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目的:探讨米非司酮配伍卡前列甲酯、乳酸依沙吖啶和水囊用于瘢痕子宫中期妊娠引产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我院瘢痕子宫妊娠自愿要求引产孕妇90例,选用米非司酮配伍卡前列甲酯药物引产为A组,乳酸依沙吖啶羊膜腔内注射引产为B组,水囊引产为C组。观察三组患者引产情况。结果:三组孕妇引产的成功率及产后出血量无明显统计学意义(P0.05);米非司酮配伍卡前列甲酯药物引产和C组水囊引产时间明显短于B组乳酸依沙吖啶羊膜腔内注射引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乳酸依沙吖啶羊膜腔内注射引产的清宫率为53.3%(16/30),明显高于A组的10%(3/30)和C组的16.7%(5/3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C组和A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均未发生会阴裂伤、胎盘早剥、子宫破裂和产褥感染。结论:对于瘢痕子宫孕妇妊娠中晚期引产,米非司酮配伍卡前列甲酯、乳酸依沙吖啶和水囊用于瘢痕子宫中期妊娠引产均可行,但需要根据孕妇的具体情况选择适宜的引产方案。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安定配伍654-2在米非司酮米索前列醇用于中期妊娠引产的效果。方法:将140例宫内孕14~24周自愿药物终止妊娠的孕妇,口服米非司酮及米索前列醇,待其出现有效宫缩后,用药组静推安定及654-2,对照组不用。统计两组总产程及产后2小时出血量。结果:显示用药组产程缩短,宫缩痛减轻,出血量不增加。结论:应用安定及654-2,缩短引产时间的同时,并不增加产后出血量。  相似文献   

3.
米索前列醇在妇产科临床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米索前列醇是人工合成的前列腺素E1的衍生物,有多方面的临床用处,20世纪80年代早期米索前列醇最先用于消化性溃疡,80年代以后米索前列醇与米非司酮配伍用于抗早孕,可使完全流产率大大提高。近几年广泛应用于妇产科领域,如人工流产、上环、取环、诊断性刮宫、术前或口服阴道用药,起到扩张宫颈的作用,减少受术者的痛苦。米索前列醇用药中期引产,局部用药增加引产的效果,死胎引产成功率可达百分之百;用于足月妊娠诱发宫缩可缩短产程,预防剖宫产术后出血;治疗产后大出血有明显的效果。米索前列醇的主要作用是促进宫颈成熟,诱导分娩,减少产后出血,给药途径不同,产生的效果也不相同,口服吸收迅速,30min达到血药浓度高峰,血浆清除半衰期为1.5h,局部用药副作用小、吸收快,直接作用于宫颈。米索前列醇具有应用简便、效果可靠、易掌握、安全、副作用小、价格低的特点,适用于各级医院,尤其是基层医院,对减少产后出血的发生率,减低孕产妇死亡率,减少出血用量均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口服米非司酮联合米索前列醇阴道给药终止中期妊娠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方法:选择我科自2009年5月~2012年4月收治的118例中期妊娠患者并随机分为两组,59例患者采用依沙吖啶羊膜腔内注射引产作为对照纽,59例患者采用米非司酮联合米索前列醇引产作为观察组,观察比较两组患者引产效果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59例观察组患者,52例(88.14%)完全流产,6例(10.17%)不全流产,1例流产失败转钳刮术;对照组患者50例(84.75%)完全流产,7例(11.86%)不全流产,2例(3.39%)流产失败,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患者引产后阴道出血量经比较也无显著差异。两组患者均有不同程度腹痛,部分观察组患者表现为恶心、呕吐等消化道不良反应,少数对照组患者表现为体温升高,未经处理症状体征均消失。观察组孕产物排出平均时间(6.8±2.3)h;对照组平均时间为(30.6±6.8)h,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米非司酮联合米索前列醇作为一种非侵入性终止妊娠手段,应用于终止中期妊娠,引产效果好,引产时间明显缩短,而且操作简单、无创伤,更乐于被患者所接受。  相似文献   

5.
