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结肠造口患者生活质量与社会支持的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9,自引:4,他引:9  
目的探讨结肠造口患者生活质量与社会支持的相关性,及提高患者生活质量的措施,为临床护理提供依据。方法采用描述性相关性研究方法,应用欧洲癌症患者生活质量评定量表(EORTCQLQC30)和社会支持量表(PSSS),对86例结肠造口患者进行问卷调查。结果结肠造口患者QLQC30的生活质量总均分为(49.13±17.20)分;其社会支持总分为(63.65±11.65)分;相关分析结果显示总生活质量与社会支持总分呈正相关,相关系数为0.367,P<0.01。结论有较高社会支持水平的结肠造口患者其生活质量也较高,即主观感受到社会支持较多的患者有较好的生活质量,造口专科护士应关注此方面的情况。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结肠造口患者生活质量与社会支持的相关性,及提高患者生活质量的措施,为临床护理提供依据.方法采用描述性相关性研究方法,应用欧洲癌症患者生活质量评定量表(EORTC QLQ-C30)和社会支持量表(PSSS),对86例结肠造口患者进行问卷调查.结果结肠造口患者QLQ-C30的生活质量总均分为(49.13±17.20)分;其社会支持总分为(63.65±11.65)分;相关分析结果显示总生活质量与社会支持总分呈正相关,相关系数为0.367,P <0.01.结论有较高社会支持水平的结肠造口患者其生活质量也较高,即主观感受到社会支持较多的患者有较好的生活质量,造口专科护士应关注此方面的情况.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综合护理干预对结肠造口患者抑郁状况的影响.方法 将58例结肠造口患者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在手术前采用Zung抑郁自评量表和自制问卷对患者的抑郁状况及抑郁原因进行调查.对照组进行常规护理,干预组针对抑郁原因进行综合护理干预.出院前再对患者的抑郁状况进行评估.结果 出院前干预组患者抑郁程度明显减轻,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 通过分析导致患者产生抑郁的原因,实施综合护理干预可有效缓解患者的抑郁状况.  相似文献   

4.
分析直肠癌患者由于腹壁永久性造瘘口,在心理情绪上受到严重影响.尤其女性患者,自我形象紊乱,引起特殊的心理反应[1],通过对50例术后患者心理调查,了解患者心理变化的特点及原因,有针对性的做好心理护理.  相似文献   

5.
我国现有永久性肠造口患者100多万,每年约有10万人因患大肠癌疾病或外伤而接受肠造口术,结肠造口改变了原有的正常排便方式,且造口局部污染、刺激、感染等,明显影响患者生活质量[1].为了帮助患者提高生活质量,使之尽快恢复工作,我科2007年1月至12月,对50例结肠造口患者进行了康复护理,取得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心理干预对直肠癌结肠造口患者的影响。方法:选取2009年3月-2012年7月于本院进行治疗的138例直肠癌结肠造口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A组(心理干预护理组)69例和B组(普通护理组)69例,将两组患者的干预前、后心理状况、心理承受力、术后患者满意度、术后12个月的生活质量进行统计及比较。结果:A组干预后心理状况、心理承受力、术后患者满意度、术后生活质量明显优于B组,P均<0.05,均有显著性差异,同时A组干预前、后相比,干预后各项指标也明显优于干预前。结论:对直肠癌结肠造口患者进行心理干预,有助于患者的早日康复,值得在临床工作中推广。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心理护理对直肠癌结肠造口患者在生活质量以及心理状态的改善方面的影响。方法:将2009年5月~2010年5月我院78例直肠癌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干预组,每组各39例。对照组接受常规治疗和护理,干预组在接受常规治疗和护理的基础上进行时间间隔为4个月的综合性心理护理。对两组心理护理干预前后的焦虑自评量表(SAS)以及抑郁自评量表(SDS)进行分析比较。结果:经过综合性心理护理之后,干预组的SAS为(42.89±4.60)分,SDS为(43.23±5.65)分,两个评量指标均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心理护理对于直肠癌结肠造口患者的心理健康状况的改善具有促进作用,且能够提高其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8.
部分肠癌由于肿瘤生长位置较低,不能保留肛门,所以必须行人工肛门造口,肠造口手术虽然挽救了很多患者的生命,但也给他们带来了很大的困惑。肠造口改变了粪便的正常出口,从隐蔽的会阴部移置到腹部,且不能随意控制,致使患者在社会、心理、生理上都承受着巨大的压力,生活质量受到很大影响。肠造口患者在不同时期会出现不同的心理反应,而心理状态直接影响患者康复。我们对38例肠造口患者出现的心理反应通过采取不同的干预措施,既减轻了患者的心理压力,又提高了其重归家庭和社会的信心,提高了患者生理和社会两方面的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9.
徐峥嵘 《嘉兴医学》2002,18(3):161-163
目的:提高肠造口患自我护理能力,恢复回归社会的心理适应性。方法:总结61例肠造口患实施身心整体护理的经验。结果:所有患均能实施自我护理,恢复生活信心。结论:早期全面的造口护理,是提高患自理能力,回归社会的重要保证。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自我管理教育对永久性结肠造口患者社会回归的作用.方法 将100例结肠造口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50例)和对照组(50例),两组均进行一般的健康教育,实验组在此基础上实施自我管理教育,并随访6个月.结果 实验组患者6个月后日常活动能力与自测健康评分均明显提高,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自我管理教育能明显提高结肠造口患者的日常自理能力,对维持身心健康,促进社会回归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1.
海洛因成瘾者焦虑、抑郁情绪与艾滋病高危行为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了解进入社区美沙酮维持治疗门诊吸毒者焦虑、抑郁症状与艾滋病高危行为的关系。方法 以社区为基础,对进入社区美沙酮维持治疗门诊的吸毒者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焦虑、抑郁心理症状检出率分别为54.0%和91.3%。经Logistic回归分析,进入焦虑症状方程的变量为过去3个月内性伴人数(P=0.014,OR95%CI:0.472~2.606),进入抑郁症状方程的变量为曾经共用注射器具吸毒(P=0.000,OR 95%CI:0.956~74.587)和过去3个月内性伴人数(P=0.000,OR 95% CI:0.497~5.631)。结论 进入维持治疗的吸毒者存在焦虑、抑郁症状,且其与艾滋病高危行为有一定关系,迫切需要在美沙酮维持治疗的同时进行预防艾滋病的健康教育和行为干预活动。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老年急性心梗后抑郁与病前生活事件、社会支持以及应付方式的关系。方法 采用Hamilton抑郁量表、生活事件量表、应付方式问卷、社会支持评定量表等量表评定30例心梗后伴有明显抑郁症状的老年患者,并与30例不伴明显抑郁症状的心梗患者以及30名健康人进行对照。结果 负性事件刺激量和生活事件刺激总量方面,抑郁组高于非抑郁组,非抑郁组高于健康组,且具有显著性差异。抑郁组的寻求帮助因子得分低于健康对照组;抑郁组的退避因子得分高于非抑郁组和健康对照组评分。抑郁组的主观支持得分低于健康对照组。结论 近期负性生活事件刺激量高、不适当的应付方式和缺乏社会支持是影响老年心肌梗死后抑郁症状的重要心理社会因素。  相似文献   

