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2006首届国际体外反搏学术交流会”和“中国体外反搏应用与发展战略高峰论坛”于2006年5月12—14日在中国广州隆重召开,这是体外反搏技术问世30多年来第一次举行的国际性学术论坛。大会由中国体外反搏技术和装置的开拓者、中山大学心血管内科教授、博士生导师郑振声教授与美国著名心血管专家William E.Lawson和John C.K.Hui教授共同主持。约500余名代表到会交流,其中加余名外宾分别来自美国、法国、俄罗斯、沙特、伊朗、印度、土耳其、泰国、新加坡、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等国家和中国香港、台湾地区。现将会议的主要内容简要整理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
<正>2015年10月15日,由本刊发起的、诺和诺德(中国)制药有限公司提供赞助的"糖尿病基层教育研讨会"全国研讨会在西安陕西宾馆隆重召开。本次会议由《中国糖尿病杂志》主编、北京大学人民医院纪立农教授担任主席,并邀请了中国人民解放军第306医院许樟荣教授、山东大学附属千佛山医院廖琳教授、中山大学附属第二医院杨川教授、广东省人民医院杨华章教授  相似文献   

3.
全国首届心脏起搏系统并发症研讨会纪要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全国首届心脏起搏系统并发症研讨会纪要由中华医学会心电生理与起搏学会、中国生物医学工程学会心脏起搏与电生理分会、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会联合主办,昆明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及昆明市第一人民医院承办的“全国首届心脏起搏系统并发症研讨会”于1996年3月25~2...  相似文献   

4.
志谢     
<正>陈光教授吉林大学第一医院消化器官外科陈洪主任医师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消化科陈卫昌教授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消化内科程英升教授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六人民医院放射科邓庆副研究员上海人类基因组研究中心功能基因组部段志军教授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消化内科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冠心病)患者在增强型体外反搏(EECP)的作用下,其对外周循环(颈总动脉、肱动脉)血流动力学的即时影响。方法连续入选2018年8月至2018年12月于中山大学附属第八医院(深圳福田)心内科门诊及住院的冠心病患者(n=97),所有患者均进行1次45 min体外反搏治疗,在体外反搏治疗前、中、后使用超声多普勒评价颈总动脉和肱动脉血流动力学参数的变化特性,包括收缩期峰值流速(PSV)、舒张期峰值流速(PDV)、舒张末期流速(EDV)、时间-平均峰值流速(TAMAX)、搏动指数(PI)、阻力指数(RI)和血流量(FR)。结果颈总动脉血流量在反搏过程中升高(P0.01),反搏后仍有上升趋势,而肱动脉血流量在反搏前、反搏中及反搏后差异无显著性(P0.05)。在反搏过程中,PI、RI及PDV均升高(P0.05),而EDV显著降低(P0.01),反搏后均恢复至反搏前水平。PSV、TAMAX在反搏前、反搏中及反搏后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 EECP能有效增加颈总动脉及肱动脉舒张期血流速度,并增加颈动脉平均血流量,提示EECP干预对冠心病患者外周循环的血流动力学有积极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志谢     
<正>陈卫昌教授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消化内科程树群教授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二军医大学东方肝胆外科医院综合治疗三科程英升教授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六人民医院放射科戴菲副主任医师西安交通大学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邓庆副研究员上海人类基因组研究中心功能基因组部段志军教授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消化内科  相似文献   

7.
《中国心血管杂志》2010,(6):461-461
<正> 第十四届全国介入心脏病学论坛将于2011年3月24~27日在山东济南举办,此次会议是由中国医师协会、中国医师协会心血管内科医师分会、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分会主办,中国介入心脏病学杂志、北京力生心血管健康基金会、北京麦迪卫康广告有限公司承办,山东省医师协会、山东省医学会、山东省介入心血管病学会、山东省立医院、山东大学齐鲁医院、山东大学第二医院、山东省千佛山医院、济南军区总医院、山东大学附属济南市中心医院、济南市第四人民医院协办。  相似文献   