张凡  杨菁 《中国性科学》2017,(9):119-121
目的:探讨米非司酮联合间苯三酚在中期妊娠引产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1月至2016年8月我院诊治的中孕引产患者115例,采用随机数字方法将患者分为实验组、对照组1及对照组2。实验组采用间苯三酚联合米非司酮及利凡诺羊膜腔注射治疗,对照组1采用米非司酮联合利凡诺羊膜腔注射治疗,对照组2单用利凡诺。结果:实验组及对照组1在引产成功率、引产时间、出血量、胎盘胎膜滞留率、术后行清宫术等指标方面均显著优于对照组2(P0.01),实验组在引产时间上优于对照组1(P0.05),实验组的软产道损伤、引产疼痛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中孕引产患者在米非司酮联合利凡诺针羊膜腔注射治疗基础上联合间苯三酚治疗效果理想,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对瘢痕子宫早孕患者应用米非司酮配伍米索前列醇治疗的安全性及临床价值。方法选取2017年8月至2018年8月期间河北省秦皇岛市妇幼保健院诊治的110例瘢痕子宫早孕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人工流产手术治疗)和观察组(米非司酮配伍米索前列醇药物治疗),每组各55例。对比治疗后患者的治疗疗效、孕囊排除时间、术中出血情况、宫颈损伤、宫腔残留率、术后腹痛发生率、不良反应及完全流产率等情况。结果经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临床总疗效为(96.36%)显著高于对照组患者的临床总疗效(72.73%);观察组患者的孕囊排除时间、术中出血情况、宫颈损伤等指标显著低于对照组患者的相关指标;观察组患者的宫腔残留发生率、术后腹痛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患者的宫腔残留发生率、术后腹痛发生率;观察组患者的肠道反应、过敏反应、手术疼痛感发生率均小于对照组,且观察组完全流产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对于瘢痕子宫早孕患者,采取米非司酮配伍米索前列醇治疗,可有效降低不良反应,且安全性较高,有较高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究复方米非司酮配伍米索前列醇终止早期妊娠的临床疗效。方法:将2015年8月至2018年1月在昆山市千灯人民医院自愿要求终止妊娠的120例早孕妇女作为研究对象,并根据入院先后实施分组,对照组60例,餐前2h空腹给予复方米非司酮配伍米索前列醇药物流产;观察组60例,清晨空腹给予复方米非司酮配伍米索前列醇药物流产,对两组孕妇用药后孕囊排出时间、出血量、出血时间等临床指标、流产效果以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观察组孕妇用药后孕囊排出时间、流产后24h出血量及出血时间均较对照组短,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 05);观察组孕妇用药后完全流产率、不全流产率及清宫率分别为86. 7%(52/60)、10. 0%(6/60)、13. 3%(8/60),与对照组呈现差异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 05);且两组孕妇用药后均伴随轻微腹泻、发热、恶心呕吐等不良反应,未给予特殊处理均自行消失,两组不良反应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复方米非司酮配伍米索前列醇终止早期妊娠,操作简单,能够促进孕囊排出,减少出血量,安全性高,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8.
《中国性科学》2015,(3):98-101
目的:研究和分析孕14周至16周服用米非司酮米索前列醇片与利凡诺尔针囊內注射引产的效果。方法:选取70例2013年1月至2013年6月来我院进行引产的孕14周到16周的患者,将其随机分成对照组与试验组,每组各35例孕14周到16周患者。试验组的孕14周到16周患者采用米非司酮米索前列醇片配伍利凡诺尔针囊內注射引产方法,对照组孕14周到16周的患者使用单独的利凡诺针囊内注射引产方法。将试验组与对照组两组孕14周到16周的产妇患者引产后的成功率、产后出血量以及胎盘胎膜残留量等进行分析与对比。结果:试验组的孕妇患者中有35例患者引产成功,引产成功率达到100%;对照组的孕妇患者中有30例患者引产成功,引产成功率达到86%;其中对照组的产后出血量以及胎盘胎膜残留量显著高于试验组的患者,具有明显的区别。因此,试验组的孕14周到16周产妇患者的引产成功率以及产后出血量和胎盘胎膜残留量和对照组有显著差别,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孕14周至16周孕妇患者服用米非司酮米索前列醇片配伍利凡诺尔针囊內注射引产方法,可以有效的提升中期妊娠引产成功率,值得在临床医学上大力推广。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多因素对米非司酮配伍米索前列醇终止早孕时的影响。方法:回顾312例早孕产妇经米非司酮配伍米索前列醇治疗终止早孕的效果。分析并比较药物流产与孕次、产次、体重、妊娠天数及剖宫产史的结果。结果:孕次的增加,流产失败率逐渐提高,但无显著差异(P〉0.05);产次与流产结果组间比较,各组间无显著差异(P〉0.05);体重〉55kg组与其它两组比有显著性差异(P〈0.05);孕龄大于46d或等于49d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流产成功率与有无剖宫产史两组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孕次、产次、体重、妊娠天数及剖宫产史对药物流产的影响不大,米非司酮配伍米索前列醇终止早孕,方法简便,成功率及安全性高,适合在基层推广。  相似文献   

10.