13.
2型糖尿病与心理障碍关系的分析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目的 了解2型糖尿病患者的情绪障碍及其影响因素。方法 对160例2型糖尿病患者及105例正常对照者进行了回顾性Znng氏自评抑郁、焦虑量表的调查。结果 结果显示糖尿病组抑郁症患病率为36.25%(58/160),焦虑症患病率29.38%(47/160);对照组分别为3.33%、1.33%(P值均<0.001)。抑郁症与体重指数、血糖、TG及CH具有相关性(r分别等于0.62,0.59,0.44,0.46,P值均<0.01)。焦虑症与体重指数、血糖及TC也具有相关性(r分别等于0.67,0.62,0.48,P值均<0.01)。抑郁量表得分与病程有关(r=0.65,P<0.01),病程越长抑郁的程度越重、发生率越高。结论 2型糖尿病患者抑郁症及焦虑症的患病率较高,且与糖尿病病程、肥胖、血糖及血糖水平相关。  相似文献   

14.
抑郁发作患者焦虑症状与自杀倾向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探讨抑郁发作患者焦虑症状严重性与自杀倾向的关系。方法收集连续入院的符合中国精神疾病分类方案和诊断标准第3版抑郁发作诊断标准的患者73例。根据2周内有无自杀行为,分自杀倾向组(32例)和无自杀倾向组(41例)。对两组患者的人口统计学资料、自杀倾向、精神症状、焦虑症状进行对照分析。结果两组之间的汉密顿抑郁量表和焦虑自评量表总分差异无显著性。但自杀倾向组的汉密顿焦虑量表总分[(25.5±4.5)分],精神性焦虑因子分[(13.5±2.8)分];无自杀倾向组汉密顿焦虑量表总分[(23.2±4.3)分],精神性焦虑因子分[(10.6±3.4)分],两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P<0.001)。Logistic回归方程分析发现汉密顿焦虑量表总分与自杀倾向的相关性较小(P>0.05),精神性焦虑因子分对自杀有显著性(P<0.01)。结论抑郁发作患者的焦虑症状与自杀存在显著的相关性,但由于焦虑加重了抑郁发作患者的自杀倾向,还是焦虑和自杀作为抑郁发作患者同时存在的症状,目前尚不清楚。  相似文献   

