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探讨PICC置管患者在引入PDCA循环管理后对降低并发症发生率的效果进行研究。方法选择未实施PDCA循环管理的PICC置管患者318例作为对照组,与实施PDCA循环管理的PICC置管患者539例为观察组进行对比,比较2组在置管成功率、护士掌握相关知识及并发症的发生率等的差异。结果 实施PDCA循环对PICC置管患者进行管理后,患者PICC置管率提高了41%,护士理论知识及其操作技能掌握情况较之前有显著性提高,导管相关并发症的发生率明显降低。结论 PDCA循环管理应用于PICC置管及维护中能提高患者置管率,提高护士掌握PICC置管及维护的相关理论知识及其操作技能,降低置管及带管期间的并发症,有效改进护理质量,提高经济效益,提高病人满意度。 相似文献
2.
目的 为肿瘤化疗患者推广使用深静脉通道,以保证化疗药物顺利进入体内达到治疗效果,建立安全管理制度.方法 实行安全使用的认知、操作、维护、出院教育等各项安全管理制度,对80例肿瘤患者经外周穿刺中心静脉置管(PICC)进行大剂量、长时间化疗.结果 80例患者均通过PICC管顺利完成治疗.结论 安全管理制度的建立与实施,保证了化疗效果,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3.
4.
经外周静脉穿刺中心静脉置管(简称PICC)的技术已经有几十年的历史,直到20世纪80年代才应用于临床,90年代后期开始在国内使用,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医院开始应用于于经周围静脉输液困难的患者。其技术特点是用高生物相容性的、很细的导管由肘前静脉插入至上腔静脉。凭肉眼观察进行穿刺置管,要求患者局部血管条件较好,而且复穿率较高。如何提高穿刺置管的成功率是临床面临的一个新问题。 相似文献
5.
目前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已经普遍应用于临床,由于它不限制患者日常活动,操作简便,并发症少,留置时间长,避免了因治疗的需要对患者反复进行静脉穿刺,解决了慢性病患者长期输液、肿瘤周期化疗、TPN以及高渗药物对血管的损伤,对住院和门诊患者均可使用[1].但是,临床治疗过程中,由于患者对置管缺乏了解,多数患者担心生活的不便而不愿置管.针对这些患者,笔者采用先评估后宣教的护理干预,大大增加了置管率,从而减轻了患者的痛苦.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6.
对53例行PICC置管患者,置管长度测量采用改进方法,结果在胸透下示管端位置均于上腔静脉.采用改进方法测量置管长度可缩短操作时间,且操作简便,现将具体方法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置管新方法对静脉炎发生率的影响。方法采用新式置管法和传统式置管法对比,每组各30例。新式置管成功后采用新方法做好护理。传统置管组按照PICC使用指南留置及固定导管。结果新式置管组有效预防静脉炎发生的效果评价为93.3%(28/30),2组PICC置管预防静脉炎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5.6,P<0.05),新式置管组预防静脉炎发生的效果评价明显高于传统置管组。结论新式置管法能有效降低静脉炎的发生,对延长PICC留置时间,减轻患者痛苦,提高护理工作质量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8.
9.
10.
目的帮助肿瘤患者在化疗期间减少反复穿刺带来的痛苦,避免化疗药物对外周静脉的破坏和刺激,保证化疗过程顺利地完成。方法对75例患者行PICC置管化疗,并以置管前、置管后精心的护理。结果应用75例患者行PICC置管化疗,插管成功率达99%,因感染拔管1例,1例碘伏过敏,经处理很快好转,其余均治疗结束后拔管。结论 PICC置管为肿瘤患者提供了一条无痛性治疗途径,可减轻患者的痛苦,保证化疗的顺利进行。 相似文献
11.
PICC是一种安全、方便、有效、创伤小的的置管技术.特别是能帮助肿瘤患者在化疗期间减轻反复穿刺带来的痛苦,避免药物对外周静脉的破坏与刺激,有效降低静脉炎的发生,被肿瘤患者化疗广泛运用.但因PICC置管在人体内留置时间长,所以如何预防并发症对我们护理工作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现就我科发生1例PICC隧道型感染护理的经验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2.
目的 分析集束化护理预防白血病患儿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并发症的效果.方法 选取2018年1月至2020年1月我院收治的白血病PICC患儿80例,根据护理方法不同分为对照组(n=38)与观察组(n=42).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集束化护理,比较两组患儿的PICC并发症发生情况及患儿... 相似文献
13.