目的对应用米索前列醇促宫颈成熟治疗1天后,宫颈Bishop评分仍低于6分的孕妇,比较3种不同处理方法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选取2016年1月至2019年5月海淀区妇幼保健院诊治的162例孕妇作为研究对象。均具有引产指征且已应用米索前列醇阴道上药促宫颈成熟1天。将其随机分为甲、乙、丙三组,甲组继续应用米索前列醇阴道上药1天,共59人,乙组改用宫颈水囊促宫颈成熟1天,共60人,丙组直接缩宫素静点1天,共43人。结果①三组宫颈评分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干预前后宫颈条件比较,甲组及乙组干预后宫颈评分明显高于入组前宫颈评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丙组干预后宫颈评分与干预前宫颈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②三组阴道分娩率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引产失败率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阴道分娩出血量、产后出血≥500mL的产妇数、宫腔感染/产褥感染的产妇数、新生儿感染数、1min Apgar评分及新生儿体重三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应用米索前列醇促宫颈成熟1天后宫颈评分低的孕妇,继续应用宫颈水囊有效且安全。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腰-硬联合麻醉用于分娩镇痛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在我院分娩的120例产妇作为研究对象,根据分娩镇痛方法的不同,将其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60例,对照组采用持续硬膜外麻醉,研究组采用腰-硬联合麻醉,比较两组的镇痛效果、分娩结局等。结果:两组的顺产率、镇痛效果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研究组的麻醉起效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罗哌卡因总用量显著少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的麻醉起效时间为(3.5±1.2)min,对照组为(15.1±5.5)min;研究组的罗哌卡因总用量为(9.7±4.1)mg,对照组为(20.1±7.5)mg。研究组的麻醉起效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罗哌卡因总用量显著少于对照组,P0.05,t值分别为15.96、9.42,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产科分娩镇痛中采用腰-硬联合麻醉,具有起效迅速、镇痛效果好、麻药用量少等优点,能够有效减轻产妇分娩过程中的痛苦,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2.