8.
《国外医学:内科学分册》2006,33(3):M0002-M0002,F0003
“2006年冠心病防治进展既首届国际体外反搏学术交流会”定于2006年5月13-14日(周六、周日)在美丽的南国花城广州召开。会议将邀请国内外知名专家学者就有关冠心病防治和体外反搏技术的基础与临床研究进展进行精彩的学术报告。本次会议也是体外反搏技术问世30多年来第一次举行的正式国际学术论坛,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特别是近10多年来,国内外从事体外反搏的医疗、科技和工程技术人员,在体外反搏基础理论、临床应用和设备研制等方面,均取得了重大  相似文献   

9.
目的比较医院体外反搏模式与社区体外反搏模式治疗失眠症的效果。方法将2016年2月—2016年11月门诊150例失眠病人随机分为A组、B组和对照组,各50例。A组转诊到医院下属社区健康服务中心接受14 d体外反搏治疗,B组在医院接受14 d体外反搏治疗,对照组只给予艾司唑仑治疗。比较治疗14 d和治疗结束1个月后3组间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总分的变化。结果 A组治疗14 d和治疗结束1月后治疗效果均明显优于B组与对照组(P 0.05)。结论社区体外反搏模式较医院体外反搏模式治疗失眠症疗效明显。  相似文献   

10.
志谢     
<正>陈卫昌教授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消化内科陈泽雄主任医师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中医科程树群教授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二军医大学东方肝胆外科医院综合治疗三科程英升教授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六人民医院放射科戴菲副主任医师西安交通大学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邓庆副研究员上海人类基因组研究中心功能基因组部段志军教授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消化内科高泽立副教授周浦医院消化科,上海交大医学院九院周浦分院  相似文献   

11.
第四届全国老年性痴呆与相关疾病研讨会暨老年性痴呆国际讨论会于2004年5月14~16日在广州市召开。大会由中华医学会老年医学分会主办,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承办。大会执行主席钱采韺教授主持开幕式,中华医学会老年医学分会名誉主任委员王新德教授致开幕词,中国ADI主席顾方舟教授、美国纽约发育障碍基础研究所Khalid Iqbal教授、中山大学汪建平教授、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胡品津教授等作开幕式致词。瑞士日内瓦医学院康复和老年科Ezio Giacobini教授、美国纽约州立大学D.Goldgaber教授、中国医学科学院协和医院张振馨教授、上海精神卫生中心张明圆教授、上海第二医科大学细胞调控实验室夏宗勤教授、中国科学院药物研究所张均田教授、北京大学茹炳根教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宣武医院北京脑老化重点实验室盛树力教授、香港中文大学威尔士亲王医院莫仲棠教授等应邀作了专题报告。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索反向式体外反搏辅助治疗糖尿病足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择2015年2月~2016年12月于山东省泰安市第四人民医院内分泌科就诊的0~2级糖尿病足患者42例,随机分为常规治疗组和体外反搏组,分别给予常规药物治疗或加用体外反搏辅助药物治疗8周,监测足背动脉的直径、踝肱指数、腓总神经感觉神经传导速度,并记录体外反搏治疗过程中发生的不良反应。结果重复测量方差分析示,体外反搏组与常规治疗组足背动脉直径分组主效应有统计学意义(F=91.071,P0.001),体外反搏组与常规治疗组相比踝肱指数分组主效应有统计学意义(F=6.827,P=0.036)。体外反搏组与常规治疗组相比腓总神经的传导速度分组主效应有统计学意义(F=4.782,P=0.015)。体外反搏组出现不良反应者(2/21)与常规治疗组(0/21)相比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结论反向式体外反搏辅助治疗糖尿病足可改善足背动脉直径、增强腓总神经感觉神经传导速度且治疗后不良反应未增加。  相似文献   

13.
<正>2015年8月7-9日,由中华医学会消化病分会介入学组、山东省医学会消化介入诊疗分会、山东大学附属山东省立医院主办的第四届门静脉高压症诊疗规范及新技术应用研讨会在济南召开。本次大会邀请的专家有亚太肝病学会前主席、门静脉高压学组组长S.K.Sarin教授、中华医学会消化内镜学会侯任主任委员、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执行院长张澍田教授、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消化科主任令狐恩强教授、四川华西医院唐承薇教授、华中科技大学附属同济医院杨镇教授、第四军医大学西京消化病医院  相似文献   

