片治疗,2组均治疗6个月。比较2组治疗效果、治疗前后阳性和阴性精神症状评定量表(PANSS)评分、生活质量评分及不良反应。结果 奥氮平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利培酮组(95.00%vs. 77.50%,χ2=5.165,P=0.023);治疗6个月后,2组阳性症状、阴性症状、一般病理评分与总分均较治疗前下降,且奥氮平组低于利培酮组(P<0.05或P<0.01);2组各项生活质量评分较治疗前均升高,且奥氮平组评分明显高于利培酮组(P均<0.01);奥氮平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低于利培酮组(5.00%vs. 20.00%,χ2=4.114,P=0.043)。结论 奥氮平相较于利培酮用于精神分裂症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更为突出,患者PANSS评分改善为显著,提高其生活质量,且不良反应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