ObjectiveTo investigate outcomes in spontaneous and induced twin deliveries. Secondary aims were to study impact of delivery interval and breech presentation of the first twin.MethodsThis retrospective cohort study comprised 354 twin deliveries at a tertiary Norwegian hospital. Spontaneous labor onset and induction of labor were compared in women with planned vaginal delivery and gestational age ≥ 34 weeks. The main outcome was intrapartum cesarean section. Secondary outcomes were umbilical arterial pH and five-minute Apgar scores.ResultsAmong the induced labors, 63/229 (27.5%) women underwent intrapartum cesarean section, compared to 45/125 (36%) in spontaneous labors (P = 0.10). Odds ratio for intrapartum cesarean section in induced labors was 0.65 (95% CI 0.40–1.04) after adjusting for maternal age and parity.Median umbilical arterial pH was significantly lower in the second twins in both spontaneous and induced labors, 7.28 (6.94–7.43) vs. 7.32 (7.16–7.42), and 7.27 (6.90–7.48) vs. 7.29 (7.08–7.45), respectively. pH < 7.00 rarely occurred. Second twins born after a delivery interval > 30 min had a significantly higher frequency of pH < 7.10 than those with a shorter interval, P < 0.01.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was found in frequency of pH < 7.10 between breech-presenting and cephalic-presenting first twins (P = 0.65). One unexpected intrapartum fetal death occurred after labor induction.ConclusionOur results support spontaneous onset and induction of labor as safe. Intrapartum cesarean section rates did not differ significantly between spontaneous and induced labors. Delivery interval > 30 min was associated with a lower pH in the second twin.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比较顺产、侧切产和剖宫产对初产妇产后阴道收缩力及性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将682例足月分娩初产妇按分娩方式不同分为顺产组(395例)、会阴侧切组(151例)及剖宫产组(136例),均于产后6周、产后12周进行随访,行阴道收缩力、盆底肌力测定,并询问产妇首次性生活时间、首次性生活是否存在疼痛,统计产后1周会阴水肿发生情况、产后12周性生活恢复情况。结果产后6周及产后12周,顺产组与会阴侧切组阴道收缩力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均明显小于剖宫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产后6周,顺产组与会阴侧切组盆底I类肌纤维、II类肌纤维肌力级别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均明显低于剖宫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产后12周,三组盆底I类肌纤维、II类肌纤维肌力级别较产后6周均明显升高(P0.05),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顺产组较会阴侧切组产后1周会阴水肿发生率明显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剖宫产组产后1周未见会阴水肿发生;顺产组与会阴侧切组性生活恢复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均明显短于剖宫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首次性生活疼痛比例及产后12周性生活恢复比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剖宫产对产后阴道收缩力影响小于顺产或会阴侧切,而三种分娩方式对初产妇产后性生活质量影响总体差异不大。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Cook宫颈扩张球囊在妊娠晚期引产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2月至2016年2月收治的190例妊娠晚期有引产指征的产妇为研究对象,其中100例采用Cook宫颈扩张球囊促进宫颈成熟(观察组),另外90例采用缩宫素促进宫颈成熟(对照组),比较两组产妇的宫颈成熟效果、引产效果以及不良反应。结果:观察组宫颈成熟总有效率为98%,高于对照组的37.78%;观察组引产成功率为97%,高于对照组的42.22%;产褥感染、胎儿窘迫、产后24h出血量等不良反应均明显低于对照组,组间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Cook宫颈扩张球囊能有效促进妊娠晚期引产患者的宫颈成熟,提高阴道分娩和引产成功率,减少产后出血,效果优于缩宫素,可进行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舒芬太尼复合罗哌卡因用于连续硬膜外阻滞(CEA)与腰硬联合阻滞(CSEA)分娩镇痛对减少产后性功能障碍的作用。