14.
5祝贺单位g中山医学院 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 中山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 中国科学院上海细胞生物学研究所5中山医学院第。附属医院 中国科学院上海生物化学研究所g中国医学科学院首都医院 中国生物化学会g南京医学院 中华医学会上海分会g南京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 中国药学会上海分会sa《&@科大学 上海zMK学学《B白求恩医科大学附属第一临床医院 天津医学院5白求恩医科大学附属第。临床医院 天津市内分泌研究所8白求恩医科大学附属第三临床医院 北京医院g湖南医学院 华东医院8湖南医学院第。附属医院 国外医学内分泌分册卜江医科大学 天津医…  相似文献   

15.
<正>陈鑫副主任医师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消化科丁惠国教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佑安医院肝病消化科董卫国教授武汉大学人民医院消化内科高道键副教授第二军医大学附属东方肝胆外科医院内镜科高薇副主任护师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护理宫轲教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世纪坛医院普外科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体外反搏治疗对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冠心病)患者的疗效。方法选择2014年3月~2015年6月在德阳市第六人民医院住院的冠心病患者60例,其中男性33例,女性27例,年龄46~78岁,平均(67.4±8.4)岁。将患者按照随机平等原则分为体外反搏组(30例,采用体外反搏+冠心病常规药物治疗)和对照组(30例,只采用冠心病常规药物治疗)。治疗3个疗程后评定临床疗效和心电图疗效,治疗前后检测心电图和测定左室射血分数,记录胸痛发作次数。结果体外反搏组临床疗效显效17例(56.7%),有效12例(40.0%);对照组显效12例(40%),有效10例(33.3%)。体外反搏组临床疗效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96.7%vs.7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体外反搏组心电图疗效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93.3%vs.7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治疗后胸痛发作次数、ST段下降幅度、左室射血分数较治疗前均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体外反搏组胸痛发作次数、ST段下降幅度、左室射血分数均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冠心病患者采用体外反搏治疗较常规治疗疗效更显著。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分析体外反搏联合DHI对炎症因子产生的影响。方法研究对象为我院2015年2月~2016年4月治疗的114例ACS患者,在PCI术后应用DHI及体外反搏。结果术后第1 d的MMP-P9、IL-6、IL-18、TNF-α高于术后第7天。结论在PCI术后联合应用DHI与体外反搏疗法可减少炎症因子。  相似文献   

18.
志谢     
<正>蔡建春教授厦门大学附属中山医院胃肠外科陈天武教授川北医学院附属医院放射科CT与MRI室陈鑫副主任医师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消化科褚海波主任医师解放军第89医院普外中心崔立红教授海军总医院消化内科邓安梅教授长海医院临床检验诊断学范辉主任医师江苏省南通市第二人民医院消化科  相似文献   

19.
体外反搏对冠心病患者血浆vWF和sICAM-1水平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目的探讨体外反搏治疗对冠心病患者血浆vWF和sICAM-1水平的影响和意义。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双抗体夹心法原理,定量测定反搏前、反搏1h末及第1、2疗程末患者血浆中vWF和sICAM-1水平。结果反搏1h末血浆vWF水平明显增高(P<0.05),而sICAM-1水平则明显降低(P<0.05);反搏第1、2疗程末vWF水平恢复至反搏治疗前水平(P>0.05),而sICAM-1水平则呈降低趋势(P>0.05)。结论体外反搏治疗对冠心病患者血浆vWF和sICAM-1水平的动态效应可能是冠心病患者从中受益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20.
正2017年8月5日,在第十二届冰城心血管病学术会议暨东北华北八省市心血管病学术大会(521大会)期间,中国心血管远程教育学院基层学院启动仪式成功举办。中国心血管远程教育学院院长、北京大学第一医院霍勇教授、中国心血管远程教育学院基层学院院长、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于波教授、武汉大学人民医院江洪教授、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四医院金元哲教授参加了此次启动仪式。会上,霍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