留置中心静脉导管行胸腔闭式引流56例的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院呼吸科2006-10-2008-12采用中心静脉导管行胸腔闭式引流术治疗中等量或大量胸腔积液,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选择经胸CT、胸部X线和(或)B超确诊的中等量、大量胸腔积液者56例,其中男38例,女18例,年龄22~78(63.5±15)岁.其中癌性胸积水26例,结核性胸积水30例,合并心衰6例. 相似文献
14.
不同置放途径中心静脉导管的临床效果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对比两种经不同途径置放中心静脉导管的临床效果及并发症。方法 选择需长期输液治疗的患80例,分为A、B两组,每组各40例。A组应用双腔或单腔中心静脉导管(美国Arrow公司)经锁骨下静脉穿刺至上腔静脉置管,B组应用“经外周静脉置人中心静脉导管”(美国B—D公司Peripherally Insented Central Catheter,简称PICC)经外周静脉置人中心静脉,观察2组置管成功率、流速及导管相关并发症30天。结果 置管成功率相近(P=0.5562):PICC导管置管成功97.5%(39例);锁骨下静脉穿刺成功100%(40例)。导管堵塞率有明显差别(P=0.0231):PICC9例(22.5%),锁骨下静脉穿刺2例(5%)。锁骨下静脉置管流速明显快于PICC(P=0.0001)。其他导管相关并发症两组无明显差异(P=0.1521~0.5562)。气、血胸并发症:PICC末发生,锁骨下静脉穿刺1例(2.5%)。动脉损伤:PICC末发生,锁骨下静脉穿刺1例(2.5%)。导管易位:PICC2例(5%),锁骨下静脉穿刺1例(2.5%)。静脉炎:PICC2例(5%),锁骨下静脉穿刺末发生。导管感染:PICC末发生,锁骨下静脉穿刺2例(5%)。大多数PICC置管可由护士完成,而锁骨下静脉置管全部由医师操作。结论 经锁骨下静脉置入的中心静脉导管流速大,是抢救危重患的首选导管。PICC导管穿刺更安全、易推广;导管堵塞或感染后,能进行原地置换;是长期输液和大剂量长时间化疗的首选中心静脉导管。两种置管途径的导管相关感染率无统计学羌异。 相似文献
15.
在临床上,PICC因其维护方便、创伤小、感染发生率低、减少延迟出院,提高患者满意度等诸多优点而被广泛应用。然而,如果在留置期间出现导管脱出而引起非计划性拔管则会造成严重不良影响。该文从护理管理的角度出发,主要对PICC导管脱出问题的相关原因及预防对策进行分析归纳总结,以期对临床上预防此类问题及PICC置管管理有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6.
笔者总结了本科室2008-10/2009-09 PICC置管管理106例的经验,现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本组男59例,女47例,年龄31~82(平均46.3)岁.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PICC在乳腺癌患肢置管的临床效果.方法 随机选出乳腺癌改良根治手术后,患侧上肢体无肿胀的患者40例.同期60例乳癌手术后健侧PICC置管患者为对照组,观察组24 h后进行护理干预,指导患者进行功能锻炼,对照组仅给予一般性指导.结果 观察组机械性静脉炎发生率4.4%,相关感染2%,导管阻塞2.6%,肢体肿胀19%.对照组机械性静脉炎发生率11.7%,相关感染6.2%,导管阻塞5.6%,肢体肿胀17%,两组并发症无差异(均P>0.05),但是患侧并发症比健侧低.结论 早期对乳腺癌患侧置PICC的患者进行护理干预,能有效的预防各种并发症的发生.具有安全性、可行性. 相似文献
18.
19.
目的分析经外周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维护标准流程对导管相关性感染的降低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6月至2019年6月于医院长时间接受输液的100例PICC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每组50例。对照组采取常规导管维护,观察组采取PICC维护标准流程进行维护,比较两组导管相关性感染发生率及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导管相关性感染发生率低于对照组,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PICC维护标准流程可降低PICC患者导管相关性感染发生率,提高患者的护理满意度。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定点定时对PICC导管维护的影响,以减少PICC导管维护中出现的并发症,延长导管留置的时间。方法对2011年11月-2012年10月在汕头大学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留置PICC的250例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院内维护组对PICC导管维护较社区维护组或居家维护组出现的并发症及留置时间有显著差异(P0.05),院内维护组对PICC导管维护出现的并发症少,留置时间长;定时(5~7天)对PICC导管维护较不定时(5天或7天)出现并发症及留置时间无显著差异(P0.05);定点(院内)对PICC导管维护中出现的并发症及留置时间进行比较有显著差异,定时对PICC导管维护出现并发症及留置时间的比较无显著差异。结论定点可降低PICC导管维护中出现的并发症、提高PICC的有效使用率、减轻患者的痛苦;定时与否并不增加留置PICC的并发症及留置时间。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