15.
目的了解颈椎病患者疾病不确定感与焦虑、抑郁的相关性,探讨相应的干预措施。方法对38例颈椎病患者发放疾病不确定感、焦虑和抑郁自评量表,应用PEMS3.1软件对调查结果进行分析。结果38例颈椎病患者疾病不确定感总分为87~132分,平均(111.84±12.84)分,处于中等水平25例(65.79%),高水平13例(34.21%)。焦虑得分为32~72分,平均(51.76±8.15)分,与全国常模[(29.78±0.46)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88.62,P〈0.05),其中,无焦虑3例(7.89%),轻度15例(39.47%),中度12例(31.58%),重度8例(21.05%)。抑郁得分为36~65分,平均(52.76±8.15)分,其中,无抑郁15例(39.47%),轻度15例(39.47%),中度8例(21.05%)。疾病不确定感总得分、不明确性、不可预测性、复杂性、不一致性与焦虑、抑郁呈正相关(均P〈O.05)。结论颈椎病患者存在较高的疾病不确定感及焦虑、抑郁等不良心理,严重影响颈椎病患者身心健康。对颈椎病患者采取相应的干预措施.才能降低颈椎病患者的疾病不确定感、焦虑和抑郁水平,患者应自觉调整不良的心理状态,促进疾病恢复,才能提高其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铁路职工焦虑抑郁情绪、人格特征、社会支持及其相互关系。方法:采用分层整群随机抽样的方法,抽取302名济南铁路分局铁路职工。对所抽样本进行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艾森克个性问卷(EPQ),社会支持评定量表(SSRS)的调查。结果:铁路职工焦虑、抑郁的发生率分别为18.5%、35.1%,男性焦虑发生率为21.6%、女性为2.1%。女性获得的社会支持要多于男性(P〈0.01)。铁路职工的情绪偏向于不稳定性。SAS、SDS得分与EPQ—N、EPQ—P得分呈显著正相关,与SSRS总分呈显著负相关(P均〈0.01)。结论:铁路职工有着较多的焦虑抑郁情绪,且人格特征、社会支持对铁路职工焦虑抑郁情绪具有重要的影响作用。应积极采取干预措施,提高其情绪调节的能力、社会支持水平及社会支持利用度,从而缓解不良情绪,提高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胃癌患者抑郁和焦虑心理的行为干预方法与效果。方法胃癌手术切除患者120名由入院顺序依次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6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措施,治疗组由专科医生与护士分别于术前1天和术后3h进行半小时的行为干预。结果两组治疗前焦虑抑郁得分比较无显著性差异,经过行为干预后,治疗组患者SDS、SAS分值有了明显降低,改善幅度明显好于对照组(P<0.05)。两组干预后的特质应对方式得分也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胃癌患者基本伴随有抑郁和焦虑心理,积极的行为干预作用能缓解焦虑抑郁情绪,提高积极应对得分,降低消极应对得分,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8.
上海市某社区糖尿病患者抑郁、焦虑症状的研究   总被引:16,自引:2,他引:14  
目的调查社区中糖尿病患者的抑郁与焦虑症状的发生情况,研究其可能的影响因素。方法应用抑郁自评量表、焦虑自评量表对158例糖尿病患者进行评定,并对其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社区糖尿病患者抑郁与焦虑评分与正常人群间差异有显著性意义,抑郁与焦虑症状检出率分别为44.2%与19.6%,且焦虑多合并抑郁发生。患者血糖代谢水平与抑郁症状评分显著相关。结论社区糖尿病患者中抑郁、焦虑症状发生率较高,抑郁状态是高血糖水平的可能危险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19.
目的:了解脑卒患者中焦虑及抑郁的发病情况及特点。方法:对89例脑卒中患者焦虑和抑郁发生情况进行调查,收集患者的相关资料,评估与焦虑和抑郁发生的相关因素。结果:89例脑卒中患者中,51.69%的患者存在抑郁,39.33%的患者存在焦虑,38.22%的患者有焦虑抑郁共病(post-stroke comorbid anxiety and depression,PSCAD)。其中,文化程度、性格特征、神经功能缺损可以影响患者焦虑和抑郁的病情,但没有发现性别、经济能力与焦虑或抑郁有相关性。结论:脑卒中患者中存在较高的情感障碍发生率,值得非精神科医师重视。  相似文献   

20.
焦虑和抑郁障碍共病患者功能失调性认知的对照研究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目的 从认知心理学角度来探讨焦虑症、抑郁症和焦虑抑郁障碍共病有无差异。方法 使用功能失调性状况评定量表(DAS)、汉密顿抑郁量表 (HAMD)及汉密顿焦虑量表 (HAMA)对 3 5例抑郁症、3 0例焦虑症及 3 0例焦虑抑郁障碍共病患者于治疗前后 ( 6~ 8周 )进行评定 ,并与 3 0名正常人进行对照。结果  ( 1)治疗前后患者组DAS总分及各因子分均高于对照组 ;( 2 )焦虑抑郁障碍共病组治疗前后的DAS总分值及大多数因子分明显高于焦虑症组及抑郁症组 (P <0 .0 5 ) ,而后两组间差异无显著性 (P >0 .0 5 ) ;( 3 )患者组治疗前后的DAS减分值与各自相应的HAMD和 /或HAMA减分值均无相关性。结论 焦虑症、抑郁症及焦虑抑郁共病患者均存在明显的功能失调性认知 ,后者较前两者严重 (P <0 .0 5 )。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