方法:选取本院正常足月妊娠、头胎、要求阴道分娩的产妇86例,随机分为A组、B组、C组,A组为CEA组,B组为CSEA组,C组为未进行无痛分娩的产妇,分别记录并分析所有产妇产后3个月、6个月、9个月的性功能评分(FSFI)。结果:产后3个月A组、B组、C组FSFI总分分别为(24.82±3.21)分、(26.95±2.87)分、(28.65±3.92)分,产后6个月A组、B组、C组FSFI总分分别为(27.85±3.80)分、(31.19±3.69)分、(31.70±4.12)分,三组产妇的性交疼痛、性高潮、性满意度及总分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产后9个月A组、B组、C组FSFI总分分别为(36.15±2.97)分、(36.19±2.96)分、(36.37±3.35)分,总分及各项评分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三组方式相比,顺产对产妇产后性功能水平恢复影响最小,其次为腰硬联合阻滞(CSEA)麻醉的无痛分娩,相对于连续硬膜外阻滞(CEA)能显著减少产后性功能障碍。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双球囊导管在妇科引产中的有效性、安全性。方法:随机选取2015年2月至2016年2月入余姚市人民医院分娩的600例产妇,分成A、B、C组。A组为使用双球囊导管引产产妇153例,B组为药物引产产妇(控释地诺前列酮栓)147例,C组为自然分娩产妇300例(作为对照)。用统计学方法对上述数据进行分析,并用Excel表格模拟各种曲线。结果:A组放置导管前后宫颈评分有所提高,A组剖宫产的比率明显下降,并且因为引产失败等引起的剖宫产明显少于B组。在引产安全性上A组较高。在产程上,A组较B组第一产程潜伏期短,活跃期相对长。两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双球囊导管在足月妊娠促宫颈成熟及引产方面,效果良好,副作用小,值得在妇科临床上大力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阴道分娩过程中采取自由体位对促进自然分娩、降低剖宫产手术率的作用。方法:选择本院2015年4至7月706例产妇为观察组,在产妇入产房分娩过程中采取自由体位(即卧、走、立、坐、跪、趴、蹲,任孕妇自由选择)分娩。601例产妇为对照组,采用常规体位分娩。观察两组产妇各产程时间、产程中用药、分娩方式、新生儿出生Apgar评分、产后出血、产伤等指标,并对其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自由体位分娩组较常规体位分娩组第一、第二产程时间缩短,产程中干预明显减少,剖宫产率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产后出血及产伤、新生儿窒息率无统计学差异。结论:自由体位阴道分娩可提高阴道分娩率,降低剖宫产率,同时不增高对胎儿及产妇的不良预后。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舒芬太尼复合不同浓度罗哌卡因硬膜外阻滞在产程潜伏期阶梯式分娩镇痛中的效果观察。方法选取2015年4月5日至2016年4月5日在成都市金牛区人民医(成都市脑外伤抢救中心)分娩的92例初产妇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表法将患者分为两个组,每组各46例。对照组给予0.125%罗哌卡因加上0.45μg/ml舒芬太尼进行镇痛;观察组根据产妇宫口扩张情况进行相应镇痛:≥3cm时用药方案同对照组,3cm时给予0.075%罗哌卡因+0.45μg/ml舒芬太尼。观察对比两组产妇镇痛前后视觉模拟评分(VAS)、下肢运动阻滞评分(Bromage评分)以及新生儿评分(Apgar评分);比较两组产妇潜伏期、活跃期时间以及产后出血量;比较两组产妇不良反应发生率情况。结果痛前,两组患者的VAS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镇痛后,两组患者的VAS与镇痛前相比均有显著下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镇痛后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潜伏期(368.8±79.3)min明显少于对照组(409.3±80.9)min,两组差异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活跃期、第一产程、第二产程时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出血量(146.5±38.3)ml明显低于对照组(178.5±45.3)ml,两组差异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Bromage评分0分占(21.7%)高于对照组(6.5%),观察组Bromage评分2分占(8.7%)低于对照组(32.6%),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Bromage评分中1分的比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新生儿的Apgar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产妇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产程潜伏期应用0.075%+0.45μg/ml舒芬太尼,活跃期应用0.125%罗哌卡因+0.45μg/ml舒芬太尼,镇痛效果良好,产程影响小,产后的出血量相对较少,对产妇运动阻滞以及新生儿影响都很小,是比较理想的分娩镇痛方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瘢痕子宫孕中期引产的安全方法。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5月至2016年5月收治的瘢痕子宫孕中期孕产患者80例,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将这些患者分为利凡诺联合米非司酮治疗组(联合治疗组,n=40)和单纯利凡诺治疗组(单独治疗组,n=40)两组,对两组患者的宫缩发动时间、排胎时间、阴道出血量、引产成功、胎物残留情况、不良反应发生情况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联合治疗组患者的排胎时间显著短于单独治疗组(P0.05);阴道出血量显著少于单独治疗组(P0.05);引产成功率100.0%(40/40)显著高于单独治疗组87.5%(35/40)(P0.05),胎物残留率10.0%(4/40)显著低于单独治疗组27.5%(11/40)(P0.05);不良反应发生率5.0%(2/40)显著低于单独治疗组20.0%(8/40)(P0.05)。结论:瘢痕子宫孕中期引产中利凡诺联合米非司酮治疗效果较单纯利凡诺治疗好,更能有效缩短患者的排胎时间,减少患者的阴道出血量,提升患者的引产成功率,降低患者的胎物残留率及不良反应发生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